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2&rec=700&run=13

1988年地方科技概况
1988年青岛市科技工作进一步贯彻执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
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根据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推动外向型
经济的发展。第一,把科技计划的重心进一步转到为外向型经济服务上来。根据对外
开放和青岛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 全市科技工作确定了6大重点:一是国际市场
适销对路产品的技术开发。二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关键技术
的开发。三是扶持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产品的技术开发。四是提高出口创汇产品的质量
和档次的技术开发。五是新兴技术、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六是国际间的科技合作
与交流。第二,增强了政策导向的作用。为更深入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进程,市政
府以(1988) 148号文件,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做出了16条规定。主要精神是把竞
争机制引入科研机构,实行“四保二挂”(在保证社会经济效益,保证科技水平不断
提高,保证固定资产增值、保证人员素质提高的前提下,效益与工资总额浮动,所长
(承包)个人收入直接挂钩)为内容的经营承包责任制,使经济效益与职工的利益结
合起来;鼓励科研机构举办科技开发企业;鼓励兴办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科研机构和科
研生产实体;对来青岛市创办科技开发事业的人员和单位实行优惠待遇;有组织地放
活科技人员,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创造条件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立高技术新兴技
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加强企业和农村中的科技开发和推广示范工作。第三,立足治本。
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专利法》和《技术合同法》的学习、宣传、培训等活动,使广大
科技人员、各级领导和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业务人员
掌握了技术合同的订立、签署、专利的申请、保护等基本知识和程序,保障了从事技
术贸易各方的权益和利益,使技术市场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了法制的轨道。
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1988年市属38个科研机构在实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按照两权分
离的原则,推行所长负责制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有18个所实行了所长负责
制,有13个所实行了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没有实行所长负责制的单位,绝大部分实
行了科研合同制和课题承包责任制。有18个所实现了经费自立,6个所核减了事业费,
全年核减事业费43万元。 据统计,市属科研机构总收入为4547.68万元,比1987年增
长1.56倍。 其中生产性收入3114.88万元, 比1987年增长2.58倍。 财政拨事业费
281.83万元, 比1987年核减了19%。市属科研机构的创收能力,生产、技术开发能力
和经济自立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如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进入青岛刺绣厂后,成为企业
技术开发的支柱和依托,他们开发的长毛绒玩具、抽纱系列礼品和机绣工艺计算机程
序,增加了产品品种,提高了工效和产品质量。工厂因此拿出83万元,作为市工艺美
术研究所的科技开发费用。再如市水产研究所兼并了连年亏损的海带育苗场,把实验
室成果直接扩展到生产性养殖,取得了人均收入4.72万元,总收入368万元的好成绩。
青岛市放活科技人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科研、教学单位为主体,有组织有计划
地进行。 全市以辞职调离,停薪留职的方式到乡镇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有220余人,
承包或领办乡镇企业12个。 在市郊县(市)、区人才招聘新闻发布会上,有1万多名
科技人员进行了登记,达成各种技术服务协议1600多项。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市科
