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农业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8&rec=144&run=13

全市农业增加值88亿元, 比上年增长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9%。全市粮食生
产在自然灾害袭扰和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总产量仍达到310.7万吨,为历史上第
三个高产年份。油料、蔬菜等农副产品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市造林面积9505公顷,
比上年增长23.4%。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肉类总产量272万吨,比上年增长21.5%;
牛、羊奶10.6万吨,比上年增长14.6%;禽蛋21.4万吨,比上年增长17.6%。大牲畜、
猪、 羊、家禽年末存栏数分别为78.5万头、148.5万头、66.3万只、3589.5万只,分
别比上年增长28.6%、 3.0%、23.3%、28.5%。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水产品总产量
52.6万吨, 比上年增长13.3%。海淡水养殖面积3.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6%。农业
生产条件有所改善。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8.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6%;农田
有效灌溉面积28.7万公顷,增长1.0%;全市化肥施用量228.7万吨(折纯),增长2.5
%;农村用电量12.1亿千瓦小时,增长18.3%。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
入1694元,生活费支出135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6%和37.6%,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
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
农村改革
一是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土地制度。按照“所有权不变,
承包权稳定,使用权放活”的基本思路和先试点、后推开、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在
全市开展了土地制度建设的工作。全市有1400多个村庄进行了改革,占村庄总数的23
%。 全市实行“两田制”的土地面积627.1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6.7%。实行“两田
制” 的村庄有4892个,占村庄总数的80.4%。全市共签承包合同93.2万份,其中鉴证
合同占已签合同的70.1%。 二是农业股份合作制成为农村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形
式。推行股份合作制的领域逐步拓宽,从水产业起步,已逐步向种植业、林果业、畜
牧业和水利、农机等方面延伸;股份合作的内容逐渐广泛,从开始时单纯的资金入股,
向土地、劳力、技术、物资等多种生产要素参股的股份合作制拓展;股份合作制的范
围不断扩大,不少股份合作项目已冲破社区、行业、部门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内、更
高的层次上合作联营,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市场农业的特色更加
鲜明;股份合作制规范化程度有新提高,成立的股份合作制组织,多数都有较完备的
章程和配套的管理制度,变松散为紧密,变临时为长远,开始按照新的机制运行。三
是按产业化组织农业生产,发展市场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方向迈
进。全市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05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有79
个。这些龙头企业起到了对外开拓市场,对内带动基地和农户的作用。同时,各地积
极争取多种形式,利用多方面的力量,因地制宜地兴建各类农副产品市场。截止1994
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农副产品商品市场550个。
农业对外开放
1994年农村各市、区实现出口商品收购值62亿元,占全市出口收购总值的61.7%;
农副产品出口创汇1.4亿美元,增长17%。创汇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1.确
定了20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市政府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年初,市农委、市财
政局、中国农业银行青岛市分行联合下发了《关于扶持20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龙头”
企业的通知》,对各市、区上报的57个企业进行调查、审核、筛选、择优,确定对其
中20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20处“龙头”企业年底出口创汇3763万美元,比
扶持之前增加896万美元。2. 认真组织了农业创汇基地和引种繁育基地建设。市委、
市政府确定“八五”期间在全市建设100处农业创汇基地。1994年全面完成了340处农
业创汇基地建设的任务。1994年坚持了每一项引进都必须建立繁育基地的原则,分别
建成了3处农作物繁育基地、2处果品繁育基地和胶州金州罗非鱼良种基地。3.加大了
农业引进工作的力度。1994年全市共引进苹果新品种8个成品苗130株,接穗1500支;
农作物杂交种3个,55个试验品种;甜柿新品种15个,银杏品种22个品系,板栗良种7
个品系,大枣3个品系;尼罗罗非鱼等3个品种5000尾,利木赞冷精3.5万粒等。4. 进
一步拓宽了对外联系的渠道。组派3个团组共4人次赴英国、日本、韩国进行了考察,
并成功地接待了英国农业大臣等3个外国政府团组和12个商易团体42人次, 为有关单
位和企业达成4项合作协议。
农业综合开发
1993年10月国家正式批复国家立项的青岛市第2期农业综合开发任务, 从1994年
开始正式组织实施。全年完成改造中低产田任务34.8万亩,占整个开发计划的69.6%,
已投资3193.27万元, 占2期开发安排投入资金5420万元的58.9%。已完成各种建设项
目732个。 其中,农业129项,林业88项,水利292项,农机31项,科技服务13项,高
产高效农业项目179项。 通过综合治理,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内的生产条件,促进了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22.1万亩,增加机耕面积7.92万亩,林木
覆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良种覆盖率达到98%,配方施肥面积29万亩,占总播种面
积的55%。
由市立项的山丘区经济林开发建设,全市共安排立项16处,其中1993—1995年第
1期经济林开发10处。1994—1996年第2期经济林开发6处。其中,平度2处,莱西、即
