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7&rec=142&run=13

1993年医药行业概况
1993年,青岛市共有医药工业企业69个,其中生产中西药品工业企业35个,生产
医疗器械工业企业34个; 医药商业批发、零售企业14个,医药进出口企业5个,药物
专业研究所3个,医药工业设计院1个。
青岛市医药总公司是青岛地区医药行业的主管部门,实行工商合一的管理体制,
直属企事业单位有23个;山东省青岛医药采购供应站、山东省青岛采购经营公司、青
岛市医药物资公司、青岛市药业公司、青岛市崂山医药公司、青岛市即墨医药公司、
青岛市胶州医药公司、青岛市胶南医药公司、青岛市平度医药公司、青岛市莱西医药
公司、青岛市黄岛医药公司、山东省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青岛市医药工业设计院、
青岛制药厂、青岛第二制药厂、青岛第三制药厂、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青岛医药大
厦。共有职工7654人。
1993年,青岛市医药系统提前两年完成“八五”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山东省
医药行业“鲁药建功杯”竞赛中,青岛市医药总公司、青岛中药厂、青岛药材站、青
岛市崂山医药公司和青岛市平度医药公司荣获“鲁药建功杯”银杯奖,青岛市医药总
公司、青岛中药厂、青岛药材站、青岛市崂山医药公司、青岛第二制药厂荣获“鲁药
建功杯”。
1993年,青岛市医药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9亿
元, 比1992年增长16. 17%, 其中化学药品、 中成药及饮片、医疗器械产值分别占
61.99%、 29.02%、8.50%。青岛市医药总公司直属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5亿元,比
1992年增长17.32%, 其中化学药品、 中成药及饮片、医疗器械产值分别占60.95%、
29.80%、8.74%;7个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212万元,比1992年增长28.6%。化学医
药原料药计划品种完成6566吨(新统计口径)。其中药用硫酸镁2407吨、药用甘露醇
1370吨、 苯甲酸钠1358吨、鱼肝油471吨、双重硫酸钡392吨、新诺明317吨、水合氯
醛177吨、碘57吨、相模霉素7.061吨、藻酸双酯钠6.787吨、法莫替丁0.886吨、双氯
灭痛0.022吨。 抗菌素粉针分装2181万瓶, 针剂14383万支,片剂139427万片,胶囊
2597万粒, 大输液533万瓶,氨基酸输液22万瓶,中成药1268吨,X线机925台,心电
图机794台。出口产品交货额7912万元,比1992年增长72.79%。
1993年, 青岛市医药市场购销两旺,医药商业实现总购进62654.6万元,比1992
年增长13.6%。 按商品类别:化学药品、医疗器械、化学试剂、玻璃仪器、中药材、
中成药购进分别占57.95%、7.63%、2.02%、0.65%、9.88%、19.15%;按购进渠道:国
内购进、 省外调入、省内调入、接受进口分别占67.92%、18.86%、10.55%、2.67%。
医药商业总销售71028.3万元, 比1992年增长7.4%。按商品类别:化学药品、医疗器
械、化学试剂、玻璃仪器、中药材、中成药销售分别占55.77%、8.06%、1.91%、0.72
%、 11.40%、20.21%;按销售渠道:国内销售、调出省外、调出省内、供应出口分别
占85.84%、6.30%、7.55%、0.31%。
1993年,青岛市医药工商企业因受资金拖欠、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效益有
所下降,在消化减利因素近6000万元的基础上,实现利税7544.3万元,比1992年下降
21.61%,其中实现利润4691.2万元,比1992年下降33.67%。
坚持科技兴药,积极迎接“入关”
1993年,为适应《专利法》的实施及“复关”的需要,青岛市医药系统坚持以国
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围绕新海洋药物、新制剂、新中药、新电子医疗器械开发新产
品,提高了全市医药产品水平档次,改善了产品结构。青岛制药厂、青岛第二制药厂、
青岛第三制药厂、青岛黄海制药厂、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被市高新技术指导委员会认
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占全市首批认定企业的29%,青岛市医药总公司在全市科教兴市
大会上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科教兴市先进单位称号。
1993年, 全行业共申报立项国家级新药17项,超过前3年的总和。为了找项目,
各企业走南闯北,与全国11所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签订产学研
