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岛市委员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21&rec=32&run=13

九届全委会议

第八次会议
2月2日举行,50人与会。研究确定青岛市出席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名单
和省级党员领导同志、省级党内老同志出席十七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荐名单。

第九次会议
3月29日举行,100人与会。审议九届市委向市第十次党代会提交的工作报告(草案)和市纪委向
市第十次党代会提交的工作报告(草案),通过全市出席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和
召开青岛市第十次党代会的时间。

第十次党代表大会
4月7~11日举行,正式代表600人、列席代表120人与会。听取和审查中共青岛市第九届委员会工
作报告;审查中共青岛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中共青岛市第十届委员会;选举中共青岛市
纪律检查委员会。

十届全委会议

第一次会议
4月11日举行,100人与会。选举产生了青岛市十届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书记人选。

第二次会议
11月16日举行,220人与会。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省委九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市贯
彻实施意见。

第三次会议
12月28~29日举行,400人与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三次全体会
议精神,听取市委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审议中共青岛市委2008年的工作要点,总结全市2007年的工作,
研究部署2008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市委办公厅)

组织工作

换届工作
2007年4月,青岛市召开第十次党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市委、市纪委和青岛市出席山东省第九
次党代会代表;在6月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青岛港(集团)公司职工许振超当选中共十七大代表。各区市党代会期间,市委派出联络组
加强工作指导,推动并确保完成了区市党委换届工作。9月,市委组成12个考察组赴各区市,完成了
区市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考察;12月,各区市召开了人大和政协会议,选举产生了
新一届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和区市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指导五市完成了
镇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下发了《关于跨市交流的镇党政正职管理暂行办法》,
安排5名镇党政正职进行跨市交流。下发了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村委会
换届选举规程和推行党员选举承诺制度的意见等,成立了换届办公室,全市6000多个村和340多个城市
社区“两委”完成换届工作。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开展市管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组成31个干部考察组,历时两个多月,对全市83个市直
单位领导班子的724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考察;根据考察和巡视的情况,对2名存在严重问题的市管干部
分别采取了免职、待岗措施。继续开展选派党政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工作,对150余名2006年度挂
职干部进行组织考察,选拔了147名2007年度挂职干部。完成了2006年度39名师职军转干部安置工作。
选派7名干部作为青岛市第五批援藏党政干部。面向全国重点高校,选调了6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建
立和完善了优秀选调生人才库;实2007年11月28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牛俊宪在市委组织部工作
会议上讲话。(市委组织部供稿)施了选调生培养责任制、导师帮带制、定期考察制、考核备案制等
管理制度。对干部考察测评要素进行修订完善,增加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道德品
行等更能体现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素质水平的评价项目。完成市直除行政机关以外六类机
关和全市市管干部的公务员登记工作,涉及市级机关25个部门和12个区市186个部门的7796人。推动干
部交流工作,跨区市交流干部54人。

干部监督
加强换届工作的纪律监督约束,提出了严肃换届工作的10条要求,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的检查。落实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
督查和调查结果复核制度,取消1名存在生活作风问题的市管拟提拔考察对象提拔人选资格。落实函
询、谈话等制度,对17名市管领导干部进行函询或谈话。对26名市管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开
展审计结果公告,对21名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在《青岛日报》上进行公告,在公告单位数量、
内容等方面,都有新突破;实行审计联合进点制度。制定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
意见》,1558名市管领导干部报告了个人有关事项。配合市委巡视机构对6个单位开展巡视。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健全干部监督工作制度体系。在市北区、
胶州市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试点工作。

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在全市各级党组织中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千家万户听民意”活动和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
动,督促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创建党建品牌工作,以市委
办公厅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党建品牌工作的意见》,召开全市创建党建品牌研讨会。在农村
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在“两新”(新型经济组织、新
型社会组织)中开展以“抓组建、抓规范、抓机制,促进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为主要内容的“三
抓一促”活动;在全市3328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组建率和单独组建率分别达100%和99
%。

干部教育培训
年内,在市委党校举办21期市管领导干部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处级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
次,培训领导干部1760余名。制定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意见,组织3期市管
领导干部党的十七大精神专题研讨班,276名干部参加学习;举办2007年新任职市管领导干部培训班,
153名干部参加学习。举办“领导干部每月一讲”活动10期。选调136名副市级、局级领导干部参加中
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省委党校脱产学习;组织44名年轻领导干部攻读山东大学MPA和电子政务硕
士;选调80余名年轻干部报考省委党校研究生班;组织80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赴中国人民大学进行公
共管理专题培训;组织240余名干部赴北京和上海参加了著名经济学家论坛和知名专家实践论坛。继
续实施三大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工作,137万余名干部参加了MPA核心课程的培训考核。开展境外培
训,制定了《关于规范领导干部出国(境)培训管理工作的意见》,组织53名年轻领导干部赴牛津大
学和德国培训。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的要求,在市委党校举办了镇党政领导干部研
讨班,140余名镇干部参加了学习。组织选调336名农村和社区基层干部进市委党校学习,分别举办了
强村和社区的党组织书记“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建设”专题培训班。首次举办了培训管理者的
培训班,建立了高层次专家师资库,筹建了干部网络学院,丰富了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资源。

企业家队伍建设
邀请国内知名企业家分别就创新创业和品牌经营举办两期创业主题论坛;开展第六期EMBA培训
班招生工作。组织市企业家代表团赴日本、美国、巴西等地进行商务考察,组织50余名企业家参加亚
欧会议工商经济领袖论坛,为企业家对外交流搭建平台。加强企业家宏观管理;出台了关于市直企业
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和党委的4个工作细则,为企业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制定了规范市直企
业领导人员的职务名称、职数设置和任职年限的意见。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的考察调整,对17家企业
30余名领导人员进行了调整,其中大企业主要负责人6人;选拔12名企业领导人员到市直综合部门挂
职,充实后备人才队伍。加强对企业的监督,选配部分监事会主席和财务总监,面向全市公选10名副
处级专职监事,向3家市直企业派出了4名外部董事。加强审计监督,对5名市直企业领导成员
进行了离任审计;结合重组整合,完成对11家投资公司的审计工作。推进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
的创建,海信集团被评为全省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

人才队伍建设
调整充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全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了对区市人才工作的指导。
扩大人才引进规模,赴俄罗斯和北欧举办3场国际化人才项目洽谈会,吸引400余名海外优秀人才参加
洽谈,近100名博士、硕士等留学人员签订来青岛工作的意向。强化人才培训工作,赴上海举办第十
五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读书班;组织部分拔尖人才和优秀专家赴德国举办“循环经济与人力资源培训
班”;与新加坡华夏管理学院合作举办了两期社会工作人才培训班。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市委
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实施“万名技师培养计划”、
“金蓝领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扩大了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规模。开展
各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推荐和选拔工作,在山东省评选的首届10个优秀创新团队
中,青岛市有2个入选。市委、市政府表彰了117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突破、
重点产业引进、新材料新产品研发和循环经济等领域,评选了10名“2007年青岛市突出贡献人才”。
发挥高级专家的作用, 组织专家对提交市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论证, 对“十一五”期间
“青岛市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设施四个专项规划”进行了评审论证,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
献策。在四方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民政局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组建了
青岛市首个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在青岛成立了全省唯一的社工教育基地。

