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地方科技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6&rec=183&run=1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992年,青岛市把高科技工业园的建设摆到全市对外开放的重要位置。青岛市科
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青岛高新技术园区街一体化的思路,从规划、体
制、模式、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方案。经过努力,青岛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此同时,积极开
展内引外联,引进和开发了一批高新技术研究、生产企业。年内,高科技工业园已批
准土地转让合同34项, 转让土地5700亩,合同金额6.51亿元,其中外资占 1/ 3;已
批准建立企业95家,其中科工贸一体化企业4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15家,商贸企业35
家;在这95家企业中,外资企业22家,内资企业73家,总投资额1686亿元,其中外资
1.03亿美元。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的银河集团、美国无线报警装置产品已与青岛市签订
了开发生产合同。琴岛海尔集团公司的磁控管、微波炉项目已开工。新技术产业试验
区已建成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投入基本建设资金1475万元,现有企业42家,开发
高新技术产品50个,年产值3000万元。青岛科技街2100平方米门点房全部出租,进街
从事科工贸开发的单位达 49个, 职工469人,其中50%以上的是有中级职称的专业技
术人员。按照国务院[1991]问号文件的标准和条件,全市已认定高新技术示范企业20
家, 其中全民所有制12家,民办企业1家,集体企业3家,中外合资企业4家;职工总
数6760人, 其中科技人员2264人;注册资金2.28亿元,总收入4.1亿元,节创汇2472
万美元。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青岛双星集团公司、金羊皮鞋总厂等十几家制鞋企业采用CAD系统,年增效益200万元
以上。青岛皮鞋四厂运用计算机三维制鞋辅助测量设计系统,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
期,提高了新产品设计质量,提高工效20多倍,仅优化设计、降低产品成本一项,每
年可增效益10多万元。
加强重大项目的研究开发
1992年青岛市科委集中半数的科研经费(200万元)重点安排扶持9项关系到全市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其中大农业项目3项、工业项目5项、商贸项目
1项,这些项目都具有行业代表性和高新技术含量高的特点。
年内,全市7类科技计划共安排428个项目。其中:科技攻关计划53项;火炬计划
3项;星火计划32项;新产品试制计划252项;科研开发贷款计划门项;海洋科技计划
33项; 电子信息技术开发计划42项。在各类计划中有69项列入国家计划,比 1991年
增加 18项。这些科技计划有3个特点:一是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含量高,如科技攻关项
目中, 高新技术专题有22个, 占41.5%, 投入科技经费144.5万元, 占 49.2%,比
1991年增长23%。 二是突出重点压缩一般。全年只安排一般项目53项,比1991年减少
47.3%,单位项目投入强度由1991年的1.97万元/项增加到 4.92万元/项。三是在科技
费用的使用上,改以拨款为主为先贷后拨。对因主客观原因造成拖延或不能完成的项
目采取回收全部经费的做法,以促进计划项目按期完成,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
1992年全市共取得科技成果659项, 其中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93项,国内
首创或国内先进水平的337项,省内首创或省内先进水平的76项。以上3项累计506项,
占成果总数的76.8%。新创产值19.1亿元,利税7.7亿元。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达72%。
引进军工科研机构
1992年,国防科工委的新时代公司、国防科技大学银河研究所等军工科研开发机
构先后落户青岛。国防科工委在青岛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建立的新时代科技工业园投资
2亿元, 占地40万平方米,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地,通过“中中外”
的方式,利用外资,引进、消化。吸收发展国内外先进技术。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
军工企事业单位到青岛设立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青岛这个窗口外引内联,向内地军工
厂(所)辐射,促进军民结合、繁荣发展地方经济。国防科技大学决定在青岛市建立
