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9&rec=320&run=13

科研机构与人才
截至2005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各类海洋科研机构11所,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海研究站、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
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化工研究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
海洋仪器仪表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山东省海洋工程研究
院;另有与海洋专业相关的教学单位5家,分别为中国海洋大学、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海军潜艇学院、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青岛远洋运输公司船员职业学院。在青的海洋科研与教学单位约占全国
同类单位的1/3。在青的海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拥有的海洋科技研究开发与教学方面的高级专家、学
者约占全国同类人才的50%以上。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5人。
部分重点课题及经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
机理”和中国海洋大学承担的“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物理环境演变及其生物资源环境效应”等2个项
目列入国家“973”计划,获资助经费5900万元;全市首席科学家和依托单位承担的“973”计划项目
总数达9项,获经费逾2.5亿元,全部集中在海洋领域。青岛金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北方
重要经济贝类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和中国海洋大学承担的“海洋动物免疫调控相关功能基因的
研究与开发”入选国家“863”计划,分别获资助研究经费400万元。
海水综合利用
继续发挥青岛海洋科技优势,推动工业用海水、生活用海水、海水淡化、海水源热泵、浓海水资
源提取及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发展。华欧海水淡化公司承担的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
“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通过专家鉴定,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热法海水淡
化成套技术。1万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完成了工艺流程设计和设备招标。
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
开展了海洋生物资源深度开发、海洋生物活性物质提取与筛选、海洋生物制品高值化利用等关键
技术研究。 艾滋病药物泼力沙滋“911” 、 抗脑缺血药物D-聚甘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几丁糖酯
“916”等一批科研成果已进入临床研究。产业化取得发展,青岛科谷酶业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海洋
生物酶制品、表面活性剂与纺织助剂等化工原料,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甲壳质(壳聚糖)系列衍生
物加工利用产业初具规模。青岛海生生物公司生产的医用甲壳质纤维素、即发集团开发的甲壳质纤维
素针织内衣等甲壳素加工产品,形成了青岛市甲壳质加工利用产业。
优质种苗繁育及健康养殖 2005年,全市生产苗种企业150多家,总育苗水体15万立方米,总育苗
量超过200亿单位,其中扇贝115亿粒、对虾20亿尾、海参50亿头、鱼类1500多万尾(大菱鲆1000万尾、
牙鲆500万尾、漠斑牙鲆60万尾、半滑舌鳎12万尾),种苗产值5亿元。截至年底,全市有深海抗风浪
网箱660个,新发展虾池改造养海参面积573.33公顷,新发展工厂化养殖面积13.3万平方米。
海洋新材料及化工 海洋化工研究院在海洋防污防腐涂料、水性防腐涂料、阻尼涂料、防火涂料
和固体浮力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年产1.5万吨各类涂料的能力,2005年实现
产值1亿元、利税1000万元。
明月海藻集团作为“‘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市
级海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美国食品添加剂KOSHER认证
和国家药品GMP认证。有3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成果获2005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韩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