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5&rec=214&run=13

1991年, 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国民收入达到14
亿元,增长11.9%;社会总产值达到44.2亿元,增长14.2%;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2.7亿
元, 增长14.5%。农业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48.44万吨,增长11.8%,创历史最好
水平;花生总产9.08万吨,增长7.2%;植树造林1.1万亩,超额37.5%完成年度计划;
果品总产5.0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肉蛋奶总产量4.98万吨,增长9.6%;水产品总
量6.25万吨,增长58.8%。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2.5亿元,增长18.5%。工业生产稳定
增长,效益逐步回升。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0.2亿元,增长12.8%;实现利税19307万
元,增长30.1%。外经工作势头较好。全市新兴办“三资”企业4家,累计已兴办中外
合资合作企业13家,总投资额达3227万美元,已开产的“三资”企业效益状况越来越
好, 出口创汇达到1789万美元。外贸出口收购总值达到3.87亿元,增长57.4%,居全
省第三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88.8万元,增长81%。新建、拓宽改造公路50多
公里。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5.56亿元,增长13.4%。金融工作各项计划执行情况良
好,保险事业跨人了全省、全国先进行列。财税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
善。1991年全市共完成工商税收8574万元,财政收入8758万元,分别增长7.3%和9.8%,
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2280元,比上年增加1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7元,增加73元。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类各级科技计划83项,总投资额1663万
元; 共取得科技成果32项,其中,有17项达到国内以上先进水平,5项达到省内先进
水平; 推广应用工农业科技成果54项,新增经济效益4082万元,创汇144万美元。荣
获国家级星火金奖3项、星火银奖4项、新产品优秀奖4项,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2项,
荣获青岛市科技进步奖7项。
教育事业得到重点巩固和加强,基础教育继续得到发展。年未全市共有各类学校
476所,在校生161276人,其中,普通中学77所,在校学生40461人;职业中学11所,
在校学生3014人;小学386所,在校学生89578人;聋哑学校、师范、电大分校、教师
进修学校各一所,在校学生1223人。幼儿园797所,在园人数26603人;托儿所156所,
在所人数5317人。学龄儿童人学率达到99.6%。1991年全市考人普通高等学校、中专、
师范的人数达到1336人,占与考总人数的47.6%。其中,本科录取354人,专科322人。
文化、广播事业有了较大发展。胶南市农民创作的年画先后在阿根廷、乌拉圭、
加拿大三国展出;《胶南县志》和《胶南县地名志》正式出版发行,牛心山电视微波
站的投入使用和无线调频广播的开通,进一步丰富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卫生基础设施有所改善。全市有卫生事业机构115个;其中:
医疗卫生机构33个, 市以上3个;门诊部、所、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等82个。卫生人
员总数213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50人,占总人数的82%。医师及以上人员861人。
共有医疗床位1484张, 购置大中小型医疗设备125台,有医疗点的村达1027个,普及
率达99.4%。 群众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明显好转。爱国卫生运动继续保持了省级达
标市称号,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体育事业获得了大面积丰收。1991年共向上级输送体育人才25人。其中,省市优
秀队15人。在全国各级运动会上顽强拚搏,共夺得全国城运会金牌1枚;省级金牌5枚;
青岛市级金牌10枚。 1991年全市涌现出省和青岛市级文明单位125个,文明乡镇7
处, 文明村庄108个。双拥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市”称号。城市建设
荣获全省齐鲁杯“三上”活动综合管理优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