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5&rec=68&run=13

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工业总产值:1991年市纺织工业总公司(下称公司)系统内完成25亿元,比上年
下降10.10%。 下降的原因:一是前三个季度由于原棉供应不足,平均每月停纺纱锭9
万枚、气流纺2200头,少生产棉纱1.39万吨。二是第四季度新棉上市后,棉花供应虽
然好转,但由于全国纺织生产总量过大,供过于求,中央采取了限制产量的措施,全
年公司系统内棉纱产量仅完成6.5万吨,是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出口: 1991年全系统出口产品交货值完成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5%,出口呈现
三个特点:一是产量虽然下降,但出口增加;二是初加工产品出口减少,最终成品出
口增加;三是高亏产品减少。青纺联经营情况是,全年出口商品收购值4.24亿元,比
上年增长13.28%。创汇9108万美元,略高于上年,是外贸经营承包四年来的最好水平。
由于纺织生产下降,出口货源不足,青纺联积极组织外地货源,全年收购外地产品创
汇达到1014万美元,比往年增加约一倍。
质量品种:国家考核的24项质量指标,计划完成率和稳定提高率均为95.83%。优
质产品产值率为38.68%。青岛第七针织厂的40支棉毛衫获国家银质奖。还获得纺织部
优质奖和省优质奖各13个。
全年试制新产品50个,投产率为88%。新增品种1100种,新花色款式3500余个。
经济效益: 国营企业全年实现利税4379万元,其中利润亏921万元。全年亏损企
业8户, 亏损额2474万元,完成了市下达的限亏2500万元的指标。集体企业全年实现
利税660万元,其中利润亏154万元。全年亏损企业7户,亏损额693万元。
三项资金占用年末为6.28亿元,其中产成品资金1.69亿元,均完成了预定目标。
各级领导关怀纺织业度过难关
1991年1月7日俞正声市长在纺织系统领导干部会议上针对纺织工业面临的形势,
要求以“卧薪尝胆”的精神,“背水一战”的勇气,走“深加工、少用棉、多出口。
上化纤”的路子,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和重组,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拼搏,使青
岛纺织业摆脱困境,达到重新振兴的目的。
1991年6月20日至7月1日, 应市委书记郭松年邀请,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率15
人组成的高级专家组,对青岛纺织业进行了视察、调研、咨询和指导。吴文英在青岛
纺织系统党政干部会上分析了青岛纺织工业的形势,重点讲了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
念的问题,要求从产品经济的观念转变到商品经济观念上来。参加专家组的都是国内
纺织工业知名度较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老专家,他们进行了广泛深
入的调查研究, 共写出了9篇调查报告。专家组总的认为,青岛纺织有工商贸联合的
优势,只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结构,加速改造,建立适应商品经济的经营机
制,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增加后劲,恢复在青岛市支柱行业的地位。
扭亏取得初步效果
1991年上半年,青岛纺织业由于原料涨价、资金短缺、产品价格不到位、生产下
降,出现全行业亏损。6月底累计,公司系统内亏损企业40户,占企业总数60%,亏损
额5370万元。上半年虽然也做了一些工作,但收效甚微。下半年开始,把扭亏工作同
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限产压库,以及第二轮承包工作结合起来,并向
亏损企业派驻工作组12个,与22个国营企业签订了扭亏责任状,下达了扭亏期限,实
行奖优罚劣。扭亏工作的重点和力度,放在强化内部挖潜,降低原材料消耗,节约两
费支出等。经过下半年努力,收到了一定成效。如纺纱用棉量和印染布耗煤逐季下降,
每吨纱用棉量第一季度为1080公斤, 二季度为1076公斤, 三季度1074公斤,四季度
1070公斤。 百米印染布用煤,第一季度77.09公斤,四季度下降到61公斤。两费支出
也有下降, 产值两费率,第四季度比第一季度下降了2个百分点。年终结算结果,系
统内亏损企业由上半年的40户下降到14户,亏损额由上半年的5370万元减少到1581万
元。
限产压库
近几年来,全国纺纱能力上的过快过猛,总量供过于求,造成了纺织工业原料供
应不足、产品市场滞销的局面。1991年下半年,国务院采取了限产压库的措施。根据
纺织工业部和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公司把限产压库指标分解到企业,按月进行检查考
核,对重点企业按旬检查调度。一是对少数产品无销路、亏损额较大的企业,实行停
产整顿或关停并转;二是对产品暂时无销路的企业,实行;临时停产三是对产品滞销
或平销的企业,实行限制生产;四是严格控制棉纱产量,在第四季度新棉进厂后,仍
坚持以销定产, 不赶进度。 青岛第二毛纺织厂在下半年压缩了生产规模,毛纺锭由
1.8万枚压缩到1.3万枚,毛织机由304台压缩到176台,年产量由360万米压缩到216万
米。通过压缩规模,一是优化了固定资产存量;二是产品总量减少,提高了产品档次;
三是降低了固定费用,缓解了资金紧缺;四是进行了机构人员调整,优化了职工队伍。
压缩规模后,通过抓产品设计,强化销售,下半年扭亏为盈。通过限产压库,年底三
项资金占用比9月末减少了1亿多元,产成品占用资金也压缩到上级下达的限额以内。
此外,还处理超储积压物资1500多万元,圆满完成了限产压库任务。
外引内联、技术改造和企业调整
1991年外经工作打破了近几年停滞不前的局面,到年底已办成中外合资项目8项,
新立项8项。 正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中的中达化纤有限公司,是开发区中的最
大合资项目, 总投资近3000万美元,土建面积4.5万平方米,年产特细化纤长丝2800
吨,可望在1992年投产。其它合资项目进展也较顺利。
1991年共完成技术改造项目24项, 完成投资9145万元,土建工程5.7万平方米。
青岛国棉二厂锦纶帘子布工程,本年度进展较快,预计1992年下半年竣工。
1991年通过企业调整, 公司系统内减少了6个厂。即:青岛第二化纤厂由青岛化
纤厂兼并;青岛纱布制品厂和青岛羊毛衫厂合并,定名为青岛毛针织品厂;青岛第二
毛巾厂撤销;青岛纺织电器厂划归市轻工系统;青岛第三印染厂和青岛第二服装厂划
归市外贸系统。至1991年底,公司系统内共有企业61个,其中全民所有制33个,集体
所有制2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