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及以下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7&rec=314&run=13

概况

(2003年基本情况数字统计详见“统计资料”栏目)
全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 市政府于12月8日组织召开。会议落实了全国、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
精神,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就全市农村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实施农村教育
综合改革、建立农村教育有效机制,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完善教育经费保障
机制,加强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完善农村教师用人机制,提高农村学校装备现代化水平提出了目
标和措施。会议提出,全市农村中小学1年内解决危房;到2005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基本达到
标准化;力争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市农村教育现代化。
依法治教和教育法制建设 贯彻实施《青岛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建立了对区(市)教育
行政机关法制工作年度考评制度,确定了考评内容。建立了依法治教示范学校评选制度,首批评选出
52所“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学校”。对全市2367名中小学校级干部进行了教育法律知识考试。市教育
局起草了《青岛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和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04年
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教育督导 完善对各区(市)政府教育工作年度目标考核机制,把落实市政府与各区(市)政府
签订的《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责任书》作为考核重点,推进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改
革考核办法,首次由在青的国家、省督学及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的市督学组成考核
组,对各区(市)政府2002年教育工作重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加强省级“教育工作示范县
(市、区)”创建工作,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指导各区(市)制定实施了“双高普九(高水平、高
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两年规划,正式推荐李沧区、黄岛区参加省级教育工作示范区(市)评选。
对各区(市)申报的9处教育示范等级镇(街道办事处)进行抽查认定。全面展开对普通中学办学水
平新一轮督导评估,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37所普通中学进行了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对10处乡镇初中学
校进行了学生辍学情况专项督导检查,并指导各区(市)教育督导室开展对所辖初中、小学和幼儿园
办学(园)水平督导评估工作。年内,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
体”。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省教育厅印发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 , 制定了
“学校德育工作八项制度”,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民族
精神教育。开展了以“诚实守信,做文明中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开通了“青岛市中小学德育网”;
举办了以“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学习型家庭”为主题的全市第二届家庭教育咨询大集,为3万多名家长
答疑解难。本市作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区,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实施
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师资配备、心理咨询室建设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科技教育与综合实践教育 成立了青岛市少年科学院,引导中小学生开展科学探索和科技竞赛活
动,共评选出小院士、小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242人。全面启用青岛市中小学素质教育活动基地,市
区6000多名中学生参加了学农劳动。青岛市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的专业从8个增加到16个。
体育、卫生、艺术教育 实施“全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开展了全市“第七届中小学生
体育节”等系列学校体育活动,推广实施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抗击非典,在中小学开展
小型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健康教育开课率和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继续做好体育与健康课程
改革实验工作,评选出一批市级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加强全市中小学体育室、体育器材室、
卫生室建设,全部按教育部标准配备了体育器材设施,市教育局投资近600万元为局属学校更新了体
育器材。继续加强学生常见病的防治,降低发病率,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视力保护大行动、口腔
保健活动等,增强了学生的预防意识,市教育局被评为“全省常见病综合防治先进单位”。落实《学
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在全市开展了以“新世纪、新校园、新生活”为主题的“中小学生艺术展”
活动,举办了“全市第十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近百万中小学生参加了各级文艺汇演及美术书法现
场大赛等活动,选拔出48幅美术书法作品和10个优秀节目参加了全国、全省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举办了第三次“青岛市中学生军校训练成果汇报大会”,市党政领导和驻
军领导检阅了参训学生。中国中学生报社设立了青岛工作站,每期设立青岛专版,宣传青岛的教育活
动和团队工作,首批聘请了68位教师为通讯员兼指导教师、900余名中学生任学生记者。开展了“青
春阳光健康校园”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组织了“点燃理想之火”青岛市中学生延安之行
夏令营,与《青岛晚报》共同组织了寒假“快乐足球赛”活动,600余名团员学生参加了比赛。
教育科学研究 强化科研课题管理,对“十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进行了中期检查和滚动立项,
市级“十五”规划课题已达410项。各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已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部分课
