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6&rec=172&run=13

邮电业务总量持续稳定增长。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12亿元, 比1991年增长
44.86%, 增长幅度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平度、 崂山、即墨、胶州、胶南等5个市
(区)邮电局的业务总量突破了1000万元。市邮电局业务总量完成2.29亿元,比上年
同期增长42.26%,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
1992年全市寄送国内特快专递邮件496万件, 比上年增长 97. 1%; 邮政快件
239. 1万件,增长7.47%;汇票92.7万张,增长10.5%;收储余额2.8亿元,增长79.4%;
发行各类报刊2365种,累计131222万份。长途电话业务量增长73%,有权用户达到4.7
万户,增长69.16%,接通长途电话2107.8万张,增长73%;新增市话用户2.2万户,达
到8.62万户,增长34 .51%;农话用户达到8990户,增长8.69%;全市电话普及率由上
年的2.13%,提高到2.66%,其中青岛市区由7.34%,提高到9.34%;发展用户电报、三
类传真、无线寻呼用户分别是249、1146和17385户;增长5.51%、85.14%和76.91%。
国际通信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 邮寄国际函件、包件共80.74万件;接通国
际电话98.21万张, 国际和港澳电话分别增长69.96%和50.73%。国际业务量在邮电业
务总量中占的比重由上年的33.27%上升到35.72%。
新开通的900MHZ移动通信系统、磁卡电话、160信息台等新业务,很受群众欢迎。
到1992年末发展移动电话1013台(手持机)。发展磁卡电话50部,分布在全市37个公
话点上。160信息台为社会提供了59种、12大类信息服务。
通信能力显著增强,邮电通信发展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87亿元,固定资产原值达到5.4亿元。交换设备全市净增程控市话交换机5万门,接
近年计划的200%。 总容量达到12.76万门;净增自动长途交换机2200路端,全市累计
达到4900路端。
市话管线建设经市政府批准纳入了城市配套建设,先后配合市政部门完成用户代
办工程26项,敷设通信管道50管程公里,为年计划的150%,提供用户线对4.15万对,
为年计划的208%,完成暗管暗线5万户。
长途干线配合省邮电管理局完成了济南——临沂——青岛微波电路扩容和青岛—
—烟台——威海微波工程, 卫星地球站模拟部分通过了省局组织的初验, 开通电路
264路。
全市长途电话业务电路净增707路,总数达到2716路;农话开通自动交换点55个,
增加自动交换机容量234万门, 全市农村自动化支局达到42.28%;邮政运输汽车增加
17辆, 新增邮路3612公里,邮路单程总长度达到21078公里,新增邮政生产场地4171
平方米,累计达到2.44万平方米。
通信能力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装备和网路的技术水平也有较大
的提高。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字微波、数字程控交换机等先进技术已
在全市通信中广泛应用,电信通信逐步由模拟向数字、由人工向自动过渡,从简单的
通信方式发展为多功能、多种类的先进手段。长途、市话交换机中程控交换机所占比
重分别提高到100%、 87.7%;邮政通信已广泛开发应用微机技术,邮政从手工操作向
机械化、自动化、微机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全市通信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开通2200路端程控长途交换机。1991年6月,邮电部门与德国SEL公司签订了购买
2200路端程控长途交换机合同。 1992年6月设备到货后,有关部门迅速组织硬件设备
安装,工程技术人员加班加点,进行软件调测,于年内在山东路长途枢纽楼,开通了
2200路端程控长途交换机,与原1500路端程控交换机并网,比原计划装机时间提前了
1年, 使全市程控长途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900路端(含各市、区局增容数)。长途程
控交换机的开通,大大缓解了青岛市长途自动电话的紧张状况,为增开新的长途自动
电路提供了条件,从开通到年底,青岛的长途电路迅速增加,年内长途电路累计达到
2716条。
开通5万门市话程控交换机。1992年,市邮电部门购买了1.9万门程控市话交换机,
用于改善各市(区)的通信紧张状况。先后开通了平度、胶南、即墨各5000门程控市
话交换机和莱西4000门程控市话交换机。
继5月份开通广西路市话局1万门程控交换机后,从青岛实际出发,本着积极、稳
妥、早投产、早见效的原则,抓紧实施利用德国政府贷款引进通信项目,使原定1993
年初开通的21万门程控市话交换机,分别于10月和12月在沧口、华阳路等地开通。全
市市话交换机突破了10万门, 市邮电局达到8.9万门,为规模放号,成片装机,解决
装电话难的问题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