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5&rec=170&run=13

1991年9月26日, 经中共青岛市委研究,决定李治文、郑干、王衍宝担任市老龄
委名誉主任,杨在茂任主任(兼),秦家浩任副主任(兼)。
老有所养。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农村养老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继续推行了签订
家庭赡养协议书和青年结婚签订养老保证书的办法。全市已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近13
万份,比1990年翻了一番。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开始探索。全市已有143处乡镇、4872个行政村为17681名
老年人实行了退休制;128个乡镇、1799个行政村为34032名老年人实行了养老保险;
122个乡镇、2552个行政村为36218名老年人实行了生活补贴制。崂山区已有92个行政
村, 为16000余名老年人发了生活补贴,分别占总数的25%和21%。有的村开始实行对
老年人发医疗补贴。 胶南市规定,从1991年1月起,给百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50
元生活补贴。莱西市夏格庄镇夏三村“养老储蓄保障金”的作法,在全国农村基层老
龄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书面交流。
在集体供养方面,乡(镇)、村两级敬老院的服务质量逐年提高,收养老人数量
递增。 全市已建各级敬老院815处,人院集中供养五保老人7650多名,其中有46处已
通过达标验收,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敬老院。
城市企事业单位对有困难的老年人采取了一些关照措施,使具日常生活得到了基
本保障。四方区根据城区特点,建立了274个“包保小组”,常年无偿地照顾全区224
名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或身边无子女照顾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老有所为。部分老年人发挥自己的政治和专业技术优势,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参
谋咨询、社会治安、自我服务、生产经营等方面继续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再做贡献。
胶南市各级成立的由老年人组成的842个参政议政小组, 848个关心青少年小组,866
个移风易俗小组,在全市的“两个文明”建设中作出了贡献。市公安部门聘用参加治
安管理的老年人达1000多人。市康复医院是以退休专家、医务人员为主体举办起来的
专收晚期癌症病人的医院,建院四年来,收治病人1002人次,近期有效率达70%。
为了给“老有所为”创造更好的条件,市老龄委。市工商局、市税务局联合下发
了关于兴办老年企事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老年企事业的性质、发展方向、经营范围
等作了规定。全市各级老龄组织按照通知要求,积极筹备各类老年企事业,至1991年
底已办起13个。
老有所学。全市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已达168所,在校学员11600多人。在市老年
大学毕业的老年人中,有一百多人参加了青岛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四方区的街道和峻
山区的村办老年学校,为老年人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各级老年群众团体,如老年
体协、老年摄影协会等,举行多种形式、不同规模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为“老有所
乐”丰富了内容。
各区、市通过检查落实《山东省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若干规定》,广泛宣传了
国家有关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法规,依法强化了人们尊老爱老意识。利用重大节日,广
泛宣传了尊老爱老的民族优良传统。春节前夕,市委、市政府向全市老年人发了慰问
信,召开了迎春茶话会,走访了百岁以上的老年人。首届国际老人节期间,市委。市
政府隆重举行了“青岛市庆祝首届国际老人节大会”,还组织两万多老年人进行了游
园活动。市老龄委会同人事局组织了40余名退休干部在中山公园设专场进行了京剧清
唱;会同市妇联举行了由家庭三代人参加的“家庭乐运动会”。各区、市和一些大中
型企业,较普遍地召开了老年人座谈会、庆祝会。四方区举行了尊老爱老“宣传周”
活动,举办了有18支宣传队、8000余人参加,从海泊桥到北岭一条街的宣传活动,召
开座谈会、 茶话会、同乐会320余场次。崂山区城阳、李村镇村村搞庆祝,家家为老
年人过节。 黄岛区社会各界走访慰问老年人, 赠送礼品41种, 价值达2.3万余元。
《青岛日报》、青岛广播电台、青岛电视台对全市城乡庆祝首届国际老人节的活动情
况进行了一周的持续报道、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