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9&rec=162&run=13

工业经济运行调控
2005年,青岛市针对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新变化,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
康快速发展。1.健全经济运行机制和体系,加强监测预警,为市委、市政府和企业当好参谋助手。2
.加强重点生产要素保障。针对全国性电力紧张和铁路体制调整,做好衔接调度,铁路煤计划兑现率
由48%提高到70%,新开辟海运煤通道3条,全市主力电厂存煤量提高到20天以上。年内,在最高用电
负荷高于上年38万千瓦的情况下,未出现拉路限电,完成迎峰度冬、度夏任务。3.加大对重点大企
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大企业加大本地投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
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本地配套,吸引配套企业来青发展,形成产业群。4.做好新增能力的培
育。对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新投产项目进行调研,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竣工项目在投、达产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
船舶、家电、汽车产业集群发展
造修船与中船重工全面合作,海西湾造修船基地15万吨和30万吨修船坞竣工投产,总投资74亿元
的大造船项目正式开工。“一院六厂四所”工程启动,船用柴油机曲轴、中船重工科技大厦、防腐防
污及产业化等项目开工建设。美国深海钻井平台、芬兰中低速柴油机等两个大项目达成意向;10万吨
级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建造合同签约,青岛市造船产业的集聚规模、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等方
面得到提高。
汽车乘用车整车项目实现重大突破,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青建立北方生产基地,年
生产能力计划30万辆;组织上汽通用近80户配套企业来青考察,已有发动机、模具、覆盖件等十个配
套项目于年内签约落户青岛,投资额约2亿元。
家电确定100个家电配套产品导向目录,在2005年中国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上专门推介,促进了全
市家电产业向“品牌+品牌”集群式发展。澳柯玛集团大屏幕投影机等5个大项目竣工投产。
结构调整
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下达2005年青岛市重点工业项目的通知》,确定过亿元重点工业项目105
个,涉及石化、钢铁、汽车、造船、家电、电子等领域的77家企业,总投资约680亿元。全年共有81个
项目开工建设,其中32个项目竣工投产,累计完成投资200亿元,占项目总数的30.5%,超出年度考核
目标60%;石化、钢铁、造船、汽车、家电等重大工业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海尔集团家居集
成产品综合改造项目提供了新型家居配套的全套服务,红领集团项目的完工投产可创汇4500万美元,
即发集团高档服装面料印花后整理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高档服装色织面料1200万米,琅琊台集团项
目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衣康酸生产企业。
大企业“直通车”服务
对大企业的各项审批事项的办理时限比对外公开承诺的时限缩短1/2,服务对象进一步向民营、
金融企业延伸,职能部门向12个区市拓展,全年累计为大企业办理服务事项9000多件,海尔、家乐福
等内外资大企业专门致函感谢。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充分肯定,称此举是“政府管理体制
的创新”。
名牌战略
在首届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选中,青岛市在仅有的3个获奖产品席位中获2个。获中国驰名商标4
件,总数达15件,居副省级城市并列第一位;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3种、累计达到44种,建设集团获全
国质量管理奖、累计达到5家企业,拥有国家级品牌数量继续在同类城市中保持领先地位。在《经济
日报》举办的中国品牌经济城市评选中获“中国品牌之都”称号。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全年全市有22家企业技术中心获市级以上认定;海信集团“视频处理芯片研发平台”等3个项目
入选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占全国项目总数的5.4%,居副省级城市首位。举办了“中国(青岛)
材料科技周”活动,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616项。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青岛市的
企业技术中心平均得分居35个省市区第四位,计划单列市第一位,其中优秀数占全国的20%;海尔集
团、海信集团、青啤公司等10个国家级技术中心综合评价继续保持全国同类城市首位。
(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