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9&rec=3&run=13

一、“八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八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人民
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开
拓前进,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八五”时期,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
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8.9%, 去年达到650亿元,于1993 年提前实
现翻两番; 地方财政收入五年平均增长17%。 三次产业比例由1990年的22.4∶49.1∶
28.5调整为1995年的17.2∶46.9∶35.9。 粮食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水产、畜
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首次超过种植业,“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显著进展。通
过一系列重大技术改造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重点行业,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成
长壮大,在全省、全国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集团、名优产品
开始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金融、旅游、房地产、信息
等行业迅速崛起,成为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兴旺繁荣的新生力量。
“八五” 时期, 我市对外开放实现重大突破,对内对外辐射能力大为增强。以
“一园三区三线”为基本框架,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对外开放,较大规模地利用国
外资金、技术和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使我市经济由内向型经济逐步走向全
面开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外贸出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累计自营出创汇62亿美元,
年均增长48.9%。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来青投资的三资企业超过4000家,特
别是一批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和大财团与我市达成了合资合作协议,投资领域逐步向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电子工业等领域拓展。随着对外开放
的不断扩大, 青岛对内对外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青岛岸进出总值累计达到397.4亿
美元,比“七五”时期增长74%。
“八五” 时期,我市改革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迈
出重要步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格局开始形成。各类
市场主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发育,农村巩固完善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
层经营体制,城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企业改革逐步展开,经济运行的微观
基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以培育要素市场为重点的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商品
市场及金融、技术、信息、房地产、劳动力、人才等市场发育明显加快。政府部门职
能进一步转变,依法行政得到强化,工业企业主管部门全部实施了转体改制,为政企
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创造了条件。财税、金融、外贸、劳动、住房、价格以及
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八五”时期,我市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按照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需要,实施了城市行政中心东移,进行了区划调整,新区
及卫星城镇的建设步伐加快,各区市的特色优势与青岛的综合优势更加突出。基础设
施建设得到加强,特别是高等级公路、通信、港、机场等建设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
期。到“八五”末,港吞吐能力达到7300万吨,城市日供水能力达到65万吨,气化率
达到77.3%,人均绿地面积5.4平方米。城市规划、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和
国土资源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八五” 时期,我市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
得到加强。五年共取得科技成果近2900项,其中相当一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
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 全市已基本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等、高等教
育稳步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成效显著,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加强。文化、
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民政、民族宗教、人防、老龄、史志等各
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很大发展。人增长得到较好控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
与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双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民兵预备役建设有新的发展,廉
政建设深入推进,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准、科学文化素质和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进
一步提高。
“八五”时期,我市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得最快,得到的实惠最多。1995年与
1990年相比,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增长2.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倍,扣除
物价因素,实际年均增长分别为8.7%和4.5%。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67亿元,比“七五”
末增加201亿元。 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90年的6.6平方米增加到8.1平方米,农
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达到23平方米。大部分人的衣食住行条件有了较大改善,部分居
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95年,各级政府认真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
稳定”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围绕落实市十一届人大
三次会议的各项决议, 真抓实干, 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比
1994年增长13.5%。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329.2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工业
发展态势良好, 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4%,实现利税增长2%。对外经贸
实现了新的飞跃,自营出创汇达到24.5亿美元,增长49.5%,实际利用外资达到8.5亿
美元。各项改革取得新的进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的企业改革逐步深化,社
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机构改革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有了实质性进展。重点建设取
得新的突破,青黄公路、西元庄至流亭高架桥、海信立交桥、青岛电厂一期工程一号
机组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竣工。 财税工作成效显著,财政收入同径增长30.9%,实现
了收支平衡。市场繁荣活跃,商品供应丰富。控制物价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商品零售
