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船舶制造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9&rec=133&run=13

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概况 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19.4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548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83%。全
年共完成新造地铁车辆8列32辆;新造客车376辆,翻新改造客车188辆;新造内燃机车52台;新造各类
型商品转向架259辆。该公司先后获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企业培训先进单位、全铁路系统模范职
工之家、“山东省职工代表大会优秀星”称号、青岛市“优秀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等称号,该公司党
委被南车集团公司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青岛市国资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被南车集团
公司评为四好领导班子。
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 围绕200公里铁路动车组、广州地铁和青藏铁路客车等三项重点新产品研
制和不锈钢车体制造技术、铝合金制造技术,该公司加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集力度,全年
采集有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文本200余项。通过设计开发资源整合,结束原有的分散虚拟状
态,与南车集团、川崎重工、伊藤忠商事合资成立四方川崎车辆技术有限公司,提高研发水平,加快
了与国际技术水平接轨的速度。年内,通过新版测量管理体系ISO10012的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监督
审核;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监督审核。
产品开发结合 25G、25T样板车的设计、研发和运营经验,设计制造出新型客车;高档专运客车
的研制形成系列化;完成青藏铁路客车的设计开发;完成广州直线电机地铁车辆的研制并投入运营;
完善了DF7G机车先涂装后组装、管路、线路工程化工艺,并将DF7G机车成熟的经验推广到工矿调车
机车制造工艺中;完成昆明米轨机车和纳米比亚动车组的研制并投入运行;完成广州地铁直线电机转
向架的技术引进以及200公里动车组转向架、青藏线客车发电车转向架的研发、SW-220K转向架设计改
进。
市场开发与重点项目 年内, 签订客车合同总额达到19.4亿元,客车产品综合市场占有率达到
33%。其中,获国家重点工程项目青藏铁路客车合同订单135辆、行李车19辆及发电车4辆。新签路外
机车订单27台。与纳米比亚再次签订17台机车合同,与委内瑞拉签订5列动车组合同。
高速动车组、地铁市场取得重大突破。获时速300公里铁路动车组项目订单60列480辆。12月26日,
首批两列直线电机地铁车辆在广州投入运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等媒介进行了专题报道。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才强企”工程。调整优化产品开发、设计、工艺、管理和制造队伍结构,
形成具有特色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加强技术、制造专家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组织实施《公司打
造十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实施方案》、《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首席工程师、首席制造师
制度。加强人才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建设。重视对高技能蓝领队伍的培养。年内,获青岛市职业培训
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企业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企业管理 取消两个制造厂,成立总部、事业部、技术中心、制造本部等四大系统;完成两个总
装分厂的合并,并对技术中心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构建新的管理
流程,实施企业管理流程再造。重新组织编写、修订和下达公司管理体系的188个系列标准与200公里
项目的专业标准;设计和修订186个管理流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规范管理运作奠定基础。
加强资金流管理、实施财务人员委派制、财务预警机制和预算制,加强财务管理的过程控制和风险防
范。加强售后服务部、各事业部客户服务部和销售中心建设,形成涵盖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全过
程的售后服务体系。
(邬群亮 周辉强)
四方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 2005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3.45亿元,实现利税1.3亿元,完成了中国南方机车车辆
工业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营指标。年内,新造高档铁路客车89辆,修理、改造各型客车584辆,修
理机(动)车20台;完成出口交货值3291万元。获“青岛市精神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工会获“全国
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董事长、总经理刘杰获“青岛市优秀企业家”称号。
市场开拓 抓住铁路跨越式发展和打造半岛经济圈的机遇,以铁路市场为依托,融入地方经济,
不断加强市场开拓,形成了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全年修车数量比上年增长13.19%;所辖合资企业BSP
公司在高档客车领域和用于青藏铁路的车辆和时速200公里动车组项目进展顺利,为轨道交通装备的
升级换代提供了保证。开发货车大部件市场实现了转K2摇枕、侧架的批量生产,年内交货500辆;完
成货车MT-3、MT-2缓冲器的研制,生产MT-3缓冲器752套。不断开拓铸造、铆焊、金属表面处理、