银河计算机研究所,中国舰船研究院与青岛市签订了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的协议,
并成立了“青岛四海高新技术开发部”。
突出海洋科技
1992年,青岛市科委组织编制了“青岛市科技兴海方案”、“海洋工程规划”和
“胶州悄实验区规划”,确立了加快海洋科技开发和海洋产业的发展目标。以海洋工
程、海洋药物食品和海洋防腐、苦卤制盐为重点开展研究开发工作。1992年安排的20
个项目共投资273万元,列入9大攻关项目之一的“地下苦卤制盐及苦卤综合利用中试
研究”,通过卫星遥感、物探、井探等手段查清了全市地下卤水的分布和蕴藏量,并
在东营等盐场进行试开采,效果显著。预计项目完成后,全市盐场可新增原盐25万吨,
新增产值3625万元,利税2478万元,并可缓解青岛市化工原料紧张的局面。“海湾扇
贝育苗养成死亡原因及对策的研究”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攻关,可望在1993年有所突
破。
加强海洋开发,促进成果转化。年初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速我市海洋
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批
能在近期形成产业的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贝藻间(轮)养”、“虾贝混养”等
项目, 开发示范的1000亩水面,平均亩产鲜贝3600公斤,年获纯利500万元。崂山区
流亭镇承担的“千亩对虾高产养殖技术开发项目” ,平均亩产对虾316公斤,创产值
1025万元,利税 513万元。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完成的“南美白对虾全人工繁育”,使
中国成为养殖对虾品种最全的国家。
组织编写了中英文对照的《青岛市海洋科技成果汇编》,汇集了青岛海洋科研教
学单位完成的海洋成果100多项,并在国际科技交流中进行宣传,受到欢迎和好评。
科技兴农
一是推广了5项农业科技成果, 成效显著。如“ABT生根粉”共推广113万亩,增
加经济效益7500多万元。 “鲁麦13、14号良种的推广”推广305万亩,新增小麦1.02
亿公斤, 新增加经济效益8200万元,推广面积占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的72%以上,在全
省领先。二是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全市有1203名科技人员
到农村进行各类技术经济承包和服务活动, 有各类技术经济承包集团193个。科技人
员承包领办、创办的乡镇企业645个,有134.2万亩大田作物,31万亩经济作物实行了
技术经济承包。三是在社会服务组织中发挥科技先导的作用。全市已建立具有实质性
的各类农民技术经济服务合作组织1561个, 有成员56420户,发挥了多功能的服务职
能。
科技体制改革
青岛市从1988年起对科研机构事业经费实行核减,到1992年已全部到位。核减下
来的事业费全部返还原单位,用于安排科研项目或购买必需的仪器设备。市属研究所
中已有41%实现了经济自立, 有50%从求生存走上了求发展的道路。全市有5所科研机
构进入全国绩效最好的科研机构行列。市轻工研究所改革内部机制,将全所划成三条
线,一条是科研系统,针对市场选项目,提高项目的“含金量”;一条是技术开发系
统,搞科技开发和转让;另一条是服务系统,以贸促科、工贸造财、以财养科。通过
改革,分流人才,把自身推向了市场。省海洋药物研究所与青岛第三副食品厂共同组
建海洋药物实验厂,使该厂成为既是厂所联合的中试基地,又是新药产品的生产基地,
开辟了科工贸一体化的新途径。黄海水产研究所在沙子口镇创办海水育苗实体,一年
出库贝苗10多亿粒,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万元。
技术市场
全年认定登记各类技术合同4453项,比1991年增长167%,合同成交额8519万元,
比1991年增长110%。 新认定技术企业和民办科研机构 393家,累计626家,发放技术
合同贸易许可证400份。 组织科技开发机构和企业先后参加了哈尔滨、广州等地的技
术交易会,有50项技术成果和新产品获得奖励,签订技术开发、转让、产品销售协议
合同98份,成交额5400多万元。积极宣传普及《技术合同法》,先后组织讲座和各种
类型的培训班9期,人员1000多人,有400多人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技术市场经营与
管理工作资格证书》。全市已形成了以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和遍布全市的12个技术
合同登记处为骨干的技术市场管理队伍。由青岛有关高校、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组成
的集团化的“青岛市科技发展总公司”于12月18日正式成立。全市已有专利代理人46
人, 210家大中型企业全部开展了专利工作。科技情报工作面向市场开展信息咨询服
务,全年为各级领导部门和各行业提供有用信息近10余万条。发挥计算机检索系统作
用, 共检索课题262个。青岛葡萄酒厂拟从香港引进一套设备,港商拍价72万美元,
经计算机检索系统查询,这套设备的价格只有26万美元,使该厂在谈判中掌握了主动,
设备价格降了下来。先后组织科研生产单位参加了“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美国
匹兹堡第8届国际发明展览会”、“第2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技术展览会”等7个国内外