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为14.2%, 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目标。扶
贫救困的各项政策措施正在落实。群众性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取得了很好成效。
至此,市第十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确定的“八五”计划的各项主要指标均已全面超额完
成。
纵观“八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说,这五年是青岛建设和发展史上最好的
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发展,为“九五”时期和下一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离中央、省和全市人民的要求,同兄弟城
市相比,都还有差距,工作中还有不少缺点,前进中还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突出地
表现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投入不足,农村科技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在一些地方仍未得到很好解决;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尚处于试点阶
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取得重大突破; 不少国有企业技术装备老化,债务和社会
负担过重,管理粗放、产品竞争力不强、效益偏低的问题仍然制约着工业的健康发展;
城市功能仍不完善,管理水平较低,市内交通和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物价涨幅较
高,就业压力增大,一些企业职工生活还比较困难; 社会治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
忽视的问题,有的地区和单位综合治理措施不落实,防范漏洞较大; 腐败现象有所滋
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与法制建设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
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九五”及其以后的发展中切实加以改进。
回顾“八五”时期的实践,认真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我们深切认识到,要
把青岛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向新的阶段,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
城市的宏伟目标,一定要在实践中坚持以下几点:
必须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牢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青岛振兴和发展的根本前
提和重要保证。“八五”时期,我们在市委的领导下,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
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务求积极、全面、准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始终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不动摇; 牢
固树立全局观念,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努力为全国、全省经济发展多做贡献。正是
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形成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了改革
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五年来,我们按照中央
和省的部署,从青岛实际出发,努力做好中央、省指示精神同青岛实际相结合的文章,
在调整城市发展布局、构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理顺产权关系、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
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市场体系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办法,对于推动全
市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只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真
研究新情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必须始终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八五”时期,我们十分注意把握好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最佳结合点,突出了发展的主题,不断把握机遇、寻求发展,保
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好势头; 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推进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改
革开放一起抓,着力抓开放; 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敢于触及和及时协
调处理一些社会矛盾,保证了社会的基本稳定。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必须坚持正确处
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认真把握发展速度的、改革的力度和稳定的程度,
这样才能保证、促进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办事情、考虑问题都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靠群众。几年来,我们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适时调整了对人民群众生活影响
较大的一些改革措施的力度; 出台并逐步落实了困难职工、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
及对帮扶农村贫困村户的措施;妥善组织好粮油、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的供应;拨出专
款用于一些生活必需品的储备和价格补贴; 努力解决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影
响人民群众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实际困难;每年集中力量为群众办十几件实事;在诸
如住房改革、交通建设等许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措施出台时,广泛征求人民群
众的意见,等等。实践证明,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和保护群
众参与改革、建设的积极性,我们的改革才能不断有新的突破,经济发展才能不断上
新的台阶。
必须坚持突出重点,狠抓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办大事。青岛在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过程中,要办的事情很多,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
现实可能性,好中选优,善于抓住那些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大事,集中力量打“歼灭
战”,争取每年都能办几件大事,每办成一件大事都能起到促进和带动全局的作用。
实践证明,抓大事,办大事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二、今后十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未来15年是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建立
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青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非常
关键的时期。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我市现有基础,“九五”及到2010
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 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的指引下,加快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加快与国际经济的接轨,
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经
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把青岛初步建设成为以港贸易、现代工业、发达农业、金融服务、旅
游度假、海洋科研为主要特色的功能完善、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

