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的在青两院院士简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9&rec=433&run=13

杨雄里 青岛大学聘任院士。1941年10月生,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神经科学研
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专著5本、译著多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StudySection专家对其
NIH基金申请的评议中指出,其研究成果“对视网膜功能的认识作出了具有根本意义的贡献”。曾作
为PrincipalInvestigator和Co-investigator获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 (NIH) 和 “国际人类前沿科学计划组织
(HFSPO)”研究基金资助。先后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等称号,并
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各1项,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陈顒 山东科技大学聘任院士。1942年12月生,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20世纪70年代从事高温高压下岩石物理学实验研究,发展了测量岩石变形的激光全息技术,研究了应
力途径对岩石性质的影响。发现的岩石热开裂现象已被应用于核电站的安全性监测。20世纪90年代致
力于地震预测和地震灾害研究。将地震学、工程科学和经济学结合在一起,首次编辑了全球地震危险
性图和全球地震灾害预测图。该图已被联合国等机构用于减灾规划。
范维唐 山东科技大学聘任院士。1935年7月生,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技术总负责人,
全面主持了采煤机械化大规模科技攻关,形成了符合国情、适用于不同生产地质条件的开采技术及成
套装备,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采煤机械化测试中心,主持制定及组织实施了煤炭工业“八五”、
“九五”科技发展规划,推动了煤炭行业的科技进步。先后主持了“中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研究”、
“中国后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中国可持续发展煤炭资源
战略研究”等科研项目。
钱七虎 山东科技大学聘任院士。1937年10月生,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防护工程和
地下工程专家。长期致力于国防科技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创立了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冲击波作
用下土木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建立了应力波与结构相互作用的三自由度计算理
论、相互作用荷载理论以及爆炸波作用下三相饱和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等;研究了重要防护结
构利用天然断层的消波隔震机理和爆炸波通过断裂构造衰减规律的计算方法;形成了我国自己的浅埋
结构冲击波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的理论体系和计算方法;提出了防护工程的“防护效率”概念和通用
公式;首次提出我国工业经济防护研究的理论并开展宏观工业经济体系在战略攻击下的响应、防护与
恢复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军事大系统以及人防系统的动态理论模型。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
文上百篇。
刘先林 山东科技大学聘任院士。1939年4月生,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我国航测
仪器的研制,取得多项重大成果,为我国测绘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60年代,为解
决小比例尺地形图转向测制1∶1万大比例尺地形图、辐射平面三角平面加密精度低的难题,研究完成
了“坐标法解析辐射三角测量”的方法,并写入国家1∶1万航测内业规范。20世纪70年代,领导课题
组研制成功“数控测图议”、“ZS-1”正射投影仪以及与它相配套的自动测绘等高线程序的80多个程
序软件包,改变了我国长期不能生产丘陵、山地正射影像图的局面,填补了国家航测仪器的空白。由
他率领研制的科研项目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宁津生 山东科技大学聘任院士。1932年10月生,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大地测
量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是该领域有
影响的专家和重要学术带头人。先后共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项目1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分别
获得测绘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编著和翻译出版教材、专著和外文文献14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李京文 青岛大学聘任院士。1932年10月生,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以来对技术经济
学、数量经济学等学科进行了大量、系统的研究,是这些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发表了400多篇有很高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文章,出版了30多部专著。是中国最早开展技术经济论证方法研究、倡导对建
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科学方法的著名专家之一,主持了三峡工程、京沪高速铁路、南水北调等一批
超大型工程的经济论证或审查工作;主持了环渤海经济圈、中部5省、北京、海南、深圳、桂林等地
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制定工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五个一工程奖”
1项,孙冶方经济学奖2项等。
章梓雄 中国海洋大学聘任院士。1944年11月生,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流体力学专
家。多年来从事粘性流动、波浪理论、水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低雷诺数流动中,为解决斯
托克斯内流问题,创立了一系列新的基本奇点,求得不同类型流动的精确解,其系数被称为“章吴常
数”。在处理非平面边界附近的粘性流动时,建立了多调和函数球面反演理论,被称为“章氏定理”。
在研究波动与透水介质相互作用时,发现了波陷现象,提出波浪影响系数,被称为“章氏参数”,此
理论被应用来解决维多利亚港的波浪消减问题。在研究两物体相互作用的水动力学中,第一次得到地
震水压力作用于斜坡坝面的精确解,还首次研究了水库中流体分层对水压力的影响,此方法后来被称
为“章氏方法”。共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其中被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80多篇、被EI
(《工程索引》)收录110多篇。
欧进萍 青岛建设集团聘任院士。1959年4月生,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结构动力可靠性
与地震损伤方面,建立了结构模糊随机振动基本理论,发展了结构抗风和抗震的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
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损伤分析和设计方法。在结构振动控制方面,研制出4种结构耗能减振
装置和3种智能控制系统,建立了结构耗能减振与智能控制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在重大工程结构健康
监测方面,研制出5种结构局部性态长期监测智能传感器,建立了结构健康监测的试验与示范系统。
在海洋平台结构安全保障技术方面,建立了海洋平台结构安全评定与维修决策理论和大型应用软件系
统,发展了平台结构冰振控制技术。部分成果已被我国有关规范和规程采纳,已经应用于或正在实施
用于直接参与的实际工程19项。
雷霁霖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1935年5月生,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
名海水鱼类养殖专家。以亲身实践丰富了鱼类养殖学理论,引导了海水鱼类养殖向工业化方向发展,
是我国海水鱼类增养殖学科带头人、工厂化育苗和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60年代,率先突
破了梭鱼人工繁殖技术,探索了多种海水鱼类育苗工艺;20世纪70年代首创海水鱼类工厂化育苗系列
技术; 20世纪80年代率先完成工厂化育苗体系构建,北方网箱养殖和放流增殖获开创性成果;20世纪
90年代,真鲷工厂化育苗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于
1992年首先从英国引进大菱鲆良种,突破了育苗关键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创建符合国情的“温室大
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掀起了中国海水养殖业的第四次产业浪潮,近5年累计创产值逾70亿
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菱鲆的引进被誉为我国当代最成功的海水鱼类引种范例,被称
为“大菱鲆之父”。
(邱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