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5&rec=333&run=13

2001年, 全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 有居民5.94万户、20.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9万人。总面积
2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017公顷。国内生产总值13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36%。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85.5亿元,增长38.5%;第三产业增加值41亿元,增长
32.1%。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1∶66.1∶30.8调整为2.7∶65.8∶31.5。地方财政收入9.16亿
元,增长52.5%。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7.5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8亿
元, 增加2.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0亿元, 增加11.6亿元。全区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1837元,增长15.2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增长8.2%。
经济发展
农业 农业产值(不变价)完成4.56亿元,减少7.9%;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和集体经济纯收入分别达到
32.4亿元和2.5亿元,分别增长17.8%和17%。初步形成连三岛海珍品苗种繁育中心、珠山生态农业观光
园等特色园区。水产品总产量10.5万吨,减少8.5%;总收入8.3亿元,增长10.6%。海参、鲍鱼存养量
分别达600万头和1800万粒,海水网箱突破1万箱。大力发展了水貂、七彩山鸡、狐狸、梅花鹿等特色
养殖,产值达1000多万元。巩固发展了以保护地栽培为主的蔬菜业和花卉业。全年完成退耕还林482公
顷。
工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4.5亿元(不变价),增长67.4%。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完成产值(不变价)
322亿元, 增长68%。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76亿元,增长55.3%。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1亿元,增长
43.2%。 工业经济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 提高
16.4个百分点;新发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累计达到65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4。
对外经贸 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项目59个, 其中世界500强项目2个。 合同利用外资6亿美元, 增长
66.2%;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增长36.4%。美浓电子、海尔微波等18个投资过千万美元或人民币过
3000万元的工业大项目建成投产;意大利威乃达、台湾新龙王包装、台湾技钢等10个工业大项目实现
开工建设。投资1.6亿元完成了出口加工工业园一期工程建设。台湾电子工业园全面启动,为台湾电
子项目入区打下了基础。大炼油、大乙烯、液体化工码头等大项目顺利推进;世界500强项目SK化工
建成投产;引进并开工建设了威光化工、友谊化工等一批石化项目。产业链招商迅猛发展,海尔、海
信、澳柯玛等成为区内外资企业的“孵化器”,全年共引进威斯克精密五金、海士茂电子塑胶等5个
投资过千万美元的外资配套大项目,项目总投资达到1亿美元,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美元。外贸出口
稳步增长,完成5.9亿美元,增长13.1%;对外劳务输出和技术合作也取得新的进展。利用内资35亿元,
增长42.9%。
国内贸易 全年消费品零售额8.7亿元,增长22.3%。全区各类商业网点达到9200余处,从业人员2.8万
人;集贸市场24处,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厦4处。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开工华联家佳源、
福瀛装饰城、世纪商城等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设施13处,总建筑面积39.7万平方米。其中,
华联家佳源已开业纳客。
个体私营经济 新增私营企业554家,新增注册资本4.5亿元,分别增长17.6%、29.1%;新登记注册个
体工商户3008户,注册资本3766万元,分别增长51.1%、73.6%。私营和个体经济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
额1.56亿元、1.22亿元,分别增长20.0%、30.5%。个私经济完成产值42.9亿元、增加值10.7亿元,实现
利税2.6亿元,分别增长77%、90%和109%。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已占全区GDP的8.2%,提高1.7个百分
点。
旅游业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6.5万人次,增长18%;旅游收入5.2亿元,增长28%。
城区建设
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7亿元,增长32%。其中,驻区单位投资9.9亿元,增长36.6%;地方全
社会投资38.8亿元,增长30.9%。
基础设施 区政府确定年内重点办好的9件实事包括第一人民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市民广场、文化
广场等重点工程顺利完工。对黄河中路、昆仑山路等城区主干道进行了拓宽改造和绿化、亮化、美化,
江山路南延段和环岛路顺利建成并通车,薛家岛安子快艇码头建成通船,临港工业区热电厂、新奥管
道燃气储配站开工建设,全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通车公路总里程198.1公里,公路硬
化总长度196.1公里,公路密度为90公里/百平方公里。新辟海上旅游航线4条,增加游艇10艘。
房地产业 全年商品房竣工面积达67万平方米,销售额达7.1亿元,分别增长110%和98.2%,“千禧龙
苑”、“阳光海岸”等一批高档智能化住宅小区开工建设。旧村改造全年开工面积80万平方米,竣工
面积35万平方米。
环保卫生 以争创ISO14000国家示范区为契机, 全面推进了环境保护、生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通过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全区绿化覆盖率3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平方米。环卫管理工作再上
新水平,环境卫生质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交通邮电 长途汽车客运南站和集力汽车站建成投入使用。新辟公共交通线路2条,使全区公共交通
线路达20条。 全年完成客运量492万人次, 客运周转量6780万人公里;货运量1632万吨, 货运周转量
35352万吨公里。电讯业快速发展,新增交换机容量5500门,全区交换机总容量达8.75万门。全区电话
普及率为28部/百人,住宅电话普及率为81部/百户。
社会各项事业
教育 全区现有普通高中1处、职业高中2处、初中8处、小学28处、各级各类幼儿园76处;在园幼
儿5500人,在校小学生1.58万人、初中学生9600人、普通高中学生2800人、职高学生1580人;中小学教
职工2201人。普通高考本科达线人数275人,提高11.4%。投资5700万元新建了区高级中学、扩建了第
五中学; 新建的香江路小学、 富春江路小学相继投入使用。全区中小学多媒体计算机教室配备率达
100%。社会力量办学和高等教育学校建设进展显著。新引进山东科技大学并开始动工兴建校区,青岛
南洋学校三期工程投资2200万元,青岛建工学院完成投资700万元,私立青岛奥林特外语专修学校完成
投资1000万元。
文化 年内,新科技馆与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举办了“中国·青岛金沙滩文化旅游节”、“青岛国
际风筝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全区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3万户。
医疗卫生 全区拥有区级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各1处,街道办事处医院3处,疾病控制机构1处,
卫生监督机构1处,妇幼保健机构1处,药品检验机构1处。拥有医疗病床540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2.7
张。从事卫生事业人员955人。其中,医生452人、护士260人。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81名、中
级257名。建成第一人民医院病房楼主体工程,购置了螺旋CT等医疗设备60余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
工作实现新突破,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实施意见》。人口出生率为12.36‰,
计划生育率100%,人口出生性别比107.11,自然增长率8.55‰。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人口与
计划生育目标考核一等奖”。
社会保障 初步建立了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了农村适龄劳动力的培训力
度,制定了《关于对因项目征用失去部分土地农民实行养老定额补助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