根据上述任务,考虑到发展的需要和实际可能,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主要目标是: “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0.7%,到2000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0年翻三番;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八五”末的172∶46.9∶35.9调整为“九五”末的 11∶48∶41; 地方财政收入年
均增长12%; 外贸进出总额年均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40亿美元;人自然增长
率控制在6‰以内;人民生活实现小康,部分家庭达到比较宽裕的水平,城市居民人均
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6%左右,商品零售价格涨幅控制在年均10
%以内。在此基础上,后十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
再翻一番以上,外贸进出总额年均增长12%, 十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左右。
实现了这些目标,将使我市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更加繁荣,劳动者素质
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更为宽裕,社会文明程度提
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到2010年,青岛市将成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重要的经济
中心和贸易岸之一,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辐射能力较强的资金、信息、物资集散中
心,特色鲜明的旅游度假胜地,实力雄厚的海洋科技城,展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
城市的崭新风貌。

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加快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
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当今
世界性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外市场
加速融合的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许多重大机遇和激烈的竞争。能否在未来竞争中取
得主动,求得更快发展,关系到我们以怎样的面貌跨入二十一世纪,关系到在下一个
世纪的激烈竞争中我们所处的地位,也关系到全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践已反复
证明,发展是硬道理,始终是我们各项工作的主题。发展需要改革,需要抓紧形成充
满生机活力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把经济发
展建立在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益的基础之上。因此,“九五”到2010年,我们一定
要把促进“两个转变”体现到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高度重视、切实把握以下几点:

——在继续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运行质量的全面提
高。坚持效益领先,培植主导产业,发展规模经济,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面
优化,不断增强经济的抗波动能力,形成经济发展新的、更持久的综合优势。

——在进一步推进科技进步的同时,更加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教经济一
体化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青岛科研力量较强、科研人才较多的综合优势,把引进与
消化、吸收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
统工业的进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致力于培养和引进一流人才,切实把经济增长转
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在继续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扩大对
外开放的领域。要以提高开放型经济的质量和综合效益为中心,继续推进“一园三区
三线”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开放,不断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动对外开放再上新台
阶。按照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转移的有利时机,
加快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同开放向内地延伸有机结合起来,增强青岛外向经济的吸
纳、辐射和带动能力,充分发挥面向世界和服务全省、全国的作用。

——在致力于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新机制、新体制的不断
完善和配套。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依靠经济体制改革。要把国有企业的改革作
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并以此强化各项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市场
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并保证新体制、新机制不断巩固和完善,
实现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目标。

——在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协调和
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继续推进城市现代化
建设和改造,强化以交通、卫生、环保、绿化和社会治安为重点的城镇综合管理,进
一步改善和提高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尽快形成规范化、法制化、与国际
城市相适应的城乡现代化管理新格局。
三、着力解决好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着眼青岛未来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下大气力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
题,力争有所突破。

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要把农业始终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坚持“增粮、
增效、富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创汇农业,使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稳定增长,
农村经济更加繁荣,农民收入持续提高。一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增长。 “九五”期间,年均粮食总产量力争稳定在325万吨以上。认真执行基本农田
保护区制度, 严格控制占用耕地,保证全市粮田面积稳定在440万亩左右。进一步改
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特别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推广良种良法,强化田间管
理,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二要多渠道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和银行农贷资金要有新的增加,努力保证化肥等主要农用物资的供
应。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水源开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
种子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和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等工程建设。三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
效创汇农业,重点抓好水产、畜牧、果品、蔬菜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及经济林开发和管
理,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四要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
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扩大股份合作制实施的范围和领域,使其
由乡镇企业向农林牧渔各业扩展; 进一步深化供销社体制改革,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
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种养加、贸工农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

进一步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重点加快区域功能、城市建设、产
业配置等方面的统一规划和分步实施,建成中心城区功能突出、城乡经济联动、产业
优势互补,具有较强集聚力和辐射力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中心区要优化区域布局,构成“两点一线”的发展格局。即以市南、市
北、四方、李沧、崂山等五区组成东部市区,以黄岛新经济区为主组成西部市区,以
城阳区及青黄公路部分地域为主组成环胶州湾岸带,形成环抱胶州湾的整体发展态势。
中心区要大力发展以商贸、金融、科教、旅游、信息咨询、房地产等行业为主体的第
三产业和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产业布局的重点是: 在西部黄岛新经济区建
成以现代化港和重化工业为特色的新城区; 在东部崂山区建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
为特色的新城区; 老市区主要通过产业置换和培植,形成以第三产业为重点的服务功
能区;在胶州湾岸带建成以临港产业和加工工业为特色的经济集聚带。

