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7&rec=214&run=13

1993年,全市有小学2182所(市区142所)、在校学生58.4万人(市区10.8万人);
普通中学406所,在校学生31.8万人(市区5.4万人);职业学校73所(市区22所),
在校学生4.1万人(市区1.3万人) ;特殊教育学校151所,在校学生2004人;中专23
所,在校学生16811人。
义务教育
1993年,青岛市政府颁布实施《青岛市义务教育实施办法》,标志着青岛市义务
教育进一步走上法制轨道。崂山区、平度市、胶州市、胶南市和市内五区宣布实现九
年制义务教育。 全市小学生入学率已达100%,巩固率达99.97%;初中入学率达99%以
上, 巩固率达98.98%。 义务教育阶段儿童、 少年非正常因素辍学率,小学为0.03%
(其中城市为0.001%, 农村为0.04%) , 初中为1.02%(其中城市为0.16%,农村为
1.17%)。
特殊教育
全市盲、聋、弱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分别达到85.4%、86%、
90.1%, 全部超过《全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八五”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入学指
标。受国家教委、中残联的委托,青岛盲校开办全国第一个盲人普通高中班。并取得
明显效果。胶州市、崂山区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市、区)”;市南区、市
北区、莱西市在全国受到通报表彰,并被评为“山东省特殊教育先进县(市、区)”;
平度市特殊教育在全省受到通报表彰。青岛市聋哑学校、胶南市聋哑学校被评为“山
东省特殊教育先进学校”;台东区九水路学校在全省受到通报表彰。
学前教育
1993年,全市城乡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托儿所5735处,入园所婴幼儿24.5万余
名。 农村3岁以下幼儿入园率达到79.7%,比上年提高4%;市区3岁以下幼儿入园率已
达95%。 为解决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新形势下托幼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召开了
“全市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推广青岛第六棉纺织厂等单位采取“承办
制”,逐渐减轻主办单位负担的经验。市政府办公厅批转了市教委《关于制止自行撤
销托幼园所的报告》,控制了部分企业自行撤销园所的问题。由市政府投资建成的青
岛市实验幼儿园于9月份正式开园。 各市、区注重一类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
设。截止1993年底,全市共有一类园所332处,乡镇中心幼儿园120余处。全市共举办
个体园所451处, 收托婴幼儿9000余名。市教委与青岛幼儿师范学校共同举办了首期
园长岗位证书培训班,有50名一类幼儿园园长参加了学习。市教委制定下发了《关于
印发的通知》,并在台东区圆满完成了资格审定的
试点工作。各市、区继续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考核整顿,有1022名幼儿教师考核合格,
全市累计有7000余名农村幼儿教师考核合格,由各市、区教育人事部门建档造册,统
一发放聘任书。推广了崂山区政府从村提留中统筹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工资的做法。为
提高学前教育教研水平,召开了“青岛市幼儿园优化一日活动研讨会”。组织了获市
级以上荣誉称号幼儿教师公开课观摩活动,有2400余人次进行了观摩,并将各区推荐
的67篇优秀教育活动设计方案汇集成册,印发给各幼儿园。1993年相继成立了农村幼
儿教育中心教研组和市区托儿所的中心教研组,在农村加强了混合班教研工作的研究
和评估,进行了“玩玩做做”等活动的研究。
中小学德育工作
重点抓了劳动教育、 艺术教育、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及纪念毛泽东诞辰
100周年的系列活动。 市教委召开了劳动教育现场会,促进了劳动技术课在中小学的
全面落实,中小学开课率分别达到95%和97%;青岛市劳动技术教育中心的校址已落实,
各市、区也建起了一批新的劳动教育基地。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活动丰富多
彩,市教委组织市区中小学生4万人参观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大型图片展览,组
织中小学生参加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电影征文、演讲比赛”和观看100部
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了向全国
十佳少先队员台东五路小学杜瑶瑶和全国十佳残疾少年青岛盲校学生 金元辉学习的
活动。市北区、胶南市、四方区、沧口区、崂山区等市、区和部分委属中学召开了德
育工作研讨会,召开了青岛市第四届中小学德育工作理论研讨会。嘉峪关学校的评语
改革获全国德育优秀实验成果奖。 小学艺术课开课率已达99%,中学由30%提高到70%
以上。市教委拨专款35万元组建了青岛市中学生艺术团,市南、强东、四方、胶州、
即墨等区、市也相继建起了小学生艺术团体。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校园歌曲歌唱比赛、
中小学生卡拉OK大赛和全市第四届中小学艺术节,使艺术教育的普及活动更加丰富多
彩。在第五届全国中运会闭幕式上的“中运之夜”,青岛市中小学生以高质量、高水
