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5&rec=320&run=13

2001年4月,该区通过采取合署办公形式进行多次内部调整后,所属街道办事处由原16个调整为7个;
下设119个社区居委会;面积34.55平方公里。2001年,总人口36.28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5万
人。男女性别比110︰100。年内,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5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2.4%。其中,
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46亿元和7.10亿元,分别增长-2.9%和14.1%。实现区级财政收入13442万
元,增长11.9%;地方财政支出1572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年内,获青岛市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先进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山东省安置帮教先进集体等称号。
经济发展
工业 2001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2329万元。共有企业642个,职工1.5万人。限额以上工业企
业30家,其中轻工业12家、重工业18家。全区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5.07亿元。其中,集体工业企业增
加值1151万元,占3.0%;其他经济类型增加值9275万元,占18.3%;轻工业增加值占7.3%,重工业增加
值占16.2%。年内,顺利完成了服装二十五厂、雄海公司等27家区直企业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改
造,企业改制率达到了81.8%。全区由自然村转体形成的农工商公司有14家(所属企业共171个),街
办企业5 家。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收入5.26 亿元,增长3%。
个体私营经济 2001年,全区个体私营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华清食品和洁神干洗公司分别获得“中
国优质品牌”、“山东省著名商标”和“中国消协诚信单位”等称号;有11家私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3家私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个体工商业户达到6457户,注册资金1.26亿元;
私营企业达2197户,注册资金9.98亿元;个体私营企业上缴区级财政税收4602万元,占区级财政收入
的34.2%。
国内贸易 年末,全区共有商品市场40处,其中农贸市场21处;市场建筑面积32.36万平方米,设置摊
位8486个。全年实现市场交易额8.7亿元,增长20.36%。其中,市重点市场青岛汽车贸易中心完成市场
交易额6.2亿元,增长21%。人民一路农贸市场被国家经贸委、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等8部门评为全国
“三绿工程”试点单位,列为全国“三绿工程”工作会议定点参观市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
目及省、市有关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区长管“菜摊子”工作连续3年在全市检查评比中名列第一。
全年第三产业销售收入完成23亿元,增长30.1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增长72.5 %。
旅游 区内主要有海云庵、中国神话洞、北岭山公园等旅游景点,一年一度的海云庵糖球会被列入全
国百项节庆活动。年内,全区接纳国内外客人120万人次,节庆旅游成交额480万元。
对外开放全年共利用内资1.7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5%;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8个,增资项目8个,
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年末,全区已批准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
企业220多家(包括驻区外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全年出口创汇3250万美元,增长3%;涉外税收2100
万元,增长11%;产品销售收入6.5亿元,增长41%,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年内,继美国杜邦、法国阿尔斯通、日本三井等世界500强企业在该区投资后,位居世界零售业第二
位的德国麦德龙集团投资兴建的青岛商场也于1月开门纳客;总投资9100万元的东方家园装饰建材超
市已开工建设;北京国美家电集团公司前来开办了青岛连锁店总部——国美商城;建成了青岛汽车配
件城二期工程、青岛市果品批发市场及青岛捷达机电商城等专业市场;引进了普阳建材、源诚物流、
飞利汽车等外资企业。
城区建设和管理
城区建设 年内,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村庄改造,争取了3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政策;湖岛村、小水
清沟村2处水淹片分别争取了破危陋房和旧村改造政策,并已上报评审方案。西海岸开发工作已完成
首期建设集装箱码头工程前期手续,186.67公顷的北片围海造地工程已与合作单位签订了联合开发框
架协议。协助市有关部门实施了308国道、重庆南路综合整治和长沙路打通等3项市重点工程。开展区
内环境综合整治,硬化、绿化了海岸路,整修了安达路,新建整修道路11条、共2.2万平方米;位于
该区海岸路18号的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已实施修复;加强生态绿化建设,投资300万元改造了水清
沟公园;新辟绿地6万平方米,植树7.4万株;无偿提供苗木1万株,创建了绿化达标庭院24个。解决了
3115户居民的“吃水难”和武宁路周边楼院“排水难”问题;在主干道设置了6座景点式垃圾房,撤
掉了所有露天垃圾容器,生活垃圾袋装收集率达到100 %;完成旧城区物业管理面积83.1万平方米,
海信北岭山小区创 “省优” 物业管理小区工作通过了市级初验。 截至2001年末, 全区道路总长度
98.031公里,道路硬化率达 98 %;绿地面积535.75公顷,其中公共绿地154.3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4.68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1.39 %;拥有公园6座,建成了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广场7座。
环境保护 2001年,该区制定了《环境保护责任书工作实施方案》,区长与区政府10个职能部门和各
街道办事处以及12家工业企业签订了环保责任书,并加强对各责任单位现场督查。全区淘汰燃煤锅炉
26台,对6家单位锅炉违章冒黑烟进行了立案查处;查封高硫煤375吨,对3家超标燃用单位进行了立案
查处;环保、公安、工商和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18次,取缔燃用固体燃料茶水炉5台、大小炉灶514台,
查处非法运输、 销售和使用的劣质煤炭42吨。 强化对水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管力度,全年征收排污费
447万元,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烟控区面积覆盖率达100%;完成1.03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工作,
环境噪声达标区的面积累计达到17.98平方公里,面积覆盖率达64.28%。
社会各项事业
科学 2001年,全区共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3项,列入国家和市科技计划的分别有3、5项,另
有15项列入区新产品计划。有3家企业的4项科技成果通过了专家鉴定,其中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
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1项科技成果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有1家企业
被市政府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3家企业的7个产品被市政府认定为青岛市高新技术产品;有4家科
技企业被认定为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年内,审批技术贸易机构6家,受理专利申请90件;组织企业参
加国家、省、市各类博览会、洽谈会9次,与市科技局共同承办了“青岛市第五届新产品、新项目对
接会”,组织举办了“四方区首届科技活动周”,参与了由市人事局牵头组织的“山东省海外百名博