合同9项, 使产学研之路越走越宽。全行业共完成医药新产品科研22项,一批重点新
产品科研项目进度快、质量好,美心氏、地尔硫草控释片已获得批准文号,吉非罗齐、
甘糖酯已通过卫生部新药评审,乙基西梭霉素科研进度和水平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青岛第四制药厂投入经费100多万元,研制开发新产品近10种,获得了2个新药证书。
为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青岛市医药系统投资3000多万元,购置仪器设
备,充实专业技术人员,狠抓了中试基地建设,先后有青岛化学制药、药物新剂型、
中药研究3个中试基地通过了青岛市经委的验收。 并在青岛市经委的支持下,国家经
贸委批准,投资2500万元,在青岛第三制药厂实施国家级海洋药物工业性试验项目,
这对全市利用海洋资源,发挥海洋科研优势,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促进海洋药物产业
形成,确立青岛作为全国海洋药物科研开发中心地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了固定资产投资,在技改项目资金到位较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全
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5万元,其中技改投资1056万元。完成了青岛制药厂双氯灭痛、
青岛第二制药厂制剂车间、 青岛中药厂生产配套设施的技术改造。基建投资完成724
万元,青岛中药厂扩建仓库和青岛电子医疗仪器厂新建商业楼项目都达到了计划要求。
1993年,青岛市医药行业采取重奖的办法,运用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
年初, 拿出6.5万元,重奖了11项科研成果、采用“四新”成果和QC小组成果。9月1
日, 在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政府召开的表彰大会上,全行业有4名贡献突出科技人
才和4个先进单位受到重奖。
围绕市场,优化结构
1993年,青岛市医药工业在受三角债困扰的同时,主要品种法莫替丁、藻酸双酯
钠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积压,被迫降价销售。为了摆脱困境,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
各企业及时调整了产品结构,压缩了法莫替丁、藻酸双酯钠生产,根据市场需要,增
加了一些适销对路产品, 上了几个短平快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年有3个企业
产值过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青岛制药厂在输液生产中,减少普通大输液生产,增加高附加值的氨基酸输液毓
产品,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抓住国际市场新诺明变俏的有利时机,投资140万
元进行扩产改造,使月产量由原来的25吨提高到40吨以上。青岛第二制药厂狠抓节能
降耗,使相模霉素的各项经济指标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
了脚根。该厂灵活高度资金,积极扩大了先锋类产品生产,实现了产值效益双丰收。
1993年,青岛市医药工业生产的藻酸双酯钠、法莫替丁、相模霉素、快胃片、缓
释系列药品、深海龙等一批重点产品,已形成了适度规模,其产值已占医药工业总产
值的50%,实现利润已占医药工业利润的60%以上。另外,全年投产新产品12个,实现
新产品产值2.02亿元, 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0%,新产品创利税2511万元。其中,列入
青岛市30个重点开发产品的硝苯地平控释片、 深海龙、海康3个品种实现产值1450万
元,市场前景看好,有望成为新的拳头产品。
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
1993年,青岛市医药总公司加紧GMP、GSP的推行工作,制定了《青岛市医药行业
推行GMP、GSP八年规划纲要》,组织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参加了有关的学习班。
各企业认真开展了QC小组活动,注册登记了79个QC小组。有42个QC小组荣获总公
司级以上优秀QC小组称号,其中青岛第三制药厂开拓市场销售QC小组、青岛华钟制有
限公司毛毛虫QC小组荣获1993年国家级优秀QC小组称号。
青岛市医药总公司还强化了对粉针剂、输液、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水
针剂等重点产品质量监督, 对生产经营这5类产品的生产车间和经销网点,下发质量
考核指标,多次进行严格检查,有效地保证了这5类产品质量。
强化宣传,扩大销售
1993年,青岛市医药工商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合计11.8亿元,比1992年增长13.46%。
