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7&rec=286&run=13

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一是出口增长快。在巩固出口口岸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工
业品和农副产品出口,外贸出口企业已达180家,并有5家外贸企业争取了自营进出口
权。 全年完成出口产品交货值141236万元,增长66.2%,在全省县级市中仍居第一。
二是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27个,比1992年(下同)增长135.2
%,嫁接改造企业65处,合同利用外资10866万美元,增长111.0%。外资到位率达38.7
%, 居青岛各市、区之首。三是“三资”企业迅速发展,已开工投产的“三资”企业
达42家,完成产值3.5亿元,出口销售收入2807万美元,企业资产总值4.1亿元,分别
增长6倍、5.8倍和4.2倍,三资企业出资率、开工率、利税率和创汇率均创青岛各市、
区最好水平。全市自营进出口创汇200多万美元,实现边境贸易额 2000万瑞士法郎,
签定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8份,合同金额208万美元,派出劳务合作和技术人
员499人(次) 。四是年内投资7000多万元,加强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
区建设, 改善了投资环境,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客商前来考察投资,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200多万美元。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外向型
工业加工区,12处乡镇工业园被确定为青岛市三线重点工业园区。
经济建设持续发展。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5亿元,增长61.1%;工农业总产
值92亿元, 增长56.2%,综合经济实力再次跨入全国百强行列。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
展。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1. 2亿元,增长29.4%;增加值7.6亿元,增长35.1%粮食总
产量41.2万吨, 增长20.2%,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其中小麦总产192878吨,增长
21.8%;农村经济总收入23亿元,增长50.9%;水产品总量达到1.77万吨,增长41.7%;
林业生产取得明显成效,突出发展名、成、特、稀、新经济树种,共造林1313公顷、
增长171%,初步形成了万亩板栗、万亩银杏,8万亩枣粮间作和万亩杂果带5大经济林
基地。经济作物面积达到40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可新增经济收入7000万元。畜
牧业以基地建设为主,牛、羊、兔鸡、猪的存养量都有较大增长,肉、蛋、奶供应量
稳步增加。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全年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080万元。投工983个,
完成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4945项, 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10.07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
积达到32350公顷。 增长1.1%。全年农业基本建设总投资6080万元,大大改善了农业
生产条件,提高了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和出口能力。被省政府确定为高效创汇农业示范
区。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6亿元,增长68.3
%;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37177万元,增长78.5%;产品销售收入285705
万元,增长99.8%,产品销售率达到96%,提高12.2%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利税71761万
元,增长156.7%。年内开工技改项目114项,完成技改投资3亿元,嫁接改造老企业68
个,合同利用外资1673万美元;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物质消耗下降,重点考核的62种
主要产品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率达到100%;重点考核的16种主要原材料消耗指标稳定降
低率达65%;万元产值综合耗能降低12%;开展了进百强、夺五杯、创明星活动,先后
组建了5个企业集团;年利税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已达69个,其中4处企业超过了千万元。
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已成为胶州市的支柱产业。全市完成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11. 3亿元, 增长38.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4%,比上
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全市完成货运量516万吨,供电总量达到3.57亿千瓦时。通讯条
件得到改善,全市电话基本实现了程控化。房地产市场逐步形成,房地产开发企业达
23家,房地产市场在建面积达27.3万平方米。信息、饮食、服务、金融、保险、社会
保障等第三产业也都有较大的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 新发展个体工商业户
7600户,私营企业167家,总数分别达到2. 3万户和405户,增长40.6%和70%。固定资
产投资持续增长。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建总规模达到8.9亿元。建安工作量达
到4亿元。 年初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4个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良好,已有17个项目开工
建设,为全市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关系到
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的16件实事基本完成。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3518万元,
增长46.1%, 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
年均收入2968元,增加6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元,增加185元;城乡居民年末储
蓄余额10. 8亿元,增长41.8%,人均1492元。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共完成科技攻关项目22项。其
中:有4项获青岛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有5种产品获全国星火计划展销洽谈会
金奖, 申请专利2项,并获青岛市优秀专利奖。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城乡学前入
园率达95%,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初中入学率达到98.7%,高中入学率达23.1%。
当年向大专院校输送学生1000人, 录取率达78%,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年内又
有7处乡镇成人学校基本达到 省定一类学校标准, 村级农民业校办学面达到95%,职
工教育办学面达到50%; 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加强了民
间艺术的挖掘整理工作和文化市场的治理,繁荣了文学创作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挖掘整理的铜画艺术填补了青岛市的空白; 创作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余件,其中10
件获国家级奖励;出版3部专著,创作6部剧本,整理“艾山传说”故事50多个,创刊
了《胶州文学》;开工建设了高凤翰故居纪念馆,扩大了《胶州市报》的发行量。开
通了市内有线电视,进一步丰富了全市人民的文化生活。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条
件进一步改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了省级鉴定;完成了20个村的卫生改水任务,
农村受益人口已达33.35万人; 市内鼠密度控制在国家无鼠害标准以下。体育事业不
断发展,年内在青岛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和青岛业余体校田径比赛中,分别获得团体总
分第一名和第二名,并向上级体校和兄弟省市运动队输送人才11名;承办了“全国女
篮四强邀请赛” 、“全国乒乓球赛”和“全国中学生毽球赛”;举办了8次全市性的
田径、围棋和球类比赛,促进了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再创好成绩,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01‰;计划生育率为99.45%,女性初婚晚婚率为97.11%;晚育率
97.82%, 比上年分别提高0.96、7.02和11.75个百分点;年内共出生5814人,比上年
少生743人,是建国以来出生人数最少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