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6&rec=24&run=13

2002年,全市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实现跨越式发展。大项目和500强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又有21家
世界500强企业来本市投资23个项目。重点国家和地区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拓宽。
总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的中法水务项目已出资1700万美元。 项目技术含量有所提高。先后引进加拿大
IND(爱德)牛胚胎移植、三维电子、积水塑胶等技术含量较高项目120多个,合同外资超过5亿美元,
其中,牛胚胎移植项目属国内首创。外贸出口难中求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增
长较快;机电产品出口增幅高出全市平均增幅18.3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上升到32.2%;开拓新兴市场取
得明显进展,对南亚、非洲、拉美、独联体及东欧、中东出口分别增长较大;一般贸易出口快速增长,
全年出口过亿美元的骨干企业达到11家。对外经济合作增幅较大,境外投资步伐加快。
农副产品出口结构调整
年初,本市水产品、禽肉、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出口全面受阻,出口持续数月下滑,许多企业停产
或濒于破产。通过多方协调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对外交涉,力促欧盟、日本等国对本市部分农产
品进口重新开关。各出口企业主动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转移,赢得新的出口发展空间,扭转了被
动局面。全年实现水产品出口3.59亿美元,增长6.1%,为拉动全市出口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外经贸拉动经济发展
本市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的40.3%和42.9%。 青岛港外贸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 增长
17.4%;集装箱吞吐量341万TEU,增长29.2%;涉外税收50亿元(含海关代征税),增长1.6%,占总税
收的25.5%。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额、营业额均居全国计划单列市的前列。社会贡献度进一步提高。全
市出口占GDP的比重为46.3%;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1%;外商投资企业的
税收占全市的比重为33.3%;外商投资企业职工人数50万人,占全市就业人数的42%。
与国外大公司合作
海尔集团与日本三洋,海信集团与日本住友、日立,青啤集团与美国A-B,澳柯玛集团与美国GE,
青钢集团与韩国浦项制铁,四方机厂与加拿大庞巴迪,港务局与丹麦马士基,黄海橡胶集团与意大利
皮列里、香港和记黄埔等,相继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吸引了一大批高质量的项目。这种强强联
合,对于大幅提升全市大企业集团的综合竞争力、在更高层次上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加快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及尽快在电子家电、纺织服装、
水产品、集装箱制造等多个领域形成一批世界级的生产加工基地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招商促进活动
对跨国公司、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推动本市知名企业集团及朗讯、正大集团等外商投资
大企业开展产业链条招商。制定港口、跨海大桥、造船、炼油、机场、奥运、城市建设等大项目招商
计划及配套政策并集中推介。全市出访招商联络1120家国外企业和机构。先后组织了深圳和香港、韩
国和日本2002青岛推介会等招商活动,签订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4亿美元。承接了日本、韩国、新加坡、
德国、香港、瑞典等国家和地区在青推介活动,为企业投资贸易牵线搭桥,建立联系。
会展经济
全年共举办电子家电博览会、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渔业博览会、时装周、技术洽谈会、航海博览
会等国际、国内展会40多个,展览面积40万平方米,参会的国内外客商超过60万人次,对于促进全市
经济发展和经贸合作,扩大青岛在国内外的影响,拉动城市商业、宾馆、餐饮、旅游、交通等第三产
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举办各种展会给交通、通讯、酒店、旅游等相关产业带来的收入近30
亿元,拉动出口近20亿美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贸出口增幅低缓,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仍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服装、
鞋类、食品等传统出口商品增长乏力;骨干企业出口拉动和支撑作用不够强劲,新增出口能力相对不
足,新增出口额仅占全市出口的4.3%。2.利用外资总量和增速与深圳、苏州等先进城市相比还有较大
差距。引进外资项目与本市建设“三大特色经济、四大产业基地”结合不够紧密,产业链条短,出口
型大项目相对较少。3.重点园区尚未成为外经贸发展的中坚主体,园区特色不突出,专业性不强,配
套条件不完善,带动作用不明显。4.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特别是开展境外投资业务还未引起全社
会的充分重视。5.投资环境特别是成本低谷环境仍需进一步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