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8&rec=222&run=13

1994年, 全市共有驻青高校12所,其中,普通高校4所,成人院校8所。在校学生
共有45845人,其中,普通高校31661人,成人院校14184人。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
士点8个,硕士点45个。
青岛海洋大学首先进入国家“211”工程取得重大进展。1994年7月25日,国家教
委与省政府正式签署了共建协议, 11月20日,副省长张瑞凤主持了海大“211”工程
总体建设项目初审工作, 同意将申报材料报国家教委正式提出申请。1994年5月,根
据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关于青岛大学机构体制的批复》(鲁
编[1994]11号),撤销了正厅级建制的青岛大学文理学院(原青岛大学)、工商学院
(原山东纺织工学院),分别组建了为副厅级建制的青岛大学文学院、理工学院、纺
织服装学院、国际商学院。新组建的青岛大学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在学校
授权范围内对本院的人、财、物实施管理,医学院、师范学院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
暂由学校授权对本院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基建、后勤等工作实施全面管理,
内部工作机构不作变动。新青岛大学的联合组建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新青岛大学的校、
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已开始运转并发挥了作用。青岛大学正式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国家教委列为硕士授予单位。
1994年12月, 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大学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7所准备进入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
1994年,全市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推进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一是经
国家教委批准,试办大学基础教育,完成了6大科类909名学生的招生录取工作,为培
训大批高质量的各类人才打下了基础;二是继续开办第二学历教育,青岛职大、电大、
教院和青大师院共招收第二学历班学员522名。
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保证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一是强化信息调研,
确保信息畅通;二是在有关方面支持下,协调解决了高校后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实
际困难,已落实了粮油定点、定量供应,解决了后勤供应车辆日运行,降低了煤制气、
电费,暂停或缓征高校排污费,免征基建项目开发费等,缓解了高校经费紧张和后勤
等工作方面的矛盾,保证了高校教学、科研、生活的正常运行;三是为解决部分大学
生生活困难,通过调查、摸底,掌握了特困生的生活状况,由市财政拨款50万元补助
款给生活困难大学生。
1994年,市委、市政府针对全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决定征收广告教育发
展费,按企事业单位实际交纳的媒体刊播费及户外广告费的3%征收教育发展费,专款
用于发展全市的高等教育事业。
1994年,驻青高校还积极参加青岛市举办的“新技术新成果交易会”,与有关单
位一起共签订合同、协议50项,成交额1735万元,达成合作意向131项。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和对口支援的批示精神,本着优先优惠的原则,青岛
市组织驻青高校、 中专学校与沂南、沂水、博兴3县签订了1994年委培大中专人才协
议,完成了委培本、专科生47人,中专生68人的招生计划。
年内, 共承担科研项目477项,达到国际水平的12项,国内先进水平的46项,获
得省、部级科技奖32项。
(高教处)
高校招生工作
1994年,积极推进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继续试行将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指
标分配到市(区)的办法,扩大招生宣传,圆满完成了各项招生考试任务。
全市共有16235人报名参加高考,比1993年减少617人;其中本科录取3587人,比
1993年增加459人, 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是本科委培招生增加,专科录取6869人(含
电大普通班2055人) ,较1993年减少729人,主要是专科委培招生减少。在成人高校
招生中,1994年参加成人高考的考生共有15785人,较1993年减少602人。截止1994年
10月底统计,全市共有4801人被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录取,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继续增
加, 共有749人报名参加考试,比1993年增加117人。全市共有227人考上了研究生,
比1993年多考取了26人。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1994年,全市共接收国家计划任务的毕业生8702人,比1993年增加649人。其中 ,
毕业研究生62人,高校毕业生4356人(其中本科生2420人,专科生1936人),中专毕
业生4284人。
本着为青岛市多吸引人才的原则,对本科及以上专业和中央部委院校专科层次急
需专业的毕业生,只要落实好接收单位,均予保证接收安排,对学历层次低、需求量
少的则以适当限制,对市属中专生原则上采取“地区包生源、行业包专业”的办法安