党员远程与电化教育
开展“一创双增”(创建规范化站点,增强党员干部服务能力、增强广大群众致富本领;下同)
活动,组织开展远程教育规范化站点创建活动,加强工作考核评估,全市4个站点被省委组织部命名
为省级规范化站点,30个站点被命名为市级规范化站点。围绕“双增”,指导督促基层党员干部利用
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定期对基层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对管理员进行初、中级资
格考试和认证,提高管理员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加强党建的宣传工作,全年制作各类党建电视片
175部;在青岛电视台播出“岛城先锋”节目52期。组织实施“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施农村实用人才
高等学历教育计划”,招收学员500名,并将招生范围延伸到了城市社区。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建立
了全市“一体化网站”。在青岛市建立了30个“科技生产示范基地”,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制作了88
部(集) 、 2700分钟的教学课件, 被评为“全省教学资源建设先进单位”。编制了《全市远程教育
2008~2010年工作规划》。

信息化建设
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干部档案管理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实现了干部档案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推行干部任前档案审核制度, 全市党政机关共完成1916名干部的任前档案审核和干部 “三龄一历”
(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确认工作。实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年内,又有35个
单位的干部档案管理工作通过档案目标管理检查验收。组织完成了涵盖全市585万多名党员、1280多
个基层党委、27万多个党总支(支部)的党员党组织信息库,实现了对全市党员和党组织的数据库
管理。
(刘陆莹)

宣传思想工作

理论学习
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 2007年,青岛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学习十六大以来党
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重点学习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举行市委理论
学习中心组读书会,召开理论工作座谈会,举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层论坛”。组织市直党委
中心组成员开展以“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和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
理论学习考试。
基层理论教育 推进全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青岛市在全省加强县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经验交流
暨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工作经验被省委干部理论学习委员会转发。加强了党员、
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的理论学习。党的十七大召开后,举办了社科理论界、文艺界、党的十六大以来
先进典型等不同层次的座谈会。成立了市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团,结合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
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宣讲170多场,直接听众2万多人次。协调全市各级宣讲团到基层宣讲490多场次,
直接听众13万人次。推进“党员品牌”创建工作,召开了全市创建“党员品牌”经验交流会,从200
多个“党员品牌”中推广了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品牌。创建“和谐与卓越论坛”理论教育品牌和“青
岛讲坛”宣讲教育品牌。举办了“和谐与卓越论坛”于丹教授专场报告会,召开了“和谐与卓越·青
岛文化发展论坛”。充实完善“青岛讲坛”有关内容,以此为平台推动宣讲教育工作深入开展。青岛
市被评为全省理论宣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社会科学工作 以“普及社会科学,推进人文奥运”为主题,组织了第四届社科普及周活动,开
展了8大板块193项活动。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在青召开会议推广青岛市开展社科普及工作的经验,
并授予市委宣传部“2007年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先进集体”称号。组织开展了建设和谐文化与
核心价值体系研讨活动,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召开了建设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讨会。首
次争取到了省委重大研究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全市有9项课题获国家
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资助。

新闻宣传和对外宣传
新闻宣传 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新闻宣传,开展
了“坚持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迎接宣传贯彻十七大”、“迎接宣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省
九次党代会”、“人文奥运文明青岛”、“激情的节会”等五大主题宣传活动,推出40余组大型系列
报道。年内,《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
台等6家新闻媒体刊发宣传青岛的稿件1500余篇,其中,头版头条和重点报道146篇、内参报道38篇;
《大众日报》、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视台等3家媒体刊发3000多篇。青岛市在全省新闻宣传工
作会议上介绍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的经验做法。
对外宣传 以第二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啤酒节、海洋节、亚欧中小企业投资博览会等节会活
动为宣传平台,邀请海内外记者来青采访报道,提升了城市形象。组织赴法国南特市、俄罗斯圣彼得
堡市和彼尔姆市、挪威等举办“相约奥运扬帆青岛”城市品牌环球推介活动,组织“‘帆船之都’走
遍中国——青藏奥运推介行”大型系列活动。利用奥运宣传列车、公交车、长途车、机上高端媒体、
国内三大枢纽空港的电视播放系统等资源,推介奥运城市形象。采取多种2007年12月,市委常委、宣
传部部长王伟(前排中)出席为工地书屋捐赠图书仪式。(王文斌/摄)渠道向境外媒体供稿供片,
促成了青岛电视台与德国国家电视台(ZDF),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电视台、彼尔姆市电视台,乌克兰
敖德萨电视台建立友好台际关系,《青岛早报》与德国《曼海姆早报》、乌克兰《敖德萨信息报》建
立友好社际关系。推出青岛系列城市之歌《心随帆动》,完成“奥运之城”青岛奥运宣传专题片拍摄
工作,组织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奥运协办城市行”青岛站的采访活动。在2007年青岛国际帆船赛和
啤酒节期间,邀请海内外114家媒体的600余名注册记者及全国党报摄影记者、全国生活类报纸、全国
十大卫视、海外华文主要媒体、台湾主流媒体、全国网络媒体、全国边境刊物记者等七大团队共142
家媒体的240余名非注册记者来青采访报道帆船赛和啤酒节的情况。
网络新闻宣传 发挥市属重点新闻网站的作用,开设600多个城市特色专题。与国内外知名网站
合作, 在“人民网” 、“中国经济网”、“新浪网”、“山东新闻网”等开设“青岛”专题,展示
“魅力青岛”城市形象。举办“相约奥运扬帆青岛——第四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采访活动,邀请
32家知名网站的记者来青采访报道。

思想政治工作
各类社会宣传 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创新型节约型社会、群众观念、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
要内容,开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题宣传和形势任务教育活动。
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举办“展示丰硕成果、展望宏伟
蓝图”主题展览,编辑了《新的历史跨越》画册。协调举办青岛港农民工党员“为党旗增光辉、为祖
国立新功”活动。组织纪念建国58周年升国旗仪式及“百万人签名迎奥运”活动。办好“双休日国防
教育学院”,邀请专家来青为领导干部作国防形势专题报告。举办庆祝全国全民国防教育日暨青岛市
中学生军校成立10周年成果展示系列活动,在“青岛号”驱逐舰上组织了“名舰名城共话科学发展”
大型交流活动。在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会议上,青岛市作为唯一单位代表作开展国防教育工作经验
的交流发言,并获“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以“培育新型农民、建设和谐新村”为主题,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引导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推进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为重点,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专题调研,组织和谐
文化与和谐企业课题研究,宣传推介了全市工业企业十大品牌文化,指导即墨市在民营企业开展思想
政治工作试点,总结了海尔集团等6个单位构建和谐企业的做法;加强新经济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第四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上,青岛市交流了探索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经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组织开展大学生文明礼仪宣讲演示团活动;青岛市有7所高校获年度
全省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加强舆情信息调研工作,市委宣传部
被中宣部、省委宣传部分别评为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委宣传部评为调研工作和部刊工作先进
单位。
典型宣传 组织开展“奉献爱心、创造感动、构建和谐”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继续在全市组织学
习“微尘”先进事迹,新华社“国内动态”以《青岛用“微尘”事迹塑造城市精神促进和谐》为题作
了报道。完善典型关爱机制,组织召开重大典型座谈会,深化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年内,推出了全
国重大典型农民工代表皮进军,皮进军被团中央等授予“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称号;推出的先进
典型民营企业家赵起良被全国工商联、中国新闻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评为第
七届“新世纪之声‘爱我中华共创和谐十大杰出人物’”;推出全省重大典型捐资助学的市民王明殿、
山东科技大学学生管晓薇;推出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典型经验,7月15日,
中宣部、全国总工会、交通部、省委、市委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青岛港科学发展
模式高层研讨会。

