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7&rec=140&run=13

消费品零售总额高速增长

2003年,通过开拓假日消费、信贷消费、餐饮消费、绿色消费等热点领域,全市商贸经济快速健
康发展。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512.2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5.8%,为最近5年的最高增
幅。消费规模一年增加了100亿元,消费绝对额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前移2个位次,占全国比重首次超
过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对第三产业的增长贡献率达到27.4%,提高6.5个百分点。消费集聚度、
交易集聚度的快速提高,标志着本市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

流通现代化建设

以新型业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标志的现代流通产业快速发展,呈现集约化、集聚化、集群
化趋势。全市65家连锁企业连锁门店总数达到3300家,销售额超过130亿元,新型业态和连锁经营占社
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25%和25.3%,分别提高4.9个、2.9个百分点。年内,引进沃尔玛、
家世界、阳光百货、百安居等企业投资的项目11个,其中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9个。总投资1.8亿
元、以先进技术装备的全省最大的利群集团胶州物流中心正式启用,第三方物流产业初见成效;维客
集团信息管理系统获国家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其连锁配送系统列入“双高一优”(高新技术改造传
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优化重点产品和技术结构)和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主体工程——物流配
送中心已于年内开工建设。

优化所有制结构与流通体制改革

年内,市属279户财贸企业,除9户暂不符合改制条件外,全部退出国有资本,率先在全市完成所
有制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任务。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市粮食管理办公室、市商业企业托管
中心、市物资企业托管中心正式运转。加快职工身份转换和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累计争取土地变现资
金2.2亿元,妥善分流安置职工7566人。截至年底,全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中,国有企业、股份制、
个体私营、外资分别占6.6%、15.9%、56.4%和9%。

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

中山路旅游商贸区、重庆路汽车贸易大道、利群胶州物流中心等20多个大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市
区商业中心人气商气旺盛,呈现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发展趋势。培育引导骨干流通企业以物流配
送为支撑,以连锁经营为方式,加快对半岛城市群扩张延伸,批发市场、骨干企业、采购中心等三大
产业群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十大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95.1亿元,6户骨干流通企业在烟台、威海、
潍坊、淄博等地布点12处、跨区销售额6.8亿元、增长60%,有7户商贸企业销售额超过5亿元,其中利
群集团年销售额达到34.34亿元、居全省同行业首位;18处骨干商品市场实现交易额325亿元,增长30.2
%;11户外来商业企业在青设立地区总部,不少已成为全国示范店,家乐福、佳世客采购中心实现出
口3000万美元、增长50%。

2003年9月,副市长张锐(前右一)出席“市南区放心早餐生产经营定点企业”揭牌仪式。(刘 昕/
摄)

培植税源经济

流通领域突出完善业态、增加业种,重点加强对国际新型服务业和著名服务品牌的招商,新引进
的包括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家世界、阳光百货和国际著名建材商欧倍德等在内的大型商业项目12
处于年内开业,韩国中小企业银行、韩国三星火灾海上保险公司等在内的金融保险机构15户,实际利
用外资规模为历年最高纪录。阳光百货、必胜客、海协信托等企业的引进,填补了本市在高档百货店、
高档洋快餐和信托企业方面的空白。全年外资企业销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9%,
本市成为全国跨国商业资本最集中、开放程度最高、商业业态最完善的城市之一,税源建设取得长足
发展。

商业布局优化调整

在国内同类城市中率先发布实施《商业网点专业规划》。市南区加快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滨海旅
游休闲区、现代商业品牌区建设,香港路—山东路金融产业集聚带快速发展,中山路旅游商贸区改造
正式启动;市北区一批标志性项目集中落户,商业中心更加繁荣活跃;胶州湾沿线加快市场群建设,
北部物流中心正在形成,城阳国际农产品中心、青岛粮油批发市场、重庆路汽车贸易大道等一批大项
目新扩建工程相继竣工并投入运营。 全年大型商贸流通设施开工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以上, 形成继
“九五”之后又一轮快速发展期。

整合商业资源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运作、行业自律”的原则,引导推动利群、崂山百货、利客来、
中国烟草等大企业加快食品杂货店(夫妻店)的整合改造。全年共有5处农贸市场改为超市,标准化
市场改造完成13处,900多处“夫妻店”经过整合达到规定标准,向乡镇延伸连锁型中小超市180处。
运用现代营销方式,整合社区商业资源,启动了“绿色早餐工程”,“绿色早餐车”发展到117辆,
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200多个。

商业标准化管理

年内,发布了《青岛市市区商业网点专业规划》,制订了《饭店业服务标准》等6项地方性标准
和服务规范。推进商业管理社会化,在组建商业联合会后,新成立了豆制品和煤炭行业协会,全市流
通协会总数达到13家,出台了《关于规范商贸流通服务行业管理的试行意见》、《商业道德诚信规范》
等,开展了物流、会计等流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创服务名牌、树财贸形象”活动,加强服务品牌建设,全市财贸系统新培育全国级名牌4
个、服务明星5个,财贸党政机关服务品牌12个。年内,评出全市财贸十大新闻,内容涉及市场消费、
财政收入、国企改革、民营经济、金融安全、放心工程等财贸系统影响重大的事件。整顿规范市场经
济秩序,推进“诚信青岛”建设,初步形成以“政府信用为关键、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
的建设框架。

(倪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