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7&rec=202&run=13

1993年青岛港生产经营概况
1993年港口吞吐量达到3544.6万吨,比上年增加444.6万吨,增长13.4%,创历史
最高记录。 其中,集装箱突破30万标准箱,达到30.3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37%,居
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全年港口总收入达4.5亿元,比上年净增8000万元,增幅21.6%。
港口利税达12950万元,比上年增长29.8%。
加快发展港口建设。 1、基本建设投资4.5亿元。1993年底前湾港一期工程整体6
个泊位正式通过国家验收,青岛港的通过能力由5300万吨猛增到6800万吨以上。前湾
港一期工程的全面建成投产,结束了胶州湾西海岸不能靠船的历史,使青岛市作为山
东省改革开放的“龙头”地位中的港口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2、技术改造投资1.5亿
元,是历年投资最多、完成最好的一年。港口全面技改工作从元1日开工,集中精力、
集中资金、高效率、市质量地完成一码头仓库、大港后方库场、中港锅炉房、动态轨
道衡、物资器材库、17号货场、机修厂车间、港校实验楼、医院门诊楼、医院食堂水
库、 铁道道叉及港区内3条道路硬化等13项技术改造工程。技术改造不仅提高了老港
区的通过能力、堆存能力,而且港容港貌换了新颜。3、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确立科技兴港总体战略,开创港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局面。1993年完成技术攻关项目
22个,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近500项,产生经济效益近500万元。
加强港口管理。年初,确立“认识要高、起点要新、标准要严、管理要全、措施
要实、作风要硬”的二十四字管理方针,提出保证安全质量的关键就是要狠抓管理。
2月份始, 开展了机械设备、锅炉、受压容器、库场道路、作业车辆、办公楼、绿化
美化等8个方面的安全质量大会战, 并结合季节特点, 充实了夏季“四防” 、冬季
“四防”和防大风为内容的工作。会战结束后,专门成立的13个验收组不散,工作组
不撤,对主管部门要求不放松,全年坚持每周一次安全质量抽查,每月一次现场办公,
每月一次总结评比,把会战中形成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措施修订成工作制度,充实到
企业安全质量法规中去。
1993年港口安全质量继续保持“五消灭一控制” ,负伤率比上年同期下降46%,
货主满意率100%,货损货差均为零。安全、及时引领船舶达8000余艘次,港口安全管
理工作步入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 1993年4月经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质量管理协会
联合评定,青岛港为“1992年度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深化内部改革方面,首先对局属29个基层单位中的22个
进行工商登记,获取法人资格,并由局下放15项权利,局对基层单位实行只管一个厂
长(经理),一个承包合同,一个工资总额的“三个一”的管理。在局属企业公司化
以后,又对公司领导职数进行精简,实行经理(厂长)、书记一人兼,党政领导交叉
兼职的新格局。其次,本着“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稳妥地进行了两级机关机
构改革,局机关由5年前的30个处室减至16个,压缩35%,全局两级机关工作人员共精
简682人, 压缩31%。在局机构改革中,有70名原机关管理人员兴办起8个经济实体,
并与处室脱钩。 5月份又在全局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制,再次体现向装卸一线和科技
人员倾斜的政策。在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发展港口方面,青岛港务局敞开大门,
走出去在深圳设立办事处,向珠海、香港等地开展技术、劳务输出和拖轮租赁业务。
同时加强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除正式开通了青岛至韩国仁川海上国际客货
班轮航线外,还成立了4家中外合资企业。截止1993年底,青岛港合资企业已达15家。
利用已进的3000万美元,投入了国际客运中心建设和延安一路老宿舍改造;为合资企
业阿尔达木业有限公司举行了奠基仪式;9月与南非ISCOR有限公司合作,所提供的外
资1000万美元,已投入了前湾港矿石泊位工艺工程及其设备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