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省驻青科研单位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3&rec=646&run=13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1989年该所共安排各类研究课题39项,其中国家“七五”攻关课题10项,国家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1项, 农业部科技重点课题11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重点合同
课题9项, 横向来源课题6项,本所课题2项。经科技人员的努力,各项课题都按计划
基本完成了试验研究。 其中,6项课题提前一年结束,8项进行了技术鉴定,5项进行
了技术验收,2项准备鉴定。
1989年,该所有8项科研成果获奖。“加压消化工艺制取低粘度超低粘度褐藻胶”
属国内首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水产
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功能进样阀”是分析化学中流动注射分析的必需部
件,小巧精致,操作简便,广泛应用于科研、地质、冶金、环境监测,医药卫生等领
域,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国家专利。“对虾流网作业过程掉
虾数量和掉虾成活率试验研究”为拖网退出渤海这一渔业管理上的重大决策提供了科
学依据,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中国渔业环境预测研究”
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碘奶生产工艺
及疗效研究”是用海带粉配合饵料喂养奶牛生产碘奶,用碘奶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
病症,疗效显著,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STM-1溶液澄清度仪”
用于检测药品的澄清度,属国内首创,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扇
贝亲贝人工配合饵料”填补了国内扇贝亲贝喂养饵料来源的空白,获中国水产科学研
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HTM-1型褐藻胶透明度仪”为替代进口产品,获中国水产科
学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该所利用雄厚的科技力量,努力拓展对外联系渠道,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研究
和学术交流活动,取得较好成绩。1.由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和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
心(IDRC) ”主席海德共同倡议在我国建立的“中加海水养殖培训中心”,1988年8
月在该所举行了落成揭幕典礼仪式。1989年5-6月该所专家与加拿大教授在该中心首
次合作进行了对虾营养生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2该所作为联
合国粮农组织亚洲水产养殖中心网(NACA)海水养殖开发示范项目在中国的挂靠单位,
于1989年7~8月举办了首期国际海带育苗养殖示范培训班, 6个国家的13名学员参加
了为期43天的培训学习。 同时,还应该组织的要求,在青岛举办了有8个国家22名官
员参加的第三届项目协调官会议。均取得圆满成功。3.该所利用挪威赠送给中国政府
的“北斗号”现代化渔业资源调查船,与挪方专家合作进行的“黄东海”鱼资源、渔
捞调查及变水层拖网捕捞试验”研究,在查清中国海域鱼资源蕴藏量的基础上,捕捞
技术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利用该项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
4.该所利用日本海外渔业协力财团的资助,1989年建成了具有1000立方米水体育苗能
力的麦岛海珍品增养殖实验基地、真鲷育苗和放流增殖的技术合作基地。
1989年,该所和有关生产单位合作建立了一批科技实体或科技咨询服务部门。其
中有和菜州市三山岛合办的海水育苗场,和崂山区沙子口镇合办的海产育苗场。还成
立了生产新型离子色谱仪的科学实验工厂和研制电子仪器的新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
渔具渔法及渔机和水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开发部等。把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
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取得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有效地解决了
科研经费不足的困难,增强了研究所的自身发展能力,使该所的科研工作由过去单纯
封闭的研究型,逐步走向了科研、生产、经营型的新路子。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1989年,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共有科技人员418名,其中初级职称83名,
