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地方科技事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5&rec=261&run=13

概况
2001年,青岛市连续第三次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称号,市科技局被人事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科
技管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市科技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市政府向本市新当选的3位院士
科研与开发机构2001年末,全市有各类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379个。其中,独立(中央、省驻青和市、
县属)研究机构58个,重点实验室34个,高校科研所5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0个,大中型企业研发
机构234个。年内,新组建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人才全市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24人,其中签约服务院士7人。拥有各类专业技
术人才68万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500
余人。全市每万人中拥有专业技术人才1039人,人才总量占全市人口比重的7.5%。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全年达到54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5%,同比(下同)增长3.5个百分点。全
年市财政科技投入1.24亿元,科技三项经费6900万元。全市科技经费支出总计40.39亿元。其中,大中
型企业35亿元;科研机构4.8亿元;高等院校6000万元。“十五”期间,青岛市和青岛高校、科研机构
落实的国家科研经费达10亿元,已落实到位3亿元。
研究与试验发展2001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下同)经费支出额14.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重为1.3%。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企业拥有人员10.33万人。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研究与试验发展折合
全时当量2041人·年;高等院校的研究与试验发展折合全时当量1340人·年。
软件业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科研成果全年有219项科研成果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星火奖。其中,科学技术进步奖165项,
星火奖54项。在165个科技进步奖中,有国家级4项、省级50项。获国家和省二等奖以上的奖励数量居
全省第一。
专利申请与授权全年全市专利申请2024件、增长7.7%,专利授权量1417件,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
分别排名第六和第四,专利申请量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在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36件,增长16.1%;
职务发明专利占申请总量的59%,高于全国35.9%的平均水平。
市政府第130号、133号令年内,分别制定了《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青岛市高等院校与
科研机构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奖励办法》,市政府发布第130号、133号令予以施行。
科研计划
全年全市重点领域共安排249个科技发展、新产品试制及农业丰收等科研计划项目,其中科技发展计
划项目134项,当年支出经费2400万元。重点安排了全球定位、卫星遥感等技术集成的智能交通系统和
以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管理软件为主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海流、海浪、潮汐、温度数字化连续检测
为主的科技奥运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新材料研究生态环保涂料、高性能塑料合金与新型工程塑料等5个产业化基地在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建
成。土工格栅、工程塑料、氟树脂、防火涂料等一批项目开始生产。土工格栅改变了中国高性能格栅
工程材料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新型绿色建材及其成型装备的生产,带动了国内传统管材产业的升级
改造。用于家电产品的高性能塑料合金、新型工程塑料、PVC 等替代了进口材料。
软件产业初步形成软件产业园、软件技术市场、软件重点实验室、软件企业、软件项目等5个层次的
产业体系,部分项目居国际领先水平或被列为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年内,全市软件产业产值
达到8亿多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市内有100多家计算机企业从事软件和系统集成业务。国内一批知名
软件企业纷纷入驻软件园。
信息技术产业及系列产品海尔集团建成了全国最大、规格最全、科技含量最高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
朗讯公司数字程控交换机制造技术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近20%。澳柯玛集团锂离子二次电池形成了日
产万只的生产规模。海信集团生产出国内第一款彩色屏幕CDMA手机,其税控自动收款机技术国内市
场占有率已达25%。高校软控公司的网络化智能型自动配料系统,由橡胶配料推广到印钞、印刷行业,
新版人民币均由该系统配墨。青岛前哨朗普测量公司开发生产的大型精密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国
内市场占有率达43%。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技术产品主要有彩电、多媒体计算机、程控交换机、NT工作站、手提电脑、雷达
和卫星导航系统、卫星电视接收机、电话、路由器等28类、数百种,其中一批已成为国内名牌产品。
2001年,本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产品产值和收入均居国内前列。
工业信息化主要行业及部分大型工业企业都建立了内部计算机管理系统。冶金、建材行业通过采用计
算机控制生产,降低能耗20%左右。化工、橡胶、轻工、医药、纺织等行业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检测控
制生产过程。 机械行业近40家企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普及率达到
90%。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科
技创新、服务功能、孵化功能完善的国家重点产业化基地。该区陆续引进了一批高科技项目和20家以
生物科技为主的研究机构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澳柯玛集团投资8亿元建设生物工程产业园,黄海制药
公司也投巨资建设医药高科技园。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以生物工程、电子技术、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
的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
农业科技
本市已逐步成为农业科技大市。2001年,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42%,农业科技进步率达52%。
