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8&rec=7&run=13

主要指标

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163.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8
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171.4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830.6亿元,增长14.2%。
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8.3∶52.6∶39.1调整为7.5∶54.1∶38.4。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各城市中
居第十一位, 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五位。 获“2004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称号并获
“企业家满意奖”。

农业和农村经济

粮食生产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36.1万公顷,增长0.2%;粮食总产232.34万吨,增长4.6%,扭转了
连续5年减产的局面。花生产量58.03万吨,增产2%;蔬菜(不含果用瓜)产量672.09万吨,减产8%;
水果产量74.85万吨,增产10.5%。渔业、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水产品总产量132.45万吨,增长0.3%;
养殖产量88.48万吨,增长0.8%;海、淡水养殖面积6.34万公顷,增长5.0%。肉类增产6.4%,牛、羊
奶增产16.9%,禽蛋减产6.4%。森林覆盖率29.76%,提高3个百分点。
实施“城乡互动”战略,落实扶持农业各项政策,免征崂山、黄岛、城阳三区的农业税,降低五
市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全市减免农业税及附加2.3亿元,农民人均减负107元;发放农民种粮补贴4424
万元、农机购置补贴348万元;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投入,市本级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达6.8
亿元,增长28.6%。
县域经济 郊区五市实现生产总值1044.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8.3%,增长18.5%;完成地方
财政收入34.7亿元,占全市的26.6%。五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结构调整 海尔数字电视、海信智能交通信息平台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前湾港三期主体工程
基本完工,1000万吨大炼油、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等项目加速推进,带动青岛市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四大产业基地”和“六大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024.1亿元,增长20.9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74.1亿元,增长26.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83.9亿元,增
长13.4%。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工业增加值450.6亿元,重工业增加值423.5亿元,分别增长25.5%
和28.0%,轻重工业的比例为52∶48。
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 实现利税总额210.6亿元,增长24.7%,其中利润103.9亿元、增长33.4%。
产品销售收入3320.3亿元,增长28.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9.67,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
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2.5%,产品销售率为97.9%。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1494千瓦时,下降1.1%。
产品结构、行业调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新产品产值939.1亿元,增长36.2%,占工业总产
值的比重28.2%;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73.7亿元,增长35.02%,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1.2%。高
新技术产品、新产品为全市工业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建筑业生产 全年实现增加值147.3亿元,增长20.7%。实现利税总额14.5亿元,增长26.1%。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148.55亿元,增长22.8%,占GDP的比重达53.08%,
比上年提高2.46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56.76亿元,增长27.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4.6
亿元,增长51.1%。非公有制经济增速快于公有制经济12.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9%,
拉动经济增长1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公有制经济6.4个百分点。个体、私营经济健康
发展。截至2004年底,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23.88万户、增长15.5%,从业人员36.6万
人、增长17.3%;私营企业5.89万户、增长17.1%,从业人员61.6万人、增长16.4%,成为解决城镇就
业的重要渠道。