中级职称194名,高级职称137名。
全年共实施课题122个, 其中海洋局指令性任务1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个,
“海洋海岸带联合计划” 9个,所管课题16个,横向服务项目61个,完成或基本完成
年度指标的课题为117个,占计划总数的98.3%,已结束或基本结束的课题61个,占应
结束课题的96.7%。
已顺利完成《中美海气相互作用联合调查研究》第六、七航次的海上调查,同时
根据1988年10-11月和1989年4-5月的考察结果诊断,作出了1989年热带太平洋正处
在较强的反埃尔尼诺时期,夏季台风增多,中国长江以南降水量多于平年,以北则少
于平年的预测,并为该年内的实况所证实。同时完成了“卜6航次考察的科学报告”,
编写了《海气相互作用论文集》(英文版)。完成了《中日黑潮合作调查》春、秋两
个航次的海上调查, 共提交论文38篇,其中10篇参加了杭州黑潮学术交流会,4篇参
加了日本东京的学术研讨会。《中西德马里亚纳海槽和菲律宾海盆海洋地质联合调查
研究》 ,除完成了研究报告编写外,撰写论19篇,其中有6篇已录入中国与联邦德国
合作的英文研究报告集, 4篇在联邦德国基尔大学进行了交流。《桑沟湾浅海养殖生
态系研究》,已逐月完成海区内理化因子数量变动、浮游动植物及底栖生物种类组成
数量变化状况的调查,并对重要经济动植物的生理生态学参数进行了实验室测定。
年内承担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10个专题均按计划完成了年度指标,其
中《中国海温跃层的数值预报方法研究》利用风场资料建立的单点和大面流场与跃层
预报模式在国内具有开拓性, 表层水温精度达0.5℃预报趋势与中心鱼场和对虾活动
一致。《海浪数值预报方法及产品》建立了LGFD-Ⅱ的区域模式,成功地运用于渤海
寒潮、大风的波浪后报和北部湾台风浪的数值预报计算。
本年计划的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均按年度指标完成,同时又新获准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6项, 国家海洋局和山东省基金7项。 还与山东省计委、科委等单位共同完成
《渤海功能区划》(山东段),受青岛市环保局委托完成了《胶州湾水域面积与岸线
长度变化、污染现状遥感研究》等管理职能项目。
1989年该所新招研究生6名, 毕业4名,在读研究生20名,选送出国进修7名。国
际间合作项目6个, 先后派出47人参加国际合作调查,14人出席国际学术会议,12人
参加双边合作研究,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2篇,接待了36批65人次的国外专家来所讲学
或学术交流。
1989年共完成专题报告和论文150篇, 组织评审成果31项,其中获国家海洋局科
技进步一等奖1项, 二、三等奖2项;获所科技进步一等奖的7项,二等奖13项,三等
奖3项。建筑面积6219平方米的中心实验大楼已于年内完成主体工程。
中国科学院北海研究站
1989年北海研究站科研工作取得了好成绩。
1.完成了(1986-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海洋低噪声信道研究”项
目,通过多次海上实验与数据处理分析研究,获得了低噪声信道指向性模拟计算,建
立了理论模型、降低了工作频率,为今后应用于声呐设计取得了可靠的依据。本项工
作的主要论文与报告有“浅海低噪声信道海上实验报告”;“低噪声信道的指向性模
拟”;“海洋低噪声信道的研究总结报告”,该项工作已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和较高的评价。
2. 进一步开展了“七五” 国防科技预研项目的工作。其中进展较好的项目有:
“极近场声散射理论研究”;“国内典型舰船噪声的实测分析”;“舰艇噪声振动预
报中声呐部位自噪声预报”。
3.首次接受所长基金研究项目,其中“水声物理中的广义传播理论与实验研究”
提出了当海底为颗粒介质时海水中的声场表达式,同时对海洋混响场与海洋自然噪声
场用传播理论进行探讨。另一课题“强干扰下岩体破裂信号检测技术”已完成了有关
的理论分析与线路设计。
该所1989年共写出论文和专著15篇。
技术协作与开发本着科研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方针,全年共签订有关经济技术合
同30余项。
1.工业噪声控制和环境声学开发有了新的进展,先后完成了青岛化工厂、木工机
械厂、 国棉六厂等十几家工厂的噪声特性分析和综合治理, 使原来的噪声级由98-
100dB降低在85dB以下。 不仅大大优化了生产环境,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
济效益。
2.与其他单位协作研制的“DS-3型靠岸声呐”在本市黄岛油码头进行安装调试。
与海军潜艇学院协作为其有关的“水声环境分析”软件提供了资料。中国水产科学研
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
1989年, 该所共承担科研课题12项,其中部属6项,院属5项,青岛市1项。1989
年新上的课题是:1半透空墩式码头的研究。2渔船及渔业工程用钢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装置的研究。3工厂化饲养甲鱼的研究。4潮间带潜堤网拦养殖对虾工程设施推广应用。
5浮式防波堤消波性能的研究。6.高效能、全封闭单胞藻培养装置的研究。
1989年正在进行研究的课题有:“调节网箱沉浮设备的研制”,该课题组自1988
年10月至1989年10月,先后做了二次网箱整体沉浮性试验,试验证明:各部系统性能