木业、物流等行业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产量和产值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技术开发 全年完成科技开发项目20余项。其中,利用德国进口24型车翻新改造为高档旅游车,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五号线直线电机车辆配套产品的开发研制,锻造钩尾框、缓冲器研制,以及为周
边一些知名企业制造的大型非标设备等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改革改制 加快推进产业整合、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等各项工作。围绕客车修理、机车修理、
配件制造等主产业,对相关单位和资源进行了整合,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对所属铸铁分厂
由全资授权分厂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对物业公司实施了辅业改制分流,制定了其他几家小公司的改制
方案,稳妥有序地退出非核心产业,减小管理幅度,加强管理力度,集中资源发展公司主业。
基础管理 结合公司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现状,建立健全了分权与集权相结合的母子公司管理模
式。 开展整章建制和工作流程编制工作, 规范公司的基础管理工作。公司主要生产型企业全部通过
ISO9001: 2000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5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年内有2家企业通过
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开展了金蝶K3ERP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 围绕“诚信、协作、务实、高效”的经营理念,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突出企
业合力的打造。年内,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鉴
定工作,举办了公司第二届员工技能竞赛活动,职业资格准入制工种持证率由72.3%提高到86.8%;
举办了公司首届员工运动会。公司锻压分厂员工尹世义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物流公司总经理张
其荣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颁发的“火车头奖章”。
(栾庐峰 蒋勇)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概况 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5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49亿元,新承揽合同金额14.27亿元,
出口创汇627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7%、65.54%、192.76%和86.61%。该公司继续保持“青
岛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修船业务 中国最大的30万吨级修船坞和15万吨级修船坞在该公司新址试投产,7月9日,首艘30
万吨级油轮“远明湖”号进坞修理;8月30日,15万吨级修船坞承修了第一艘船——挪威货轮“塞姆”
号。全年完成修船102艘(其中外轮96艘),完工修船吨位达600万吨;商品产值4.13亿元,同比(下
同)增长97.62%;出口创汇4791万美元;修船产值占公司总产值比重达到65%。完成了“阿路特箭”、
“塞姆”等多艘改装船舶任务。该公司巩固扩大国际市场,修船业务涉及亚、欧、美和非洲的近20个
国家和地区;修船产品结构向大型化、改装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特种船舶转变。
造船业务 首次承揽了一艘1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简称FPSO,英文缩写)的建造合同,
该船是山东省有史以来承接的吨位最大、技术含量高的船舶。承接了打桩船、“试采三号”海上采油
平台和出口日本驳船建造合同。全年累计承接造船吨位13.04万吨,完成造船8艘2.33万吨,其中出
口驳船7艘、打桩船1艘。
玻璃钢艇业务 研发生产了最新一代BH-6S全封闭救生艇、BH-HR6F刚性开敞充气式高速救助艇和
BH-L950艇等; 开发生产的BD-AR125四连杆吊艇架通过了ABS船级社的认证, BD-FF80A抛落架、BD-
PV60S重力倒臂吊等产品通过了ABS和BV船级社的认证;承接船舶配套合同分别突破1亿元和3000万元。
全年完工各种型号艇437艘,增加110艘;完成艇机艇架193台(套),增加66台。新研制的第一艘铝合金
高速快艇通过了CCS船检部门的检验认可,该公司在独立设计建造小、中、大型铝合金高速艇的能力
已达到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重要活动 1月9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强与青岛市政府副市长吴经建分别代表双
方签署了青岛船舶工业发展全面合作补充协议。按照协议,中船重工集团公司规划以青岛海西湾造修
船基地为龙头,建设9个配套项目,总投资100多亿元。
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
长盛华仁,在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高丽,省长韩寓群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总经理李长
印、副总经理吴强,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山东省副省长王仁元和青岛市委副书记、
市长夏耕等陪同下,来海西湾造修船基地视察,并参观了即将投入试生产的30万吨修船大坞,吴邦国
题写了“海西湾造船基地”并签名留念。
11月22日,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大造船项目开工庆典仪式在该公司造船码头举行。这是继大连、
上海之后,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布局上新增的一个重要大型造船中心。一期项目完成后造船能力将达到
200万吨,项目扩建后可达到468万吨。对促进我国船舶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我国建设成为
世界造船大国具有重要意义。
(赵明光 林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