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研究与实验”
课题已有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出版发行了3册英语阅读教材,数学、科学教材正在编写中。
加强双语实验教师培训,对拟派赴英国接受课程培训的32名教师进行了1个月的英语强化培训。承担
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研究重点课题“家庭生活方式与家庭教育对策研究”课题已完成研究报告,
并提交给青岛市“双百工程”办公室。本市在省政府举办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选中获一等奖3项。
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干部任期内的考核,对任满3年的领导班子、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全
面考核,考核目标与学校办学水平有机结合,增强了客观性和规范性。加强校级领导干部培训,组织
了73人赴北京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培训,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办了教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班,举办了全
市高中校长任职资格及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培训校长116人。对局属单位推荐的126名后备干部进行
了全面考察,并完善了各基层单位后备人才成长机制。
深化“敬业爱生, 为人师表” 师德教育活动,推选出“安文山教研组”、“爱心伴你成长”、
“师生零距离”等7个教育服务名牌,开展了师德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编写了《青岛市教师职业道德
优秀案例集》。各学校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和师德考核,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开展教师校本培训,
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本市需要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组织全市1万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新课程师资
培训和考试。加强师范学校与高校的教学研究与协作,依托高校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成立了华东师范
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青岛师资培训基地和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岛教学基地。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开通了“网上培训学校”。举办了“青岛市教师教育每季一讲”专题培训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举
办专题讲座。年内,评选出52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69名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和502名青年教师优秀
专业人才,由专家委员会对后备人才提出发展指导建议;推荐了59名省教学能手候选人;市教育局所
属学校引进骨干教师62人、硕士研究生3人;选派了27名英语教师赴英国和澳大利亚研修。
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首次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全市共认定6029人,其中普通全日制师范教育
类专业毕业人员4868人、非普通全日制师范教育类专业和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1161人。市教育
局实行分专业调控师资数量,合理调整师资来源,促进系统内教职工合理流动,将师资需求由460人
压缩到280人以内。对2002年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实行“评聘分开”。
教育经费管理 全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收入42.4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17%;内有财政性
教育经费27.70亿元、增长9.57%,其中教育事业费拨款23.62亿元、增长9.55%。小学、初中、普通高
中、职业高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均有增加。全市中小学固定资
产总值59.24亿元,增长13.49%;新购置专用设备款项1.25亿元。
合理调配教育资金,对偏远、薄弱学校给予倾斜,从高中计划外招生收费中调拨865万余元用于
补助市区初中学校,比上年增加160余万元。确定了全市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发挥教育审计的
监督职能,建立审计通报制度,强化学校财务管理,全年共审计176个项目。加强中小学乱收费治理,
共查处乱收费问题200多件,对有乱收费行为的26所学校及6名校长给予通报批评,5名校长受到纪律处
分,清退违规收费52.32万元。
教育基金 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全年筹募资金和实物折合共计1700万元,投放使用折合210万元;累
计收入资金5985万元,投放使用1750万元。宣传教育基金的作用,争取更多的捐助单位和资助金。中
国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将捐赠的专项基金由每年108万元提高到250万元;有4家教育对外交流服务机构
决定每年捐赠6万元,用于建立“名师爱心行动”专项基金。全年共募集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和
个人捐款137万元。关注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的乡村学校,全年共利用教育基金资助3763名困难家庭学
生79万元,捐助农村中小学210台计算机和4600套双人课桌椅,为陕西省灾区中小学募筹资金5万元。
向抗击非典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转赠了社会捐赠的学习用品。
教育基本建设 市教育局确定利用2~3年时间在局属学校范围内进行塑胶化工程建设,全面改造
学校运动场和篮、排球场,年内已为23所学校铺设了15万平方米塑胶操场。开展全市“花园式学校”
创建活动,有76所学校达到“花园式学校”标准。青岛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有2个智能化大棚
已竣工,拟于2004年9月交付使用。青岛市特殊教育中心于11月20日奠基。
校办产业 全年全市校办产业总产值3.3亿元,销售收入及营业额3.4亿元,利润总额3836万元,
向国家上缴增值税1039万元,上缴所得税481万元,用于补助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2807万元;勤工
俭学基地接纳学生参加劳动实践69万人次。市教育局提出农村校园经济要围绕“育人、创收、兴农”
三大功能,与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紧密结合,突出育人功能,召开了以平度市为典型的全市校园经济
网络会议,推广了平度市、胶南市、莱西市的经验。对全市中等以下学校校办企业进行了普查,拟定
了《青岛市校办企业改制意见(草案)》,关停和注销了部分亏损校办企业。
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全市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47亿元,其中仪器
5956万元、设备5.88亿元;实验室及功能教室8034个,各种装备用房使用面积118.75万平方米;拥有藏