卫星城市区要首先保证农业的稳定增长,建立起发达的农业生产体系,
为人民生活和生产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同时,增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加
快重点卫星城镇建设,逐步建立起适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要求的城郊型经济结构。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
抓,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改造优化第二产业,进一步强化第一产业,努力培植新的经
济增长点。要以贸易、金融、交通通信、旅游、信息咨询、房地产等为重点,积极发
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使其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要加快
工业结构调整,以大项目为主线,以重点产品为龙头,优化支柱行业,培植主导行业,
壮大新兴行业。要在加强改造机械电子、化工橡胶、饮料食品、纺织服装等传统支柱
行业的基础上,重点培植以投资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的电子行业,以运输机械及
其配件为主的机械行业,以原油加工及其合成材料为主的石油化工行业; 加速开发海
洋、家电、医药、新型建材等新兴行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九五”末,高新
技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左右。 同时,以名牌产品为龙头,
以资本为纽带,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要建成包括海尔、
海信、 汽车等在内的4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8个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要加快
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是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高林牧副渔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大力
发展乡镇企业,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保证主要农产品社会有效供给。

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事业发展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坚持全方位覆盖、一体化发展、大跨度赶超
战略,较大幅度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深化科技改革,提高技术创新
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要制定政策,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有条件的企业都
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进一步扶持民营科技企业,促使其向产业化、规模化方
向发展。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重点是加快农业良种、工业支柱产业
生产技术和海洋医药、海洋化工等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加强技术攻关和开发,特别
是加强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资源开发,力争在本世纪末使青岛市成为“海上山东”龙
头和全国最大的海洋科研成果集散地,形成一批实力较强的海洋科技产业群。加大对
科技的投入,“九五”期间市财政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到本世纪末,全社会科研
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以上。进一步繁荣社会科学和软科学研究,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
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切实搞好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要加快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建立起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继续认真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有计划、
有步骤地改造部分薄弱中小学,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多渠道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支持青岛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尽早
列入国家“211” 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
普及新知识和新技术。认真搞好特殊教育。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积极改善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创造尊师重教的
良好社会环境。

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资源、环境的关系,
切实把控制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环境保护这些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放在重要位
置。一是严格控制人增长,大力提高人素质。“九五”期间,我市将出现50年代以来
的第三个生育高峰期,人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
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增长,提高人素质,改善人结构,重点做好农村、流动人的
计划生育管理和优生优育工作。 到本世纪末,全市人要控制在720万人以内。二是加
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坚持适当集中、节约用地、保护自然风貌的原则,加强国土资源
的保护。强化大沽河流域和老市区北部、城阳区、崂山区等区域的污染控制和治理。
着重抓好工业生产过程中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特别要突出解
决好主要工业污染行业废水和烟尘排放问题。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控制
噪声,调整居民燃料结构,加快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进程。到本世纪末,我市的大气
环境和胶州湾水环境质量要有明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三是加强
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大节能、节材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
的综合开发利用,保持生态基本平衡。四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
设,增强抵御洪水、干旱、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和防止海岸侵蚀的能力。