墨、城阳、胶南各1处。1994年(两期合并)共造林9300亩,占计划10700亩的86.9%;
栽植果树等7.385万亩, 占计划8.595万亩的85.9%;修建扬水站28座,占计划34座的
82.3%, 修建水库、塘坝等91座,占计划112座的81.2%;建桥涵闸31座,占计划40座
的77.5%;修路292公里,占计划334公里的87.4%。
农业区划
1994年的工作重点是开展全市农业资源、经济、信息地面网公里布点动态监测工
作。 动态监测的基本方法是依据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原理,采用单公里网络布点(即1
平方公里布1个点) ,以点联户,定点、定期或不定期地由监测户采集各类所需要信
息,并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不同层次(乡、县、市)或不同区域(山区、平原、
洼地;高、中、低产田)的信息汇总和分析上报。其监测内容依据各地领导指导生产
和组织经营的需要而定,既包括资源的、经济的、又包括政策的、体制的等。由于布
点的随机性,其结果可以完全排除人为的干扰,并具有方法科学、数据准确、时效性
强、运转灵活、投资少、反馈快和一次布点、长期使用等优点。1994年首先在即墨、
胶南、莱西3市布点,共建点3699个,夏秋共运行3次,反馈的信息准确可靠。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指导生产经营提供了重要依据。
农业技术推广
健全完善了良种繁育体系。1994年先后2次派专家到中科院等7处大专院校和科研
单位引进优良品种55个,其中,粮油18个,蔬菜37个,在繁育基地进行试验收到良好
效果。特别在小麦方面,建设繁种基地18.1万亩,专业村511个,统一供种乡镇达115
处, 统供面积247.6万亩,供种2332.4万公斤。大力推广了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新成
果。全市共推广立体种植高效栽培技术160万亩,覆膜栽培155.78万亩,其中 ,花生
131.78万亩、棉花14万亩、西瓜 10万亩,植物生长剂160万亩,节水型、广适性小麦
新品系“8834”15万亩,配方施肥508万亩,作物秸杆还田面积480万亩。病虫害防治
面积2429.4万亩次, 实施种子产地检疫11.21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室1385个,推
广太阳能热水器8467个。
农业科研
1994年, 青岛市承担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6项, 投入经费14万元。 其中
“红富士苹果规模化管理栽培技术项目”已通过专家鉴定,亩产达1147.1公斤,总产
达3988.5万公斤, 比1992年开发前增产3049.5万公斤,超计划7.5倍,达到国内先进
水平。 玉米、花生、蔬菜3个项目的实施也均超计划指标。青岛市丰收计划安排项目
15个, 投入经费30万元,除4项跨年度外,其余11项全部完成了计划指标。累计增产
粮食1518万公斤,油料422万公斤,蔬菜1256万公斤,果品31万公斤,肉类286万公斤,
鱼虾贝类25万公斤,年增纯收入5231.4万元。
全年获科研成果奖12项。 其中,获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获青岛市科技进
步奖6项、青岛市农业丰收奖5项。青岛农业局科教处王书然完成的青岛市“丰收计划”
管理,获1994年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青岛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青岛市
农委科教处王冠宙、徐汶、宋国通、王荣祯、王大山等主持完成的“遥感技术在青岛
市土地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胶南市、平度市、即墨市、胶
州市农技站王明之、王学武、高景昌、王明椿、唐显云等完成的“50万亩秋粮作物高
产高效技术研究与开发”。分获199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农业科学研
究所蔡绍珍、孙建美、程展旗、朱培生、赵明等主持完成的“蔬菜营养生理与施肥技
术研究”,青岛果树站和平度市、莱西市、即墨市果树站陈秀云、杜西政、刘烨、张
廷惠、魏文元等主持完成的优质苹果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推广,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
所司清、尹吉恕、李文孝、韩明三、孙高珂等主持完成的苹果新品种一“青秀”的选
育,青岛市植保站和莱西市、即墨市、平度市植保站张茂伟、王永显、高宝明、陈绪
福、仪秀芳主持完成的农户贮粮害虫防治技术推广,分获199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三
等奖。
青岛植保站张茂伟完成的大田露地化学除草技术研究与推广获青岛市农业丰收一
等奖;青岛市农技站王明之完成的50万亩秋粮作物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开发获青岛市
农业丰收二等奖;青岛植保站王永显完成的农户贮粮害虫防治技术推广,青岛市农村
能源办公室韩玉平主持完成的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推广,青岛五四农场李聪敏主持
完成的小麦丰产栽培技术推广分获青岛市农业丰收三等奖。
果品生产
1994年,果品生产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有了新的突破。一是果园覆膜、复草和
穴贮肥水面积达40万亩, 比上年增长15%。不仅培肥了地力,蓄水保墒,改善了果园
生产条件,而且促进了果品质量的提高。二是推广应用多效唑(PP533)面积15万亩。
幼树应用多效唑易成花、结果多,树体生产紧凑。三是推广应用代森锰锌和多抗霉防
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全市20多万亩易感品种应用代森锰锌、多抗霉素防治后,病情指
数降到6.5%,采收期保叶率85%。四是全市推广应用苹果套袋技术,共套袋3300万个,
其中进口袋950万个。 苹果套袋后改善了果实品质,皮质细嫩、光滑、色泽鲜艳,减
病虫果, 套袋果比不套袋果每公斤增值0.8~1元左右。五是摘花转果、铺反光膜。共
推广反光膜2万平方米,摘叶转果3万亩。300多亩示范园红富士苹果全红果可达50%以
上。 六是抓好采后处理,为了生产高档果,市里引进1台美国洗果打腊分级包装机,
提高了果品质量,扩大了出口。
1994年召开了全市果树新优品种鉴评会,由全市农业、科研等单位的12位专家和
科技人员对各市(区)选送的62个果品新品种样品进行了鉴评,共评出优质果品35个。
成人教育
积极实施“绿证”工程,制定了《青岛市绿色证书教育管理暂行办法》、《青岛
市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管理办法》和《关于试行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
进一步完善了“绿色证书”制度,狠抓了培训计划和教材、培训经费、配套政策三落
实。 全市市郊5市全部实施了“绿证”制度,超出了农业部和省政府的试点要求,多
次受到中央、省有关部门的表彰,基本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走在全省全国
的前列,为下步大规模实施绿证工程奠定了基础。全市共有在校中专生1834名,大专
生538名, 初农教育生679名。 其中1994年招收中专生373名,大专生366名,本科生
224名。另外还先后将741名农技人员输送到4所农业院校进行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