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工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6&rec=197&run=13

企业三项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性进展
推进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三项制度配套改革,是1992年全市
劳动工作的重点。截至年底,全市有110户企业、8万多名职工,在竞争上岗、优化组
合的基础上,签订了全员劳动合同。企青岛碱厂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青岛港务局
全行业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与劳动制度改革相配套,相应改革了工资分配制度和
社会保险制度。试点企业劳动、工资、社会保险三项制度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基本
建立起了竞争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1.动态竞争机制基本形成。各试点企业坚持先干部后工人、先机关后基层的原则,
自上而下平等竞争,在企业内部打破了干部、工人界限。据对91户试点企业的统计,
有953名工人走上了管理岗位,其中担任厂级领导的23人,担任中层领导的262人,一
般管理岗位的 668人。有 630名原管理于部在竞争中落聘下岗当了工人,其中中层干
部99人, 一般管理人员531人。另有3194名职工在竞争中下岗,占试点企业职工总数
的36%,辞退到社会门2人,实行厂内待业 220人。
2.分配激励机制正在形成。原八级工资制已基本突破,企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分别实行了岗位技能工资、计件工资、承包工资、结构工资等十几种灵活多样的分配
形式。各类人员的工资分配比例关系趋于合理,生产一线与科室人员、后勤服务人员
的分配关系为1: 0.81: 0.68, 工资分配开始向一线脏、苦、累、险及高技术工种
(岗位) 倾斜。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企业,最高岗的工资一般都在最低岗的3倍以
上,薪随岗变,能升能降。
3.社会保险机制逐步完善。实行了原固定职工的退休统筹基金与合同制职工养老
金的合并使用。建立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开始实施个人缴费。待业保险范围扩大到
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企业辞退、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待业救济相应提高到月最低标准
60元。医疗保险实行了医疗期和供养直系亲属半费医疗制度。
三项制度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据对102户试点企业的统计表明,1992年有45%的企业实现利税增长 30%左右。有 58%
的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0%左右。一些企业通过改革,实现了扭亏减亏。
积极贯彻《条例》,企业劳动用工、工资分配自主权进一步落实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发布后,市劳动部门在反复征求意见、
论证修改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岛市劳动工作贯彻《条例》的实施意见。在该《实施意
见》正式转发前,为防止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空白”,市劳动局以青劳[1992]
321号文件下发了通知, 以劳动工资计划、合同制工人转移等看得准的工作,作出了
新的规定。主要包括:取消职工人数计划和招工计划,企业自主确定招工的时间、条
件、数量和方式;城镇合同制工人在市内五区和本市、区范围内流动,由调入调出企
业直接办理;对市属各县级市,实行了弹性劳动工资计划,通过调控工资总量,间接
调控职工人数;对工效挂钩企业,劳动部门不再下达工资总额使用计划。在企业内部
分配方面,赋予企业更大的内部分配自主权,企业在核定的工资总额范围内,自主确
定各类人员的分配比例关系。大部分企业实行了工资收入实际发放与档案工资脱钩,
按岗位差别、技能高低、贡献大小,适当拉开了分配差距。企业的动态优化劳动组合
继续坚持, 全市有 642户市属企业,22 9万名职工进行了动态优化劳动组合,签订
了上岗合同, 分别占市属企业户数的29 .2%和职工人数的32.7%。通过考核竞争,有
1416名工人走上管理岗位,有918名干部组合下岗到工人岗位。
在进一步落实企业用工、分配自主权的同时,各级劳动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搞好
用工服务和改进工资总量宏观调控上。全市建立了13个职业介绍所,开展经常性的用
工求职登记和职业介绍。 全年安置城镇就业2.05万人,年末城镇待业率为 1%左右。
在安置就业的2万多人中,有93%以上是通过劳务市场和职业介绍所进行的。全年集中
调剂余缺职工6800人,为企业招聘技术工人569人。
为激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平等竞争,在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上,以工效
挂钩为主要形式,积极推行复合指标挂钩,增加辅助指标考核。全市实行工效挂钩的
企业达1814户,职工61.3万人,分别占全市市属企业户数的85%和职工人数的91.2%。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有新发展
1992年,以巩固完善养老保险,待业保险为重点,带动医疗、工伤保险的发展,
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实行了全市统筹,全市全民和县以上集体企业离退
休职工的退休费用除医疗费外,全部纳入了社会统筹。全年为18.2万名企业离退休职
工支付退休金3.9亿元, 年人均2100多元。待业保险,坚持发放救济与促进再就业相
结合,强化待业职工转业技能训练。全年发放待业救济金9237人次、43.4万元,发放
待业医疗费2.2万元,待业职工当年再就业率达50%以上。医疗保险,扩大了医疗费用
大病和全额行业统筹试点范围, 1.4万名职工参加试点。同时,对全市4000多名因工
致残职工进行了普查鉴定,合理确定伤残等级,为逐步实行工伤保险基金统筹打下了
较好基础。
劳动争议仲裁、职业技术培训、劳动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加强
全年鉴证各类劳动合同10.5万份, 其中全员劳动合同5.7万余份,鉴证质量进一
步提高。全年依法仲裁的237起劳动争议案件,全部发生法律效力,并依法得以执行。
仲裁受理范围扩大到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临时工和部分固定职工。逐步完善了仲裁
员、仲裁庭制度试点,在实行仲裁员制度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全市首批考核聘任仲裁
员46名。
为提高培训质量,加强了对职业技能的考核认可。全年核发各类职业技术等级证
书22788册。 对82所职业技术学校54个专业的5820名毕业生进行了技术等级考核。组
织了全市规模的工人技术比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大赛,。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
名的成绩。
劳动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通过强化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和锅炉压力容器检测与
管理,进一步改善了劳动条件,伤亡事故上升趋势得以遏制。千人死亡率和千人重伤
率分别控制在0.054和0.05, 低于山东省政府下达青岛市的安全控制指标。全年培训
复审特种作业人员1.7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