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7&rec=354&run=13

2003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推创的“真情相助”服务品牌被评为“市直机关服务名牌”,其外
观标识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注册。

城镇就业

概况 全年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11.2万人,同比增长62.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75%,
比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促进就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下发了建立以目标责任、劳动力市场、
管理服务、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等6个子体系组成的促进就业体系的30条政策。小额贷款
担保如期启动,鼓励开发岗位、鼓励吸纳就业、鼓励自谋职业和鼓励技能培训等政策全面落实,全市
共拨付促进就业补贴1.03亿元。加强岗位开发,累计开发政策扶持性岗位1.9万个。组织实施过渡性就
业工程,开发交通协管员、城管协管员、治安消防协管员、环卫保洁员等过渡性就业岗位7250个,累
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228人,组织2480名过渡性就业人员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过渡性就业工程取得
了阶段性成果。 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全市3.1万名有求职要求的“4045”人员,已安置
2.7万人,安置率达88%。组织实施创业工程,本市被确定为全国10个创业示范城市之一,成立了“创
业专家志愿团”和“小老板之家”,初步建立了集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贷款担保、后续
扶持为一体的“一条龙” 创业促进平台。全年全市自谋职业8700人,其中自主创业2100人、带动就业
5000多人。
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培训,将进行失业登记的失业人员全部纳入了政府补贴范围,
初步建立起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全市培训失业人员3.1万人,其中“4045”人员5500人。加强高级
技能人才培养, 认定了19个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建立了高级技能人才奖励制度。在全市评审出
“青岛市有突出贡献的技师”40人,有9人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完善职业培训体系,
成立了本市第一所高级技校,全市技工学校当年招生1.1万人,毕业生安置3600人,安置率达99%。扩
大职业技能鉴定范围,全市近6万人参加技能鉴定考核,其中4.5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社会保险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年内,下岗职工出中心工作提前全面完成,顺利实现了下岗、失业并轨。完
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外商投资企业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下降为20%,国有、集体企业下降为23%。先
后出台了延长个体和自由职业者及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年限、困难企业单独缴纳医疗保险费、解决统
筹外“四项补贴”问题、社会保险费补缴、“协保”人员就业和生活补贴等政策。加快机关事业单位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市内四区事业单位职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生育保险扩大到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职
工。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取得进展,全市纳入社会化管理的总人数达32.7万人,占全部企业
退休人员96.2%。提出了修改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的意见建议,调整了医疗保险结算办法,强化医疗保
险支出管理,保证了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和医疗保险的稳健运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取得新进展,
按照个人缴费与集体补助、财政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统帐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新模式,
在城阳区试点收到了较好效果。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 全市扩面新增参保职工15.4万人,净增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到
90.6万人。 全市生育保险基金征缴率达92.5%,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基金征缴率分别达
96.7%、95%、93.7%、92.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基金征缴率均达98%。加
强清欠工作,共追缴企业历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1.2亿元。推进困难企业固定资产变现、抵顶欠费工
作,对3家企业实行资产抵顶、清欠7086万元,对8家企业有效资产实行抵押、涉及欠费5114.5万元。
扩面征缴弥补了当期缺口,保证了社会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全市为3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
养老金28.7亿元,为4.5万名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7.7亿元,为9.3万名失业和“协保”
人员支付失业保险金2.8亿元。

劳动工资管理

企业工资分配和劳动关系调整 完善了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制定发布了“2003年度企业工资
指导线” ,“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覆盖范围扩大到457个工种,工资集体协商试点企业扩大到
406户。清理欠薪工作成效显著,按照企业自筹、主管部门调剂、政府政策帮扶相结合的原则,清理
企业欠薪7827万元,涉及职工3.3万人,解决了职工长期关心的企业历史欠薪问题。出台了市属国有工
业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政策,出台了“4045”职工劳动关系调整政策,进一步理顺了劳动关系。
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服务 推行8项服务承诺,对外商投资企业社会保险、劳动用工、劳动工
资等业务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推动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在外商投资企业的贯彻落实。
加强外国人就业管理,全年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2462人次、就业证6527人次,为238家外商投资企业
开展劳动事务代理。

劳动保障执法

劳动保障监察 充实了劳动保障监察人员队伍,建立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得到较好解决。全市两级劳动监察机构共对5940户用人单位进行检查,涉及劳动者58万人;立案查处
劳动保障违法违规行为3384件,结案3260件,结案率96.3%。通过劳动监察,责令用人单位补签劳动
合同24万份,补办职业资格证书5万人,为劳动者追回工资等共计3226万元。
劳动争议处理 完善工作制度,健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办案方式,创新审案工作机制,提高了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全市两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812起,审
理结案3624起,按期结案率95.5%。通过劳动争议仲裁,为劳动者追回经济损失1.1亿元,为用人单位
挽回经济损失873万元,维护了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
劳动信访工作 落实信访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一个窗口受理、归口分流办理”的工作体制,
强化信访承诺、联席会议等信访制度落实,保证了“两节”、“三级两会”及重要敏感时期劳动保障
形势的稳定。共受理职工群众来信、来话、来访1038起2640人次,分别比上年下降16%和5%;提供劳
动保障政策咨询服务2.7万起3.5万人次。
劳动保障立法与基础建设 完善劳动保障地方立法体系,出台了《青岛市企业工资支付规定》,
完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规定》和《职业介绍管理规定》的修订送审工作。设立了劳动保
障政务办理大厅,方便了单位和职工办理劳动保障事务。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中高级人力资源开发
中心正式启用,市政府12件实事之一的综合劳动力市场开工建设。辐射市、区(市)、街道(镇)的
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基本建立。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建立街道(镇)劳动
保障机构107个,社区聘用劳动保障协理员383人。

(刘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