排就业计划。市教委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优秀分配工作奖”,
并被省教委、省计委、省人事厅授予“全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先进集体”称
号。一批从事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同志分别被国家教委和省教委等部门授予“先进工作
者”称号。全市也首次对在毕业生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30个先进集体和77位先进工
作者进行了表彰。
(毕办)
青岛海洋大学
设有海洋环境、技术科学、海洋生命、水产、工程、经济贸易、外国语、成人教
育8个学院,5个系、部(中心),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35
个本科专业(其中,海洋药物、生物工程、汉语语言文学是94级新增的3个本科专业),
20多个专科专业和30多个夜大、函授本专科专业;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理科
基础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5个省
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90多个专业实验室,21个研究所(室),1艘3500
吨级“东方红” 号海洋实习调查船,1艘3500吨级的新型综合海洋调查船正在建造。
还有设备先进的电教中心、计算中心、测试中心、信息中心及藏书70万册、中外期刊
2000余种的图书馆。学校定期出版《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版和社科版《高教论坛》
及校报等刊物。1994年,学校共有各类在册学生7000余人,其中留学生、博士生、硕
士生370余人, 本、专科生4220余人,夜大函授生3000余人。截至1994年底,学校已
为国家及地方培养输送高质量的研究生823人(其中博士生86人) ,本、专科毕业生
14660余人,函授夜大生4100多人。1994年共有毕业生2172人,其中研究生63人,本、
专科生1463人,夜大函授生646人,直接为青岛经济建设培养大、中专毕业生300余人
(夜大函授),培训其他各类技术人员4400人。
在1000余名教学、 科研及实验技术人员中,有教授170余人,副教授及其他高级
职称的技术人员400余人, 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文圣常教授及15位博士导师在内的一
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
10月25日是青岛海洋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日,李鹏、乔石、李岚清、姜春云、宋
健、赵志浩等为学校建校70周年题词。校庆活动共接待来自海内外1800多名来宾及校
友,收到贺电、贺信60多封,美国、日本等12个国家84名外宾也参加了校庆活动。
1994年, 学校争取进入“211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关键性进展。经反复论证,
形成了“211工程” 青岛海洋大学整体建设子项目论证报告,顺利通过了山东省人民
政府审核,并于年底正式向国家教委报送了申请预审报告。
1994年7月25日, 国家教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文决定共同建设海洋大学,
对学校实行双重领导,联合办学。山东省政府每年将拨款1000万元支持海大建设。学
校还成立了经贸学院董事会、海洋生命学院、青岛海洋科学研究生培养中心、海洋药
物工程技术研究院等新的办学与科研机构。新增并调整了海洋生命、技术科学及经济
贸易学院等3个学院。
1994年学校被国家教委列为山东省首批实行“收费上大学”的试点高校之一。按
照“自费生”和“公费生”并轨的原则,统一标准录取了1249名新生;在培养模式上,
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大幅度增开选修课,逐步向完善学分制过渡;
在教学管理中,继续实行“定线定额淘汰制”,扩大专科生升本科的比例,狠抓考风、
学风建设。
新增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9个。此外,国家海洋
科学中心、海洋药物工程中心等几个国家级研究机构正在筹建。1994年在承担国家及
地方科技攻关、 高新技术及国防科研项目中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共承担项目213
项,其中新上项目93项,科研经费共计1100万元。1994年完成项目31项,鉴定项目17
项。其中,国际首创1项,国际领先2项,国际先进5项,国内首创3项,国内领先5项,
获国家教委奖4项,省科委奖4项,省教委奖6项,市科委奖3项,争取列入国家重大推
广计划的1项。与山东省及青岛市进行科技合作,提供技术服务签订合同25项。
学校已逐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科集团为龙头,以华海药厂为骨干的校办科技产业体
系,在海洋药物与保健食品、水产品增养殖新技术、海洋生物卫生材料、优秀矿泉水
的开发、电化学防腐和防治、精细化工、节能和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
高效益的成果。
学校已与21个国家和地区共50余个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正式签
订姊妹学校关系或合作协议的有近40个。1994年,学校聘请国外长、短期专家71人次,
派出人员讲学、合作科研及参加国际会议115人,接待境外来访考察人员515人,招收
来华留学生3名,交流进修生4名、长期语言生14名、短期语言生20名。
(青岛海洋大学)
青岛大学
1994年,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做出《关于青岛大学机构体
制的批复》,撤销正厅级建制的青岛大学文理学院(原青岛大学)、工商学院(原山
东纺织工学院),分别组建为副厅级建制的青岛大学文学院、理工学院、纺织服装学
