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3&rec=748&run=13

1989年青岛市残疾人事业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其主要标志是:
1.建立了残疾人联合机构。随着社会发展,市政府根据国办发(1987)75号文件
精神和青岛的实际情况, 于1988年6月11日批准组建青岛市残疾人联合会,并于1989
年2月24日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推举宋玉珉为主席团主席,于林明为执行理事会理
事长。
市残联为副局级事业团体,它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利,
为残疾人服务,同时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动员社会力量,推进残疾人事业。市残联
内设盲人协会、聋人协会、智残和精神病人亲友会等专门协会。日常工作由市残联的
常设办事机构统一办理,设办公室、群工部、宣教部、企业部、康复部、基金部等,
列事业编制25人。同时还负责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日常工作。
市残疾人联合会建立后,至1989年底,全市已有胶南县、胶州市、即墨市、市南
区、台东区5个县(市)区和1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残疾人联合会。
2.加强了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为适应残疾人工作社会性强,牵涉面广的特点,
市政府于1989年1月26日成立了由民政、 卫生、教育、劳动等部门和驻青部队的主要
领导组成的青岛市残疾人事业领导小组,领导、协调青岛市残疾人工作的开展。并下
设由市卫生、民政等部门派员组成的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办公室。
3. 开展了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1989年4月26日至29日,市政府召开了青岛市第
一次残疾人三项康复(白内障复明、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聋儿语言康复)工作会议,
确定在市人民医院建立白内障复明指导中心,下设16个康复点;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建
立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中心, 下设3个康复点;在市残疾人活动中心建立聋儿听力语
言康复中心,并首先在莱西县建起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点。中央、省、市共拨款21.8万
元,用于改善工作条件和贫困残疾人的医疗补助。各康复点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取得
显著成果,肢体伤残康复中心的“脊髓灰质炎髋关节不稳治疗”和“同种异骨临床应
用”分别通过了国家和省级鉴定。莱西县人民医院眼科医务人员研制的“人工晶体植
入器”通过了市级鉴定。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北海站共同研究的“行
为测听仪”,用于聋儿语训前行为测听及训练过程中的听力测验,效果良好。1989年,
各康复中心及康复点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783例, 儿麻矫治手术67人次,训练聋儿30
名,其中有6名进入普通小学学习。
4.广泛募集残疾人福利基金。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市残联同时建立并积极开展
募捐工作, 一年共收到94个单位的捐款77.08万元。市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全年
发行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219万元, 集资38万元,已用于全国盲童夏令营、市残疾人
活动中,心建设、残疾儿童寄托站、残疾人医疗门诊部等福利事业项目。
5.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举办了第三届伤残人运动会,并选拔
5名运动员参加了全国残疾人4项体育比赛, 夺得3枚金牌,破2项全国纪录;1名运动
员参加了汉城残疾人奥运会。还组队参加了省残疾人首届技能竞赛、华东地区残疾人
艺术调演,举办了首届残疾人美术、书法、工艺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