青岛高科技工业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9&rec=56&run=13

1995年, 进园区的各类工业企业已达650家,其中各类技术开发机构及民营科技
机构212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其中有3家列入1995年度全国百强高新技术企业,共
培植高新技术生长点10余个,高新技术从业人数达8818人。1995年,园区国内生产总
值完成21.3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0.7亿元,税收收入完成2.79亿元。
园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在高标准制订园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坚持把集中力量搞好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推动了园内高教、科研、旅游、商住、高科技产业
5个功能区的配套工程建设和完善。 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9亿元,其中基础设
施投资达12.8亿元。园内67平方公里的水、电、路、通讯等硬件大配套已全面铺开,
其中产业区完成“五通一平” 面积达20万平方米。园内包括6条主干道在内的18条道
路(40余公里)已经建成通车,其中,新建的海尔路是全市目前路面最宽、设施最全的
公路,达到国家一级公路标准,已成为青岛市主要迎宾路和进出青岛市区的干路。园
区日供水能力已达6万吨,供电能力即将达到13万千伏安,电话装机容量已增加到4.2
万门。基础设施的重点投入,为园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坚实的
基础。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瞄准欧、美、日、韩等国大财团、
大公司的高科技、大项目,调整招商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995年,园管委
建立了韩国和日本两个驻外办事机构,并派出重点项目招商团组,突出对高新技术和
大项目的招商,促成了海信电子城和医药城的入园落户。为促进新城区社会功能开发,
园区采取“低门槛”政策,促成了体育中心、综合中专、国际学校、书法学院等项目
正式签约。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了签约项目的外资到位和开工投产。园内的三
菱重工、大恒中央空调等大项目已投入生产,可口可乐、东芝微波炉等一批大项目已
动工建设,大宇汽车、第一电工、大日本油墨项目将于1996年开工建设。全年新批准
“三资” 企业127个,合同利用外资3.3亿美元,当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4亿美元,顺
利实现引进了10个过千万美元大项目的目标。截止1995年底,园区“三资”企业已达
418家, 累计合同外资额10亿美元,园区过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已达51个,其中工业
项目25个,引进项目的数量和利用外资的规模都处于全市各市、区和各大系统的首位。

坚持高新技术发展方向为充分发挥高科园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作用,园管
委把园区工作的着力点始终放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通过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科
技成果转化,国内大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易地改造和国外大财团、大企业合作等多
种渠道,全力培植和发展壮大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使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
术企业和项目在园内先后落户。1995年,园区已初步形成计算机通讯、医疗器械、生
物化学工程和家用电器4个主导产业。 园区内的青岛海尔集团主要生产冰箱、冷柜、
空调器、展示柜、洗衣机、微波炉等多种家电产品,1995年销售收入完成43亿元,形
成了具有强大经济技术实力、能够独立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的大型企业集团;园区内正
在兴建的中美合资经营的青岛AT&T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总投资1亿美元,主要生产世
界最先进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年产能力为100万线,1995年销售收入6亿元以上。另外,
在园区内落户的还有美国惠普医疗器械、日本扶桑精细化工等一些大的高新技术项目。
高新技术和大项目的引进,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园区开发建设已成为青
岛市“一园三区三线”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头戏。1995年园区“三资”企业经营总收
入达19.5亿元,出口交货值9.8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在高科园建设过程中,园管委注重以改革促软环境改善工作。
围绕实现“精简、统一、效能”的管理机制,公务员制度及公务员辞退、诫勉、奖惩
等项配套改革已相继完成,并且积极探讨干部选拔任用的新机制,对缺岗的处科级干
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取得较好效果。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园区企业中积极推
行了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市委交给园管委的“四位一体”社会保险试点工作得到进
一步巩固和完善。围绕建立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管理体制与程序,园区大力简化和规范
工作程序,及时清理、整顿乱收费等问题,把原有的77项收费减少到21项,并实
行“两证一卡”制度。为强化园区社会化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了金融、保险、法律、
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投资服务等机构,并坚持用改革的观点探索社会事业建设的
新路子,积极稳妥地引进了外资办学、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方
面,积极探索了城市建管分离、优化集中管理的办法和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从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入手,1995年还重点抓了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房地
产市场的建设和启动,共引进各类专业人才670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400名。园区的
这些改革使投资环境更为优化,为青岛市的改革开放发挥了“试验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