青岛制药厂投资20万元,创办了法莫替丁广告列车。青岛中药厂全年投入广告费
1000多万元,广告宣传投入与实现利润之比达到1:0.8。并将销售深海龙所获利润全
部投入了广告宣传。 1993年,该厂实现产值1.065亿元、利税1300万元,分别比1992
年增长42%和22.4%。
各企业完善销售承包,根据1992年的部署,对销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者实行了
奖励。
1993年,各企业继续增加和扩大经营网点。青岛市医药总公司组建了青岛市医药
物资公司和青岛市黄岛医药公司,使全市医药商业网点在布局和层次上更趋合理。
各市(区)医药公司想方设法巩固区内市场,特别是农村及边缘地区,通过增扩
延伸网点,既提高了销售额,又避免了这些地区受非法经营者的假冒伪劣药品的危害。
有些工业企业还在上海、北京、武汉等地设立办事处,有力地推动了重点产品的销售。
加强引进,增添发展后劲
1993年, 青岛市医药行业三资企业发展较快。 青岛华钟制药有限公司实现产值
4326万元,出口创汇达到780多万美元,实现利润744万元,并准备开辟国内市场。青
岛中惠医疗产品有限公司增加了高档彩超产品,并在为惠普公司高档彩超国内总代理,
出口电源5500套、监护仪和彩超300多台,实现产值3782万元,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
利税1000多万元。
青岛市医药行业优化投资环境,走出国门招商,国外一些大公司和一批高新技术
开始进入青岛医药行业。青岛市医药总公司对美国惠普公司创办其亚太地区医疗产品
生产基地设想非常重视,主要领导靠上抓,青岛市政府也把这个项目列为全市重点项
目, 在国家医药管理局和青岛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美国惠普公司已决定一期投资
1500万美元, 在青岛高科技园建立基地,生产监护仪、心电图机和B超。这对青岛市
医药工业和电子工业结构调整,都有重大影响。1993年,青岛市医药总公司决定通过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青岛开辟生物制药新领域。青岛第二制药厂与美国一家公司达
成了合作生产白细胞介素6、 促红细胞生长因子协议。青岛黄海制药厂与美国另一家
公司达成了合作生产降钙素意向。
深化改革,加强管理
1993年,青岛市医药总公司认真落实企业自主权,建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处我约束的机制,逐渐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独立自主地运用经营权,
投入市场竞争。
各企业普遍进行了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干部人事方面,做
到了干部能上能下;在劳动用工方面,在全系统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在分配制度
方面,拉开了生产一线和后勤服务部门的分配档次,对贡献突出的科研、销售人员实
行重奖。各单位在拉开分配档次的同时,注意提高职工的平均收入,1993年人均工资
比1992年提高23%。 青岛中药厂推行了计件工资制,调动了职工生产积极性,企业劳
动生产率达到了22.42万元/人,比1992年提高了34.5%。
1993年,青岛市医药总公司针对一些商业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摸
清家底、建章立制,狠抓了企业基础管理,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逐步克服计
划经济条件下遗留的陋习,使这些商业企业运转逐渐趋于正常。
1993年,青岛市医药工业设计院完成了升院工作,全年共完成工业与民用建筑设
计24项,设计面积88000平方米,年创设计收入59.8万元,比1992年增长70%,设计质
量也得到了用户的好评。
加强行业管理,治理医药市场
1993年,根据山东省医药管理局的部署,青岛市医药总公司认真开展了医药市场
的治理整顿工作。在青岛市政府领导下,成立了市治理整顿医药市场领导成员联席会,
并在青岛市医药总公司设立了医药、卫生、工商、公安参加的市治理整顿医药市场办
公室。 青岛市政府于9月22日召开了全市治理整顿医药市场大会,传达了省府有关指
标及会议精神,要求各区(市)政府从为人民健康负责的高度,重视治理整顿工作,
各市(区)政府都相应成立了工作班子,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市(区)借用各
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地宣传治理整顿工作的重要性,对突出案例及销毁假劣药品及时
进行宣传报道,在全市城乡形成了一个治理整顿医药市场的氛围。各有关部门协调一
致,对人民来信中涉及医药市场治理问题的,主动及时进行调查、落实,解决存在的
问题,澄清有关情况,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有关方面。青岛市医药总公司以反对以
