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8&rec=393&run=13

2004年,全区辖16个街道办事处及浮山后社区、47.3万人,总面积28.63平方公里,设在区外的新
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 达到92.1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
(下同)增长12.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7.12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5.07
亿元,增长19.9%。
实现财政收入达到6.02亿元, 增长27.5%; 财政支出6.31亿元, 增长28.8%。全年国税税收收入
26.85亿元, 增长16.05%;地税税收收入11.12亿元,增长12.8%。街道财政收入完成8419.7万元,增长
28.3%。

经济发展

工业 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600余个,在职职工近2万人,包括机械、电子、橡胶、塑料、印刷、
轻工、服装、食品等20个行业。全年建成都市工业园区5处,累计已达8处,总面积12万平方米。全区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00亿元,增长16.96%;实现(现价)销售产值102.64亿元,累
计产销率达10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9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95%,增长0.67个
百分点。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6.26亿元,增长19.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
额60.65亿元、增长18.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4亿元、增长24.7%,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3.21亿元、
增长18.1%。全区商品交易市场72处;其中,年成交额超过1亿元的市场5处,成交额43.1亿元,占全
市亿元市场成交额10.3%。
对外经贸 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9项,合同利用外资246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13万美元。
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4.01亿美元,增长30.5%。全区实际利用内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2亿元,
增长40.2%。举办了“2004中国青岛(市北)都市经济促进月”活动。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实现35.46亿元,增长14.5%,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8.5%,其
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2.71亿元、增长21.5%、占全区生产总值的24.6%。截至年底,全区经工
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2.28万户,其中年内新发展3293户;私营企业6624户,其中年内新发展926
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8.05万人,安置下岗失业职工3.87万人。

城区建设和管理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87亿元,增长76.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86亿元,更新改造
投资3.34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30.67亿元。进行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组织编制了13.7平方公里控制
性详细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整治错埠岭等居民小区,建成南京路等2处社区文化广场,
完成标山路等30多条道路翻建工程。全区清理违法建筑17.1万平方米,清除25处非法早市、夜市。植
树18万株, 铺草皮4.21万平方米,植行道树2.88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02%,新建公共绿地
1.99万平方米,全区人均公共绿地6.14平方米。全区道路总数529条,沥青道路200.4万平方米,人行道
总面积101.6万平方米,人行道硬化率98%,道路总长度194.4公里。

社会各项事业

科技 全年有13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项、达到
国内领先水平6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项。青岛科技街进街企业1248家,入孵企业360家,技工贸总收
入25亿元,培植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家。
教育 全区共有小学43所, 在校学生2.19万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全区有小学教职工
2252人,其中教师1760人;有幼儿园、学前班47所,教职工809人,在园幼儿人数达到7152人;特殊教
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88人。
文化 全区有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各1处,藏书6万册,有街道文化站17个。
卫生 建立完善了18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9处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了人人享有初级医疗保健
的目标,通过了首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验收。全区共有卫生机构6处,其中医院3处、疾病控制
中心1处、卫生局卫生监督所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39人,其中医生365人;
拥有医疗床位761张。
体育 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2所,其中省级5所、市级17所。运动员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奖牌528
枚,其中金牌366枚、银牌102枚、铜牌60枚。
社区建设与人民生活 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开展了“星级示范街道”、“星级示范社
区”创建活动,5个街道办事处实现数字化网络办公,创建43处“阳光互助家园”,兴办160个便民利
民服务项目,建成124处社区老年人健身路径,兴建9处养老服务机构。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安置失
业人员3.7万人,就业安置率达77.6%,有求职要求的“4045”人员就业安置率达91.3%。深化“阳光
救助工程”,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对最低收入保障人员和各类困难家庭进行救助救济。出生率6.92
‰,人口自然增长率-0.24‰,连续10年保持人口负增长。

(赵玉田 肖剑虎 郭振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