技术发明和新产品展览会,共获得金奖28个、银奖27个、铜奖4个、优秀奖9个,签订
合同成交额844.4万元人民币和460万美元, 签定意向合同额4902万元人民币和700万
美元。其中,在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与新产品展览会上,青岛市展团获得的奖牌占中
国代表团所获奖牌总数的一半,充分显示了青岛市科技发明和开发新产品的实力。
科技外事
全年共派出科技团组29批90人次,分别到美国、加拿大、南美、欧洲、澳大利亚、
新加坡、韩国、泰国、印度、香港等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并首
次组团代表国家执行与智利的科技合作协议。还组团出国参加技术经贸结合的活动,
洽谈合资合作项目2项。派10个团组近40人次到境外参加各类培训学习。8月份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顾问吴季松教授考察青岛高科技工业园时,建议将青岛高科技工业园作为
联合国组织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的环境保护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实验区,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将给予无偿资助。实验区建成后将加强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的高新技术产
业与环保工作协调发展,提高青岛市在国际上的声誉。按照市领导的指示,市科委与
高科技工业园管委已组成了项目工作小组,制定了规划,争取国家科委早日立项。联
合国资助的水资源管理研究项目已完成了水文、水质、需水、水规划等子模型的建模、
调试、运转及报告工作。
引进国外智力工作。 年内成立了青岛市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全年引进项目8个,
为有关单位聘请了12位国外专家。青岛汽车配件六厂聘请日本专家来厂担任技术顾问,
协助改进了制造空调软管的生产技术,提出了新的工艺路线和方法,使该厂生产出了
合格的空调软管。派中、高级管理人员到境外培训。派出一个由30名厂长、经理、行
政管理干部组成的赴美培训团组和一个由29个部门领导组成的赴新加坡培训团组。其
中由29个部门高级人事、经济管理干部组成的团组得到国务院引进国外智力办公室的
高度评价。为进一步推动引智工作,设立了“鹊桥奖”和“引智奖”,以鼓励社会各
界为引进和派出牵线搭桥、开辟渠道。
青岛市首次重奖研制应用科技成果贡献突出人才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
道上来的战略决策,吸引全国的人才将科技成果投向青岛市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
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促进青岛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市委、市政府于1992年4
月30日颁布了《青岛市奖励研制应用科技成果贡献突出人才暂行办法》 ,并于5月30
日召开奖励表彰新闻发布会。对研制应用科技成果贡献突出的9名科技人员和6名有功
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公开奖励和表彰。
奖励成果有4项:
1. 青岛海洋大学与青岛第三制药厂联合研制的“PSS藻酸双酯钠”共获奖金59.9
万元。 主要研制人员管华诗(17.97万元)、车景(8.985万元)、李桂玲(8.985万
元)共得60%的奖金,其余40%的奖金23.96万元由项目合作人员所得。
2.青岛缝纫机厂与北京轻工研究所联合研制“多头电脑刺绣机”共获奖金23.5万
元。 主要研制应用人员郑建军 (2.826万元) 、 黄顺赤(7.065) 万元、 刘炳焕
(4.239万元)共得60%的奖金,其余40%奖金14.13万元由项目合作人员所得。
3. 城阳化工厂的“粒状氧化铅” 共获奖金7.95万元,主要研制应用人员杨有林
(4.77万元)得60%的奖金,其余40%的奖金3.18万元由项目合作人员所得。
4. 青岛市农科所的“大白菜一代杂种选育与推广”共获奖金3.785万元。主要研
制人员李吉奎(1.59万元) 、刘绍渚(0.68万元)共得 60%的奖金,其余40%的奖金
1.515万元由项目合作人员所得。
获奖励的有功单位负责人共6名(海大校长施正铿、北京轻工研究所所长丛树华、
青岛缝纫机厂厂长马作礼、青岛第三制药厂厂长张锦福、青岛城阳化工厂厂长杨有林、
青岛市农科所顿宝祥),每人奖金人民币4000元。
青岛市奖励工作在省内外引起较大反响。一是认为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政府不
仅从精神上,而且从物质上肯定了人才的价值,思想解放,敢于突破,实施重奖必将
对青岛市更多、更好地吸收国内外科研成果和人才,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产生积
极的推动作用。二是认为青岛市奖励工作同外省市相比较有自己的特点。既奖本地人
才,也奖外地人才;既奖研制人才,也奖应用人才,同时还奖励有功单位及单位负责
人。《中国商报》为此发表评论文章,赞誉青岛市重奖外地科技人才的做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