文化工作
精品创作 音乐儿童剧《二小放牛郎》 、 数字电影《金牌工人》、长篇小说《藏獒》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市委宣传部获省“精品工程”优秀组织奖。推进人文奥运文化精品创作工作,协
调组织了10项文化奥运精品创作。在省首届农村文化艺术节上,青岛市征集和推荐的5件作品获金奖、
13件作品获银奖、11件作品获铜奖、49件作品获优秀奖,获奖总数居全省前列,市委宣传部获优秀组
织奖。
各类文化活动 协调开展了“2007年青岛图书文化节暨全民读书活动”,组织了第十一届电影表
演艺术家学会奖(金凤凰奖)颁奖典礼、青岛音乐节、国际音乐大师班、首届全国小提琴考级优秀选
手展演比赛、动漫艺术节、“京剧在青岛”大型晚会、“龙飞凤舞”大型民族歌舞演出等文化活动。
实施“文化品牌工程”,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八一”系列节日文化活动
和社区文化艺术节、农村文化艺术节、喜迎市第十次党代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及全市文艺院团公益性
文艺演出活动1000余项。
文化体制改革 下发了《青岛市“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研究制订了文化产业专项
规划、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及有关政策性文件。制订了《非公有制资本投资青岛市文化
产业指导性目录》和《外资投资青岛市文化产业指导性目录》,吸引各方面力量和资金发展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调整了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
导小组。完善了青岛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指导文化、报业、广电、出版等单位制定了文化体制
改革深化方案,拟定了青岛市文艺院团改革方案,推进青岛新华书店集团进行二次改制。推进文化产
业基地和园区建设,重点发展了“八大优势”产业(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出版发行印刷、文化产品
制造、文化创意、动漫游戏、节庆会展、文化旅游)。确立全市动漫产业发展目标,构建六大发展平
台,突出发展动漫创意产业。青岛市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国家级动漫创意产业基地城市。推进
青岛惠谷软件园动漫产业园区的建设,共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动漫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海洋大
学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高峪画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美术创作示范基地。 中央
《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简报》专题刊发了青岛市建设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经验。全年全市文化产业
增加值153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8%,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意识形态领域管理
坚持各项新闻宏观管理制度,抓好对小型报刊的管理引导。健全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加强网上
热点舆情的处置。落实《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推进“采访线工程”建
设,在全市建立10条采访线。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闻发布工作的意见》,建立三级新闻发布制度,
推出了“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平台和“青岛与奥运”系列新闻发布会,全年组织协调各部
门举办51场新闻发布会。开展“e网平安——共建和谐文明网络”活动,开通了活动网站,中央文明
办、省文明办推广青岛市开展“e网平安”活动的做法。完善“扫黄打非”工作预警、快速反应、大
案查处、联动协作和绩效考核等机制,开展“打击淫秽色情有害出版物”、“整治假报刊、假记者站、
假新闻”、“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等专项治理行动,全年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60余
万件。
(王焕淼)

统战工作

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
2007年,全国、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结束后,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贯彻意见。市委统战部筹备召开
了全市统战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到会讲话。会议下发了《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巩固和
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对三级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责任分解。9月,市委统战部会
同市委督查室对十二区市、33个市直单位和10个高校科研院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情况进行督查。市
委把统战工作纳入对各区市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各级党委提高了对统战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实行
常委负责制,大统战工作格局的领导体制和协调机制更加规范;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经费、活动场所等
从政策上得到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得以改善;在全市明确了镇(街道办事处)党委统战委员、民族宗
教工作助理的配备政策,提高了配备比例;推荐4人走上领导岗位。

民主党派、工商联工作
拓宽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渠道2007年,市委、市政府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民主协商
会、情况通报会10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召集党外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征求对重要人事安排
情况和政府工作情况意见。市委统战部与市教育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等部门制定下发《关于加强
特约人员工作的意见》,推动23个政府部门加强与民主党派的对口联系,发挥130余名民主党派成员
市级“特约监督员”的作用,加强党委政府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两会”期间,各民
主党派提交提案、议案653件,进入决策63件;“市民月”期间,组织统一战线成员提出意见建议503
条,有6条建议分获优秀建议一、二、三等奖,市委统战部连续5年获“市民月”优秀组织奖。
协助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市委统战部组织7个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领导班子的全体成员赴中央社会
主义学院举办培训班,提高了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协助民主党派完成基层组织
换届任务,召开了全市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了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建设经验交
流会暨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帮助民主党派、工商联完善工作制度和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形成自己的
机关品牌和文化理念。

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
重视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结合全市工商联换届,首次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开展综合评价工
作,提高了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供了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此做法受
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胡德平的批示
肯定,青岛市在中央统战部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市委统战部把综合评价的做法引入市人大
常委会、市政协及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换届工作中,使之成为选拔任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重要手段。
加强新的社会阶层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建立人才库。组织调研,召开区市座谈会,指导开展新的社会
阶层统战工作。在无党派人士中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活动,通过举
办培训班、组织到先进地区学习、到革命老区接受传统教育等形式,提高新的社会
阶层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

海外统战工作
发挥统一战线资源优势,加强对外交流交往,参与招商引资。全年共接待港澳台和海外重要团组
31个374人次。加强与香港知名社团和知名企业的联系,邀请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香港信和集
团等来青考察投资项目,提出多个合作意向。市委统战部促成新鸿基地产多次来青就拟合作项目进行
调研论证2007年8月7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惠(右四)出席统战系统“迎奥运百人书画笔会”
活动。(市政府督查室供稿)和前期协调,促成四洲集团在青扩大投资;举办“青岛市统一战线各界
人士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交响音乐会”,在青岛电视台进行了直播。

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
在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及各宗教团体换届中,从培养、选拔、使用等环节入手,推进党
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坚持以政治培训为主,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
班14期、培训590人次。推动党外干部配备工作,在各区市进行调研,多次召开区市、高校、市直单
位等座谈会;市委统战部会同市委政研室对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长效机制进行了专门调研并向市委
提供决策参考。截至年底,十二区市人大常委会、政府和政协领导班子配齐了党外干部。在人大常委
会、政协换届涉及的党外干部配备工作中,严格工作纪律,规范工作流程,与有关方面充分协商,确
保了人选质量。