士创新周”活动。
教育 2001年,全区有幼儿园32所、小学36所、成人中专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46%的幼儿园达到省、
市级示范幼儿园标准;社区为0~6岁婴幼儿建立了个人档案,先后被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和教育部
确定为“儿童早期教育课题项目实验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三创”(创规范化
学校、特色学校、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活动,人民路第一小学、北山第二小学通过了市级规范化学校
验收,已有64%的学校达到了市级以上规范化或特色学校,全区小学的建设及装备水平均达到国家规
定标准。全区教职工1754人,60%以上的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年内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年”
活动中,全区各小学均已建成多媒体网络教室,区教体局机关建成局域网。在全国青少年纪念建党80
周年读书教育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少先队工作连续13年被省少工委授予“山东省少先队工作红旗单
位”称号。为全区1000多名三年级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在海云广场创立了“少儿迎奥英语广场”;
获省级首批“义务教育示范等级区”称号。
文化 2001年,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区、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区的复检。在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的
“依法行政年”检查评比中名列第一,并被推荐参加山东省“依法行政年”先进评比。分别被市委宣
传部、市文化局评为“文明行业”部门、“群众文化先进单位”。举办了区第十三届艺术节和第五届
“海云潮”文艺创作比赛;以“世纪颂歌献给党”为主题,组织了“欢乐假日”广场文化节活动。开
展了“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组织实施了市“书香家园”行动计划——“十万图书进社区”活动。
年内,区政府将史志事业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决定创修《四方区志》,组建了区史志办公
室,制定了《修志工作方案》和《史志事业“十五”规划》,召开了全区史志工作会议,全区修志工
作全面展开。
卫生与计划生育 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事业机构24所,其中医院21所、卫生防疫机构1所、妇
幼保健机构1所;床位297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8.5张;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人员4477人,其中卫生
专业技术人员4077人,占从业人员的91%。成立了区、街、居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形成了集
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于一体的服务体系;继续实施“中国—荷兰王国社区
卫生服务改革合作项目”,积极发展全科医生诊所、社区老年护理院、社区康复中心和社区照料中心,
代表青岛市参加了在苏州召开的“中国—荷兰养老与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国际研讨”,并作了专题报告。
组建了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控制中心,加强了卫生执法和疾病控制工作;建成了区儿童听力检测中心、
区小学生口腔保健中心和区优生监测室。7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实地考察了海伦全科医生诊
所和海伦老年护理院,对该区开展社区卫生建设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
全区人口保持低生育水平,实现了连续7年负增长,区委、区政府连续9年获市委、市政府人口目标责
任兑现一等奖。被中宣部、国家计生委命名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区,获全省计划生育宣传
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活动先进单位。
体育 全区有体育场地2处、健身广场4处、少年儿童体育学校1所、各单项体育协会11个;专业
体育教员81人,社会体育指导员205人。有足球、田径、乒乓球等省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3所、市级传
统体育项目学校8所。开展了青岛市“环保杯”网球赛、青岛市“四方区长杯”钓鱼比赛等群体活动
近20项。举办了四方区第二届社区体育运动会。水清沟街道和河西街道分别通过了省、市级“城市体
育先进社区”验收。区教体局被评为“全国群体工作先进集体”。
社区建设与人民生活 2001年,继续巩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成果,丰富了以社区党建为核心,
以社区服务、卫生、文化、环境、治安、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组织网络、民主政治、干部作风、财力
机制为保证的“六位一体四配套”社区建设内涵。制定了《2001~2005年社区建设规划纲要》和《关
于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推进了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社区建设经验在全国城市社
区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交流,《中国社会报》也连续3次予以报道。以“民主政治建设年”为主题,
探索实行了社区民主听政会制度。组织开展“民评官、民评政、民评民”活动和创建社区建设“示范
街道”、“示范社区”活动。实施了城管工作、警务工作、消防工作进社区,以及律师、教育助理进
社区等试点工作。新建并启用了2200平方米的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在6个街道建成了社区事务受理中
心,推行了“敞开式办公,一门式服务”工作模式。
截至2001年末, 在119个社区居委会中,建立了130个老年人健身辅导站,有辅导员229人;建立
了168个老年活动室,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年内,新增社会养老机构3家,在全市率先启动了社
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设立了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社区照料中心和5家社区老年护
理院。开展了“社区体育先进管区”创建活动,举办了第二届社区运动会。开展了深化社区教育、创
建“学习型城区”活动,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全年共分流安置下岗职工523名,安置率达到51.7%;累计发放各类生活保障资金和各类救济金共
1830万元,帮助区属困难企业解决拖欠职工医疗费180万元;开展了再就业援助行动,机关事业单位腾
出326个岗位用于安置下岗职工。
改革与创新
机构改革 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区委设工作部门7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人员编制精简10%;
区政府设工作部门17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办事机构1个,人员编制精简20%。推行干部竞争上岗、
轮岗交流工作。年内,公开竞争选拔处级干部15名、科级干部110多名,对47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轮岗交
流。
财政改革 8月1日,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对区内全额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集
中统一核算,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督。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全年组织政府采购23次,
节约财政资金51万元。组织开展了全区税源普查,基本摸清了区域税源分布和构成情况,为发展财税
经济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政务公开 建成并启用了区行政服务大厅,实行“敞开式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大厅办理,一条
龙服务”的行政审批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