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机械局系统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3&rec=366&run=13

1989年,市机械局系统坚持把调整产品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抓好生产经营
管理,增产适销对路产品,取得了适当的生产增长速度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1、 抓企业改革,继续推行承包经营。在企业内部经营责任制方面,多数企业把
年度“双增双节”指标与经营目标责任紧密挂钩,并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和个人。绝
大多数企业继续采取动态优化劳动组合,以及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等改革措
施,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市机械局于年初部署各企业推行全员风险抵押
承包,截止年底,全局共筹集风险基金588万元。横向经济联合有新进展。1月份,青
岛汽车厂与“一汽”正式签订了合资经营合同。另外,以青岛密封工业公司为骨干,
吸收国内12个省市37家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的“全国密封件专业协会”等联合体,也
都为发挥行业整体优势,开展了有益工作。局属两个研究所(机械研究所和农机研究
所)都实行了经济责任制和课题承包责任制;局与各企业落实了新产品开发项目承包
合同;许多企业推行了科研单项承包责任制,开始把竞争机制引入科技领域,增强了
企业自主开发的能力。年内还圆满完成了职称改革任务,全局共聘任各类专业技术人
员5694人。
2、 抓科技进步,坚持上质量上水平。根据机电工业部的要求,适时召开了市机
械系统科技与质量工作会议,总结“七五”期间科技、质量工作,部署各企业贯彻执
行“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为主线”的战略方针。为推动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市
机械局于6月份制订了“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决定对具有较大经济效益的科技研究
成果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等,分别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通过开展创“青岛金花”活动,
推动了“一厂一优”活动的深入发展。促进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年内全系统有43
种产品获优质产品称号, 其中国优1种、部优9种、省优12种、市优21种;有3个企业
创市级以上质量管理奖。计量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局属35个企业已全部达到国家三
以上计量标准。 技术引进工作也取得较好成效。全年共成交引进项目4项,即青岛密
封工业公司的密封件立式注射机、青岛钢球厂的微型轴承、青岛电机厂的磁电机生产
线、 青岛拖拉机厂的清扫设备样机等。签约利用外资项目1项,即由青岛造船厂与联
邦德国合资的“青岛宇宙集装箱工程有限公司”,该合资企业建成后可年产20英尺国
际海运集装箱15000个,产品将全部出口。在历年的技术引进项目中,年内又有7项投
产见效,如便携式复印机、少维护蓄电池、抛丸清理设备、精研钢球、不停电电源、
汽车软内饰件系列产品、 400吨及1600吨磨擦压力机等。这些消化吸收新成果,一年
中约计创造产值8048万元,实现利税1622万元。在技术改造方面,着重进行了年度项
目的落实和实施工作。年内共实施技改项目31项,总投资4801万元。同时继续组织企
业采用微电子等新技术改造老旧设备,全年实际改造94台,其中数控29台、数显52台、
静压技术2台、微机控制工业炉窑1台、治理改造炉窑10台。
3、抓双增双节,努力提高企业素质。市机械局制订了1989年“双增双节”方案,
并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局机关各处室,将主要经济指标以及节材、节能与综合利用
等项指标,分别下达安排到各企业;在此基础上,大部分企业都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和措施。局有关部门在加强调查研究、搞好组织协调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调整产品
结构,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针对产品销售疲软的状况,各
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普遍充实和健全了产品经销队伍,加强了售后服务工作,全
局已有半数以上的企业分别在省内外设立了产品销售或用户服务网点,并且采取展销、
推销、承包和联购联销等多种方式,拓宽经销渠道。从而基本达到了以销促产、以销
增收的目的,使全系统在生产速度减缓的情况下,销售收入有所增长,经济效益有较
大提高。通过组织企业围绕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三个重点,继续开展企业
升级工作。年内又有3个企业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9个企业晋升为省级先进企业。全
系统国家二企业已增至6个,省级先进企业增至18个;国家二节能企业9个。市机械局
已连续三年被评为省、市节能管理先进单位。
为了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勤政的优良作风,市机械局积极开展以廉政建设为重点
的监察业务,制订并实行了必要的行政监察和纪检规定,加强了监察、信访和举报工
作,及时查处了违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