民族宗教工作
召开了纪念周恩来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讲话发表50周年座谈会;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 和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市南区在八大湖街
道办事处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楼院创建工作,在全区推广了天山小学和“金平安家庭书屋”两个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的经验。协助五大宗教团体完成了换届工作,部分爱国爱教、有宗教学识、
年龄较轻、文化层次较高、具代表性的教职人员和信徒骨干担任了各宗教团体领导职务,宗教团体自
身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提高在依法管理中抵御渗透的能力和水平。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年全市各宗教团体为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捐资60余万元。

调研与信息宣传
在中国海洋大学成立了“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和资源,加强统一战线
理论研究工作。建立健全调研工作机制,形成年初有部署、中期有推动、年底有评比表彰的工作机制。
重点开展了“凝聚力工程”、“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非公经济人士综合评价”等工作的调查
研究。信息工作获中央统战部三等奖。

参与筹办奥帆赛
制订实施了《青岛市“统一战线与奥帆赛同行”行动计划》。市委统战部牵头组织协调,全市统
一战线各界围绕“捐助奥帆、服务奥帆、建言奥帆、宣传奥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全市各民主党派
围绕2006年、2007年青岛国际帆船赛期间城市运行情况形成了多篇调研报告;组织100名书画家绘制了
158幅迎奥运书画捐赠奥帆委(青岛);举办“迎奥运·魅力青岛摄影展”;无偿为奥帆博物馆进行
装修;成立“红十字初级救护师资志愿团”;组织开展人文奥运进社区等多项活动。市民族宗教局动
员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为奥帆赛作贡献,在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创建迎奥运文明示范窗口”活动,为
参赛人员提供宗教活动方面的服务。市台办与国台办联合筹划了台湾媒体“走进帆船之都——青岛”
大型联合采访活动。市侨联举办了侨界迎奥创新成果展、迎奥帆海内外侨界知名画家作品展和“我心
中的2008奥帆赛”征文活动等。市工商联向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出捐资助建、为奥帆赛做贡献的
倡议。截至年底,全市统一战线各界捐款1076万元,捐物折合682万元。市委统战部、市台办、市工商
联被评为筹办工作突出贡献单位,市民族宗教局被评为筹办工作贡献单位。
(王世玉)

政策研究工作

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研究 2007年,围绕青岛市创新发展思路、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保持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要求,通过调查研究,完成了《发展新能源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的调研报告,提出青岛市加快新能源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及加强技术创新、搞好发展规划、
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强化组织领导等方面的对策建议。完成了《关于大力实施
“质量兴市”战略的建议》的报告,提出把“质量兴市”作为城市战略,并就提高产品、工程、服务、
环境和政务质量等提出了建议。研究起草了《关于增创新优势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
意见》,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支撑。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围绕青岛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目标要求,完成了《关于加快发
展现代物流业的调查与建议》,从加强科学规划、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物流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组织领导体制等方面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调研形成的《加快推动利用外资模式向集约型转变》的报告,分析了当前利用外资工作中的问题,从
发挥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作用、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
对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考。
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研究 根据调整青岛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通过系统研究,完成了《围绕“一主
三辅多组团”大城市框架加快打造拥湾发展的核心圈层》的调研报告,提出“一主三辅多组团”环胶
州湾发展的大城市框架的建议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建议。完成的《关于调整我市前海码头布局和海
上航线的调研报告》分析了调整前海码头布局和海上航线的必要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城区东部
码头、调整海上航线、改造现有轮渡码头的建议,对于构筑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起草了《青岛城市规划建设中应亟需解决好的八大问题》和《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修编应把握好的
几个问题》,提出城市规划建设应注重优质自然资源共享性、保护特色老城区、配套与协调、建立高
效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和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等意见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
起草新农村建设文件 市委、市政府起草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30条具体政策和工作措施,解决新农村建
设中的瓶颈问题,提出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起草的
《关于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是青岛市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文件,
系统阐述了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实现产业布局集约化的思路和相应举措,解决了县域经济发展的
深层次问题。
开展建设新农村调研 围绕发挥科技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解决全市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的问
题,完成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调研报告,从建立
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机制、加强农业科技攻关与创新、搞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针对农村老年人在生活、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调研形成了《关注农村老年人群体促
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报告,提出了以建立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为重点的多项措施。
关注民生问题的调研 针对进城务工农民问题,起草了《农民工群体亟需解决的八个方面问题》
和《高度关注农村弱势群体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系列调查报告,从完善体制机制、公共服务、
社会保障和合法权益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措施;从资金支持、制度建设、组织领导等方面
提出了解决农村弱势群体在生活、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措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
推进平安创建工作研究 完成了《全市社会稳定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的研究报告,提出了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标准和要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从更高起点、更高层
次、更高水平上探索维护社会稳定的新思路,以及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的具体工作举措,为全方位
做好全市维护稳定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作用。
加强暂住人口管理研究 针对暂住人口不断增加给城市管理和服务带来的影响,通过深入调研,
完成了《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和服务不断提升城市文明和谐水平》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在就业、教育、
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廉租住房建设、管理协调机构等方面,将暂住人口纳入全市统筹发展范围、
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对暂住人口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老龄事业发展研究 通过对全市老龄化社会发展现状、趋势特征及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
活带来的变化进行分析调研,起草了《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趋势》、《构建积极的老龄社会促进老龄
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系列调研报告,提出了从认识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发展层面、
产业层面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建议。

热点难点问题研究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研究 针对城乡环境相对较差、陆源污染物排海等问题,到存在问题的地区开
展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完成了《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突出问题及工作建议》、《关于加强陆
源污染物排海控制的几点建议》和《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调研报告,
分析了城市环境整治中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治理措施。
节能减排工作研究 起草了《关于大力推进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对策》和《节能减排环保优先可
持续发展——对比先进城市看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差距及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
提出了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了批示。
(市委政研室)
机关建设

概况
2007年,青岛市按照市委关于创建高绩效机关工作部署,在各个领域开拓创新,形成了一整套既
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机关建设规律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运作模式、绩效评估体系和问责追究机
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发表署名文章《切实加强机关建设推动青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
先发展》,对青岛市适应世界发展新趋势和中国发展新形势开展的机关建设工作给予肯定。市委市直
机关工委等5个单位的基层党建工作经验被纳入“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学经典案例库”;在4次国内外
高端会议上介绍了青岛市创建高绩效机关工作经验;运用平衡计分卡推动创建高绩效机关的工作分别
被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收入案例;建立了全国城市机关党建论坛协调推进委员会和
全国城市绩效管理研究会两个全国交流平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的公共管理的专家和领
导及美国的百略达集团、摩立特集团等来青调研考察高绩效机关创建工作。6月,在英国召开的世界
绩效管理大会上专题介绍了青岛市的该项工作;青岛市在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国际研讨会、第二届政
府绩效管理国际研讨会、第四届中欧政府管理高层论坛、“2007年公共管理国际会议”等高层研讨会
上作了专题发言;11月,青岛市作为理事长城市在连云港市组织召开的全国城市绩效管理研究会年会
上发表的 《平衡计分卡在中国地方政府的探索与实践》 ( 《BSC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of China》)一文被收入全球文献检索平台。市委市直机关工委成为中国唯一入选“中国战
略执行明星组织榜”的党政机关。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活动被评为2007年度青岛市政治文明建设亮点。
在第三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发布的“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
评价报告”中,青岛市机关综合服务水平居全国第四位。

