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5&rec=214&run=13

工作概况
2001年,市环保局编制完成了《青岛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送审稿)》,使之
纳入了“十五”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年内,着重解决制约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问题和
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强化了监管措施,使全市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
改善,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列第2位。
启动生态城市建设
2月22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决定》。2月27日,市
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会议,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城市。会上,市政府与各区、市政府和有关
部门签订了《青岛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2001~2002年度)》。会后,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
联合印发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01~2002)》,成立了以副省长、
市长杜世成任组长,12个区市、35个市直部门的负责人参加的“建设生态城市领导小组”,并将有关
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
11月24日,《青岛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大纲》通过了专家评审。
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建设
贯彻执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在新建项目的审批中,实行了污染物浓度、总量双因子控制制度,支持新技术引进,并督促企业抓好
老污染源的治理。 全年全市审批建设项目942个,总投资51.9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4亿元;验收项目
610个,拒批污染重、能耗高、低效落后项目191个,处罚违反“三同时”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32个,
罚款41万元。全市建设项目“三同时”合格执行率达到100%。
组织开展了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共出动2700余人次,检查企业1600个,立案查处企业66个。
加强对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的监督,全年共监理污染防治设施8930套(次)。其中,水污染防
治设施4523套(次),大气污染防治设施3620套(次),其他污染防治设施787台(套)。向176家单位
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对109个污染设施不正常运转的单位进行了处罚。
加大工业污染源治理工作力度。 下达了2批污染治理项目计划, 总投资8041.3万元 (其中环保贷款
1532.5万元、环保补助196万元),共安排项目35个。根据市政府授权,对青岛康大集团公司、英派斯
公司等11个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年内,有40余家企业完成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项目,160家企业
完成了污染物全面达标工作任务。
“蓝天工程”建设
出台了《青岛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了《青岛市大气污染控制工作方案》。采取煤炭含硫量跟
踪抽检、强制配煤、取缔经营性燃用固体燃料设施等监管措施。与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
查扣违章运输散煤和劣质型煤的车辆,从源头上堵住散煤和劣质型煤入市。入冬后,市环保局对市区
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的控制燃煤污染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现场查处违法行为。淘汰100台燃煤锅炉,
是市政府确定年内重点办好的12件实事之一。为此,制定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并为市属机关事业单
位和驻青部队争取专项资金2500万元。全年全市共淘汰燃煤锅炉202台,超额102%完成市政府下达的
工作任务。燃煤锅炉容量、燃煤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544蒸吨/小时、26.11万吨/年和4720吨/年。
对20台10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实施了脱硫改造。
加强机动车尾气监测和年检、路检工作,全年共检测机动车12.3万辆,对1.3万辆不达标车辆实施了强
制治理,机动车尾气达标率达到82.6%,较上年提高了2.1%。
环境保护监理、监测
开展了入海排污口调查工作,全面清查石老人至团岛一线中小饭店、汽车修理厂、洗车点和农贸市场
等单位废水去向。
开展了奥运帆船、帆板水上项目赛区海水水质专项监测。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11个监测点位,对溶解
氧、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粪大肠菌群等16个指标每月监测1次,并对照亚特兰大和悉尼奥运
会水上项目赛区水质要求进行了评价,为开展专项整治提供了依据。
6月5日起,正式发布7区空气质量预报。
实施“民心工程”
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区中小餐饮业环保审批及监督管理的通知》,对餐饮业实行环保设施合
格证制度和年审制度,规范餐饮用房、污染防治设施、燃料种类、公众参与等。全年共对4051家中小
饭店进行了年审,合格率达到70%。对不合格的单位要求其限期整改;仍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议工
商部门予以取缔。
加强夜间建筑施工管理。 严把夜间建筑施工审批关, 拒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73个。加强“环保
110”联动工作,对违章施工、噪声扰民的单位坚决予以处罚。全年共监理建筑工地1703个,查处施工
扰民125起,罚款48.9万元。中、高考期间,开展了“为考生送安静”活动,受到考生和家长欢迎。
制定了《青岛市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奖励实施办法》,建立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基金。9月1日起在全
国率先开通“12369”举报电话,24小时受理群众投诉。全年共受理举报环境污染问题的来信、来访、
公开电话5826件;立案查处1095件,处结1032件;信访处理率达100%,处结率达到94.2%。坚持局领
导接访、阅批信访件和包案制度。全年领导公开接访12次,接待群众来访33起,占来访总量的51.6%;
阅批来信、来电46件,阅批率28.9%;领导包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0起;承办市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
协委员提案54件,办理率、面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环境标志产品等认证 年内,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青岛港务局等8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认证;达
木地板、澳柯玛系列冰箱、即发牌内衣等5个产品获国家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继续保持了全国领先水
平。
创建“绿色社区”
开展了以创建“绿色环保社区”为核心的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创建绿色学校、医院、公交、出租、机
关、宾馆、商店),在全市范围推广,并根据各社区环境的具体情况,灵活制定了创建标准。全年全
市建成环保达标办事处17个,达标居(家)委会157个,达标楼(院)1812个;星级“绿色环保社区”
16个(其中3星级7个、 2星级9个) ;“绿色学校”22所(其中国家级1所、省级5所、市级16所);
“绿色出租车” 达到300余辆。 该项活动得到了国家环保局、省环保局的肯定,称之为环境保护的
“细胞工程”,并建议深入开展下去,做法成熟后在全国推广。
机构改革与政务公开
年内,市环保局通过机构改革,内设8个处室,人员编制增加到58个;处级干部平均年龄由46岁下降
到40.5岁,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比例分别达到28.1%、9.4%和3.1%。现职处级干部中90.6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3名,占9.4%。理顺了环保部门与农业、海洋、林业及经济管理部
门的职能交叉问题,并将5项行政处罚事项交由城管监察部门,对7区环保机构实行了垂直管理。环境
保护审批、核准、审核、备案事项,由原来的84项减至25项,减幅达到70.2%。
实施“阳光工程”,推行政务公开。以建立互联网站、设置电子触摸屏查询系统、编印环保指南、办
事程序上墙、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将市环保局主要职能及建设项目管理、环保设施验收、排
污费征收、环保贷款、废物进口审批、污染防治设施管理、环境监测、社会服务赔偿制度、环境行政
处罚依据、环境质量等向社会全面公开。实行“窗口式服务”,建立环保审批验收“1234”工作机制,
即1个窗口受理、2个分离(审批与验收分离)、3个公开(公开工资程序、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审批
和验收结果)、4个把关(处室把好基础关,专家把好技术关和评审关,领导把好审批关),提高了
办事效率。
2001年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SO2、NO2平均浓度较上年继续降低,市区SO2、NO2、PM10平
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类环境空气功能区全面达标。
水环境全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均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大沽河干流多数断面达标,水质较上
年度好转;市区海泊河、李村河综合整治初见成效,其余河流污染也有所减轻;黄海近岸海域和胶州
湾大部分海域水质较好,多数指标符合功能区标准。河口附近海域污染仍较为严重,超标污染物主要
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奥运规划赛区海水水质除个别点位夏季粪大肠菌群偶有超标外,其他指标均
达到二类海水标准。
声环境市区声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8.5分贝,达到国家标准;区域环
境噪声为54.3分贝,较上年略有降低,多数环境功能区达到国家标准。
空气环境质量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市区SO2年平均值降至0.052毫克/标立方米;CO
年平均值为1.0毫克/标立方米,PM10、NO2年平均值分别为0.098毫克/标立方米、0.023毫克/标立方米,
达到本市监测历史上的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