院、国际商学院。新组建的青岛大学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青岛大学医学院、
师范学校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暂由学校授权对本院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基
建、后勤等工作实施全面管理,内部工作机构不作变动。1994年,青岛大学被省委、
省政府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的7所高校之一。
1994年,青岛大学共招收新生4703人,其中本科生2494人、专科生2209人。全日
制本、 专科在校生131718人,其中本科生8023人,专科生5697人,研究生在校生119
人。招收函授生222名,夜大生1662名,干部专修生2053名。学校现有函授生787人,
夜大生3936人,干部专修生2106人。
1994年,学校共有4041名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毕业,其中本科生1235人、专科生
2806人;有354名夜、函大学生毕业。
青岛大学的专业设置突出外向,强调应用,文、理、工、经、法、医、师学科门
类比较齐全。 其中文学院设有5个系:中文系、社会学系、外文系、国际关系系、经
济法系;理工学院设有7个系: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计算机系、环境科学系、
机械工程系、 电气工程系;纺织服装学院设有6个系:纺织工程系、应用化学系、服
装系、 实用美术系、机电系、自动化系;国际商学院设有7个系:管理科学系、外贸
一系、 经济管理系、外贸二系、会计学系、财政金融系、旅游系。青岛大学6个学院
共有本科专业45个、硕士学位点18个。
1994年共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以上职称的高级人才2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
工3273人(不含医学院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373人,其中教授111人,副教授386人,
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0余人。
1994年, 共安排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微机非线性励磁控制系统的研制”已列
为国家科委重大项目。有6项科技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其中有2项成果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另外,有10余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
青岛大学是国家教委公布的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1994年,有来自美、
日、韩等国的70余名留学生在校攻读学位或进修汉语。学校共聘请了4名来自美、英、
日、加等国的外籍专家和教师任教。全年接待外国代表团近10个,接待短期讲学和临
时来访外宾50余人。
青岛大学医学院
1994年,共有在职职工720人,其中教学编制390人。有教授45人,副教授125人,
讲师167人, 高级职称人员占教师总数的43%。1994年招收本专科学生480人,研究生
51人,在校生总数超过2200人。成人教育教学点扩大到省内13个地市,在册学员超过
5000人。
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对部分相关专业和学科进行调整合并,新组建了外科总论、
医学免疫学、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等教研室,并将精神病学、传染病学教研室分别
设立在精神病院和传染病院。根据社会需求和学院的师资情况,新申报设置护理学专
业,定于1995年正式招生。
1994年,争取科研课题34项,其中国家“八五”攻关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9项,
获得科研经费118.4万元, 比1993年增加91万元。有20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有22项
科研成果获得科技成果奖励, 为学院历年来获奖最多的一年,其中 “超低温冷冻角
膜的研究”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另有8项获省科委科技进步奖。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0月份通过了国家级爱婴医院达标检查。在对内搞好医
疗保健服务的同时,面向社会扩大服务范围,已从简单的内科、外科扩大到临床各科,
基本达到了综合性医院的要求。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对外应诊。省眼科医院挂牌成为学
院的又一所附属医院。
1994年,学院筹措经费,支持了松山路校园改造、学校总机的安装及部分学生宿
舍和教室的整修改造,并完成1万平方米联建职工宿舍的建设任务。
经省教委批准,学院成为接收留学生单位。全年有6人来学院留学(进修)。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
1994年共有教职工496人, 其中专任教师213人,行政人员283人。专任教师中有
教授6人,副教授57人,讲师88人,助教45人。行政人员中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人,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2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5人。学校共设23个专业。师范类本科专
业有:中文、数学;专科专业有:中文、政治、历史、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地
理、音乐、体育、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试验班。非师范类专科专业有:旅游文化、实