书室、阅览室、资料室2335个,面积20.66万平方米,藏书1628.23万册,价值1.56亿元。全年改造实验
室83个,市局属学校全部配备了标准化实验室设施,为青岛第二中学、第十五中学、第十七中学、第
十九中学等4所高中配备了教室多媒体设备、数字语音室电教设备等。实现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计
算机管理,各级教育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查阅、统计全市的教育技术装备情况。“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
县工作”被列为完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大事,11月下旬在胶南市召开了全市普及实验教学工作现场
会。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总数达8万台,人机比由上年的21.1∶1提高到16.9∶1,教师人机比达4.3∶1,
计算机网络教室总数达1584个,“校园网”总数395个,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达774所。全年全市中
小学新配计算机2万多台,其中为市局属学校安装计算机1682台,局属学校的教室全部配备了彩电、
计算机,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并与“教育城域网”、“因特网”互联;为局属学校教师
装备计算机3246台,实现了人手一机;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了近800台计算机,基本消除了农村学校计算
机“空白点”。
市教育局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开通了“中小学德育教育网”、“语言文字网”、“普通教育教
研网”、“教育人才网”、“教育招商网”等10多个专业网站,开展网上行政、教研和服务。年内,
本市被教育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项目组”确立为项目示范区,在项目组召开的4次全国研讨会
上,本市共报送优秀课例166节,其中54节在会上展示、88节获一等奖。
语言文字工作 成立了青岛市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开通了“青岛市语言文字网”,实现了语言
文字工作资源共享和网上信息交流。实行普通话测试员后续培训。全年共对2.3万人进行了普通话测
试,其中包括对4700多名师范、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的毕业前普通话测试。结合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一
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组织了“第六届推广普通话周”、规范字和普通话比赛等,开展了学校语
言文字评估工作。
报考大、中专学校及录取情况 全市报考高等学校本、专科的人数创历史最高,对口高职报考和
录取人数比上年有所减少。普通高考本科录取人数首次超过1万人,录取率达42%。报考硕士研究生
人数(不含报考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的考生)和增长幅度均创历史最高。普通中
专报考人数也创历史最高。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 全市共有省、市级示范幼儿园141所、市级一类幼儿园513所,招收0~3岁婴幼儿的托
儿所和亲子园等机构220所,3~6岁幼儿入园率达93%,市内四区0~3岁散居婴幼儿受教育率达50%以
上。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公民个人举办托幼机构管理办法》和《非全日制学前教育机构管
理办法》,将公民个人举办的托幼机构纳入依法办学轨道,保证0~6岁婴幼儿接受均等的学前教育。
自2001年本市承担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ECCD(早期儿童养育发展,下同)合作项目以来,全市
12个区(市)全部参加了ECCD合作项目,将0~6岁婴幼儿的教育工作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全面
实施托幼一体化工程,形成了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教育相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
局。年内,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本市召开了“ECCD合作项目工作年度审评会”。本市成立
了ECCD项目专家指导小组,出版发行了《0~3岁婴幼儿心智发展方案》一书。
义务教育 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基本杜绝了辍学现象,初中辍学率下降为0.5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全体学生提供公平受教育机会。全市进一步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
建设工程,又有206所中小学通过标准化验收,全市已有951所中小学达到标准化要求,占义务教育学
校总数的67.7%。缩小城区南北教育差距,根据学校实际和地区差异,对城区初中在教学设施和教师
配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12月30日,市教育局与中国海洋大学签署协议,共建青岛第三
十九中学,该校同时加挂“中国海洋大学附属中学”校牌。
全市13所特殊教育学校中,有省级规范化学校2所、市级规范化学校4所,视、听、智残疾儿童少
年入学率分别为98%、96%、95%。11月2日,“第二届华人视障资讯科技研讨会”在本市举行;同日,
青岛市盲校、青岛市中心聋校新校暨青岛市盲人教育资源中心奠基仪式举行。4月,平度市被教育部
确定为“全国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
普通高中教育 采取调整布局、扩建名牌学校、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启动全国示范性高中建设、
加强督导评估等措施, 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规模, 使全市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5.2%, 入学人数增长
12.8%,连续3年保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有7所和3所普通高中分别达到省、市级规范化学
校标准,全市省、市级规范普通高中分别达25所、17所,共占全市公办普通高中的76.4%。
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 年内,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等4市加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
验,全市12个区(市)义务教育学段已全部参加课改实验,实验学生28万人,共有1.5万名教师和学校
领导接受课改培训。由本市组织编写的地方教材《蓝色的家园》通过省教育厅审定,供全省选用;编
写的《课程标准理解与实践》在全国发行;围绕课改重点、热点问题编写了《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等3个专辑,用于指导实验区工作。配合课程改
革实施,制定了《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实验教材选用暂行办法》,拟定了《2004年青岛市国家级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试行)》。建立了“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
网”,加强网上教研活动,探索网络远程教研活动。市教育局严格监控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对加重学
生负担的3所学校和校长进行了通报批评。