委、市人事局共同选派了副县级科技顾问11人,科技副乡镇长12人。选派的科技人员
以派出单位为依托,向所在地提供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为当地提供各类技术服
务,有的已兴办了技术起点较高的或能出口创汇的外向型企业,受到农村的欢迎。由
于实行了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人才流向基本上合理,没有出现严重的侵权行为和纠
纷,基本上做到了流出单位同意,科技人员满意,接受单位满意。
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科研机构,科技开发企业、科研生产联合体有了新的发展。民
办科研机构由1987年的15个发展到57个,拥有固定资产82.1万元,流动资金91.4万元,
年纯收入30多万元。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1988年经审查合格注册登记的科技开发企业
有45家。其中全民所有制26个,集体所有制19个。注册资金680万元,从业人员694人。
其中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科技人员452人,占从业人员的65%以上。这些科技开发
企业开发经营的范围主要包括:海水养殖技术、电子及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
及软件开发、机械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轻纺工业技术咨询、海水
腐蚀防护工程技术咨询及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普查勘探等。据对其中25个科技开发
企业的调查,全年共对外签订技术合同122个,总收入665万元。另外,市属科研机构
与生产单位联合兴办科研生产经济实体23个。
科技3项费用除了按一定比例回收, 对于往年回收的基金一律改为贷款使用外,
还与金融部门配合, 安排了科技开发贷款2100多万元,比1987年增加了92.8%。科技
贷款的使用效果比较显著。如“扇贝育苗技术开发”项目,贷款200万元,当年贷出,
当年收效, 当年还贷。使用科技贷款研制成功的“GA-471型自动接经机宽幅系列”
项目,以其技术性能先进,可替代进口等特点,被国家评为优秀新产品“金龙奖”
随着《技术合同法》的深入贯彻,技术市场管理工作引起了重视,技术贸易开展
进一步活跃。通过学习、宣传、实施《技术合同法》,广大科技人员的法制观念有所
增强,与实施技术合同法相适应的工作程序也正在形成。由市科委等部门制定了《青
岛市技术合同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已在各县(市)区设置了13个技术合同登记点。
据调查全市1988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5419万份, 比1987年增加75%,其中技术研
究开发合同303份,技术转让合同464份,技术服务合同1.4652万份。合同成交额5416
万元, 比1987年增长54.2%。在第4次城乡经济技术洽谈会上,有120多项技术合同成
交,合同实施可为国家每年创税利3000多万元。
职称改革工作根据国家和山东省的部署要求,在青岛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
下, 继续有计划地分批展开。全市共涉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9944万人。1988年共
评出高级技术职务3254人, 中级技术职务2.1783万人。 全民事业单位的职改工作于
1988年10月底前基本结束。 共涉及各类专业技术干部6万多人。共聘任(任命)专业
技术干部5.3934万人(包括公办中小学教师)。其中高级职务2670人,中级职务1.7705
万人, 初级职务3.3559万人。 分别占5%、32.8%和62.2%。任命后办理离退休手续的
2324人。 兑现工资升级和进档的3.3052万人,共补发工资696万余元,月增加工资34
万余元, 人均月增资10.29元。民办中小学教师总人数2.2875万人,共评审出中学一
级教师322人, 初级教师4444人,小学高级教师1407人,初级教师1.6702万人。集体
事业单位涉及8040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干部2426人,共评审通过高级职务62人,离退
休5人;中级职务675人,离退休29人。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工人5614人,评审通过高
级职务41人, 离退休17人;中级职务713人,离退休42人。乡镇企业职改工作共涉及
1.1万人, 其中1988年底申报高级职务的11人,中级职务的1016人,初级职务的6660
人。全民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工人职改工作涉及1.0318万人,1988年底处于
任职资格评审阶段。 全民企业单位职改工作,第1批覆盖面涉及41个企业8114人。评
审通过高级职务481人, 离退休49人; 中级职务1636人,离退休105人,已进入聘任
(任命)兑现工资阶段。第2批涉及486个企业,2.2637万人。还有全民所有制企业在
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工人1.5万人, 1988年底正处于评审阶段。集体所有制企业职改工