平的表演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热情活泼、健康进取的精神风貌。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993年,重点抓了深入研究义务教育大纲和教材,积极搞好中、小学各层次的教
师培训,以此带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组织开展了市区中学青年教师
优秀课评选,各市、区也都分别举行中小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把培养提高青
年教师视为跨世纪工程。推广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一大批优秀教师或登台讲课,
或撰写论文,或著书立说,带动和影响着全市的教学改革。鉴于青岛北仲一小副校长
张伟在语文教学中的突出成就,山东省教委教研室、山东教育出版社、市教委、台东
区教委联合成立“张伟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组”,研究其教学特点和经验。抓好第
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举办课外活动,培养特长生。市教委及市南区、市北区
等都积极办好“奥校”,一大批特长生初显锋芒。市教委初中目标教学课题的《青岛
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验报告》 获省论文奖; 小学数学优化教学过程的研究取得成果,
《山东教育》予以系列报道,论文在省获一等奖。1993年中、日、美三国数学教育会
议召开期间,青岛市代表作为中方正式代表之一出席会议并作学术报告。
1993年是山东省实施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第一年。市教委认真制定落实会考制度
的计划和措施,使会考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中等职业教育
1993年, 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31所,在校学生6.49万人,比上年增长8.9%。
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已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57.9%。 其中,中专在校学生1.69万
人,毕业学生4989人,招生人数7157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3.50万人,毕业学生1.10
万人,招生人数1.29万人。
随着城乡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学校及时调整专业,新增
专业招生人数占招生计划的11.3%; 第三产业有关专业招生计划明显扩大,达到整个
招生计划的78.7%。由于全市统筹发展联合办学,在企业经营机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市区联合办学和企业办学仍然达到81.4%(其中联办占67.7%, 企办占13.7%)。农村
联合办学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各市(区)扩大重点职业高中(中专)投入,不断
改善办学条件。即墨市政府、市教委投资1000万元,征地106亩,基建1.7万平方米,
将即墨第一职业中专迁入市区, 原校址400多亩做实习场地,把该校建成了即墨市经
科教结合示范园。 国家教委对青岛市6所职业高中(中专)进行了抽查,认为这些学
校改革力度大,骨干示范作用好,全部达到省级重点职业高中(中专)标准,年内,
市教委、市计委正式立项在原青岛第十八中学校址建立一所职业教育中心,市政府、
市教委拟投资1400万元用于该工程;华夏基金会管委会一致通过了青岛华夏职教中心
项目,决定资助50万美元,为该中心购置仪器设备,该中心可望建成一流水平的现代
化职业学校。
又一批职业学校办出特色,更改校名。这些学校分别是青岛交通职业高中(原一
职高)、青岛经济职业高中(原二职高)、青岛旅游学校(原旅游职高)青岛美容职
业高中(原八职高)、青岛电器技术职业高中(原九职高)、青岛商贸职业高中(原
十职高)、青岛制冷技术职业高中(原十三职高)、青岛美术学校(青岛六中增挂校
牌)。
由于加强了专业技能教学和狠抓规范化教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93年,在应
届毕业的61个专业中有54个专业4270名毕业生参加了技术等级和岗位合格考核。其中,
初级工合格人数2217人, 合格率79.2%;中级工合格人数281人,合格率53%;岗位合
格考试人数1447人, 合格人数1434人,合格率99%。青岛电子学校毕业生参加全国初
级程序员考试,通过率比全市各行业参加应考人员合格率高出32.5%。
师资队伍建设
1993年, 全市共有中小学教师5.41万人。 其中: 小学老师9792人, 初中教师
17538人, 普通高中教师3662人, 职业中学教师3109人,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1.3%、
69.5%、52%和27.1%。
经国家教委批准,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开设中文、数学两个本科专业,当年招收本
科生各80名。 全市中等师范学校共招生2300人,其中招收民办教师0人,使中师在校
生达到5110人。胶州师范学校的基本设施建设在全省中师率先达到完全标准化。青岛
师范学校扩大了培养专科程度的小学教师实验工作,1993年共招生60人,其中招收中
师毕业生30人,招收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考的高中毕业生30人,使培养专科程度
的小学教师实验班在校生达到90人。全市开展了“高师函授、卫星电视教、自学考试
相沟通培训中学教师”工作(简称“三沟通”培训工作)。全市共有7000名初中教师