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
年初,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市委决定在全市机
关开展以“树过硬作风,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把作风建设作为机关建设的重
点工作突出起来,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促进工作的开展,实现机关建设与推进各项工作相结合。4
~10月,按照学习发动、提高认识,查找问题、边查边改,建章立制、总结提高等3个阶段,开展机
关作风建设年活动。4月,召开了全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暨机关作风建设年动员大会,制订下发
《关于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意见》,要求各单位严格对照国际标准(世界银行关于《政府治理、
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的提高》的报告)找差距。8月,组织召开了机关作风建
设论坛暨推进会,中直工委、国家工委、中央党校、省直工委的领导和市委领导到会讲话,编辑出版
了《树过硬作风创一流业绩——全市机关作风建设论坛暨推进会论文集》。督促各单位把作风改进体
现在找差距、抓工作、出业绩上,各单位整改落实率87%以上。作风建设对推进全市机关建设起到重
要作用。

导入平衡计分卡管理技术
平衡计分卡是世界先进的战略导向绩效管理技术,注重均衡、协调、统筹的理念,基本原理符合
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市委市直机关工委为推动创建高绩效机关,率先建立了基于平衡
计分卡的管理平台。按照平衡计分卡原理,形成了工委战略地图,确立了6项战略重点,将4个维度调
整为“服务对象、工作业绩、业务流程、学习创新”。在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市经贸委、市统计局进
行了平衡计分卡管理试点。这一做法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全国政府绩效管理研
究会收录为公共管理教学与科研案例。截至年底,国内外的60多个城市和代表团前来考察学习。

学习调研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站在高起点实现新跨越——关于我市投资环境在全国
城市位次的分析和建议》专题报告,该报告结合世界银行发布的《政府治理、投资环境与和谐社会:
中国120个城市竞争力的提高》报告,全面分析了青岛市软环境建设在全国所处的位置,从机关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投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技术人才引进和储备4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差距,确立
了下一步整改措施和方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分别作出批示。
为推动机关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结合创建高绩效机关工作实践,
协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中国海洋大学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共同进行了“高绩效机关之路”课题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上阐述
了如何适应世界发展新趋势和中国发展新形势,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机关建设规
律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运作模式、绩效评估体系和问责追究机制等问题,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评
价,提升了青岛市在绩效管理领域的美誉度、影响力。研究成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向社会公开
发行。

机关党的建设
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完成了“三级”党代会代表的推选工作;为各市直机关党
组织和全体党员购买党的十七大学习辅导材料,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抓好基层党组织各项制度落实,
完成了30个市直部门机关党组织改建、换届调整等工作,发展党员125名。推进市直部门组织人事处
处长兼任机关党组织副书记、党支部建在处室的基层组织建设模式。表彰了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对中央、省驻青单位机关党建工作进行了评估通报。市委市直机关
工委、市发改委等5个单位的基层党建工作经验被纳入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学经典案例库,市委市直
机关工委被确定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学案例调研基地。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案件查办工作,指导市直机关党
组织观看了《失衡的秤》、《赌之害》、《忏悔录》等警示教育影像片。受理各类信访举报29件次,
全部查结。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与新加坡SQ服务中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聘请国外专家来青授课,培
训3期73个市直单位216名副处级干部和两期205名入党积极分子。加强网络宣传教育,截至年底,“机
关建设网”上网信息3326篇,其中原创342篇,网站点击量144万人次,文章总篇数28893篇。

机关文化建设与群团工作
机关文化建设推进机关品牌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命名了青岛市首批23个“机关名牌”;举办“学
礼仪、讲文明、迎奥运”知识竞赛,学习《机关公务礼仪》;评选2006年度优秀工作成果81项,立项
管理2007年度79个单位122项优秀工作成果;编发《机关建设动态》38期。
群众团体工作在全市机关工会组织中举办了第二届全市机关体育六项联赛、全民健身万人健步行、市
直机关“学十七大·迎奥运”文艺演出等活动;在机关青年组织中开展了“奥帆旗帜在传递”志愿服
务活动,举办了“青春在岗位闪光”主题演讲比赛,建立了18个青年工作委员会,编辑出版《“盐真
情深杯”机关建设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市直机关团工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在机关妇
女组织中举办了妇女干部特色知识讲座,推荐全国巾帼文明岗1个、省巾帼文明岗2个、市巾帼文明岗
5个,市直机关妇工委被评为省巾帼建功先进单位、三八红旗集体、省先进女职工工作集体。
(秦云鹏)
老干部工作

概况
截至2007年底,青岛市有离休干部9689人(不含中央、省驻青单位)。其中,属行政机关的2535
人、事业单位的2877人、企业的4277人,属市直单位的4689人、十二区市的5000人;平均年龄804岁,
其中100岁以上的2人、90~99岁的282人、80~89岁的4912人、70~79岁4492人、69岁以下1人;年龄最大
的105岁,最小的69岁;有老红军3人;抗日战争前期、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分别为478、
1583、7625人。年内,全市老干部工作获各类奖项32个,多项工作居全省、全国前列。

社区老干部服务工作
年内,市委老干部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龄期和高发病期老干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
的意见》,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通过整合社会资源,结合构建老干部和谐群体,发挥
社区为老干部服务的主渠道作用,建立起家庭、单位、社区(镇)、党委与政府有关部门“四位一体”
的管理服务体制,成为青岛市老干部工作的重要实践成果,被省委老干部局誉为率先突破、体现创新
和特色的“青岛模式”。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在青岛市召开全省离休干部社区服务工作现场经
验交流会推广经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青岛市依托社区为离退
休干部提供全方位亲情服务的做法做出批示予以肯定。12月,中组部老干部局到青岛市进行了“亲情
服务”专题调研,并给予较高评价。
根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对创新老干部社区服务模式的要求,按照“创新思路、发挥优势、
典型引路、分类推进”的原则,组织各区市培育社区服务老干部工作试点,建立了20多个示范点,命
名了首批13个市级示范点。总结推广了综合配套服务、一站式服务、社会化服务、企社共建共享和集
中供养等5种服务模式,加快整体推进。截至年底,全市有430余个社区建立了服务老干部机制,成立
了社区服务队伍350多支,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120余人、志愿者4200余人;结成服务对子1150多个,为
老干部提供就近、 细化、 多样性的社区亲情服务。《人民日报》、《大众日报》、《青岛日报》、
《中国老年报》、《老年生活报》等分别对此进行了报道。

完善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 落实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意见,完善了组织设置、培训教育、
考评表彰“三项制度”,启动了“双百工程”。全市离退休干部组织设置率100%,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书记和成员参加培训率93%以上。培育先进典型,推荐的14个党支部和14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受到省委
组织部和省委老干部局表彰,25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110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受到青岛市表彰。
老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学习方法,开通“老干部网络教育课堂”;市委老干部局会同市档案
局建立了“老干部文档阅览中心和地方史学习研究基地”,有150多个单位的近5000余名老干部进行了
参观学习。党的十七大召开后,组织了3期270余名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及老干部工作人员参加的读书班,
带动各区市和市直单位相继组织了学习。年内,向副市级以上老干部通报情况3次,组织副市级以上
老领导赴莱西、平度等地参观考察。