作全面展开, 约涉及3万余人。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的职改工作计划于1989年第一季
度基本结束。
科技计划分层次展开
市科委全年共安排263个科技项目,共投入科技3项费用2116万元,其中有偿拨款
260万元,贷款1856万元。预计项目完成后,年增产值2.5亿元,税利4446万元。
经过1年的开发, 10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完成6项,实际完成6项,并取得了显著
的效益。如青岛冷凝器厂承担的电冰箱冷凝器生产关键配套设备及百叶窗式冷凝器,
以自制部分设备与进口设备配套联机,生产的冷凝器在降温时间、冷冻深度等指标上
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已形成了年产60万件的完整的生产线。该厂年产值由
240万元提高到1300万元,税利由60万元增至200万元,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由
青岛染料厂承担的彩色底片成色剂, 已完成了黄、品、青等5个品种的扩大试验,经
在国内试用,效果良好。青岛橡胶研究所承担的“橡胶同步带系列产品”,已试制出
主要用于纺织机械的900H、 600H等4种传动带,并形成了小批量生产。青岛印染厂承
担的“柳条类织物”,完成了自制压辊机和整理设备的安装,验证了原理和加工工艺,
试制出的产品已由“青纺联”交日本客商订货。
1988年科技开发计划对青岛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是研
制开发国际市场上适销的新产品。青岛汇泉啤酒厂研制的汇泉淡啤酒,采用了高浓度
酿造法生产的淡啤酒技术,在国内属首创。产品具有麦汁浓度低、酒精底低、发热量
低的特点,保持了清爽的口味和香味。适宜经济发达国家的需要,经试销,深受美国
市场的欢迎。已出口2000吨,创汇20万美元。二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经消化吸
收创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青岛微电机厂试制出的ZZWT系列轴直流无刷通风机,已
由中国电子机械设备公司出口40万台, 创汇200万美元。三是出口产品的换汇率有了
提高。青岛第四毛巾厂在出口毛浴巾的基础上,试制高档提花锻档、印花丝光绣花毛
浴巾。已开发了提花锻档、螺旋、割绒印花、镶绣等巾类新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
日本等国, 其价格比普通毛浴巾出口价格提高20%以上,年创汇81万美元。四是增强
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出口创汇的能力。青岛布鞋厂的“工艺绣花拖鞋”、崂山花边
厂的“花边绣衣” 、 即墨化工厂的“浅色高软化点石油树酯”、青岛面粉机械厂的
“等级面粉加工成套设备”等科技项目,都已出口或已具备了出口能力。五是部分高
新技术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平度县青岛北方电子设备公司以北京北方电脑公司为技
术依托,联办的32位超级微机图形工作站,成为青岛市第一个两头在外的高技术产品
企业。青岛晶体材料厂试制的茶色人造水晶,是国际市场紧俏产品,已具备年产4吨,
换汇10万美元的生产能力。
1988年农业科技项目的开发、 推广,使农作物 、菜、果等良种的覆盖面提高,
地膜覆盖、粮油间作、塑料大棚、配方施肥等耕作管理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增加
农业产出、提高效益、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即墨县的玉
米、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胶州市20万亩“冬小麦低产田综合增产技术开发”,
亩产增长15.1%。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一年出产5万公斤大白菜优良品种种籽,不仅满足
了青岛市的需要,还远销全国23个省市。即墨县试验应用的“快速育肥技术”,取得
了毛猪日增重0.75公斤、可提前2-3个月出栏的明显效果。新型多效植物生长调节剂
-“叶面宝”,是国家科委、农牧渔业部推广的一项最新科研成果。经在崂山区试用,
葡萄亩产达万斤以上;桃子单体增重59%,花生增产146.2%;韭菜增产20%。每亩成本
仅0.5元。为青岛市农业生产开辟了增效高、成本低、便于推广的增产技术新途径。
1988年胶州湾资源研究开发保护实验区建设,按国务院海洋办公室批复的要求,
已全面展开。 全年承担安排的科技开发研究项目177个,总投资1186.5万元。1988年
完成51个项目,取得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如“刺海参人工池塘养殖研究”,
在不投饵的情况下, 1厘米的参苗在两年内达到商品规格,生长速度高于自然海区,
为全面开展刺参人工池塘养殖取得了理论和试验依据,对于我国海岸带综合开发生物
养殖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海湾扇贝筏式养殖高产技术开发”,亩产达到3156公斤,
已在青岛市形成2000亩的养殖规模。胶州湾实验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列入了各级政