和2000名高中教师分别参加了高师卫电(专科)和高师音像(本科)的学历培训,经
考试, 85%的参考教师取得了初、高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全市有近千名教师参
加了成人高考,并正在各高等师范院校函授教育及夜大学进行学历进修。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在全市展开。主要培训的办法有: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岗位
职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短缺学科师资培训和各种应急专题培训。继续教育主要内
容包括:政治思想和师德修养,教育理论学习,教材教法研究,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
基本功训练, 补充新知识以及当地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乡土教育等方面。
1993年, 全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各种培训已结业的有1000人, 正在参加培训的有
1870人。圆满完成了全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列入这次评聘工作范围的中小学
公、民办教师共有6万多人。24573名教师晋升了职务,其中评聘中学高级教师1967名,
中学一级教师3788名;小学高级教师5984名,71名小学高级教师和23名青年中学教师
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中专系列中288人晋升为高级教师, 434人获讲师,434人获讲师
职务。
教育督导工作
1993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通知》(青政发[1993]19号),
授予教育督导机构代表本级政府督导评估下级政府教育工作的职能,明确了工作职责。
青岛市教委根据国家教委、省教委有关“两基”评估验收的标准,对崂山区、市南区、
市北区、 台东区、 四方区、 沧口区、平度市、胶南市、胶州市9个市、区政府实现
“两基”的自评工作,组织进行复评验收工作,省政府验收组对上述9市、区“两基”
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国家教委组织对崂山区实现“两基”进行抽查工作,给予高度评
价。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指导纲要》和山东省制定的《山
东省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市教委督导室在试点的基
础上,先后对市教委直属18处中学的工作进行综合督导评估,并指导全市12个市、区
的督导室对所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工作进行督导评估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市教委在委属学校较普遍地推进了“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教师聘任制”;
青岛28中、 32中、47中、19中、17中等5所学校深化内部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已渐趋
完善,并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全面展开。各市、区也都在试点基础上研究学校内部管
理体制改革,如四方区、台东区多数学校实行了“四制”改革,沧口区教育局在干部
体制改革方面迈出新步伐,尤其是平度市大胆进行教育内部机制改革,在全市范围内
进行了以“公平竞争,选聘校长,双向选择,聘任教职工,工资总包干,改革工资分
配制度”为内容的教育内部机制改革,成效明显。
市教委还着手调整学校布局,制定了布局调整的规划,提出并开始实施高、初中
分离办学、职业高中和普通初中分离办学的意见,为全市进一步加强“两基”、实现
“两全”奠定了基础。年内,即墨28中、青岛小白干二小等一批中小学达到了市级规
范化学校标准。四方区开展了争创合格学校、管理优秀学校、规范化学校系列活动,
使该区学校管理普遍上了水平,有2所学校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水平。“全面加特色”
的办学要求,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业已推行,并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学校,
如青岛39中、6中、9中、15中、25中、18中、艺术学校、青岛电子学校、胶南六职高、
平度职业中专、莱西实小、即墨一、二实小、崂山实小、胶南实小、江苏路小学、嘉
峪关学校等都已显示出“全面加特色”的特点。加强了纯初中和薄弱初中的改革,使
一批纯初中和薄弱初中走上了振兴之路。
招生制度改革
1993年,青岛市在3个层次上继续进行和进一步深化了招生制度的改革。
一是高考指标下放到区、市。使各区、市之间围绕单纯追求高考升学率的竞争减
缓,教育部门得以解脱出来,加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宏观调控,有力地推动了应试
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二是中考进行两考合一和高中招生加试体育的改革偿试,已取得效果。这对减轻
学校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小学升初中改革按照国家教委关于“在普及初中教育的地方取消初中升学考
试,实行就近入学”的指示,坚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不断进行改革,取得