中等职业教育

概况 全年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上年增加1.17万人,增长27.41%,高中段招生职业学校
和普通高中的比例为5.3∶4.7,实现了协调发展和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的目标。
“双名牌”工程建设 继续实施“双名牌(名牌学校、名牌专业)”工程建设,年内有64所学校
通过了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9所学校晋升为省重点职业学校,18个专业成为市级骨干专业。全市
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职业学校分别达11所、15所、8所,骨干专业已达72个;三级重点职校在校生
人数已占全市职校生的70%以上,就读骨干专业的学生占职校生总数的50%以上。各职校调整专业设
置,突出办学特色,增加第二产业专业,注重培养数控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及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
业需求的人才,提高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形成一批与青岛支柱产业(行业)相匹配、社
会高度认可的名牌学校和名牌专业。
师资队伍和设备现代化建设 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安排100万元专款支持骨干教师进修和培
训,依托高校和企业培养数控技术、软件技术等领域的技能型教师。组织了全市职教优质基础课和专
业课比赛及优秀论文评比,促进“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职教
教师指导,组织骨干教师送课下乡。加大对局属学校、农村重点学校及行业、企业办学校教学设备的
投入,集中资金在重点学校建成了先进的“校园网”,采购了包括数控机床在内的一大批先进设备,
满足了专业教学需要。
教学研究与改革 加快教育管理体制、教学评价制度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职业学校中推进学分
制,实行分层次教学和分层次统一考试制度。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现场会,推广华夏职教中
心的教学经验。加强专业建设,突出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了多种专业的师生技能比赛,
组织1.35万名学生参加全国和山东省计算机考试、考核;分别举办了“2003青岛国际时装周职业学校
青年教师服装设计展示会”和“服装助理”实践活动,共有150多名师生参加。
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以课堂为主渠道,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深入开
展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举办了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组织全市“创业指南”公开课观摩和优质
课评比,全面推广案例教学法,已在多数职业学校推广以“创业调查—创业设计与答辩—创业实践”
为主要环节的创业教育模式。评选出“创业明星”12人,向全社会宣传职校生创业事迹,树立职业教
育形象。全年分别有7537名、9321名学生分别参加了职业资格和岗位合格考核,合格率为95.5%、96.5
%;共有5189人升入本、专科高职院校。重视中职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市、区(市)、
校三级职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开拓国外就业渠道,组织了40多名毕业生到日本、韩国研修。

