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5&rec=335&run=13

2001年, 该市辖19个镇、 3个街道办事处和山东省即墨经济开发区、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总人口
106.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18万人。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6万公顷。国内生产总
值13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0.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3.4亿元、60.8亿元和
48.8亿元,分别增长2.9%、29.7%和20.8%。地方财政收入5.1亿元,总量居青岛市所辖五市首位;地方
财政支出6.43亿元(含专款及补助952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8亿元,增长32.9%,高出GDP
增幅12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
经济发展
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3.6亿元,增长3.8%,被评为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市。种植业、畜牧
业、水产业分别实现产值16.2亿元、11亿元、16.1亿元,各占农业总产值的37.2%、25.3%、37%。该市
粮食总产42.67万吨,下降12.7%;花生总产12.7万吨,增长5.4%;蔬菜、瓜类总产100.6万吨,下降20.8
%。出栏肉牛6.42万头、生猪45.54万头、肉鸡3060万只、羊20.61万只、兔63.09万只,分别增长0.63%、
0.95%、19.61%、0.29%和6.32%。肉、蛋、奶总量达到20.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0.1万吨,增长4.7
%。投资3530万元,新建了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及净菜培训中心,推行蔬菜无
公害标准化生产。设施化种植面积达3333.33公顷,蔬菜冬暖大棚发展到1.8万个。规划并开工建设占
地400公顷的青岛市畜牧科技示范园核心区和占地130公顷的瘦肉型猪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基地,有
效解决了畜牧业良种引进和技术推广滞后等问题。海水鱼养殖示范园建成8000平方米的大菱鲜鱼育苗
标准车间;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规划占地66公顷,计划总投资3亿元,一期投
资1亿元。工业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立足服装纺织、机械制造、制鞋、电器、食品饮料等特色
行业,制定了调整工业布局的实施意见,突出抓好骨干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
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突出。新增限额以上工业企业41家,总数达到189家;工业企
业上缴税金4亿元,增长58%,占该市税收总额的48.3%。完成工业总产值185.8亿元,增长12.5%。其中
服装纺织业完成产值87.5亿元,增长25%,占该市工业总产值的47%。实施技改项目216个,完成技改
投入7亿元,新增2家青岛市企业技术开发中心,23项技术创新项目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
划,4家企业被认定为青岛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开发新产品52个,其中5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项新产品被列入国家新产品试制计划。实施名牌战略取得成效,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即
发集团完成产值15.8亿元、上缴税金1.19亿元、出口创汇1.43亿美元,分别增长46.2%、28%、20.2%;
其中,自营出口1.03亿美元,占该市自营出口总额的76.3%。截至年末,该市已创8个青岛市名牌产品,
5个山东省名牌产品,5个山东省著名商标;“即发”商标已于2002年初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有45
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有48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有6项农产品
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工。
国内贸易与私营经济 实施“商贸兴市”战略。投资1.59亿元新规划建设了小商品城二期工程、
厨具商城和服装城,其中小商品城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服装批发市场建设规模跻身于全国
同类市场前3位。至年末,该市共有大小各类市场140余处,其中专业市场27处。集贸市场交易额216.4
亿元,增长27.1%。在市场的拉动下,新增个体工商户2.7万户、私营企业895户、注册资金6.44亿元,
新增从业人员4.86万人;个体私营税收2.06亿元,增长26.1%,占该市税收总额的24.9%。被评为“山东
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
对外、对内开放 年内,新批外资项目188个,合同利用外资5.95亿美元,增长91.6%,总量在青岛市
所辖五市中居首位。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15个,占该市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54%。实际利
用外资1.93亿美元,增长21.7%。投资8000万美元的韩国高丽钢线项目是青岛市年内引进的第二大工业
外资项目;投资4000万美元的挪威庞裕大菱鲆养殖项目是山东省年内引进的最大农业外资项目。
引进内资项目690个,实际利用内资20.2亿元,翻一番。其中,新批过亿元的内资项目12个,占青岛市
利用内资总额的37%。
完成出口创汇7亿美元,增长21.7%。其中,自营出口创汇1.35亿美元,增长45%。出口总量居青岛市所
辖五市第二位。
城镇建设
围绕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基本建设投资11亿
元,增长45.6%。城区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85.7%,小城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40%,建成区面积扩展
到30平方公里。集中力量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投资6600万元拓宽大田路(留村镇大村岭—田横岛省级
旅游度假区)温泉镇石桥村至绿岛码头段27.3公里;投资5500万元拓宽南城线(平度市南村镇—城阳
区)马山至刘家庄段29.3公里。建设13条(段)城区道路,完成5条路口渠化交通。投资4100万元,实
施了大规模的城区绿化工程,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8.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8%。铺设城区供水
管道41.5公里,新建2处供水加压泵站。新增城区集中供热面积20.8万平方米,新增管道燃气用户近千
户。完成宽带接入城域网建设工程、农话管道建设工程。建成110千伏文化路输变电站和35千伏服装
工业园变电站。女岛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和国家一级群众渔港顺利通过验收。组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
大队,加大了城市管理执法力度。严格土地管理,完成土地收入2.2亿元,被评为山东省国土执法模
范市。
高质量全面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工程 2001年是即墨市为期三年的农网改造的最后一年。至5
月,农网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投资1.12亿元,改造用电村1029个、10千伏线路214.8千米、低压线
路2733.9千米。期间,实施了镇供电站的改革,精简农村电工580人,择优录用的860名农村电工全部
实行集中办公、24小时值班、到户服务。农网改造工程使该市农村网架不合理、线路老化严重、供电
半径长、供电可靠性差、存在“人情电”现象等问题得到解决;该市农村照明到户电价统一为0.64元/
千瓦时。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晚间新闻节目对该市这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专门报道。
社会各项事业
组织科技计划108项,研制开发新产品19个。高考本科达线人数为1602人,居青岛市所辖五市第一,
被评为山东省“两基”工作先进市。举办了“即发之夜”大型文艺晚会和第二届“即墨之夏”广场文
化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续修地方志工作正式启动,并制定了五年规划,已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
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市政府成立了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即墨市质量兴
市实施意见和考核奖惩办法及实施细则,并将考核结果纳入该市两个文明建设考核体系,被评为全国
质量兴市先进市。加大税源普查工作力度,获山东省税源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该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管理与评估体系探索项目在该市试点 2月,该市承担了国家计生委计划
生育优质服务管理与评估体系探索项目试点工作。按照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
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制定了依法行政评议等9项制度和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等4项规
范。弘扬婚育新风,扩大群众知情权。初步建立起指标设置、考评方法科学,能够为基层开展个性化
工作的考核评估体系。8月底,在国家计生委举办的优质服务项目试点培训班上,该市在会上介绍了
开展此项目工作的经验,与会人员还参观了该市试点镇现场。
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市 2001年,成立了市体育中心,投资230万元建成了室内训练房和2个塑胶
网球场、 2个水泥地面网球场等设施。 年末,该市建有老年体育辅导站24处,村级辅导站1000余个,
400米标准跑道田径场16个,市、镇、村三级门球场450余个,500多个村庄具有体育设施。学生体育达
标率达96.2%。5月和8月,先后承办了山东省和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年内,向青岛市输送运动员26
名,其中李瑞财在全国九运会上获跆拳道85公斤级金牌。截至2001年,连续两届获山东省百县运动会
团体总分第一名。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市,并获山东省“田径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