府和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 胶州市政府为解决大沽河的污染,投资260万元,对去溪
进行综合治理工程,1988年已破土动工。
“星火计划”初具规模,有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1988年“星火计划”
新立项9个, 其中国家级8项,市级1项。总投资674万元,其中贷款300万元,单位自
筹374万元, 预计项目完成后,年增产值6522万元,税利1347万元。1988年国家级星
火计划“梭鱼工厂化育苗技术开发”取得成功,总产、单产均创国内最好水平。“名
贵药材西红花培育技术开发” , 种植40亩, 产红花千余公斤,球茎109万个,价值
34.7万元。 市级星火计划“等级面粉加工成套设备”,已形成年产600套的能力。一
套设备就是一座小型面粉加工厂,很适宜发展乡镇企业的需要,国内市场供不应求,
并具有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和能力。 “海湾扇贝人工育苗技术开发”,连续3年获得
成功。 1988年繁育扇贝苗1.7亿粒,为全市扇贝大面积养殖提供了充足的苗源。结合
“星火计划” 的实施,全市举办了各种专业的星火技术培训班300多期,参加培训的
达4.6万多人次。
微机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深入到各行业,加强了对重点项目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经济效益和人员素质都有了提高。结合国家在青岛市进行的橡胶行业试点工作,1988
年全市共安排计算机开发应用项目13项,贷款318万元。全年已完成5项。青岛橡胶二
厂完成了“内胎硫化自动控制系统”,将微机应用在生产工艺控制方面,达到了较理
想的硫化工艺条件,硫化时间从5分30秒减少到4分50秒,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保证了
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已有10台硫化机投入运行,增产丁苯胶轮胎4.5万条,新增产值
675万元, 税利41万元。青岛橡胶九厂对胶鞋硫化实现了微机控制,硫化时间从48分
缩短到10-13分钟, 设备利用率提高37%,效益提高20%以上。增加利润12万元。青岛
橡胶二厂还在国内首次采用“橡胶配方优化设计”技术,将设计和实验周期缩短到原
来的1/4,产品寿命提高10%,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青岛针织三厂的“针织服装计算
机排料及工艺管理系统”投入应用后,仅排料一项节约51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3.9,
在国内居领先水平。为了更好地提高微机应用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成立了“青
岛市计算机软件人员培训中心” ,共设有6个培训点,为青岛市今后培养更多的计算
机专业合格人才,创造了条件。科技外事取得新进展
为适应科技外事工作的需要,市科协1988年成立了外事处,负责全市科技外事的
管理和协调工作。 1年来,青岛市组织部分科技成果参加了山东省对外贸易洽谈会和
在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举办的国际技术展览会。已有“全密封耐蚀泵”和“酱油高
短法连续蒸料设备”两项技术分别出口到比利时和新加坡。
中央1988年新批准青岛市引进国外专家项目16个,国家资助人民币17万余元,外
汇额度2.84万美元。全年已执行12项,共引进国外专家来青岛市工作和指导13人。经
国家国际人才交流中心联系,青岛市接待了美、日、加、澳等国技术专家10余人次,
外商14人次。通过与国外专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经济技术的发展、提高。如日本
专家攸原舍喜博士先后3次来青岛市, 与市农科所共同进行十字花科蔬菜育种及加工
技术合作,已达成了两个技术协作协议,为在我国建立第一家合资种苗公司打下了基
础。 加拿大玻璃钢专家切尔明斯基两次来青岛市,1987年协助青岛玻璃钢厂开发5个
新产品,1988年又开发了市体育馆座椅、少年级OP赛艇、大型装配式储罐和新型卫生
洁具等新产品,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澳大利亚与胶州市
就合资建立加气耐火砖工厂进行了洽谈,中方提供厂房、设备、劳力、原料等,澳方
负责提供技术、质量管理和产品外销。1988年已进行了实地试验。
在引进国外智力的同时,派出工商企业对口实习培训4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4人,
单位公派出国留学9人。 为加强对外科技交流工作,市科委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外
语培训班,主要有英、日、俄等语种班,培训了3000多人。还选派工人参加了国家办
的出国人员的培训学习。
国际间的经济技术信息的交流和联络又有了新的突破。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与联合
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TIPS进行联机,可以通过该系统直接查询世界上各方面的信息资
料。1988年已发展网络组成员单位1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