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7&rec=130&run=13

2003年9月,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王伟(中)出席首届中国国际绿化博览会开幕式。(市委办公厅
供稿)

主要经济指标

2003年, 青岛市所辖五市完成生产总值877.9亿元, 同比(下同) 增长20.6%,占全市(下同)
49.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8.4亿元,增长28.8%,占23.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5亿元,增
长83.1%,占54.2%。五市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市全部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行列。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全市粮经比例由上年的56.5∶43.5调整为53.1∶46.9。肉、蛋、奶总量分别达到71万吨、40.5万吨
和41万吨,分别增长4.7%、2.1%和21%。奶牛发展到11.6万头,占全省1/4。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在
全省、全国领先并通过国家验收。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32.1万吨,增长1.2%。畜牧业、水产业总产值
占农业总产值(现价)的比重达到58.7%,提高0.7个百分点。畜产品和水产品的总产量、总产值均居
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2位。新增造林面积3.79万公顷,增长130%,造林面积连续2年实现翻番,全市
森林覆盖率26.76%,提高3.6个百分点。五市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7.1∶49.4∶33.5调整为14.4∶51.6
∶34.0,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5.6%,增长2.7个百分点,有139万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
占总数的54%。

招商引资与出口创汇

年内, 五市合同利用外资43.5亿美元, 增长46.8%, 占54.3%;实际利用外资20.4亿美元,增长
73.7%,占50.7%;实际利用内资(青岛以外)83.7亿元,增长47%,占50.8%;出口创汇38.4亿美元,增
长19.3%,占37.1%。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11.7亿美元(新口径),增长18%,占全省24.6%。水产品
和畜产品的禽肉、乳品、鲜蛋、兔肉出口分别占全国的16%、14%、22%、17%和57%,本市已成为
全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基地。

农业产业化经营

年内,推广了以“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厂”为主要内容的“九联模式”。在万福集团、九联集
团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畜牧业形成奶业、生猪、肉羊、肉鸡等4个优势产业体系,带动“订单”奶
农户、肉鸡农户、生猪农户分别达到1.5万、2万、8000多户。全市按照“九联模式”建设标准化生产
基地231处、标准化生产车间667个,建立合作社组织56个。肉鸡标准化生产规模占总量的60%、优质
猪标准化生产规模占总量的50%,80%以上的奶牛实行标准化生产。全市获得标准认证的商品肉鸡养
殖场、商品猪养殖场达到2000多处;有60多家加工企业获欧盟认证、国外兽医卫生注册或日本农林水
产省偶蹄动物出口认证,占全省30%左右;有12家企业的13个畜产品获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占全省畜产品认证总数的87%。水产加工业发展迅速,全市水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00多家,水产品
年加工能力达到50万吨。其中,外向型水产加工企业373家;有50家水产加工企业获得欧盟认证,87家
获得HACCP认证,分别占全省的44%与45%。本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

“两园一城”开发建设

发挥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市25个重点农业示范园区共完成投资10.9亿元,其中争取国家
投资6198万元,引进和推广新品种1800多个、良种覆盖率100%,培训农民技术员2.45万人次。引进国
内外项目194个,引进内外资金6.78亿元,创汇1.08亿美元,实现年销售收入13.9亿元。其中,9个市级
农业园区全年完成总投资5.55亿元,引进项目121个,引进资金4.37亿元,创汇6721万美元,实现年销
售收入7.8亿元。有7家农业园区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加强工业园区整合和开发,
全年五市重点工业园区新开工企业648个,完成营业收入1098亿元,实现利税121.6亿元,实际利用外
资19.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66亿元,出口创汇41.7亿美元,从业人员达到29.7万人。加快城市化进
程,修订完善了新一轮城市规划,五市城区驻地详细规划覆盖率达90%以上。16个重点镇详细规划覆
盖率达50%以上。五市城市化水平达到43%,提高了2个百分点。

农村社会事业

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530元,增长8.0%;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人均住房使
用面积26.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5平方米。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全市减负2.67亿元,农民人均负
担由税费改革前的148元降至87元,减负率41.2%。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逐步完善。
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全
面进步。

(王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