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
推进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移交区市管理服务工作 年初,协调落实了专项安置经费2043万元。
7月,召开了全市专题工作会议。10月,召开了成员单位会议,确定了首批移交安置工作方案。12月,
完成了首批19家企业98名离休干部移交安置工作;审核了年内改制破产的9家市属企业114名离休干部
的预留经费,涉及资金1350万元。
巩固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 市委老干部局协调组织财政、劳动等部门做好医疗统筹费减免
审核工作,市财政为1017名困难企业离休干部补助医疗统筹1105万元,两级财政共补助2273万元。落
实困难与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查体制度,财政出资70多万元为1800余名困难与破产企业离休干部进行查
体。市委老干部局会同劳动、人事等部门两次为企业离休干部增加了离休费,调拨资金4200多万元。
做好全市离退休干部年报统计工作,连续多年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离退休干部统计工作全优单位。
强化常规服务措施 健全老干部及遗属困难救助制度,为169名家庭有特殊困难的离休干部发放
救济金8万余元。落实老红军“亲情服务”制度,做好送生日蛋糕、每月上门巡诊、救助生活困难的
老红军遗属等工作。做好春节、“七一”、“老人节”期间的走访慰问工作,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员
陪同市领导走访慰问市老领导、老红军140多人次,5次组织到外省市走访慰问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19
人。做好老干部信访调处工作,全年受理来信来访件271件(起)404人次,全部处结,结服率96%以
上,信访总量比上年(下同)下降23%。市委老干部局获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老年教育
概况 全市有老年学员142744人,增加9067人,占老龄人口的1196%,增长032%。其中,老年
大学编班学员264万人, 增加2741人。全市170个街道办事处(镇)全部建立了老年学校,编班学员
23692人,增加2175人。5月,承办了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在青岛召开的常务理事会,会议认为青岛市老
年大学走在中国老年教育事业前列,为中国老年教育事业提供了经验。
完善市老年大学规范化管理机制 市老年大学全年招收193个教学班,编班学员7295人。建立了教
学成果展览室,定期举办学员书法、国画、摄影作品展览和教学成果汇报演出,利用展室、橱窗展览
学员作品40余次,参展作品1600多幅。举办了声乐、舞蹈、钢琴、京剧及弦乐4场教学成果汇报演出,
1000余名学员参与。
加强指导协调 市委老干部局组成2个调研组开展老年教育工作调研;分别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
区和胶州市召开了全市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市老年大学校长培训班暨规范化管理现场会;
指导组织了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南市举办的声乐教学观摩会。
搞好宣传和交流 制作了宣传片,在青岛电视台播出4次。联合《老年生活报》举办了“我的大
学”征文,推出了两个宣传专版,举办了“智泉杯”全市老年大学系统摄影比赛。组织两批学员赴日
本进行了文化交流;接待了4批来自日本、香港的交流代表团,10余批国内同行来校参观交流。

老干部活动工作管理
加强常规活动服务 落实阅文制度,组织老干部阅文1100多人次,传送文件120多次。举办了市老
干部第七届门球比赛、第十二届台球比赛、全市首届戏曲“卡拉OK”比赛和喜迎十七大书画摄影展
等活动。
维修改造老干部活动中心 年初,市委老干部局向市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争取915万元专项资
金用于活动中心维修改造,委托市发改委组织了工程招标。
创建老干部艺术团“艺林红叶”品牌年内,老干部艺术团在市级以上各类大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
奖5项。参加了市新年合唱音乐会,组织了庆“五一”、“七一”、啤酒节、建军80周年以及“惠风”
品牌创建文艺展演等专场演出。参加青岛首届国际合唱比赛,获2项金奖、1项银奖。参加全省老干部
第二届艺术节,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7项。老干部艺术团与香港新声会进行了联谊演出,
分赴日本、韩国进行文化交流。

关心下一代工作
市委老干部局会同市教育局、市科协建立了校外教育指导团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指导团,依托市中
级法院少年法庭和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了法制教育指导团,联合市心理学会、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会成
立了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团。组织老同志与弱势群体结对子,建立社区流动人口和农村留守儿童
服务站34个、假日活动基地27处,组织216万名特困学生参加了夏令营。会同市慈善总会和团市委开
展活动,资助了100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组织了“关爱活动进家庭”活动,表彰了25个示范社区和26
个示范家庭。全市639个“关爱工作团”和2253个“关爱小组”的3226名帮教员对问题青少年实施帮教,
赠送书籍和生活用品价值8万多元,促进监管教育与亲情感召的衔接。
以“心雨”品牌为重点,整合资源,组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普法教育、帮教失足青少年等活动,
组织全市731个革命传统报告团1872名“五老”报告员做报告2869场,听众216万人次。年内,在全国和
全省会议上交流经验4次,受到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领导的好评;
获全国奖3项、全省奖2项,在全省综合考核中以满分居第一位,“至亲关爱老少共建育人工程”获全
市机关优秀工作成果三等奖。

创建品牌与调研宣传
加强品牌创建工作,市委老干部局印发了《惠风》文化手册,诠释了品牌形象与内涵。在《青岛
日报》刊发了以“惠风催生品牌之花,亲情共建共享和谐”为题的理论专版,展示了品牌建设的理论
成果。创作并组织传唱品牌之歌。编印了以《惠风送亲情》为题的社区服务老干部经验材料汇编,申
报了“倾注亲情服务,打造惠风品牌”工作成果,通过了市优秀工作成果评选立项。全年安排市委老
干部局34名干部参加了10期脱产培训班,累计脱产271天。总结了5年来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工作情况,
通过了市专项检查。围绕深化亲情服务主题,确定了39项重点课题,在全市开展了调研。组织召开了
4次调研工作研讨会,对全市140多篇论文进行了评选,编印了《惠风思绪》等两部调研文集。向中组
部老干部局、 省老干部局和市委主要领导报送《信息专报》 28期,印发《老干部工作通讯》12期、
《信息专刊》33期,交流信息2160多条。其中,中组部老干部局采用信息3条,被采用篇数列副省级城
市首位;省老干部局采用7条,网上转发23条。《青岛日报》、《老年生活报》等发布信息140多次,
青岛电视台予以报道120多次,“人民网”采用信息10余篇。
年内,召开了全市第十三次离退休干部暨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大会,市委副书记张若飞作重
要讲话,会议表彰了105个先进单位与200个先进个人,并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
(市委老干部局)

信访工作

概况
2007年,青岛市信访总量、到市信访总量、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比上年分别下降1
2%、97%、135%、53%和495%,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信访问题。青岛市信访系统采
用的“阳光办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做法在全国、全省信访系统宣传推广。在第六次全国信访工
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信访局连续第三次被授予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由市委、市政府记集
体二等功。全市有200多个地方和单位的信访工作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800多名信访干部
得到记功或嘉奖。