用英语、中外文秘、国土规划与土地管理、应用化学、财务会计。夜大学专科专业有:
中文、 文秘、英语。1994年学院招生1280名,在校学生2941人,其中普通专科生343
人、 专科生2218人、夜大学专科生380人。1994年学院有1004名学生毕业。全年共取
得科学研究成果116项。
(青大师院)
青岛化工学院
1994年, 学院有4300名全日制在校学生。新设专业4个,在本科生中实施主辅修
制, 开设重点辅修专业3个,并认真做好1995年学分制试行的准备工作。为提高办学
层次和教育质量,与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联合培养在职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0名;
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导师负责制和完全学分制,收到良好效果。
先后申请科研立项30项,科研鉴定12项,获奖12项,并建起了学院第一个省级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为青岛市首批房改试点单位,学院按照国家规定,坚持学校、集体和个人共同
承担的原则,实行售、租、建并举的政策,加快住房商品化,新购建教工住宅9600平
方米,大大缓解了学院住房压力。在教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基础上,1994年,学院酝
酿出台了学生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方案,得到学生的欢迎。
学院现有7个院直属公司, 共11个独立核算的科技经济实体。1994年校办产业总
产值3000万元,纯利500万元。开工兴建5500平方米的科工贸综合大楼和660平方米的
电脑公司营业楼,将原高校培训部改建为青岛市教委所属的“高校科技培训学院”。
1994年,学院在原橡胶工程系基础上筹备成立了橡胶工程学院董事会。有30家全
国各地的橡胶企业和科研院所第一批参加董事会。橡胶工程学院董事会的成立,为办
学募集到所需的部分资金,用于建立学院教学、科研的实践基地,可以为全国橡胶行
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学院还与中联橡胶总公司联合设置了“中联橡胶总
公司青岛教育培训中心”,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和非学历教育。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学院有教职工1000余人, 其中教师400人;有教授2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
级工程师165人,讲师、工程师325人。在校学生3800人,其中本科生2100人、专科生
1700人。成人教育学院有学员近2000人。1994年,学院毕业生557人,其中本科生466
人、专科生91人;招收新生970人,其中本科生605人、专科生3365人。学院现有建筑
系、建筑工程系、环境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外语系、
社会科学系等8个系及基础课部和成人教育学院共10个教学单位, 开设建筑学、建筑
工程、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机械工程、工业会计、计算机
及应用等22个专业。学院设有制动技术研究所、结构工程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
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还设有计算中心、化学分析中心、建筑工程检测试验
中心、电教中心等机构,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1994年,全院新立科研课题30项,新增科研经费60万元。其中包括上级项目14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委、省教委、市科
委等项目11项,横向课题16项。全年共鉴定科研项目10项,其中有2项达到国际水平,
4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7项成果荣获省、部、市级奖励,有3 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权。
学院有各类产业21个,分院系二级管理,主要围绕学院的专业特点开展业务,以
建筑业为主。1994年全院21个产业营业额为1960万元,创利润286万元,上交学院142
万元。
进一步密切了与瑞典皇家工学院、美国伊利诺斯工学院、日本东和大学等国外高
等学校的联系。 先后派出3人出国讲学,派出8人出国留学,聘请了4名外籍教师来院
任教。接待美国地震减灾与结构工程访华团来院进行学术访问。
青岛教育学院
1994年, 学院设有29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6个,专科专业12个,双学科专科专
业及其它专业11个。在职职工263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6人,讲师74人;在校学
员12682名, 其中干训学员61人,脱产学员147人,本科学员293人;“三沟通”专科
学员6019人, 本科学员2189人;中学新教师岗前培训学员1551人;预科生110人。招
生795人,毕业学员1166人。
1994年, 学院制定了“教学巡视”等4项制度,制定了“课程重修的规定”,起
草了“中学校长评估检查条件”,加强了师训和干训的学籍管理,强化了教学常规管
理。 学院在完成了第9期和第10期中学校长岗位培训任务的同时,对第6期、第7期中
学校长进行了参训后的实效考核,配合市教委对市属12个区、市教委和办学单位进行
了评估检查。 1994年,学院的中学校长培训工作提前1年完成了国家教委下达的培训
任务,在培训质量、培训效果和课程改革方面已进入全国和全省的前列。学院加强了
“三沟通”的教学管理。“三沟通”培训的教学、实验和技能测试全部实行了一级辅
导。“三沟通”培训工作通过国家级检查验收,国家教委评价为“领导重视,组织严
密,辅导认真,考风良好,成效显著”。
为适应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院的工作实际,成立了社会教育处。