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
“1.5瓦螺旋桨水流增氧机研制”。1989年8月完成了样机试制任务,在本所试验
水池中进行了溶氧增长率和池水混合性试验,效果良好。
“虾池清淤机械的研制”是青岛市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课题组由该所和青岛阀
门厂部分科技人员组成,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确定了设计方案,1989年8月完成了全部
图纸。
“大水面栏网设施的调查研究”已完成课题计划要求的工作内容,提出了调查报
告和栏网设施图集。
“海水育苗设施综合利用研究”,经两年多设计、研究和试验,于1989年11月通
过鉴定。有关专家认为:该成果方案设计合理,工艺流程先进,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属国内领先水平。
该所科技开发工作1989年在开展横向联系、技术开发、组织创收等方面做出了显
著成绩。1经营即墨洼里育苗场,较好地完成了对虾育苗任务,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
2设计室完成了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委托设计的 “澳头鳗鱼人工繁殖科研基地初步
设计” 和“棘洪滩对虾育苗场设计”。3渔船室承担了山东黄海船厂和青岛渔轮厂两
艘渔船的振动和噪声测量的技术服务。
1989年该所共接待了三批外国学者专家。4月6日,以黑田为团长的“日中农协养
殖技术代表团” 一行5人来访。听取了中国淡水养殖业、集约化和综合养鱼技术、捕
捞业概况等。日方并介绍了日本的海面养殖、电排水养殖、养虾业、海鱼养殖研究、
东亚海洋牧场和网箱养鱼、银大马哈鱼和扇贝养殖等情况。另外,还接待了“日本海
外渔业协力财团”和加拿大“海水养殖讲学团。
冶金部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
冶金部钢铁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座落在青岛市小麦岛,1989年有科技人员30
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10人,下设3个研究室及新技术开发部、腐蚀防护工程公司、劳
动服务公司。
1989年科学研究工作课题及科研服务重点如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材料海水及大气环境腐蚀数据积累和腐蚀防护
研究”课题,已完成4年3个周期的试验研究工作,完成了黑色金属阶段研究报告。
2. 冶金部“七五”攻关课题“低合金钢海水腐蚀性能研究”取得北、东、南3个
海域的试验结果和研究报告。
3.完成了中瑞合作“重型卡车腐蚀调查与对策”课题,对中国3种型号、5个地区
524辆重型卡车跟踪调查,共取得2万个数据和分类调查报告。
4.为空调器冷凝器配套研制并生产不同系列的三通管件。
5.为天津大港电厂、山东招远金矿、青岛体育馆、青岛邮电大楼等工程进行腐蚀
防护设计施工。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
1989年全所共安排各类科研项目18项,其中部控项目7项,局控项目5项,所控项
目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地质行业基金资助项目3项。按时按设计要
求评审了3项科技成果: “中国海域及邻区主要含油气盆地对比研究”,“黄河三角
洲现代沉积作用、沉积模式及其在古相沉积物中的应用”这两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
平。“中国海域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图集”被地矿部评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
成果。
1989年,该所还申报了4项科技成果,“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获部二等奖,
“中国浅海及其相邻陆区第四纪层型地层对比”和“中国滨海砂矿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获部三等奖,“青岛即墨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案研究”被评为山东省科技情报二
等奖。 另外部分科技人员参加了“海洋四号”中太平洋891航次的调查工作,并参与
了该航次“现场调查报告”的编写。“大洋数据库”按计划进行建库工作,试验数据
库已建成,并部分提供了服务。
1989年该所横向经济联合初步形成了“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即“三大块”:
国家预算内地质工作、地质市场、多种经营)的产业格局。在完成国家预算内地质工
作的同时,一部分科技人员派出去,一方面向社会推广本所科研成果,如即墨地热的
利用,即墨三里庄矿泉水的开发利用等;另一方面开拓地质市场,发展多种经营,如
初步求得了胶东冲积型砂金远景资源量约60吨,并将界河区、诸流河口、万深河口划
为一级成矿远景区。全年横向收入产值达70万元。
1989年4月19日至23日, 亚海矿委会高级专家伊利谢维什(ELISHEWITZ美籍)和
米杰尔登(MILJETEIG挪威籍) 来该所介绍“勘探模拟层方法”;12月初李昭兴(澳
大利亚)博士受澳矿物资源局的委派,前来进行“中、澳双方合作进行珊瑚礁研究”
的商谈。