成人教育

社区教育和学习型城市建设 市委下发了《青岛市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意见》,明确了本市开展社
区教育、促进学习型城市发展的措施。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社区教育实验
工作的意见》,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了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措施。全市共确定了国
家级、省级、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18个,形成了一个以城市为重点、辐射带动农村城镇的社区教育网
络,建立起“政府统筹、教育主管、社区自主,群众自愿”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各区(市)开展社
区教育活动和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涌现出一批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对全市社区
教育实验区进行了评估,评选出部分学习型组织,并向教育部推荐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为创建学习型
企业先进单位。
“新世纪双五富民工程”建设 自2000年开始,在各区(市)建设科教兴农示范基地,引进、试
验、示范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同时兼作中等职业教育的农业专业教学实验实习场所。
市政府每年拨款40万元扶持基地建设。2003年,继续以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技能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培
训为重点, 实行“多层次、 全方位、经营型、实体化”办学,使参加“工程”的10万农户户均收入
1.5万多元,比其他农户增收超过10%。年内,本市在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在保定市召开的农村教育
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民办教育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班)505所(个)。其中,学历教育学校85所,非学历教育学校420
所;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13所(含独立颁发学历的民办高校5所);国际学校2所;中外合
作办学学校14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17所。民办学校共有教职工2.01万人、外籍教师164人;
在校生24.29万人,全年招生培训38.84万人。其中,民办中小学共有在校生3万余人,增加近5000人;
高职学院共招生1.1万余人, 增加1000多人;学历文凭高校共招生5900余人,增加3000余人。共有财产
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约7.12亿元;全年上缴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基金180万元,非学历学校全年上缴税
款300余万元。
民办学校形成规模发展。青岛南洋学校、国基外语学校、滨海职业技术学院、飞洋职业技术学院、
黄海职业学院等5所院校投资已超过1亿元;滨海职业技术学院、黄海职业学院和飞洋职业技术学院等
3所院校的在校生超过或接近1万人。年内,黄海职业学院、求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独立颁发学历文凭
的民办高职院校,全市独立颁发学历文凭的民办高职院校达到5所。全年新获批准的民办学校有中小
学15所、非学历教育高校12所、中外合作办学学校2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2个、中等非学历培训学校
57所,获批转正的中等以下非学历学校43所。

创建教育服务品牌

市教育局继续深化“服务型教育局”建设,将“真情塑造未来”确立为教育服务理念和品牌。主
要措施:1.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2.实行政务公开;3.在全国率先开通了教育服务
热线电话,建立了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发言人制度;4.开展“爱心结对帮扶”活动,设立“名师爱心
行动”专项基金;5.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资助。

防治非典

防治非典期间,市教育局组成“青岛市教育局防治非典工作指挥部”和10个督察组,制定了应急
预案等具体措施,与全部局属学校和单位签定了《预防非典型肺炎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区(市)教
体局、各学校也建立了一把手负责的预防非典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形成了严密的防控体系。各级教育
部门和学校坚持每天逐人检测上报,并加强防治非典知识宣传。市教育局成立了由1671名共产党员和
优秀共青团员组成的抗击非典青年突击队,清除了学校内的卫生死角。全市中小学教育系统为防治非
典共投入资金1102万元,师生自愿捐款6万余元,有9636人报名献血,参加防治非典公益活动的学生达
72万人次。市教育局被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省、市防非典先进单位。

(翟广顺 孙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