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总工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9&rec=153&run=13

1995年,青岛市有基层工会4214个,已建工会单位有职工103.8万人,其中工会会员
94.13万人。
贯彻实施《劳动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市总工会全年举办《劳动法》研讨班、培训班85期, 培训工会干部和职工法律骨
干8000多人次
。 编写和印发《劳动法律法规问答》、《〈劳动法〉、 〈工会法〉及相关实用法规
选编》、《贯彻实施〈劳动法〉百条处理意见》等学习宣传材料12万册。免费为职工
提供法律咨询1500人次,编印试卷10万份,组织37万名职工参加省总工会劳动法规考试。
参加了与《劳动法》配套的有关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十几个涉及职工切身利益
的政策的制订, 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采纳。加强执法监督,
市总工会和市直工会先后成立了贯彻实施《劳动法》 领导小组和劳动法监督委员会,
协助各级人大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全市有90%的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参与调解劳动纠纷万余起。大力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在推广6家外商投
资企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 又在80家企业扩大试点,专门举办了试点单位培训班,培训
行政和工会干部100多人。
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全市各级工会开展了“爱国、爱厂、爱岗, 学理论、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
学管理、学法
律”的“三爱六学”活动。全市基层以上工会共举办职工业余培训班1689期, 培训职
工24.3万人次。建立“六学”活动小组3188个, 参加职工12.3万余人。各级工会积极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竞赛新机制, 广泛开展以“提质、挖潜、降耗、增效”为
主要内容的立功竞赛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9.56万条,采纳实
施3.89万条, 创造效益2.58亿元。各级职工技协组织实施技术服务1900项, 技术攻关
400项,合同金额1600余万元。
由于广大职工的奋发进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做出了优异成绩,涌
现出大批先进
人物和集体。全市有16人被评为全国劳模,75人被评为省劳模,462人被评为市劳模,评
出市级先进单位和先进集体各100个,并于4月28日举行青岛市劳动模范命名表彰大会。
举办“讲道德,做主人,树形象”演讲比赛
演讲以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树立崭新的主人翁形象为内容。自9月份开始,全市工会系统进行了自下而上的层层比
赛、选拔, 于11月10日举行了全市职工演讲比赛,22个代表队、52名演讲员参赛,比赛
采用命题演讲的形式。参赛者紧密联系企业改革和职工的思想实际, 用马克思主义的
世界观和认识论阐述职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认识和感受。通过比赛,有7人获一等奖、
12人获二等奖。
新经济组织和企业主管部门转体后工会建设
全年新建外商投资企业工会258个、乡镇企业工会394个, 外商投资企业和乡镇企
业工会总数分别达到918个和1154个。 市总工会还报请市委转发了《关于加强私营企
业党工团工作的暂行意见》和《关于向外商独资企业选派工会干部的意见》, 以选派
工会干部为突破口,推动外商独资企业建工会的进度。全年共建外商独资企业工会116
个,超过历年的总和,向这些企业派进工会干部近百名。针对全市企业主管局(公司)转
体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的情况, 市总工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企业
主管局(公司) 转体后加强党、工、团工作的意见》,明确这一级工会为选举产生的工
会委员会,主席为同级党政副职,市委已批准转发这一文件。
实施“送温暖工程”
青岛市职工互助互济储金会启动以来,储金总额已达590多万元,先后为“送温暖”
活动提供资
金25万元,为基层工会兴办经济实体贷款100多万元,为近200户遇到特殊困难的职工家
庭支付救济金28万元, 最多的1户得到救济金10200元。 1995年10月, 在总结连续6年
“送温暖”经验的基础上,市总工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成立了“青岛市
‘送温暖’储金会”。该会是大力发展职工互助补充保险、关心和帮助困难职工克服
特殊困难的群众性组织,主要职能是负责组织一年一度的“送温暖”活动,为“送温暖”
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储金会成立后,得到政府部门和会员的大力扶植和支持,市财政拨
款200万元, 市总工会出资300万元,全市会员通过“献爱心,交纳特别会费”活动集资
200万元, 共700余万元。这样,“两会”共筹集资金1400余万元,为“送温暖”活动的
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建立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组建职工消费合作社
市总工会明确了“以基层为重点, 先行试点,由点带面,自下而上发展”的指导思
想,自1994年
底开始在青岛链条厂等4家企业进行试点。职工消费合作社以“优惠的价格,优质的商
品,优良的服务”为经营方针。通过试点,完善了职工消费合作社章程,对其股权结构、
组织机构、经营范围、社员代表大会的职权及红利分配办法等一系列基础工作进行了
规范。市总工会事业部以与职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粮油、酿造、燃料、食品、蛋奶
等行业为重点,选择了15家企业为定点供货单位 ,疏通了供货渠道,为职工消费合作社
实施“三优”方针奠定了基础。1995年全市职工消费合作社已发展到22家,受益职工2
万余人。
拓宽职工物价监督工作领域
青岛市职工物价监督总站成立于1987年,共有21个市内分站,190余名兼职监督员。
1992年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品价格的放开,及时调整工作格局,将监督范围由
过去单纯的价格监督转为以物价、计量、食品卫生和有关商品质量为内容的市场综合
监督,将总站易名为青岛市职工市场监督总站,其领导成员扩大到市财委、市技术监督
局、市卫生局和市公安局等部门,由1名副市长任名誉站长。工作中始终把与群众生活
密切相关的“菜篮子”、“粮袋子”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做到时令商品重点查,节日
期间突击查, 群众举报随时查。并定期与有关部门联合办公,增设了举报电话,协助有
关企业开展专项打假活动。1995年,进行了公厕乱收费的专项调查,配合“明码标价宣
传月”活动印发了2万份宣传材料,成立了7个企业监督分站,加强了企业内部监督活动
的开展。据统计,自建站以来,共出动28288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单位和农贸
市场4.86万个(次) ,处罚违法行为7552次,收缴罚没款38.34万元,没收物品价值2万余
元, 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情况调查报告60余篇。总站先后被授予“全国职工
物价监督先进集体”、“青岛市打假先进单位”等称号。
加强女职工委员会的建设
青岛市女职工委员会成立于1989年。自成立以来, 一直把女职工委员会的组织建
设作为大事来
抓,采取了提出目标、逐级落实、定期通报等措施,加快了组建步伐。全市已建女职工
委员会872个,组建率为99.6%。其中,“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工会女工委
组建率为100%。女工委主任由本级工会女主席、女副主席担任或享受本级工会副主席
待遇者已达95%。1995年,市女职工委员会组织了“三资”企业女职工权益保护、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女工委参与情况等5项调查,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针对
近年来下岗女职工和打工妹日趋增多的状况, 市女职工委员会在全市女职工中开展了
“闯新三关”(文化关、技术关、智慧关) 活动,吸引了全市80%的女职工参加,共提合
理化建议52842条,采纳18168条,创造价值12340万元,有71872名女职工受到奖励。
青岛市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
1995年12月19日至21日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 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602人,列
席代表35人,
特邀代表54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俞正声,市委副书记胡延森、徐世甫,市人大常委
会主任孙炳岳、市政协主席杨在茂等市党政领导出席会议, 山东省总工会副主席薄振
明到会祝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张成堂作了题为《团结和动员全市
职工, 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由75人组成的
青岛市总工会第十届委员会,11人组成的青岛市总工会第十届常务委员会,11人组成的
青岛市总工会第十届经费审查委员会。选举辛毓明为市总工会主席;刘福英 、郑世侗、
李善嘉、孙佩英为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