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风景名胜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9&rec=370&run=13

工作概况
2005年,崂山风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25万余人次,实现非贸易收入9200多万元。青岛市崂山风
景区管理委员会获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先进单位、
全国青年文明号、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单位等称号。
资源保护 《景区总体规划(修编)纲要》通过专家评审;通过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资源保护、规划前置审批、环境因素监测评估及应急处置预案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实施“三及时”
(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上报)管理方式;景区信息监管系统和电子版景区边界拐点坐标系统建
成并投入使用;开展了“资源保护宣传月”活动和“爱山护山人家”评选活动。查处各类破坏风景名
胜资源的行为30余起,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及设施60余处;实施了景区内采石场(坑)关停和恢复计划,
开展了遗留采石坑、被破坏山体等自然景观的治理工作。
生态建设 举行“生态崂山”建设启动仪式,通过群众参与等多种形式,义务植树6000余株;采
取管委会出资、村民得益的办法,与周边村庄合作完成雨季造林53公顷;完成巨峰、北九水游览区风
景林改造26.7公顷,新栽植树木2万余株,林业结构及林相景观明显改善;形成崂山风景区管委、各
管理处和护林点(员)三级普查、监测和防治体系,完成了春秋两季病虫害普查任务,全年共完成虫
害防治任务2000余公顷,并配备了机动喷雾器、杀虫灯、诱捕器等防治器械,无公害防治手段实现多
元化。 完成古树名木标识牌更新工作,新增古树名木保护设施50余处;完成3个林区的界志图绘制和
47处界志确认工作。崂山林场被评为“山东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先进单位”和“省级绿化先进单
位”。
文化建设 开展《崂山文化研究》、《华严寺与佛教》、《崂山餐霞诗集》等文化丛书编撰工作;
完成了崂山康成书院教研中心及附属设施建设,崂山历史文化中心项目进入规划实施阶段;与有关高
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崂山风景区居民社会与经济发展调查研究”、“崂山生态环境容量与自然灾
害防治”等课题研究;举办了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启动仪式、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二届
国际螳螂拳比赛、中华养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学与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文化交流活动。
综合整治 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工作,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
证;建成启用仰口新售检票站,南北线售检票工作流程更趋规范;全面推行市场经营准入制度,开展
“诚实价格、诚信经营”的“双诚”活动,营造良好诚信经营氛围;探索讲解员培训管理新模式,科
学控制讲解员总量,规范讲解员管理工作流程;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集中对太清游览区的封建迷
信活动进行整治,查处封建迷信窝点9个,没收道具90余件;建立科学的卫生考评机制,实现对景区
内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的监管;做好星级公厕卫生设施维护,其中4所公厕被评为青岛市四星级旅游
公厕。
设施建设 完成了景区监控系统工程建设,总投资200余万元;对八水河至龙潭瀑、内三水至内
六水游览线路进行综合改造;北九水的内四水、内七水景观型拦水坝建设竣工,增加库容5万余立方
米;完成太清、仰口、棋盘石旅游市场改造工程;增建扩建北九水观崂停车场、仰口停车场,增加停
车面积3万余平方米,增加停车位近千个。采用中、英、日、韩等四国语言标识,完成景区内6个游览
区共500余处标识系统的改造升级任务。
宣传促销 组织开展“旅游宣传月”活动,依靠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组成的立体宣传
体系,以专题片、专题报道、专版、宣传周等形式开展对外宣传报道;举办了全国生活类报刊“走近
崂山”、“文学名家看崂山”等系列活动,参加“中国青岛·亚太国际旅游交易会”,并在会议上作
典型发言。
队伍建设 在崂山风景区管委事业单位中推行全员聘用制,通过双向选择等办法,选配确定各岗
位工作人员,建立了景区处科级干部交流(轮岗)制度,新聘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人;组织基层各
管理处处长等10余人赴北京参加青岛可持续发展高级研修班。
景点选介
华严寺 位于崂山棋盘石游览区, 原名“华严庵” 、 “华严禅院” 。华严庵由清初顺治九年
(1652年)即墨乡绅黄坦出资修建,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有房屋120余间,为四进
式院落,是崂山规模较大的佛教庙宇。1931年,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为华严庵赠匾,将其改名为“华严
寺”,并沿用至今。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侵占青岛,流亡的国民党青岛市政府设在该寺。后经多次修
缮。“文革”期间,华严寺遭到严重破坏。1999年,崂山风景区管委将华严寺作为景区重要佛教景点
进行修复,修复工程历时3年,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修复后的华严寺现为重檐斗拱歇山式的木制建
筑,主殿为“大雄宝殿”,内供奉华严三圣,即释迦牟尼、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在山门上建造的天
王阁呈长方形,面阔13.8米、深8米、高8.2米,中央大厅内里有四棱形石柱,四周游廊贯通,阁内供
奉四大天王。
白云洞位于崂山仰口游览区,始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据史料记载,开元末(741年),唐朝道士
姜抚求药崂山,并选择此处修炼。南宋嘉定年间,江南道教内丹派第五祖白玉蟾来到崂山,对白云洞
进行增修,将其建成一座修道殿堂。明末清初,在崂山道士田白云的主持下,此洞才真正被建成道教
观院。白云洞是由3块巨石叠架而成的洞,周围由石条砌筑,洞口朝南。洞内呈四方形,宽约7米、进
深约7米、高约2米,洞顶平整,地面由石条铺就,可以同时站立数十人,原来主殿供奉玉皇大帝。洞
额“白云洞”3个字为清末翰林尹林基题写。
华楼宫 位于崂山华楼游览区,始建于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创始人是崂山道士刘志坚。宫
内建有老君、玉皇、关帝三殿,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环境肃穆幽静。东大殿里供奉
关公,中间大殿供奉太上老君。宫内有座碧落岩,上方镌有丘处机诗刻等。岩下有一水泉,名为“金
液泉”,泉水主要是石体中渗水,因终年不涸、水质清澈、甘美可口,被誉为崂山四大名泉之一。
明道观 位于崂山棋盘石游览区,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是一座道教观院。明道观
建成之初是唐玄宗派遣的采药炼丹方士孙昙在崂山采药炼丹的山房。清康熙年间白云洞道士田白云的
传人宋天成来此将其修建为现在规模。现明道观为方形院落,东西30米,南北25米,正殿3间,左配
殿6间,右配殿3间;东西厢房各4间。明道观西南涧水的东侧有一方大石,石上刻有“赦孙昙采仙药
山房”8个大字和线刻观音菩萨像,在另一块石头上刻有孙昙像。由此向西30米处有一块巨石,上刻
有一篇60余字碑文,记载孙昙在崂山采药炼丹的事情。
关帝庙 位于崂山仰口湾西南方,上苑山“猪头峰”脚下。关帝庙原为崂山太平宫的脚庙,清光
绪十二年(1886年),关帝庙从太平宫分出作为独立庙殿。现关帝庙庙院南北长36米,东西宽24米。
建筑结构是用乳白色长条花岗岩为主体砌成的长方形四合院式布局。整个庙殿共有房屋26间,正面3
间大殿居中,两侧配房各有3间,东西两厢各有4间,前排房中堂左右各有4间。所有殿舍均为砖、石、
木、瓦结构,属于单檐硬山式建筑。庙院内花艳木繁,红绿相映,四季飘香。院内的芍药、桂花、山
茶、黄杨、项梨等植物,给庙殿增添了高贵静雅的气氛。
(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