农业关键技术推广重点推广了果品套袋、平衡施肥、节水灌溉、反季节栽培和蔬菜无公害种、养殖生
产等30余项实用技术。全市日光温室(大棚)发展到50多个;高标准设施农业发展到1.51万公顷;节
水灌溉面积达到24.67万公顷,占总灌溉面积的73.5%,其中滴灌、喷灌、渗灌等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
达到2.13万公顷。推广果品套袋10.1亿个,并将套袋品种由苹果扩大到红提葡萄和水晶梨等水果品种。
平衡施肥技术推广11.67万公顷,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推广7.33余万公顷。
良种繁育全市扩大优质黑小麦推广面积0.13万余公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黑小麦生产基地。农作物良
种引育中心、薯类作物脱毒中心、苹果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场等一批国家级良种苗木繁育中心相继建
立。还建立了海水鱼、国家淡水鱼两大鱼苗基地和贝类无公害养殖实验区,引进、繁育、推广了锯缘
青蟹、大菱鲆、俄罗斯鲟等大量优质海、淡水鱼新品种。
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并发布了无公害蔬菜标准、行业质量标准和高效农业示范区质量规划标准。投
资1200余万元建设了部级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青岛市“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初步构筑
了农业标准体系框架。
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全市建设了9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82.7平方公里。形成了莱西
奶牛、平度肉牛、胶州瘦肉猪、胶南肉羊、即墨肉鸡和胶南、黄岛网箱养鱼及胶州湾贝类养殖的产业
区或产业带。已启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项目。
城市社会发展技术
“数字青岛”建设数字化城市建设工程方案通过了论证,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16个试点城市之一。通
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形成了本市“智能交通”研究和发展的技术框架,基本确立了本市“智能
交通”可持续发展方向。
海水综合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达到单台设备日供水1000吨。海水在工业领域的利用量达240万立方米/日。
利用海水冲厕技术取得了突破。“大生活用海水示范工程技术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十五”期间重
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本市被定为全国示范城市,开始进行生活用海水系统优化设计和实施20万平方
米住宅小区示范工程。
城市抵御和应对灾害能力全市已建立了各类公共安全应急保障系统。投入几亿元资金,建立了应急救
援服务网络。市政府与驻军联合组织了海上紧急救助综合演练。通过对“崂山森林防火综合网络系统”
项目的科技攻关,建立起GPS电子地图防火指挥系统、图象传送和监测系统。
医学卫生与医疗技术开展了“干细胞移植工程产业化”等20多项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癌
症早期生物诊断试剂”、“干细胞小骨髓移植”等一批生物医学研究开发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参与
了国家“863”计划多个生物医学科研开发项目,其中“恶性血液病分子细胞遗传性研究”产生了重
要影响。围绕高尿酸血症、痛风病、易感冒基因、胃癌肝转移、高血压、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
难病、多发病进行了多项研究。全年青岛市参与国家级医学科研项目12项。有31项临床医疗科研成果
获省科技进步奖。
科技创新和发展
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建设2001年,科技部正式批准在青组建“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其建设将
利用3~5年时间完成3个步骤:1.建成4~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建成包括培养高层人才的研究生院
和海洋科技特色产业园在内的海洋科技岛;3.建成以海洋科学中心、海洋科技岛为骨干力量的海洋科
技城。
科研机构体制改革自2001年起,市属应用类科研机构取消事业费拨款,开始以企业形式运营,并落实
了一系列改革优惠政策。改革重点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内部分配和激励机
制,加强自我生存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有8家科研机构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内
部已建立起用人、岗位责任、绩效考评等规章制度。
原始性创新建立了海洋天然产物、酶工程、海洋药物、新材料等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开发了一大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有的已进入产业化。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与青岛海洋大学开展的“共建”
活动也已正式签约。
科技风险投融资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对上百个科技项目和企业进行了考察和论证;对国人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德意利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进行了股权投入;指导3家公司进
入了股票上市辅导期;为企业引资1.2亿元,其中外地资金4819万元。成立了“青岛市技术产权交易所”,
为技术资本交易提供了条件。
企业科技创新全市434家大中型企业中已建立研究与开发机构的有234家, 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达
1.15万人。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研制上始终保持领先势头。2001年全市专利授权1417件,其中企业申
请945件,授权752件,占总授权量的53%。
全年工业企业共完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1417项。其中,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289项,填补国内
空白163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895项。全年累计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92.4亿元、利税48.1亿元,同
比分别增长30.5%和31.4%。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企业总销售收入的26.8%。 完成新产品产值
457.4亿元,增长33.4%,高出全市工业增幅14.6个百分点。
民营科技企业
民营科技企业队伍2001年,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数发展到2000家,已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58.6%。其
中年技工贸总收入过亿元的16家,上缴税金过百万元的40家。一批民营科技企业由初级管理向“产权
明晰、责权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民营科技工业园建设民营科技工业园建设发展良好,已有111家民营科技企业进驻工业园。其中,外
资项目28个,合同利用外资2.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内资项目82个,合同利用内资9.2亿
元,实际利用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