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7&rec=321&run=13

科研机构与人才

截至2003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各类海洋科研机构11所,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北海研究站、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
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化工研究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
仪器仪表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另
有与海洋专业相关的教学单位5家,分别为中国海洋大学、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海军潜艇学院、海军
航空技术学院青岛分院、青岛远洋运输公司船员职业学校。
在青的海洋科研与教学单位约占全国同类单位的1/3。在青的海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拥有的海洋
科技研究开发与教学方面的高级专家、学者约占全国同类人才的50%以上。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5名,占全市38名院士(含外聘客座院士)的39%。

重点课题及经费

年内,承担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的8个海洋领域项目,有7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主
持单位在青岛(新上由中国海洋大学主持的“973”项目“糖化学与糖生物学特征糖链结构与功能及
其调控机制”,经费1000万元);本市还有11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获得近6.6亿元经费支
持。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2项)、国家“十五”攻关计划及“703”专项、天然气水合物专
项、渤海综合整治、省际间海域勘界等一批国家重大专项的研究工作。

海水养殖种苗产业

年内,本市加强水产苗种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改造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基础设施好的苗种
企业。青岛金瀛海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级的种苗基地“海水养殖种子工程
北方基地青岛分基地”。全市投入生产的苗种场130家、育苗总水体13.5万立方米、生产苗种370亿单
位,实现产值近3.2亿元。海水养殖育苗种类已发展到包括海湾扇贝、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
对虾、南美蓝对虾、梭子蟹、真鲷、大菱鲆、牙鲆、鲍鱼、海参、夏鲆、大西洋鲑、裙带菜等几十个
品种。

海水养殖生物遗传与繁殖生物学研究

本市在海洋经济藻类育种育苗、贝类及虾类遗传育种、对虾和扇贝抗病机理和抗病基因的筛选等
方面取得国际瞩目的成果。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雌雄同体型海湾扇贝的育种理论和方法方面取得
重大进展,在利用四倍体大批量生产三倍体贝类的技术中取得关键性进展,培育出100%的三倍体太
平洋牡蛎。硬壳蛤和蓝对虾的养殖已具规模。率先成功从国外引进凡纳滨对虾,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对我国养虾业的恢复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该虾的产量已占我国总产量的70%以上。农业部黄海水产
研究所主持的“中国对虾的遗传改良及中试示范”课题暨红鳍东方、漠斑牙鲆、半滑舌鳎、菲律宾蛤
仔苗种人工繁育等均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海洋大学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养殖
扇贝的遗传改良及中试示范”的一系列研究,培育了生态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增产明显的优良品种,
改变了我国无人工培育的海水养殖动物优良品种的历史,为我国养殖扇贝的遗传育种研究及养殖业的
持续发展构筑了新的平台。

海洋药物与活性物质研究开发

2003年,本市继续保持该领域的国内领先位置。由中国海洋大学承担的抗艾滋病药物“911”、缺
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防治药物D-聚甘酯和动脉粥样硬化防治药物“916”等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
家一类药物已进入Ⅱ期临床研究阶段;构建的我国第一个“海洋糖库”,为海洋糖类药物及其他相关
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数据信息;获准建设了“山东省海洋中药现代化基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
洋活性先导化合物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已从4种海藻中分离鉴定61种化合物,确定了7种新结构化合
物,其中1种是自然界中首次发现的全新化合物。由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主持的“海洋新型酶的产
业化研究”课题在高产菌的选育、海洋碱性蛋白酶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已进行100升发酵罐规模放大实验研究。

病害机理及防治技术

由中国海洋大学主持的“纤毛虫原生动物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纤毛虫原生动物26个属种的
细胞发生模式,对多种环境内纤毛虫原生动物展开了形态分类学、生态学及病害学的研究,填补了国
内外相关领域的空白。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主持的国家“973”项目“海水重要养殖生物病害发生和抗
菌基础研究”,在病原和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确定了球形病毒是导致
我国北方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建立了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SSV)与对虾细胞相互作用
的研究方法,证实了WSSV与对虾细胞间存在特异性的结合作用;首次定位了WSSV的粘附蛋白(VAP);
确定了南北方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原为弧菌;弄清了虾贝的抗病免疫体系及其在抗病免疫过程中作用,
初步建立了虾、贝的免疫指标和抗病力的综合判定体系;初步提示了温度、盐度、pH、饥饿和养殖密
度等环境因子对扇贝抗病力的影响及其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在栉孔扇贝抗病品系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
进展;在生物对虾和扇贝基因组研究和抗病基因的筛选方面取得国际瞩目的成果。承担的国家“973”
项目中“中国近海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研究,首次全程跟踪了近年来在东海
海域重复发生的原甲藻赤潮的形成、维持和消退过程,取得了有关该海域赤潮形成和主要环境影响因
素方面的生物学、化学和海洋学数据,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大规模赤潮的爆发机制、发展赤潮监测技术
和建立有害赤潮综合的生态调控原理及模式打下基础。

(吴忠明 王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