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7&rec=225&run=13

青岛日报社
1993年,青岛日报社在中共青岛市委要求建设一个报业集团的思想指导下,努力
工作,全社各项事业都有长足发展,已形成了《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
证券报》三报和《青岛画报》、《读报参考》两刊的新格局。报刊质量不断提高,发
行量稳步上升,经营管理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并顺利完成了日报、晚报1994年元旦开
始扩为八版的各项准备工作。
截止1993年12月底,《青岛日报》日发行13万份;《青岛晚报》日发行22万份;
《青岛证券报》 创刊仅半年多,日发行2万份;《青岛画报》每项发行4000份;《读
报参考》每项发行7万份,已成为山东省发行量最大的刊物。年内,全社有近100人获
市以上奖励。
深化报业改革。1993年是青岛日报社改革力度最大、管理上水平的一年。青岛日
报社共有职工415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5人。报社非常重视职工队伍的建设和
管理。年内,先后制订了《青岛日报社职工守则》和《青岛日报社职业道德若干规定》,
并使它与干部人事制度挂钩,制订了《青岛日报社待岗待业和辞退的规定》。为了适
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上开始了由行政管理模式向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逐
步由“内部服务”、“单一经营”负对外开放的“多元经营”转变。在领导体制上,
按企业管理模式,实行分级管理的首长负责制,每一级都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和目标责
任,目标责任逐级分解,权限逐级下放。在经费管理上,实行经营部门承包,独立核
算,其他业务部门实行经费包干。报社内部的资金和固定资产实行有偿使用,使各项
内部服务向社会化转变。在资金分配上,引入了竞争机制,多劳多得,奖功罚懒。各
编辑部实行稿费制,生产经营部门实行工效资金制,党务行政部门实行等级资金制。
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993年, 全社各种收入累计达4782万元
(毛收入),实现利润1798万元,分别比1992年增加73%和75%。
加大报业建设力度。1993年是青岛日报社报业建设投资最大的一年。编辑业务方
面,创办了《青岛证券报》,取得了《读报参考》的全国发行号,将《信息画报》改
刊为《青岛画报》,充分作好《青岛日报》、《青岛晚报》1994年扩版的准备工作和
宣传工作。为了两报扩版的需要,报社投资800万元,进口了德国胶印机;投资200万
元,实现了晚报微机化,编辑、记者告别了笔和纸,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
年内,投资1730万元进行职工住宅建设,以进一步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创办了
新闻实业公司和老干部报业经纪公司。
全面加强报刊宣传。1993年是青岛日报社在宣传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一年。认真
贯彻中央提出的“团结、稳定、鼓励”十三字方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了
多层次,多侧面的宣传报道,并积极探索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的办报新路,
努力使报纸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首先是突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两
大主题,尽量减少一般性和重复性的经济报道,注意抓带有倾向性、阶段性的报道。
例如抓经济形势的宣传、经济政策的解释、经济工作任务的介绍和经济理论的探讨、
经济现象的评选等。其中俞正声市长率团到香港招商,青岛罐头食品厂整建制租让,
青岛毛纺织厂破产,华朗租赁,青啤、海尔股票上市,金融界整顿,储蓄利率上调等
一系列报道,都以“新”、“深”、“活”等特点,引起社会反响。第二,紧紧配合
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1993年全市的大事较多,例如人大、
政协会议的召开,沿海开放城市展览,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副总理王鼎昌率高级
代表团访青和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访青,青岛市与韩国大邱市结为友好城市,以及本市
创三优做文明市民活动等重大报道,做到了周密计划,精心组织,都较好地完成了宣
传报道任务,受到市领导的好评。第三,在把握好宣传主旋律的同时,不断调整思路,
精心办好专刊专栏。1993年开办的《热点追踪》、《周末特刊》等,都以新的面孔、
新的内容展现给读者,得到读者的好评。体育专栏、社会新闻专栏、副刊,以及文化
报道、 农村社会风情潮的系列报道,都以时效性强、贴近群众、贴近 生活、品位高
而得到读者赞许。第四,开展适度的报刊批评,强化舆论监督。除坚持在《读者来信》
专栏发表批评稿件外,还在要闻版及时发表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批评稿件。例如刊发的
《万宝楼事件》、《人民路蔬菜店事件》、《四医乱收费》、《蜀海店坑人并打人》
等系列批评报道,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1993年,《青岛晚报》在宣传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首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
认真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在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社会主义新
道德、新风尚方面,抓了一系列连续报道。例如,关于杜瑶瑶的报道、北京城建集团
英雄群体的报道、民工李建江的报道,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1993年,《青岛证券报》、《青岛画报》、《读报参考》根据各自的办报办刊宗
旨,都较好地完成了宣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