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9&rec=386&run=13

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96.9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7.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
加值分别为5.48亿元、133.70亿元、57.80亿元,分别增长4.1%、16.4%、22.6%。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3.49
亿元,增长21.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亿元,增长35.5%。财政支出17.61亿元,增长21.5%。
实现税收收入33.09亿元,增长19.84%。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由上年的2.83∶70.50∶26.67调整为2.8∶67.9
∶29.3,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升2.63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
农业 全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亿元(新口径) ,增长9.7%。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5.7亿元(新口径),增长10.7%。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特色种植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粮食播种面积315.7公顷,下降14.2%;总产量2240吨,下降9.1%。蔬菜播种面积428.3公顷,下降4.1%;
总产量1.42万吨,下降5.7%。茶叶种植面积828.3公顷,增长63%,优质果园面积1103.8公顷,花卉种植
面积133.3公顷, 初步形成了以茶叶、 杂果、花卉为主的种植业布局。完成牧业增加值4747万元,增长
7.8%。全区大牲畜存栏1539头、生猪存栏2.6万头、家禽53万只,分别减少990头、0.5万头、12万只;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979.1吨、4431.3吨、4539.3吨,分别增加52.5吨、减少1171.2吨、减少5467.7吨。
渔业向生态型、观光型发展。引进了美国硬壳蛤、日本真海鞘、红鳍东方豚等新品种,养殖品种已有
十余种; 新引进了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方法、 底播养殖、海上筏式养殖等。全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
9.12万吨,下降13.6%;完成渔业增加值4.72亿元,增长11%;水产养殖面积1934公顷。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19亿元, 增长15.15%。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30.74亿元,增长14.93%;餐饮业零售额6.36亿元,增长16.28%;其他行业零售额1.09亿元,增长14.9%。
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改变,餐饮、汽车、文化娱乐等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要拉动力量。
招商引资与外经外贸 全年全区累2005年2月,市委常委、崂山区委书记李增勇(左一)到市公
安局崂山分局调研。(崂山区委办公室供稿)计完成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30亿美元,达到32.42亿美元,
增长7.8%;其中完成出口额17.09亿美元,增长11.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额分别为3.83、
10.77亿美元,分别占全区出口额的22.41%、63.02%。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5个,其中过千万项目6个。
合同利用外资19663万美元,增长53.8%;外商直接投资11015万美元(商务部口径),增长0.2%。外商
投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5.9亿元;实现利税25.92亿元,增长15.1%。全年引进内资48亿元,其中引进
亿元以上内资项目22个,实际利用青岛市以外内资31亿元。
工业 全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22.7亿元,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
元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15.7亿元,增长16.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销售产值
448.27亿元,增长5%;产销率达101%,高于全市2.8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利税30.27亿元,
增长20%; 完成利润17.14亿元,增长18%。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25.6%;实现利税总额
1.12亿元,增长20.1%。
旅游 青岛极地海洋世界、青岛现代艺术中心、石老人海水浴场改造和滨海步行道崂山段等旅游
项目进展迅速,崂山茶苑、可口可乐等两家公司先后被确立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工业旅游
示范点。举办的第十五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累计进城人数达206万人次,销售啤酒720吨;第二届崂山旅
游文化节吸引游客115.86万余人、增长54.48%,节会总收入达7160余万元、增长258%,还带动相关产
业增收6700余万元、增长34%。全年接待游客486万人次、增长8%,实现旅游总收入18.3亿元、增长29
%。崂山风景区接待海内外游客200万人次,实现非贸易收入800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66亿元,增长60.4%。一批大项目进入施工阶段,
带动投资增长,滨海公路北段、鲁信长春花园、海尔东城国际、颐中烟草异地改造、中国海洋大学崂
山新校区、新宝通数码科技大厦、联通大厦等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贡献明显。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第
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0.95亿元、13.41亿元、58.3亿元,分别增长14.5%、22.1%、69.1%。工业投
资结构改善。全区完成工业投资13.11亿元,增长24.0%;工业投资中生物医药业完成投资1.16亿元,