物代药为突破口,认真纠正公司所属企业经营中的不正之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3年,全市共取缔非法经营42起,整改3起,限期撤销2起,查没药品数10个品
种,价值35万余元,均为假劣药品,罚款7万多元。
青岛制药厂兼并青岛建材化工厂
1993年3月29日,青岛市经委以青经调[1993]131号文下发决定:由青岛制药厂兼
并青岛建材化工厂;兼并后,取消青岛建材化工厂的法人资格,其债权债务及对外签
订的一切佥合同全部由青岛制药厂承担;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青岛建材化工厂厂名
予以暂时保留,可申请营业登记,与青岛制药厂实行分级核算,统负盈亏。同日,青
岛市医药总公司和青岛制药厂成立了兼并领导小组,组织了兼并接收小组。经过两个
月的工作,完成了兼并任务。
原青岛建材化工厂是青岛市建筑材料工业公司所属的一个小型全民所有制企业,
厂址在开封路44号,与青岛制药厂仅一墙之隔,占地约56亩,主要生产碳酸钙和硫酸
镁两个品种,年产量分别为5000吨和6000吨,都是低附加值、微利产品。该厂有职工
429人, 其中合同制工人164人,另有离退休职工100余人。全厂设有12个管理部门,
共有管理人员71人,其中厂级领导干部7人。
1993年5月4日至14日,受青岛市审计局委托,青岛市审计师事务所对原青岛建材
化工厂全部资产进行了核实审计, 结论如下:截止1993年3月末,原青岛建材化工厂
帐面资产1117.9万元,核实后实有资产634.4万元;帐面负债920.6万元,核实后实有
负债976.5万元; 帐面所有者权益197.3万元,核实后为负数342.1万元,帐面亏损及
潜亏计489.8万元,已形成资不抵债342.1万元。
青岛第三制药厂“PSS”商标异议案胜诉
1993年4月22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就山东烟台西苑制药厂对
青岛第三制药厂的“PSS” 商标异议案作出编局裁决,青岛第三制药厂胜诉。这场受
到国内医药界普遍关注的商标官司,历时两年终告结束。
PSS是青岛海洋大学与青岛第三制药厂联合研制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病高效海洋
药物藻酸双酯钠的保密代号。1982年厂校联合成立PSS课题组,历经3年艰苦攻关,方
使这一国际首创海洋药物成功问世。 PSS牌藻酸双酯钠1985年通过国家鉴定,1986年
开始投放市场,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确切的疗效,不久就赢得了广大心脑血管患者
的喜爱,被誉为“血栓病的克星”销量扶摇直上,成为同类药品中享誉海内外的名牌
产品。
几年来, 青岛第三制药厂为研制PSS牌藻酸双酯钠付出了几百万元的科研经费,
为保护自己的名牌产品以及企业与消费者的利益, 1990年3月,青岛第三制药厂向国
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正式申请“PSS”注册商标。1991年3月国家商标局初审通过,并
在第318期《商标公告》 上予以公告。1991年5月烟台西苑制药厂对“PSS”商标注册
提出异议, 认为“PSS”是藻酸双酯钠的英文缩写,产该药品的通用名称,不能作为
商标注册。 对此,青岛第三制药厂依法定程度进行了答辩,指出:“PSS”系研制期
间的保密号, 该药英文缩写为A。S。D,其法定名称为藻酸双酯钠,山东省卫生厅明
确指出不得使用其他名称, 故PSS不是该药的通用名称。1991年9月2日国家商标局以
[1991]商标异字第214号文裁定:异议方所提异议不能成立,556550号“PSS”商标准
予注册。
烟台西苑制药厂对此裁定不服, 于1991年9月10日提出了复审申请,青岛第三制
药厂再次进行答辩,之后双方通过接触、协商,青岛第三制药厂准许烟台西制药厂使
用“PSS” 商标字样至1993年1月底。烟台西苑制药厂则主动撤销了对PSS商标异议复
审申请, 并保证“PSS” 商标注册后, 不再提出注册不当商标撤销撤销裁定申请。
1992年1月1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1992] 商评字第39号文下达
了“PSS”商标异议复审结案通知:“根据申请人撤销异议复审的申请,对PSS商标的
异议复审予以结案”。
1992年8月,烟台西苑制药厂再次提出“PSS”商标注册不当撤销裁定申请,青岛
第三制药厂第三次进行答辩。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经过复审, 认为
“PSS” 作为研制者为研制药品使用的代号,为研制者首先使用,《中国原料药检索
指南》一书中,明确藻酸双酯钠的外文名称为Alginic Soduin Diester,PSS未构成藻
酸双酯钠的规范简称。 因此,PSS可以作为藻酸双酯钠等药品的商标并注册专用。并
于1993年4月22日以[1993] 商评字第85号文做出终局裁定:“山东烟台西苑制药厂对
注册556550号PSS商标所提注册不当理由不能成立, 青岛第三制药厂在藻酸双酯钠原
料等商品上注册的PSS商标,应予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