1989年该所共有工作人员199人, 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4人、中级职称的86人、
初级职称的41人。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该所主要从事海洋经济鱼、虾、贝、藻增养殖应用研究和开发技术的研究。1989
年,该所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正确处理科研与横向服务的关系,积极开展科技成果商
品化,由单纯的科研型逐渐向科研经营型转化。
1989年该所采取奖励办法,发动科技人员多渠道、多层次争取承担各级下达的科
研项目22项。其中“石花菜筏式养殖技术”,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浅水海湾-乳山
湾对虾大面积养殖水域影响生态平衡机理的调查研究”、“江篱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分别获省科技三等奖。另外1989年鉴定的项目有“对虾中产变高产开发示范”、“石
花菜常温孢子育苗和养成技术”、“池塘贝苗中间培育技术研究”等。
1989年验收的项目有:“里鲷越冬技术及高密度流水养殖技术”、“墨鲷池塘养
殖技术研究”、“对虾大面积增产技术措施研究”等10项。1989年,该所根据自身技
术力量和市场需求状况,进一步调整了主攻方面,针对全省乃至全国在对虾、扇贝养
殖苗种生产、饲料加工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和突破。并在1988年底
和1989年初举办了多期培训班,以适应乡镇企业对科技人员多方面的要求。在服务形
式上,1989年该所在全省沿海设服务点16处,以对虾苗种、对虾养成、饲料生产、扇
贝苗种等主要项目的技术承包,建立科研和生产的联合体。另外以技术咨询、技术转
让、技术培训多种形式进行横向联合,形成灵活多样,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网络。
1989年利用科技成果,参加全国及省、市展览会3次。
该所1988年建成了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功能苗种试验基地, 为苗种的试验工作
创造了良好的试验条件,1989年承担农业部下达的“墨鲷室内高密度流水养殖技术试
验”在所内进行,收到了好的效果。1989年试验基地共培育出海湾扇贝苗近12亿只,
对虾苗5000万尾,创收近40万元。1989年接待了3批外国水产养殖代表团。
化学工业部海洋涂料研究所
1989年该所有职工179人。 其中高级工程师26人,有中级职称的38人、初级职称
的52人。
1989年获得部局级鉴定的HS-66改性环氧水性地板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成果
可广泛应用于舰船地板粘接。 “七五”国家攻关项目ZHY-171阻尼涂料的研究提前1
年完成部局鉴定,属国内首创,有效地解决了结构振动和噪声问题,可广泛地使用于
舰船、飞机、汽车、火车及各种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薄壁结构的减振降噪。
为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加速科研产品的工业化,该所还组织中试生产
可提供以舰船防污漆为主的各种涂料和胶粘剂两大系列48种中试产品。其中包括为引
进原材料技术国产化的青岛六型全塑照相机壳斑文涂料;青岛华林公司使用的胶合板
封边涂料、舰船长效防污涂料在防止海生物生长、延长航运时间、降低修船成本方面
在国际上居于先进水平。
该所设有6个专业研究室及崂山实验所、 青岛化工新材料开发公司等经济实体。
已与国内20个省市近百家企业建立了经济联系。
化工部化工劳动保护研究所
1989年, 该所根据化工部(89)化劳字第687号文精神,理顺了化工部化工劳动
保护研究所与化工部劳动保护干部培训中心(均为部属县级事业单位)内部的统一管
理体制。 9月,化工部安全仪器检验中心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办公室的技术认证,11月
取得了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合格证。1989年该所还完成了科研条件楼3200
平方米主体土建工程,并通过市有关部门的验收。
1989年该所有7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其中4项为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化学工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调查研究》为化工系统工业卫生管理和劳动工资、
劳动保护制订有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技术上,还改进创新了通气量测定温度校正
方法,该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属于领先水平。
《化工企业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调查研究》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化工系统
粉尘危害程度的现状和工种分布,明确了今后对粉尘危害的治理方向,对加强粉尘作
业的劳动保护科学管理、促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工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达到