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九五”期间,要在完善已有基础设施的同时,
重点抓好以下十大项目:1、青岛发电厂一期工程。2、煤制气二期工程。3、城市供热
管网配套工程。 4、李村河和团岛污水处理厂工程。5、黄岛电厂三期工程。6、官路
水库建设。 7、流亭机场扩建工程。8、前湾港二期工程。9、市区东西向交通项目。
10、五十万门程控电话增容项目。搞好上述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对缓解瓶颈制约,
保持“九五”时期及后十年经济的持续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四、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按照建立“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确立国有企业的法人实体和
市场竞争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一
是点面结合,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继续抓好40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尤其
要抓好国务院和省确定的试点企业,力求取得经验,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
题上有所突破。要用足用好试点的各项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债务重组,降
低资产负债率, 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 面上的企业要继续推进股份制改造,按照
《公司法》的要求,多数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具备条件的企业改为股份有限公
司。“九五”期间,要选择10户左右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到本世纪
末力争使我市多数大中型企业建立起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抓好大企业,放
开放活小企业。要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大企业或企
业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加快中小企业改革步伐。加大出售、改制力度,推进股份合
作、 嫁接、 租赁、兼并、联合、破产等多种形式,优化存量资产,盘活国有资产。
“九五”期间要基本完成全市国有小企业的改制任务。三是扎实推进“三改一加强”。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扶持那些改制好、改组好、管理好的企业,真正向重点
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倾斜。制定政策,鼓励大型企业集团与科研机构结合,加
快建立技术开发基地。加强企业管理,积极推广邯钢、海尔集团先进的管理经验,严
格管理制度,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努力做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并举。

以要素市场为重点,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建设。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重
点办好青岛资金融通中心、外汇交易分中心,增加业务品种,扩大融资量; 继续完善
证券一、二级市场功能,逐步增加证券交易品种,发挥青岛证券交易中心的优势,壮
大实力,积极争办国家级证券交易所。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实行技术成果的有偿转让,
形成健全的技术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劳动力、人才市场,做到供需双向选择,逐步实
现劳动力、人才流动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推进信息市场的发育,重点是建立综合性信
息交易中心,加强信息市场的行业管理,提高信息商品的质量。房地产市场要逐步规
范市场行为,稳步推进住房商品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商品市场体系,争取建设
几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加快发展以便民、利民为主
要特色的连锁店、超市等现代化零售商业。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会计、审计、律师、
专利、公证、仲裁、资产资信评估等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健全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
为,强化服务和监督,保护公平竞争。

以社会保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
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 国有、集体、私营和股份制企业职工、个体工商
业者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都要参加保险。进一步做好劳动就业和富余职工
的安置工作,把优化劳动力配置同优化资本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密切结合起来,通过
企业消化、行业消化、社会消化等多种途径,解决企业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加强农
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实际出发,多层次、
多形式、多渠道地发展农村社会保险事业。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努力提高
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要继续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起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营体系。“九五”期间,要力争使各资产
经营公司按照控股公司的职能和要求进行运作。加强计划、财税、金融三大经济杠杆
的调节作用,特别要强化财税的调控功能,发挥好金融部门在全市国民经济调控中的
重要作用,通过计划、财税、金融配套联动,建立起有效的经济调控体系。
五、加快全方位开放步伐,逐步实现与国际经济的接轨
进一步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优化“一园三区三线”的开放布局。经济技术
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整体规划,加快港建设及功能完善配套,着力引进产品质量高、
技术水平先进、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工业大项目,培植建立现代化产业结构体系。青岛
保税区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临近前湾港的优势,以出加工为重点,在仓储、运输、
商品展示、金融服务和贸易方面取得突破,成为带动全市、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龙
头。高科技工业园要加速新技术引进和开发,尽快培植形成以电子通信设备、医疗器
械、生物制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石老人旅游度假区要重点建设发展一批高档次、
多功能、现代化的旅游度假设施和项目,争取建成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的海滨旅游度
假基地。沿“三线”工业小区和外向型工业加工区,重点搞好成片开发和项目建设,
特别要把青黄公路沿线规划建设好,以迅速推进环胶州湾经济集聚带的形成。

以大项目为重点,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突出发展与国际知名大财团、
跨国公司的合作,重点推进石油化工、电子、化纤、橡胶、机械等重大工业利用外资
项目,高起点嫁接改造一批大中型企业,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施以市
场换技术, 吸引外资重点投向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积极探索采用BOT
等方式,加快重大项目的建设。积极引进外资发展优质高效创汇农业,继续放手在乡、
村兴办三资企业。进一步扩大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利用外资,着力引进国
际贸易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不断拓宽社会事业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范围,根据国家政
策鼓励利用外资兴办教育、医疗、保险等社会事业。