并先后报批了青岛教育学院中专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单位。高教自学考试辅导
班和短训班已经开学。 经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批准,学院成为青岛市BEC唯一教学点,
已培训了千余名高层次的英语专业和经济方面人才。
1994年,学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科研评审委员会,设立了专项科研基金。
(青岛教院)
青岛广播电视大学
1994年,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在合理定编的基础上,
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因事设岗,逐级聘任,竞争上岗;二是实行国家工资和校
内津贴双轨运行机制,校内津贴分出勤津贴、工龄津贴、职务津贴、实绩津贴4部分,
根据学校财力情况上下浮动,同时与个人工作表现挂钩。学校对原有机构进行调整,
恢复设立教导处,成立直属班工作处。
开拓办学, 继续保持各类在校生逾万人的规模。 普通专科开办23个专业,招生
1990人; 成人专科开办9个专业,招生554人;大专第二学历招生10个专业、117人;
中专开办5个专业, 招生810人(其中成人中专494人,职业中专83人,高中后职业中
专233人);招收预科班150人。继续与私立青岛国际大学联合办学,与省自考办联合
办学。首次试办大学基础教育,招收5个科类、826名学员。继续开办英语、日语单科
及岗位培训等各种非学历教育。1994年,青岛电大在校生:普通中专4170人,成人专
科2343人,大学基础教育826人,自考1915人,中专1472人,外语单科670人;电大毕
业生:普通专科1372人,成人专科485人,中专283人,各种非学历教育结业8000多人
次。 建校至今累计向社会输送各类大专毕业生25000多人,中专毕业和非学历教育结
业35000多人次。
在1994级法律、 财会2个专业试行完全学分制。自1994级学生开始实行计算机管
理学籍。 设立了教学成果奖和科研成果奖,并制定了具体奖励办法。于4月15日召开
了远距离教育理论研讨会,同时决定市广播电视教育学会年会换届。随着青岛市市区
行政区划调整,新设立了李沧和城阳两所电大分校。10月18日承办了全国沿海城市电
大协作会第8次年会。
1994年是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建校15周年,12月16日在人民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大会。
市委副书记徐长聚、市委常委张旭升、副市长周迪颐、市政协副主席李宝芳等市领导
到会祝贺,周副市长发表讲话。
截止1994年底, 学校共有教职工29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18人,中级职称者
37人,初级职称者10人。
青岛市职工大学
1994年,共有教职工114名,其中专职教师58人;有教授2人,副教授19人,讲师
30人。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电气工业自动化、计算机、工业与民用建筑、法律、英语、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财务会计、涉外经济、金融、中文、中外旅游、中外文秘等15
个专业。 各类专业的大专毕业生791人,招收新生711人,招收第二学历333人。在校
大专生总数2658人。
1994年, 在扩大大专学历班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开拓办学渠道,招收预科生342
人,高复班学生250人,职业中专生101人,专业证书班学员60余人,还与华东理工大
学和同济大学联办了专升本班。此外,开办各种晋职考前辅导班、岗位培训班15期,
共辅导、培训学员2500余名。已先后与青岛市北工商经济学校、青岛震东实业公司、
青岛亚太公共关系学校等单位分别签订了联合办学的协议。
(职大)
青岛远洋船员学院
1994年, 学院教职工总人数为390人,其中专职教师170人,党政干部140名(包
括教辅人员),工勤人员80名。
实行了干部、教师聘任制和工人合同制。对编余人员由学院内部兴办的第三产业
进行合理消化。对应聘的干部、教师和签订合同的工人实施了评估与考核。奖酬金实
行多元化结构分配法,拉开档次,向教学骨干适当倾斜。
1994年,学院有9个班级219名学员毕业。还举办了驾驶英语、轮机英语、船电自
动化、 事务员证书班、机关干部英语强化班、货运培训、三证、四证、避碰、GMDSS
培训等13种班型的培训班, 共计培训学员800多名。针对国际货运的急需,采取了招
进学院、 送教上门和函授教学的方式,开办了危险品运动培训班10期,有400多名驾
驶员拿到合格证书, 保证了船舶安全运输生产。还开办了第6期集装箱验箱师班,培
训的31名验箱师参加国际统考1次通过率100%。
青岛冶金矿山职工大学
1994年,在新开设国际贸易、汽车和房地产专业基础上,又增设了给排水及暖通
和市政工程专业。经青岛市教委批准,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试办经济类大学基
础班、 经济管理和工商贸易2个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班,并继续招收经济类、土建
类大学基础班学员,按国家教委统一编制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进行教学。
全年共招收各类层次学生440人,有339名学生毕业,学生在校总数达到1169人,
创建校以来最高水平。
年内,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交流中心联合举办“1994届毕业生分配供需见
面双向选择洽谈会”,有160余人与有关单位达成意向,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1994年10月15日是建校10周年,学校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10月14日,全校师
生及来宾、校友1700多人参加了庆祝大会。
(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