国内先进水平。
《橡胶加工业女工及子代健康调查》,经专家鉴定,给予较高评价,为橡胶加工
业制定劳动保护对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对保护橡胶加工女工及子代健康、促进优
生优育有重要现实意义。
《光气及光气化产品企业安全评价》这一成果,国内系统安全工程有关专家及鉴
定委员会一致认为,它填补了中国化工安全综合评价的空白。“检查表-指数评价-
系统分析”三段综合评价模式在国内是首次建立,比较完满地解决了生产、设计过程
中的危险辩识及危险控制问题。对于实现光气及其产品企业的安全设计、安全生产具
有重大意义。
另外,《煤球碳化灌压力温度显示报警装置》、《电化学式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
2项课题研究, 也达到了较高水平。《雌二醇、孕酮性激素受体测定试剂盒的研制》
这一成果,为中国研究出了检测激素受体的新试剂,能对多种癌的受体进行准确性定
位,经山东医科大学等3家医疗单位267例临床标本检测证明,其特异性高、重复性好,
达到同类产品的国际水平,填补了中国此试剂不配套和依赖进口的空白。
1989年,该所在“全国化工系统首届工业卫生职业病学术会议”上,《聚氯乙烯
生产工人的氯乙烯接触剂量调查》 ,《橡胶加工业女工与子代健康状况调查》等5篇
论文获奖, 占会议获奖论文的1/3。1989年该所还培训全国化工系统各类安全干部13
期844人。
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
是直属铁道部的铁道车辆专业研究所,建于1959年。1989年底,共有职工631人,
其中科技人员328人。在科技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1人,中级职称的115人、初级
职称的132人。 设有车体、转向架、制动、机电、新材料、标准化、技术情报、计算
机、仪表计量与检测等10个研究室,两个试制生产车间,13个行政管理处室。
1989年全年科研计划完成97%以上, 重点课题均按计划完成,取得部局级科研成
果11项,超计划6项,所级成果10项。
1989年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科研面向运输生产和经济建设的渠道不断拓宽,
全年共签订横向合同136项, 合同额500余万元。试制生产年产值达600万元。基建工
作共完成投资额360万元。 计量工作经青岛市计量局检查验收,达到了国家三级计量
单位。卫生绿化被评为市科研系统第一名。
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所
该所初步形成了从纺织、印染、织物后整理到服装的大纺织科研体系,在纺织仪
器、织物后整理的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该所承担纺织部纺织仪器基地的任务。电脑悬垂度仪1989年获得第四届全国发明
展览会铜牌奖。多次获得国家、部、省技术进步奖的全自动单纱强力机,被定为1989
年国家级优秀新产品,替代进口,在26个省、市使用。该所还利用科研优势,对外承
担配套技术项目,1989年为解放军总后勤部某研究所装备的静电测试实验室,为科研
转化为生产力开辟了新途径。从1989年起,该所进行《智能化纺织仪器的研制》,开
了6个课题,仪器研制工作向高层次发展。在后整理方面,“真丝绸防缩免烫整理”,
1989年获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奖。整理的丝绸产品已经批量生产,并有出口。在
服装研制方面,经卫生整理设计制做的婴儿套奖获得国家经委优秀儿童用品金鹿奖和
全国首届妇幼孕婴用品博览会金杯奖。“扎染工艺及产品研究”,经省纺织厅鉴定认
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得青岛市乡镇企业优秀新产品奖。技术转让给崂山区针织三
厂生产的扎染花裙在青岛风行一时。1988年、1989年两年,该所承担的研究课题共有
40多项;与此同时,有23项通过了鉴定;两年课题共获各种奖10多项。
1988-1989年,该所横向联合迈开了新步伐。在横向联合中有共同承担科研课题
的协作单位;有以科研成果转让为主的合同单位;有以技术投资或设备投资为主的联
营单位;有以技术配套服务为主的承包单位;还有承包为协作单位进行研制加工的项
目。这些横向联合,有的初步形成了技术经济实体,比较快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
力,收到很好的效果。该所和黄岛区青岛第一织带厂组成的联营实体,研制成功的鞋
面网眼布填补了国内空白,已经大批量生产。该所纺纱实验工场,经过两年的发展,
达到2500纱锭,1989年创利10多万元。在保证科研机加工的前提下,该所承担了四方
机厂的“客车自动门”等5项产品的试制加工任务,年产值达100多万元。尽管该所事
业费逐年核减,但创收逐年增加,而且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有利于坚持以科研为
主的方向。
在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工作方面,该所承担的山东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
验测试中心, 先后在全省建立了7个检验站,几次培训干部,形成了全省纺织产品质
量监督检验测试的网络。 1989年又承担了青岛市纺织工业总公司测试站的任务。 从
1988年起该测试中心还负责出口纺织品的检验任务,取得了山东商品检验局颁发的纺
织产品出口检验认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