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和优化出商品结构为重点,努力提高对外贸易的效
益。一要继续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外贸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通
过兼并、实业化、集团化和实施中央总公司经营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和商品
结构,强化贸、工、农、技、银结合,推进外贸出规模经营,逐步形成外贸出主要依
靠质量效益增长的机制。二要不断优化出商品结构,提高出商品的质量、档次和水平,
着重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出,扩大机电产品出,增强在国际
市场的竞争能力。积极培植一批名牌出拳头产品,形成啤酒、食品、服装、工艺品、
集装箱、家电、机电、化工等为主体的出产品体系。“九五”期间,争取出超过5000
万美元的商品达到40种, 有20家企业进出总额突破1亿美元。三要发展多元化市场,
努力提高对外贸易的市场占有率,形成面向全球的对外贸易网络。四要积极发展海外
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努力增加劳务输出的技术含量,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五要根
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组织好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软技术以及紧缺能源、原
材料和农用生产资料的进,缓解经济建设中资源紧缺矛盾。
大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进一步加强利用外资项目的签
约审批、开工建设、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优质高效服务,使我市的投资环境逐步走向规
范化、法制化、国际化。海关、商检、贸易、金融、咨询、仲裁等方面要加快向国际
惯例靠拢; 社会服务系统要形成规范服务的软环境。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政策法规,
从制度上保证投资软环境的不断改善。
加强对内辐射和联合,进一步发挥对外开放“龙头”作用。要从全省、全国
和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认识青岛的地位和作用,把自我开放与经济腹地联动开放
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岸优势,与省内联合发展对外贸易,多渠道、多形式地为省内各
地提供对外经贸服务。要把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对内联合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对
内联合的领域。要以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为依托,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联系与合作,
共同参与东北亚经济圈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认真做好中央、省安排的对支援工作,
加快援助项目的开发,努力使我市对支援工作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
六、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求。“九五”时期,我们要在发展经济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城乡
人民生活水平,使居民收入、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等有明显改善。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切实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一是明显提高城
乡居民实际收入。认真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大力发展农村多种经
营,为农民增加收入开辟新的渠道。同时,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关系,解决社会分配差
别过大的问题。二是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确保人民生活物品供应。进一步抓好“粮袋
子”、“菜篮子”工程,确保粮油和肉、禽、蛋、菜及各种水产品的供应,繁荣活跃
城乡市场,平抑市场物价,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加强市场管理,大力宣传并认真
执行国家有关反暴利的法规规章,强化对不法价格行为的查处,尤其是要严厉打击制
售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哄抬物价、搭车涨价等违法行为。三是努力搞好扶贫救
困工作。进一步完善困难职工、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证困难企业最低工资
和特困居民生活救济金的及时发放。在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的基础上,广泛发动全社会
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帮困活动,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社会帮困救济体系。继
续做好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工作,提高社会福利和优抚工作的质量。采取有力措施,
继续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坚决清理“三乱”,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要强化群众观点,
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安排好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生产、生活和休闲娱乐设
施建设。 一是搞好居民住宅建设。 重点实施“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工程”、
“广厦工程”,切实解决好城乡居民住宅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到2000
年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至9平方米以上, 棚户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二是进一步
改善居民生活配套设施。要把改善市内交通条件放在首位。争取解决市内东西向的交
通拥挤问题,并改善沿海通行条件。同时,南北向打通福州路,形成较完整的市内交
通道路系统。加快市内低压电网改造和市郊电网建设,保证居民生活用电。大力发展
城市燃气和集中供热, “九五”末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增加电话装
机容量,“九五”末达到每百人拥有电话40部。 三是加强市容市貌管理。 坚持依法
治市,强化监督执法力度,大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搞好环境卫生管理,继续推广垃
圾袋装化,使垃圾清运和处理率达到100%。强化市政设施养护管理,提高道路硬化率、
完好率。进一步清除违法建筑、违法占路现象,保护市容和交通畅通。严厉制止毁坏
山林,搞好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地建设,到2000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
全面推广物业管理和便民服务,为群众提供既清洁优美,又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四
是继续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每年在城市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办好几
件实事。五是积极稳妥地搞好小城镇建设,突出特色,搞好规划,适当集中乡村企业,
吸纳农村劳力,增强产业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