增长168.1%。
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商品房销售额较上年大幅增长。全年全区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36.64亿元,增
长103.3%。 其中, 国有经济控股完成投资17.42亿元, 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47.5%; 商品房建设投资
31.11亿元,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达到84.9%。房屋施工面积375.33万平方米,增长45.7%。房屋竣工面
积71.65万平方米,增长32.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6.14万平方米,增长17.7%。房屋销售面积70.88万平
方米,增长49.6%;实现房屋销售收入48.31亿元,增长91.6%。
社会各项事业
科技 截至年底,全区有科研机构42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0207人,占高新技术企业的18.45%;
大专以上学历3.43万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10612人。年内有17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
业认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2家;区内61个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全区高新技术产
品总数达到382个。软件产业销售收入13.21亿元,同比增加1.3倍。33个成果和个人获2004年度青岛市
科学技术奖,3个项目获2005年青岛市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奖励。全年全区专利申
报数量601件,累计专利申请量已突破5000件。
教育 全年投入1000余万元加强学校配套建设,新建5处综合校园网,12个微机室、3个数字语音
室等一批教学专用教室,全区各中小学均已达到山东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工程标准。高考升学率
有较大提升,本科达线301人,增长68.15%。在全国青少年航天航模比赛中,崂山区选派的选手获得1
金1铜的成绩,实现了全区国家级青少年科技竞技类比赛零的突破。截至年底,全区有普通中小学50
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初中10所(含一中初中部)、小学32所,私立学校6所;还有职业中学、教
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全区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28055人。
文化 全年全区4个街道建起了设施较为齐全的街道文化中心,146个社区建起了社区文化中心64
个、阳光社区图书室64个、电子图书室23个,文化广场达到18个。全年举办文化活动288场,其中文化
下乡达88场。截至年底,全区共有各类文化机构9处,其中文化馆、文馆所、图书馆、崂山画院、广
播电视中心各1处,街道文化活动中心4处。
卫生 继续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8.17%;继续为全区参加合
作医疗人员中的年满60岁男性、55岁女性进行免费体检,实行健康动态监测和管理。截至年底,全区
共有卫生机构481处(含个体诊所)。其中,一级医院14处(街道卫生院4处,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院、
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处,其他一级医院6处),二级医院2处,三级医院1处,村卫生室268处,
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49处,个体诊所147处;拥有床位1073张,卫生技术人员1433人,全区开展合作医
疗的社区139个、参加人数16.45万人。
体育 全年举办各类体育比赛16次。投入15万元建成崂山区国民体质检测中心,投入61万元为全
区各中小学配备体质标准仪器。继续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投入14万元配备6套健身路径。该区
输送的运动员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取得了1枚金牌、1枚银牌和一个第四名的成绩。参加首届青岛市
综合性运动会获得38枚金牌、20枚银牌、16枚铜牌。在青岛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崂山区获中学
组团体第三名。
人口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1.46万人。人口出生率9.39‰,死亡率6.41‰,人口自然增长率2.98
‰,合法生育率为99.95%,晚育率97.5%,晚婚率80.43%。
居民生活 城镇职工平均工资22787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6713元,增长15.1%。全年城
镇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8.1万人, 收缴各类企业社会保险基金3.8亿元, 为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
1.39亿元。全区58236名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有16435人享受到了养老金。为全区55名老人发
放了每人每年1000元的老年居民生活补助。全年培训城镇失业人员1063人、农村劳动力3155人,实现
城镇失业人员就业4720人,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0.84%,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11人。
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27788人,集体办的敬老院4处,床位221张,集中供养156人;社会投资兴办的
养老设施8处,床位350张。
环境保护 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辖区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质量较上年有较大提高。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100%。
城市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1.8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7.6分贝。工业企业废水、二氧化硫、烟尘、
粉尘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98%、98%、100%、100%,达到总量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