良好效果。市北区的保送办法在市南、四方两个区推开后,得到进一步完善,效果是
好的。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学行德智体诸方面的考核指标均有一定
程度的提高。德育方面考核,市教委曾抽查59所委属学校,检查了国旗升旗仪式及日
常行为规范执行情况, 合格率均在95%以上。全市在校中小学生犯罪率一直控制在万
分之零点三以下。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新的提高。市区小学升入初中的毕业考试及格率
98%,初中的比率已达97%以上。高考保送生逐年增多,各科考试成绩平均分数高于全
省。 高中各科会考及格率均在95%以上。各级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也有很大提高。
学生体育达标率也呈上升趋势,市区中学及格率达97.5%,小学为94%;市郊各市、区
及格率达90.7%,优秀率为20.8%。
在“全面加特色”、“合格加特长”办学思想指导下,学生素质普遍提高,一大
批特长生在省级以上的各项比赛中创出了优异成绩。青岛二中张镭夺得第34届国际数
学奥林匹克比赛金牌; 青岛江苏路小学3名学生代表青岛获得全国首届小学生奥林匹
克大宗6个奖杯中的5个; 在1993年山东省“英易达”杯中学英语竞赛中,青岛市5名
参赛学生全部获奖,其中青岛二中两名学生获初中、高中组特等奖第一名,夺得竞赛
仅设的2个奖杯, 青岛二中、九中的两名学生获高中组特等奖;职业学校选手在山东
省首届奥林匹克技能选选拔赛中夺魁,在全国的竞赛中也频频获奖。据不完全统计,
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在省级举办的学科智力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的中小学生达100余名,
在国家级比赛获优秀等级者也达20余名。 勤工俭学
1993年,市教委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青岛市勤工俭学收益分配和创收奖
励暂行办法》,市教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委属校办企业工商管理的暂行规定》,加强
了对校办企业的管理, 推动了勤工俭学工作的发展。勤工俭学普及率已达98%,比上
年提高两个百分点。 校办工业企业达1127个,较上年增加137个。第三产业网点达到
634个,较上年增加121个。勤工俭学各项总收益达到11348万元,较上年提高23.5%,
居全省第一位。 勤工俭学收入补助教育经费5576万元, 较上年提高24%。 上交税金
1507万元, 较上年提高33.6%。有2个市、区总收益超千万元,6个市、区超百万元,
14个校办企业总收益超百万元,65个企业超30万元。市勤工俭学办公室被评为市经济
合同管理工作先进业务主管部门,委属学校有12个较办企业被评为市“重合同、守信
用” 企业,1个校办企业首次被评为山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召开了全市勤
工俭学协会第二届年会。全市共提供劳动教育基地4827个,接纳学生参加劳动人数达
64.6万余人。
(勤学办)
校舍改造
1993年是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完成校改任务的最后一年。市政府把完成市南
区、市北区及市教委属学校校改工作列入市政府1993年要重点办好的14件大事之一。
市南区、市北区都成立了以区长为负责人的校改领导机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教育
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捐资支持搞校改。市南区收到各界捐款440万
元, 市北区收到捐款620多万元。这些捐款连同市教委、区政府安排的专项资金,为
两个 区的校改顺利完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两个区于1993年11月全部完成校改任务,
并通过验收。 市南区共投资1670万元,新建、扩建、改建校舍12800平方米,维修校
舍21000平方米;市北区投资1100多万元,新建、扩建、改建校舍10000多平方米,维
修校舍15000平方米, 市教委为完成委属学校校改任务,成立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
对委属学校校改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安排。根据委属学校的具体情况,在前几年安
排基建任务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委属学校校改任务,除市里安排一定的资金外,绝大
部分由教育费附加解决, 共投资2700多万元,新建、扩建校舍48000平方米,维修校
舍73800平方米。 至此,全市校舍改造任务已全面完成。同时,还加快了教师住宅建
设,教师公寓已破土动工。全年共建教工住宅1.9万平方米,全系统241户住房特困户
全部解决住房。
1993年8月, 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在青岛举行。市教委在市委、市政府有关
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优质保量按期完成了五届中运会比赛场地的建设任务。新建了青
岛第25中学体育馆(1500平方米) 、青岛第17中学体育馆(1380平方米)、青铁1中
体育馆(840平方米)、青岛嘉峪关学校体育馆(730平方米),并扩建了青岛第25中
学田径运动场 和青铁1中足球场,为五届中运会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基建办)
第五届中运会