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丰富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创作高扬时代主旋律、格调高雅的艺术精品,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积极
组织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努力营造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
加强广播电视网的建设,扩大广播电视人覆盖率。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出好书、
办好报。深入贯彻《档案法》,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农村卫生、预防保
健、中医药为重点发展卫生事业,全面实施农村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规划,
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继续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全民健身计
划,发展竞技体育,保持青岛市“田径之乡”、“全国足球重点城市”等光荣称号。
要集中力量搞好医疗、社会福利、体育、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12项工程:1、 市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中心。2、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及儿童收容
所。3、市体育中心。4、综合中专和青岛国际学校。5、青岛少年儿童活动中心。6、
青岛广播电视中心。7、青岛海洋公园。8、 图书文化大厦。9、青岛科技大厦。10、
青岛档案馆。11、东部综合医院。12、青岛市文化艺术中心。
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
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来抓 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努力塑造面向21世纪的青岛人的新形象,不断提高全市人民
的整体素质。坚持不懈地加强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
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形成争做文明市民、文明职工、文明
家庭成员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实施精神文明建设
“四项工程”,即以“三优一做”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龙头工程”;
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小区为主体的“基础工程”; 以军警民共建活动为主要形式的
“共建工程”; 以文明家庭、文明户为载体的“细胞工程”。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
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决破除各种封建迷信,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
城乡思想文化阵地。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必须积极
贯彻执行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并自觉接受其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
协的工作,主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系,重视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和建议。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关心群众疾苦,重视
人民来信来访,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消除各
种不安定因素。重视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地方立法,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切实
把各方面工作逐步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
教事务的管理。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分子的颠覆破
坏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抓好“严打”斗争,集中力量打击那些危害大、
影响恶劣的暴力犯罪、流窜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流氓恶势力及团伙犯罪、吸毒贩毒、
重大盗窃和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犯罪活动,依法惩治行贿
受贿、逃税骗税、走私贩私、赌博诈骗等犯罪行为。大力表彰奖励维护国家和人民利
益,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好人好事,弘扬正气,打击邪气。深入进行全民国防教
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国防观念,继续做好“双拥”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工作。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是努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
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守纪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与党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自觉服从大局,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二是要时刻牢
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真正做到尊重群众、贴近
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尤其要重视和关心部分有实际困难的群众,
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自我加压,真抓实干,努力保持良好的精
神状态。大力倡导“说了算、定了干、质量高、按期完”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目标
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工作件件有人管,事事能落实。四是建立
和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要在各级行政机关全面实施公务员
管理各个单项制度,完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水平,努力造就一支精干、高效的公务
员队伍。五是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勤政,
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管好自己的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强
化、细化领导干部抓廉政建设的责任制,哪一级领导干部失察、渎职,出了问题,就
追究哪一级的责任。加大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凡是发现重大案件线索,不管涉及到
谁、涉及到哪一级,都要一查到底,并依法依纪予以处理。加强社会、舆论、群众和
制度监督,提高廉政建设水平。继续把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狠抓
重点部门和行业的行风建设,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

