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反腐倡廉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6&rec=78&run=13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清理公款购买个人商业保险全市共清理出投保总金额1277万元,涉及80个单位的3万余人,全部按规定
进行了处理;中央纪委向全国推广了本市的做法和经验。
清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借用公款全市共清理出42个单位1046人借用公款1044.2万元,全部按规定进行
了纠正;中央纪委、省纪委转发了本市的做法。
防止和纠正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空岗问题指导各区(市)建立完善基层干部廉洁从政规范,督促建
立了乡镇领导干部值班制度,召开了全市农村和城市基层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了
一批典型,较好地解决了乡镇干部走读“空岗”现象。中央纪委转发了本市的做法。
厂务公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意见》,在全市国有、集体和国有资产
占主导地位的1730个企业中全面推行了厂务公开,全市有20个企业被授予山东省厂务公开先进单位称
号。本市被山东省推荐为全国厂务公开先进单位。
查办案件
全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8789件次。其中,检举控告7569件次,占总量(下同)86.1%;
署实名举报2682件次,占30.5%,已办结2498件。立案查处违反党纪、政纪案件825起,比上年上升0.6%。
其中,立查大案要案156起,涉及地厅级干部3人,县处级干部54人。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9315
万余元。本市查办案件的做法分别被中央纪委、省纪委予以肯定和推广;编写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
获期股奖励案例》被中央纪委转发。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深化政风、行风建设督促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比较密切的部门和单位建立了服务承诺制、首
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效能评估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等;督促一些重点部门和行业
简化审批手续、 规范服务标准, 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深化政务公开,全市各区(市)、乡镇
(街道办事处)继续推行政务公开,27个市直单位设立了政务服务大厅,37个单位的186项审批事项实
行“一站式”或“一条龙”服务,46个单位开展了利企便民活动,43个单位开通了服务咨询投诉热线
电话,接听量总计127.7万个。根据本市经验编写的《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纠风工作》被《中国
纪检监察报》刊发。
医药纠风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青岛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全年参加药
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医疗机构由上年的14家扩大到5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达到100%;药品品种由上年
的55个扩大到800多个;涉及金额由上年的1亿元增加到3.2亿元。组织开展了药品市场等专项检查,共
检查各类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1913个,立案235起,查结156起,查扣涉案药品金额184.48万元,
取缔非法经营药品业户113个,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个,销毁假劣药品300多个品种、近3吨。中央纪委、
国务院纠风办和省纠风办充分肯定并推广了本市的做法。
减轻农民负担会同有关部门推行农业税收和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制,村级报刊费用限额制。全市共清
理取消收费项目171项,降低收费标准20项,达标升级活动55项,减轻农民负担830万元,农民负担比
上年人均减负率为24.7%。中央纪委推广了本市的做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健全集中审批和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全市第二轮行政
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已基本结束, 共取消183项、 降格31项、下放29项、合并15项,取消、调整幅度为
44.8%。12个区市和部分市直单位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督促工商部门依
托电子政务网络,推行企业注册登记前置并联审批制度。出台了《关于对行政审批中违纪行为处分的
暂行规定》,为规范行政审批提供了纪律保障,本市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中央
纪委推广了本市开展第二轮行政审批改革的做法;省纪委转发了本市出台的《关于对行政审批中违纪
行为处分的暂行规定》。
建立财务结算中心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市级机关会计结算中心,首批150个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范
围,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管。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分别推广了本市的做法。
强化招投标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把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出让作为重点,规范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建立
公开透明的土地交易市场环境。全年全市共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101宗278.64公顷,总收益由上年的
2亿元增加到17.8亿元,居全省首位。中央纪委推广了本市的做法。
有形建筑市场实现了招投标信息网络化、手段科学化、行为规范化、市场与现场的联动化、监督检查
制度化,并获得中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为全国首家。全市招标工程1520项,招标率99.05%。其
中,公开招标767项,邀请招标753项。市级有形建筑市场招标工程266项。其中,公开招标132项,邀
请招标134项, 招标率达100%。 中央纪委推广了本市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的做法,《中国建设报》、
《建筑时报》等新闻媒体也作了相关报道。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年内,纳入政府采购的商品种类扩大到150余种;通过采取采购信息公开发布、采
购结果向社会公示、采购方式以公开招标为主等形式,使采购的每个工作程序和环节都做到了公开操
作、接受监督。全年全市政府采购合同金额4.52亿元,节约财政资金1.02亿元,节支率18.35%。其中,
市级政府采购合同金额1.65亿元,节约财政资金3779万元,节支率18.67%。本市实行政府采购的做法
在全国政府采购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并得到中央纪委和省纪委的分别推广。
加强产权交易监督对重大的产权交易行为派专人进行现场监督;全年全市完成交易额42亿元,同比增
长10%,有效地遏制了产权交易中的腐败行为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本市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的做法分别
被中央纪委、省纪委推广。
清理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会同有关部门对1995年1月1日以来的各类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及其交易行为
进行重点清理; 全市共清查土地8972宗8860公顷, 涉及违法用地3229宗2667公顷;共欠缴土地出让金
13.9亿元,已收缴11.79亿元。此事被新闻单位评为2002年青岛市10件大事之一。中央纪委推广了本市
的做法。
效能与经济建设软环境监察
公务员效能监察制定了 《关于对国家公务员工作态度和效能问题的投诉处理办法》 和《青岛市实施
〈关于对国家公务员工作态度和效能问题的投诉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并以市政府规章的名义下发;
开通了投诉专线电话,接听投诉电话3200余个。其中,属于受理范围的1200件次,全部在规定时间内
办结,受理量和办理量都占了市3部效能投诉电话总量的60%以上,有180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省
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赵春兰对此作了批示;《人民日报》等中央、省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政府部门效能监察组织150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以及被评议部门直接管理与服务
的对象,按照“分类测评、综合评定”的模式,对59个部门进行了评议评估,并将结果通过新闻媒体
向社会公开;期间,发放问卷8万多份。
2002年夏,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崔锡柱(左五)陪同中央纪委
有关部门领导视察青岛港。(市纪委办公厅供稿)经济建设软环境监察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
组织力量先后查处了一批严重影响本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具体包括:电子泊车招标投标问题、
莱钢青岛工业园建设受阻问题、中韩合资企业个性时代公司投诉等29起。通过查办案件,防止了项目
流失,挽回投资资金数亿元,解决了一批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增强了客商在青投资的信心,在社
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组织152名纪检监察干部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走访千家企业”活动,对企业
反映的574个问题, 按职能分解到64个部门, 已全部办结。中央纪委、省纪委推广了本市的做法。
《中国纪检监察报》、山东电视台、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多次进行了相关报道。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年内,出台了《关于完善“一岗双责”制度严格责任追究的意见》。在具体落实中,主要抓好责任分
解、考核、追究。制定了《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与年度反腐败重点任务责任
分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成53项工作目标,落实到21名市级领导干部,明
确了38个牵头部门和93个参与部门;相关责任人定期会议报告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并由市级领导带
队进行大规模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全年共有18名党员领导干部受到责任追究,其中副局级以上干部3
人,处级干部6人,科级干部9人。本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经验在省委召开的全省党风廉政建
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介绍。
其他工作成果
全年共发表稿件1699篇。市纪委、市监察局被评为山东省纪检监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组织
播放电教片2466场次、违法违纪人员现身说法884场次,邀请法律专家作法制报告会331场次,举办案
例展览110个,编发《案例选编》5851册。全市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参加了党纪政纪条规知识集中考试,
参考率达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