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7&rec=233&run=13

三项制度改革由试点转向全面推开
9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企业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大
会,改革步伐明显加快。截止到年底,全市已有1277户市属企业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
制, 占市属企业总数的60.7%;全市合同制职工累计已达60多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
的60%以上。 港务、化工、橡胶、石油、公用、物资、医药、水产、供销、建材、公
路运输等11个行业和胶南、沧口、四方等区(市)都已在本行业或本区域全面实行了
全员劳动合同制。在百万职工的青岛市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是全市经济体制改革中
的一件大事,既推动了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促进了劳动部门的
职能转变,为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劳动体制,奠定了基础,争取了
主动。
深化劳动体制改革
2月份,市政府以青政办[1993]7号文批转了市劳动局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
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的《实施意见》 ,把用工、分配自主权坚决下放给了企业。该
《实施意见》较好地体现了劳动工作政企分开的原则,集中反映了全市各级劳动部门
思想解放的程度,是十几年来劳动部门简政放权的一次深化和飞跃,大大加快了劳动
部门职能转变的进程,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据对全市1833户企业的问卷调查,认
为能自主招工的占91%;能自主选择用工形式的占94.6%;职工在企业间流动不受所有
制身份限制的占81%;企业内部能实现自主分配的占90%。特别是下半年三项制度改革
由试点转向全面推开后,企业作为用工和分配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标志着青
岛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旧的劳动体制已经基本破除,劳动体制改革也由以
“破”为主转入了以“立”为主的新阶段。
1、 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为中心,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
市共举办各类职业介绍机构130个,其中劳动部门举办13所,企业主管部门举办37所,
企业举办70所,个体和私营10所。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介绍所,发挥综合服务功能,
开设了信息咨询、用工求职登记、职业介绍、劳务协作、就业培训、待业保险、招工
备案等服务窗口,开展了“一条龙”服务。以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为主渠道,
社会举办的职业介绍所为补充,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为劳动力供求双方牵线塔桥。全
年介绍就业19000余人,使全市失业率控制在1.5%,保持了城镇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2、 企业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劳动领域的宏观调控得到进一步加强。对企
业工资总量继续实行分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进行了企业自主确定工资总额试点。扩大
了工效挂钩范围, 全市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达1832户,职工62. 1万人,分别占市属
企业户数的81.6%和职工人数的91.9%。完善了工效挂钩办法,增强了约束机制。企业
内部分配进一步搞活,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趋向多样化、合理化。对五市一区推行了
弹性劳动工资计划,通过调控茭叫量间接调控职工人数,并努力做到弹挂一体。在综
合分析全市近几年经济发展和职工工资水平的基础上,出台了增资政策,使全市职工
货币工资比上年增长24. 8%,使工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比例达到1:0.758。
加强城乡劳动力的统筹管理,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继续实行了《务工许可证》制
度,将入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控制在较合理的数量以内。
3、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养老保险方面,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三
中全会决定精神,全面实行了职工个人缴费,建立了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选择10
个行业、 385户企业进行了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试点,在台东、沧口进一步扩大
了大病医疗统筹试点,继即墨之后胶南市、市北区又进行了由社会保险部门或委托银
行代发退休金的试点。广泛进行了调查研究,确定了全市职工养老保险改革总体思路。
待业保险方面,出台了《青岛市职工待业保险暂行办法》,扩大了待业保险范围,提
高了待业保险标准。
4、劳动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出台了《青岛市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
《青岛市劳动监察暂行规定》 、《青岛市职工待业保险暂行办法》3个法规性文件。
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在劳动争议案件激增、仲裁机构人员编制紧张的情
况下,各级仲裁机构共受理各类案件539起,处理结案512起。
5、职业技术培训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全市社会化培训实体已发展到120个,
年培训能力2万余人,全年向社会输送培训人员1.5万余名。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45
个,发放各类技术等级证书15000多个。
6、 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各级劳动部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的新路子,认真履行综合管理安全生产的职责,发挥行业及归口管理部门的作用,参
与组织了对重大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 对7起死亡责任事故提出了处理意见。大力开
展安全生产检查,重点加强了对建筑业、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管理。
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查出重大隐患62项。全年培训、复审特种作业
人员2万余人次,对211个建设项目进行了“三同时”审查。通过努力工作,把千人死
亡率控制在0.03, 重伤率0.06,大大低于省政府下达本市0.06和0.1的安全生产控制
指标。
围绕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确定工作任务
为了支持企业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针对拍卖出售、租赁经营、国有民营、
破产重建等多种改革形式,与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分别制定了配套的劳动工资管理和
富余人员安置政策,综合运用社会保险、就业服务、转业培训等手段,为这些企业的
职工提供了生活保障和就业服务,保证了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对青岛毛纺厂
这一全市第一家破产企业, 在全市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困难情况下, 承担起了
400多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付与管理的任务。全年全市接收失业职工1万多人,发
放失业救济471万元,并从失业救济金中拨款412万元支持企业安置富余人员。新建劳
服企业150个, 劳服企业累计达1297个,利税累计9672万元;通过劳服企业新安置富
余人员6208人。 为120户困难企业33078名职工发放救济金414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
业改革,维护了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