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九五”计划相衔接,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安排增长12%,市级地
方财政收入同径增长12%,商品零售价格涨幅控制在10%左右。在今年的工作中,要抓
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加大增产措施,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丰收。今年粮食播种
面积必须稳定在82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310万吨以上。要增加农业投入,推广先进适
用农业技术,培育和引进良种,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农业综合开发,确保粮
食总产稳定增长。要充分发挥我市畜牧、水产、蔬菜、林果业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
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抓好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抓好骨干
大项目, 在加快在建大项目建设的同时,开工建设100万套子午胎、大屏幕多功能彩
电等一批重大项目。抓好大集团建设,集中力量扶持壮大海尔、海信、双星、啤酒等
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抓好50个重点产品和50户优势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调整劣势产
业,选择一些达到法定破产条件的企业,实施破产重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努力上
档次、上技术、上规模。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增长15%和12%。
三是切实推进以企业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改革。抓好40户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试点工作, 年内力求取得实质性突破。少数关键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至75%以下。争
取2户企业改制为上市公司。县域企业和市属小企业改制面达到70%以上。全面完成市、
区机关机构改革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任务。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加强国有资产
管理。加快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
部环境。四是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一园三区三线”的开发建设,重点
是发挥保税区功能优势,吸引骨干大项目和兴办两头在外的出加工型企业。切实改善
投资软环境,在“青岛世界贸易中心”建立“青岛市外商投资综合服务中心”,实施
统一收费,“一站式”服务。加大对国际知名大公司、大财团的招商力度。进一步加
快各外贸专业公司的改革, 争取年底前改革基本到位。今年实际利用外资8亿美元,
自营出创汇27亿美元。五是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入的重点是抓好依法治税、
依率计征,保证实现的税收按规定及时足额收缴入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培植
税源。财政支出的重点是保稳定、保工资、保重点建设。要把强化财税监督作为今年
财政税收工作的重点来抓,认真整顿各类收费和基金,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六是坚
决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严格控制新涨价项目,完善调控措施,把调价造成的影响减
到最低限度。进一步完善粮食、蔬菜等专项风险基金和重要商品储备制度。认真抓好
“菜篮子”建设,新发展商品菜基地1万亩,新增市控生猪基地存栏2.7万头。深入开
展“打假”和“反暴利”专项治理,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七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
业。加快市属45个科研机构的改革,年内进行机构定位和分类试点。增加科技投入,
逐步建立科技发展基金。重点推广10项先进科研成果,扶持多媒体技术产品、生物工
程药物、精细化工产品等高新技术成果迅速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教
育体制改革,在市区进行“国有民办”、“公办民助”等办学体制改革试点。抓好中
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评选市级学科带头人100—150名。进一步巩固基本普
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积极发展中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坚持多渠道筹
集教育经费,抓好教师住宅“广厦工程”二期的建设,完成四方住宅小区教师大厦建
设。八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部分区域的详细
规划。抓好前湾港二期、流亭机场扩建、青岛电厂一期第二台30万千瓦机组等重点工
程建设。 搞好城镇住宅建设,竣工城镇居民住宅180万平方米,其中安居工程20万平
方米,竣工在建棚户区改造项目6处,新开工4处。加强环境治理,重点抓好大沽河水
源污染防范和治理,对前海一线进行亮化、美化,清理有碍市容的户外广告,年内使
市区主干道两侧广告和商业橱窗规范化。力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九是切实解决
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市政府已确定要重点办好11件实事,解决67个群众关心
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责任制,要切实抓好落实。要在电业、邮电、自来水、
煤制气等公用事业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全面推行社会服务责任赔偿制度,争
取在解决供电、供气、供热、供水、电话安装和维护等问题上有所突破。认真做好扶
贫解困工作,保证困难企业最低工资及时发放和特困居民基本生活条件。积极做好对
帮扶欠发达乡镇和贫困村庄的工作。十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建设。积极
探索和完善各项监督的有效办法,制定出台廉政询问制度,坚持和规范政务公开制度。
重点抓好11个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部门和行业的纠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