第三产业

服务业 商贸、旅游、物流及会展经济均取得进展。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30.6亿元,增长14.2%。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5.5亿元,增长15.8%。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476.7亿
元、增长16.9%,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8.8亿元、增长11.7%。餐饮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
是市南、市北两区的餐饮业零售额都超过10亿元。汽车消费保持旺盛增长,全年仅规模以上贸易企业
汽车零售额就达36.6亿元,增加13亿元,增长55.1%。
旅游业 全市旅游总收入207.56亿元,增长51.6%。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183.79亿元,增长50.8
%;国际旅游收入2.88亿美元,增长59.2%。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09.7万人次,增长30.8%。
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区港联动”试点获国务院批准,马士基
中国北方总部落户青岛市,港航产业与物流产业联动发展迈出历史性步伐。全年港口吞吐量1.63亿吨,
增长15.3%,稳居大陆第二大外贸口岸;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14万标准箱,增长21.2%,居全国第三位。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高速公路总里程525公里。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3.8亿元,增长27.7%。全市市
话用户达204.9万户,新增59.47万户;移动电话达376.32万户,新增142.46万户。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5.4亿元,增长38.7%,其中城乡规模以上固定资产
投资984.6亿元、增长40.9%。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在城乡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2.6亿元,
增长31.5%;第二产业投资541.1亿元,增长57.8%;第三产业投资420.9亿元,增长24.3%。全年规模
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4333个,新开工项目3735个,竣工项目734个;在建项目总投资规模2098亿
元,增长27.1%。
重大项目建设 1000万吨大炼油、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已获国家批复,芳烃等石化产业集群
项目已开工;海西湾造修船基地项目已列入国家造船产业规划,2座大型修船坞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与造船配套的3户重要零部件生产企业来青落户已签署协议;北汽福田发动机、中集专用车等汽车项
目和海尔、LG手机等电子集群项目已开工建设;高丽钢线三期、海信智能交通信息平台、海尔数字
电视等项目已建成投产;前湾港三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招商局集装箱码头等港口产业集群项目进展
顺利。
基础设施建设 奥运建设全面启动,北船重工公司搬迁顺利完成,奥帆赛比赛场馆水上和陆域工
程建设以及相关的水域治理、其他配套工程进展顺利。汇泉广场建成开放。滨海公路北段、滨海步行
道崂山区段、青银高速公路二期等工程开工建设。跨海通道项目经过勘探、论证、公示,已确定隧道
建设方案。机场扩建一期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国际航站楼工程开工建设。中山路商贸区改造项目进
展顺利。

对外经济贸易

利用外资 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423个,增长7.8%,合同利用外资67.66亿美元、增长27.2%,
实际利用外资38.17亿美元(新口径)、增长33.1%。产业集群招商效果显著,全市制造业实际利用外
资32.8亿美元,增长41.2%。新引进了日本丰田通商株式会社、法国威立雅水务、德国莱茵集团等8家
世界500强企业。对韩、日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举办了“韩国周”、“日本周”
等经贸活动。
对外贸易 本市(不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43.32亿美元,增长39.3%;其中,
出口额139.12亿美元,进口额104.2亿美元,分别增长37.3%和42.1%。外商投资企业是全市外贸出口的
主体,出口额89.18亿美元,增长28.2%,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64.1%。全年累计签订国外经济合作
合同金额2.10亿美元,增长2.4%;共派出劳务人员4761人次,增长24.6%。
对内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5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1206个,实际到位资金192.7亿元,增长37.5%。
引进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48个。

财政金融

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51亿元,增长28.5%(省可比口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
出164.06亿元,增长16.9%。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国税系统组织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336.32亿
元,增长33.1%;地税税收收入100.7亿元,增长20.7%。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390.73亿元,比年初增加350.1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继续增加,
本外币储蓄达1171.1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2011.7亿元,比年初增加289.96亿元。全市实现
保费收入47.62亿元,增长1.8%,赔款支出金额12.9亿元。

社会事业与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水平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89元, 增长10.1%; 人均消费性支出9002元, 增长
11.7%,恩格尔系数38.0%,下降1.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5080元,增长12.1%,是1998年以来最
快增长速度;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53元,增长12.2%。社会职工平均工资13445元,增长12%。年末城
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4.19平方米,增加1.9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7.99平方米,增加1.28平
方米。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为主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
面展开,384.8万农民享受到医疗保障。
就业 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07.1万人,增长13.1%,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14.1万人,增长26%,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下降0.65个百分点。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市本级社会保障性支出7.3亿
元,增长52.7%。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17.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96.5万人。计划生育、
养老和其他社会事业均取得新进展。
科技教育事业 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90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全年授权专利1973件。全市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4%,分别比上年提高6个、2个百分点;哈尔滨工业
大学等高校引进取得新突破。

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部分大项目进展速度不快,高科技项目相对较少,区
域内产业配套能力不足。2.商务成本相对较高。电价长期偏高,原材料、燃料价格上涨较大,物价
面临较大上涨压力,企业盈利水平相对不高。3.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煤电油运依然偏紧,土地供应
不足。既影响经济健康运行,又影响部分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4.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实力较弱。民
营经济规模偏小,比重较低,服务业发展不快,民营经济和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偏弱。5.部分行业和
领域改革滞后。一些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不够。企业改革的复杂性和推进难度进一步增加。另外,经济
发展的财政贡献度不高,城市建设南北差距缩小的幅度还不够大,出口退税压力增加。

(刘岐涛 唐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