信访工作领导
年内,全市各级党政领导提高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一岗双责”领导责任制,形成齐抓
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市级领导共阅批群众来信915件,接待来访50起320人次,包案处理疑难信访
案件42起,到基层研究指导信访工作30多次、接访19人次。各级各部门加强对信访工作的支持。市委
组织部安排第四批10名优秀处长到市委市政府信访局挂职;市、区市两级财政对全市信访信息系统建
设、重大活动期间信访稳定工作经费等全额保障;市、区市和市直有关部门加强了各级信访部门基础
建设,新建或改造群众上访接待场所,改善信访部门的办公条件等。

信访隐患排查调处
建立全市各级齐抓共管的排查化解新体制。在全市和各区市联席会议办公室增设综合指导、排查
化解、督促检查、政策协调4个工作组,在原有8个专项工作组基础上增加了教育工作、环境保护、劳
动保障、市政公用、金融监管、行政执法、人事改革、库区移民8个专项工作组,加强了各级联席会
议办公室的综合协调功能。在市直79个重点单位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办公室。各区市在重点
单位成立了相应机构,形成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为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建
立了定期、重点、专项“三位一体”的信访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年内共排查出各类信访隐患6658起。
举办了由各区市信访局局长、综治办主任、司法局局长和市直有关部门办公室主任参加的排查化解工
作培训研讨班,现场观摩学习了即墨市的“12348”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平台和龙泉镇建立“四位一体”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验等。

“事要解决”工作
对一批重大、疑难、历史遗留信访案件,通过提报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进行研究,市委、市
政府领导包案,市领导公开接访,市领导协调会、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局长办公会等多个层次进行处理,
加强跟踪交办督促,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的方案;筹措数亿元资金,解决了涉及数万人的十多起历史
遗留难案。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深入基层解民忧,化解矛盾促和谐”为主题的“领导干部带案下访”
活动,共处结信访事项696件,处结率85%。组织开展以“人人得到领导接待,事事得到妥善处理”为
目标的“领导与信访群众面对面接访”活动,共接待信访群众4300余人次,受理群众来访1257起,处
结955起,结服712起。组织开展信访积案集中清理活动,通过帮扶暖心法、联合办案法、听证说理法、
办班教育法等,使123起信访积案处结109起,处结率886%。组织开展重复信访、联名信访集中整治
活动,通过召开听证会、领导约谈等方式,使400多件重复信访和重点联名信访得到妥善处理,结服
率778%,减少了信转访事件的发生。

重点时期的稳定工作
各级信访部门按照重点活动和节会活动前完善预案、超前排查,中间坚持调度、稳控、收集信息、
多线值班,之后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加大整治、防止反弹三条工作线开展工作。共排查重点人和事
1000多件次,24小时在岗值班100多天,外出值班1200多人次。实现了“三个不发生(不发生进京到省
上访滋事事件、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不发生被上级部门通报的上访事件)”的工作目标。青
岛市重大活动期间的信访稳定工作得到国家、省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评价。

基层基础工作
把落实基层基础工作作为全市信访工作的要点,推动工作重心下移。继续组织开展争创“平安信
访杯”和“机关信访建设达标”活动,年度达标率80%以上。发挥典型示范和业务指导作用,总结推
广了九龙镇信访隐患和矛盾纠纷“零距离排查、零距离化解”的做法。在全市信访系统总结推广了四
方区社区信访听证会、黄岛区三级信访代理制、市南区信访隐患排查调处“无缝隙”等典型经验。投
入专项资金40余万元进行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与国家、省信访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有效利用,
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在全市信访系统组织开展了以“树过硬作风、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信访工作机
关作风建设年活动。青岛市“信通访和”机关品牌通过了国家品牌专利注册,入选全市机关品牌典型
案例工作成果。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举办了两
期全市党政分管领导和信访负责人研讨班,近200名领导干部参加了研讨学习。在全市信访系统举办
了“创建杯”演讲比赛,开展了“每月一讲”、“四个一读书活动”、“周四学习日”、“专题讲座”
活动等。
(刘修海)

保密工作

2007年,青岛市委保密局被评为全国先进保密工作集体、全国《保密工作》通联先进单位和全省
先进保密工作集体。

业务指导与管理
年内,围绕提高保密工作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各项保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工作。在全市开展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确定工作,使保密管理职能清晰、责任明确。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联
合有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在全市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和隐患。联合公安、经贸、
工商、通信等部门,开展集中清理取缔涉密文件资料交易专项行动,统一检查了多家旧货市场和废品
收购站。加强军工企业保密管理,到有关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和培训,强化管理措施,做好保密
资格认证工作。加强国家统一考试保密管理;成立高考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逐级签
订责任书,用两周时间对全市试卷保密室和考点进行检查,严格管理试卷的存放、领取、交接、运送、
分发等环节;加强司法考试、医学考试的保密工作;由于检查到位、管理严格
,未发现失泄密问题。加强销毁涉密载体工作的管理,建成市涉密载体销毁中心并投入运行;召开全
市涉密载体销毁工作会议,就涉密载体销毁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单位明确工作职能、配合运行,发
挥市涉密载体销毁中心的功能作用。加强保密工作规范化建设,对市机关事务局等5个保密工作规范
化建设试点单位进行现场指导,对取得的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

宣传与教育
青岛市在全国《保密工作》杂志办刊工作会议上,介绍了《保密工作》学刊用刊的做法;青岛市
的区域性保密工作在全国保密系统作了重点宣传报道。全市保密工作会议期间,举办了1000余张图片
组成的展览,展示了区域性保密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效;举办了两期业务培训班,到有关单位讲授保密
课程、播放保密警示教育片;在市、区两级党校落实了保密教育课制度;编印高校保密教育教材,组
织开展了“保密教育进高校”工作,要求各高校把对大学生的保密教育落到实处。

重要会议
年初,市委常委会议听取了保密工作汇报,研究决定了加强保密工作的有关事项。3月,召开全
市保密工作会议,就加强领导和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保密工作的开展给予支持及保密干部队
伍建设等深化区域性保密工作作出部署。
年内,全国《保密工作》杂志办刊工作会议在青岛举行,市保密工作部门做好会议的服务保障工
作;青岛市在会上介绍了《保密工作》学刊用刊的做法。
(解立波)

党校教育

干部培训
2007年,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举办主体班28期,培训1724人。主体班次、培训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
24%和36%。计划外办班37期,培训2100人,同比增长74%。举办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3期,300多名区
市、市直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直企业领导人参加了培训。开展拓展训练27次,培训1328人。完
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被青岛市评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优秀单位”。
开展函授学历教育,全市党校招生录取学员1766人,其中研究生125人、本科生976人、专科生665
人,年内毕业2230人。2007年被山东省委党校干部业余教育学院评为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教学改革
市委党校贯彻落实中央对干部培训的新要求,坚持“三贴近”(贴近学员、贴近实际、贴近时代)
教学理念,加强执政能力培训,完善教学内容设置。推出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
会精神等专题,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理论” 等内容作为教学重点, 合理编排教学单元。优化市情研究单元,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后,将
“青岛市经济转型与发展战略”、“关于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探讨”、“坚持自主创新,建
设创新型城市”、“建设和谐文化,不断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加快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等重大理
论和现实问题纳入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年内,更新专题107个,专题更新率47%;
以案例教学为重点,推进研究式教学;采取项目管理和拓展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探索
领导能力培训的新形式。改进教学质量考评方式,全年教学质量测评平均分为9708,优秀率635%。
坚持新课试讲制度,年内组织50个专题新课的备课。