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团中央主办,青岛市政府承办的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于1993年8月18日至8月28日在青岛举行。五届中运会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
性中学生运动会。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0名中学生运动员参加了排球、篮
球、 足球、乒乓球、田径5个项目的比赛,与会人员共近5000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
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等领导亲临赛
场,慰问看望运动员、教练员,并观看了比赛。市教委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在各有
关部门的支持下,具体筹备组织并圆满完成了五届中运会的开、闭幕式和竞赛、接待、
保卫、集资、建设及宣传等工作任务。国家教委等主办单位的领导对五届中运会整个
组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3年9月教师节期间, 全市评选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4名(含部
级劳模4名) ,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79名,省教育先进单位17个,市优秀教
师、优秀教育工作者501名,市教育先进单位50个。
全国优秀教师
刘文香(女) 青岛市陵县路小学
隋立华 四方机厂技校
赵芳海 青岛市上海路小学
于孝祯 青岛市台东五路小学
尚小玲(女) 青岛市永平路小学
侯伯民 青岛第一中学
韩慎修 青岛第二中学
张衡善 青岛第三中学
逄世义 青岛第十七中学
赵松林 青岛市黄岛一中
曲慧光(女) 青岛市崂山教师进修学校
马玉萍(女)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小学
况保福 即墨市教育局督导室
程绍康 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
盛延光 即墨市第二中学
冯树柏 胶州市云溪中学
姜立学 胶州市职业中专
田敬典 胶南市王台镇中心中学
逄培勤(女) 胶南市第一中学
刘宗仁 胶南市实验小学
马福昌 莱西市实验小学
张俊礼 莱西市望城镇中心中学
傅遵华 平度市教学研究室
金建谟 平度市第二中学
王玉香(女) 平度市青杨乡杜家小学
刘洪峰 平度市第四中学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侯修圃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局
王锡衔 青岛市教育委员会
李钊修 莱西市教育局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张明先 即墨市第一中学
戴仁桂 平度市城关镇中心小学
张连德 胶州市第二中学
刘伦学 青岛市崂山双台中学
山东省优秀教师

陈吉臣 青岛电大
黄同华 青岛教育学院
王光男(女) 青岛卫生学校
陈方顺 青岛铸造机械厂技校
王家超(女) 青岛市机械职工中专
王秀珍(女) 青岛高科技园中韩小学
杨柏举 青岛第九中学
张思桐 青岛第十三中学
赵秀芳(女) 青岛第二十一中学
张步先 青岛第二十二中学
迟 文(女) 青岛第三十九中学
杨景慧(女) 青岛第四十七中学
徐 雯(女) 青岛市江苏路小学
高继香(女) 青岛市太平路小学
邵淑凤(女) 青岛市北仲家洼第一小学
王淑云(女) 青岛市小白干路第二小学
张 立(女) 青岛市准阳路小学
王翠玲(女) 青岛市黄岛区实验小学
王泽全 崂山区红岛镇西大洋小学
王正泮 崂山区夏庄镇白沙河小学
高淑芹(女) 崂山区刺洪滩镇黄家庄小学
吕玉清(女) 崂山区第一职业高中
王付珍(女) 崂山区惜福镇演礼小学
邹智先 即墨市白庙乡青岗岭小学
丁振玉(女) 即墨市第一中学
张孝玉(女) 即墨市实验一小
黄佳克 即墨市即墨镇中心中学
鲁好云 即墨市七级镇中心小学
宋亦云(女) 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
王化初 即墨市成人中专
房世鹏 即墨市第二职业中专
吕伟清 胶州市实验中学
宋立铸 胶州市职业中专
魏兰欣(女) 胶州市师范附小
张月贞(女) 胶州苑弋庄张家庄小学
高秀兰(女) 胶州市辛置小学
孙希娟(女) 胶州市北王珠镇王疃小学
徐世欣 青岛电大胶南分校
程福荣(女) 胶南市第二中学
陈希安 胶南市第三中学
崔锡善 胶南市第四中学
逄淑松(女) 胶南市寨里乡庄家疃小学
吴仕乔 胶南市琅琊镇吴家中学
刘太林 胶南市胶南镇中心中学
张瑞欣(女) 胶南市琅琊台路小学
秦玉龙 莱西市第一职业高中
郑国臣 莱西市南术镇中心中学
潘晓忠 莱西市月湖小学
卢书刚 莱西市第二中学
陈培举(女) 莱西市周格庄小院小学
丁希兰(女) 莱西市日庄镇庄子小学
丁建志 平度市第九中学
崔树圣 平度市古岘镇中心小学
姜全仁 平度市第一中学
王洪仁 山东省华侨中学
赵锡鸣 平度市第二中学
李永信 平度市第六中学
戴美真(女) 平度市蟠桃乡中心中学
马开建 平度市第三职业高中
马奎元 平度市宅科乡中心中学
刘显贵 平度市第二职业高中
马振峰 平度市第四中学
刘素华(女) 平度市万家乡初家小学
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赵景玲(女) 青岛石油化工厂技校
马绪明 青岛第四中学
王立莉(女) 青岛第十九中学振华学校
王 焕 青岛食品学校
刘桂荣(女) 青岛市四方区教卫委
王玉凤(女) 崂山区李村镇李村小学
李乐文 即墨市第二中学
山东省教育先进单位
青岛市台东区教育局
平度市田庄镇中心小学
青岛淮阳路小学
四方区文教卫生委员会
青岛教育学院
青岛第二卫生学校
青岛嘉峪关学校
青岛市陵县路小学
青岛市黄岛区实验小学
崂山区第一中学
即墨市第一中学
胶州市教育局
胶南市实验小学
莱西市实验小学
平度市中庄镇中心中学
青岛第二中学
青岛第十五中学
(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