对外宣讲
配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等重大任务,选派6名骨干教师参加市委宣讲团;成立市委党校宣
讲团,外出宣讲88人次,受众近2万人次。组织专题研讨会3次、专题备课会2次,培训师资120多人次,
增强了宣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开展高端培训,举办同、异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培训班37期,
培训干部2100人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6月,行政学院国际学术交流培训中心正式挂牌,与美国、
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的有关培训机构和行政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科研成果
科研工作确立了“坚持一个统领,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三大转型,做好四个服务,努力打造党校
一流的科研品牌”发展思路和目标。深化科研改革,成立了15个教研室,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和资源配
置,形成“六位一体”的科研工作机制。修订了2007年度《科研管理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实施细
则》,完善科研制度体系框架。组织课题申报,获国家课题1项、青岛市社科规划课题10项、山东省
党校系统调研课题5项、山东省行政学院系统科研课题4项。年内获国家行政学院科研立项奖、科研咨
询奖和科研管理先进个人奖。加强学术研讨和交流。组织全市党校系统参加全国各级研讨会12个,累
计组织41人次。 承办了“华东地区党校科研工作协作会” 、 “国家行政学院外事工作研讨会” 、
“2007中国青岛·康有为思想国际研讨会”。共发表论文310篇,出版专著、编著6部,其中刊登于三
类以上核心期刊的21篇、被领导批示进入决策17项、其他形式进入决策7项,有1项研究课题先后得到
市委、 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 年内对《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进行扩版,增加了
“青岛发展研究”和“学员论坛”等多个栏目,并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出版学报正刊6期,增刊《后
勤管理研究》和《优秀讲稿专刊》两期。

信息化建设和基本建设
信息化建设获全国党校“远程教学资源片优秀组织奖”,是7个获奖党校中唯一的副省级党校。
在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评估中获副省级党校图书馆总分第一名,获“全国党校系统先进图书馆”称号。
“校园网”在全国党校系统网站排名一直保持在前五位,在全国副省级党校中居第一位。
加强校园基础建设,完成校园新建、改造、维修项目39项,完成了水系沉砂池工程、拓展训练基
地建设、校园绿化喷灌景观工程、两个食堂餐厅改造装修工程、宿舍区电气系统一户一表改造等重点
工程。实施后勤保障社会化,继2006年成立后勤服务中心、后勤基建设备维修中心之后,成立了商务
中心、环境卫生绿化中心、汽车商务中心,相继引进了利群超市、港中旅、物业公司。市委党校主要
设施之一的宁德湖宾馆被评为三星级宾馆并按照市场化经营模式运营。开展绿化植树工作,种植乔、
灌木40多个品种2万余株,新增、补种草坪122万平方米。校园累计植树品种76个,种植乔、灌木和
绿篱32万株;绿化面积达到可绿化面积的85%以上。

机关建设
年内,市委党校纪委被市纪委授予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被评为全市反腐倡廉教育
研讨活动先进单位;参加青岛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征文活动,获组织奖和征文奖;被评为市
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 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二级单位优秀等次、 青岛市职工诚信示范岗、崂山区
“平安单位”等。在“‘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市民月”活动中,市委党校提交的《关于加强与俄罗
斯经贸合作推进青岛经济国际化的建议》得到市领导批示,有4项建议分获二、三等奖。连续5年保持
“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朱群岭)

党史工作

2007年, 中共青岛市委党史研究室被评为2006~2007年度全省党史系统先进集体; 编辑出版的
《中国共产党青岛地区抗战史》获全国党史系统优秀党史成果著作类一等奖;有8项党史工作成果分
获全省党史系统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党史研究
加强党史专题资料征编研究,编辑出版了《社会主义时期青岛党史专题研究》(第一辑),收入
30个党史专题,约42万字。启动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岛党史专题征编工作,市委办公厅向全市有关部
门、单位转发了《中共青岛市委党史研究室关于征编改革开放新时期青岛党史专题的意见》;举办改
革开放新时期党史专题编写培训班,对全市70多个部门和单位的承编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地方党
史书籍的编写工作,召开了《青岛地方党史》(第二卷)撰写修改工作研讨会,对框架结构及相关内
容进行调整、 修改和补充; 编辑出版了《社会主义时期青岛地方党史专题研究(1949~1978)》、
《“山海魂”解说词》等书籍;贯彻落实全国红色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编辑出版了《青岛红
色旅游导览》。开展党史人物专题书籍和回忆录的编写工作,完成了4位老领导约10万字的口述史资
料征集。编辑出版了《名人与青岛》系列丛书——《将军与青岛》、《青岛党史人物简介》(第六集)。
开展《中共山东年鉴》的承编工作,完成了20篇(约64万字)党委工作概况和典型材料的承编上报任
务。

党史宣传教育
开展纪念建党宣传教育活动,市委党史研究室与市委组织部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中共青岛地方史
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月”活动,500余个单位近3万名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开展党史工作下基层活动,建
立了“青岛地方党史书刊资料展阅中心”,将收藏的1千余册党史图书刊物免费向社会开放。举行了
“党史教育进课堂”活动,采用多媒体影像资料制作课件辅助授课。与市南区等6个区市的党史研究
室、教体局联合开展了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夏令营活动,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
育。在四方区宜阳路小学举行爱心捐赠连环画现场访谈活动。与青岛港集装箱公司等6家党史工作联
系点联合,到黄岛边防检查站与官兵共同开展“党在我心中——纪念建军80周年军警民联谊”活动,
为驻地官兵展出了100余幅青岛党史图片。发挥党史宣传“窗口”、“阵地”作用。完成“青岛党史”
网站改版,增设了“十七大专栏”、“红色旅游景点简介”等栏目,举办网上党史讲座,点击数达6
5万人次。《青岛党史》期刊被评为2007年度华东地区优秀党史期刊;出刊了“纪念卢沟桥事变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0周年专辑”。青岛《党史信息》改版为《党史工作简讯》,增设了“经验交流”
等栏目;举办了区市报道员业务培训班,将投稿、用稿的数量作为重要指标和参考依据纳入年终考核
和评先创优中。指导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开展工作,全年共接待参观单位800多个约5万余人。

党史资料征集
根据中央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工作部署,组织协调各区市和有关单位在全市范围开展抗战时期人
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型调研活动,形成了青岛市抗战课题调研总体报告和8个方面的专题报告约10万
余字;编写了《青岛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大事记》约4万余字;完成了24个重大惨案的司
法公证,形成一批符合法律规范、与国际接轨的日本侵华罪行公证材料;对调研所形成的档案进行整
理归档,形成263卷纸质档案、127张声像资料光盘。加强数字资料室建设,投资4万元在全省党史系统
率先建起了数字资料室,实现了对现存图书、照片、党史刊物、文字资料及多媒体资料的入库、查询、
浏览和下载等功能;完成了对纸质资料的借阅管理、读者信息管理及资格确认等工作。
(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