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5&rec=176&run=13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概况其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5月的青岛高科技工业园,2001年4月更为现名。该区集国家级先进高
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于一体;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区规划面积16.7
平方公里。2001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完成5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
比重达到75%。9月,被科技部命名为全国先进高新区。
重点建设 2001年,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人才智力引进为发展重点,各项工作全面
推进:加快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设施配套建设,基本完成其核心区一期2平方公里的工程建设;
进一步延伸拓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域范围,由9.8平方公里拓展到16.7平方公里,扩大了产业
发展空间;加快了创业大厦的建设和孵化企业的引进;建成生命科学研究院并引进了55家专业研发机
构。
项目引进年内,批准利用外资项目54个,合同利用外资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5亿美元,实际利用
内资7.8亿元。引进了美国3M、GE、日本佳世客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有关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占项
目总数的42%。镁合金基地、普诺西精密线束、德瑞皮化、皇冠电子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青岛化工学
院与美国哈勃公司共同投资的碳纤维项目、美国铭昶公司投资的高分子材料项目、香港林蔚集团投资
的生物医药项目已签约;澳柯玛、颐中、浪潮、莱钢等项目已落户。海外留学人员投资项目呈上升趋
势,以博士为代表的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群已在高新区初步形成。(臧先锋)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
概况截至2001年末, 已有20多个省、市以及51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投资该区。累计批准“三资”项目
1235个,总投资41.89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2.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50亿美元。投资额在1000万
美元以上的大项目达118个,投资过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达到4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7家在该区兴
办了项目。累计兴办内联项目3000余个,协议金额超过100亿元,海尔、海信、澳柯玛、宝钢、国风、
颐中、洛阳玻璃等工业园建成或投产。
利用外资2001年新批外资项目59个,合同利用外资6.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
(下同)增长7.27%、66.2%和35.5%;共引进过千万美元的项目22个,其中批准过亿美元的项目1个、
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个,大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占总量的比例达到72%。“三资”项目平均投资额为1229
万美元,增长46%。全年共有36家外资企业开工建设、28家投产,其中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12家,增
加5家。全年共引进台资项目8个,其中新龙王包装等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5个,合同利用台资1.1亿美
元,占全区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15.2%。外资较多投向了化工、电子家电配套、高新技术等领域。在
新批59个项目中,工业项目50个,其中电子项目9个、化工项目11个。
利用内资年内,全区共引进内资工业项目172个,注册资金17.48亿元,增长293%;实际利用内资35亿
元,增长42.9%;引进上海宝钢、大庆石化、海信通信、海尔整体厨房设施等3000万元以上大项目64个。
佳家源超市、山东科技大学创业基地、千禧龙花园、天泰阳光海岸等一批商业、教育和高档房地产项
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功能。
外贸出口与劳务合作2001年,实现出口总额5.93亿美元,增长13.1%。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3亿美
元,外贸公司出口2.5亿美元,自营企业出口1523万美元。全区对外劳务合作实现合同额277.14万美元,
实现营业额223.97万美元,外派劳务174人次。
外商投资企业运行情况外商投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2.6亿元,利税5.9亿元,分别占全区总额的49.3%
和47.6%;利税增幅比全区企业平均增幅高8个百分点,其中利润增幅高24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
租赁厂房3.2万平方米,全区90%以上的闲置厂房得到了利用。
抓主导产业大项目建设围绕建设电子家电基地,依托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国内知名大企业,实
施产业链招商,引进5家过千万美元大项目都相继注册或投产;围绕建设石化工业基地,在推进大炼
油项目的同时,加快引进以市场为主导的相关项目,使一批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其中SK化学项目
已落户投产;围绕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基地,提前做好青岛港集装箱码头西移准备工作,大亚、
裕龙等一批国际物流项目相继落户。开工建设了占地16.53公顷的出口加工工业园,总投资1.6亿元;
机械工业园、台湾电子工业园和建材工业园已在此落户。
实施全方位招商实行区街联动,区直专业、非专业招商部门参与。其中,所辖的5个办事处共完
成实际利用外资1.32亿美元,占全区的42.3%;完成实际内资13.8亿元,占全区的38.9%。开展委托招商,
与韩国、法国、美国等一些国家的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及其知名人士签订了委托招商协议,并进一步
拓展招商触角,分别在北京和台商聚集的东莞设立了招商办事处。推行网络招商,充分利用国际互联
网的优势,加强与国际有关媒体联系,设立了韩国招商网站。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了对水、电、汽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落实了《外商投资服务管理办
法》和企业“绿色通道”;加强了外商投资综合服务中心的正规化运转,为外商提供全程服务;推行
了“低费区”建设,面向内、外资工业企业的收费仅保留了9项,降低了企业运行成本;成立了区机
关效能投诉中心,督促各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大政策激励,严格落实了招商引资责任制。
出台了《关于加强对招商引资责任部门负责人考核奖励的试行办法》,建立了招商引资责任制考核奖
惩体系,健全了激励约束机制。
青岛保税区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001年,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是前7年的总和;财政收入1.5亿元,是1999年的
15倍;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亿美元,是1999年的2倍;税收达到3.8亿元,是1999年的12倍;固定资产
投资2.25亿元,是前5年的2倍。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的有关项目6个,吸引投资额过千万美元的项目13
个。该区综合指标完成情况进入全国保税区前6名,其中几项重要指标如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
资、引进企业个数和工业总产值已进入全国保税区前4名或前5名,跨入全国先进保税区行列。
推进三项创新1.创新用人机制。根据效率和业绩进行目标责任管理与考核,探索建立适合保税区发展
需要的用人机制,选派优秀人员出国学习培训。2.创新招商机制。按照大招商、大经贸、大服务思路,
实行专业招商与梯队招商。3.创新分配机制。在机关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落实了招商引资目标责任
制和绩效挂钩工资制。
实施功能开发1.空港直通关取得实质性突破。该区与青岛空港进口货物直通关正式开关运营,空运进
口货物进入保税区实现了“一次报关”。2.港区联动全面推进。在前湾港设立保税区B区,把保税区
二期与前湾港连接成一体,使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向港口延伸。3.贵金属加工出口功能实现突破。解决
了贵金属加工企业许可证审批问题,吸引韩国贵金属加工前20名大企业陆续进入保税区,初步形成了
中国北方贵金属加工基地。4.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恢复工作取得重要进展。5.企业出口退税及换汇在全
国保税区率先得到了较好解决。6.在山东省率先建成了全程代理服务区和投资无费区。
拓宽招商引资渠道招商对象由日、韩等传统区域,扩大至欧美、港澳台地区,并成为内地企业重要的
“出海口”;坚持以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吸引外资项目为主。对外交流合作显著增加,全年接待世
界各地来访团体100多个,洽谈项目涉及国际贸易、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船运货代等行业。
强化环境建设在投资硬环境建设上,完成“保税区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建成了全省第一个花园
式投资示范区;建起了公用事业管理、维护体系。在投资软环境建设上,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简化
办事程序,审批事项实行审批内容、机关、条件、程序、时限和结果“六公开”。解决企业所关心的
热点、难点问题,改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在机关推行ISO9000族服务质量体系,加强项目服务过程
管理,改进了服务效能。
“青岛保税区5项指标过亿、跨入全国先进保税区庆祝会议”2002年1月7日召开。海关总署和山东省代
理省长张高丽、副省长林书香及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等发来贺电、贺信。会议对2001年度为保税区实现
实际利用外资、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税收、固定资产投资等5项指标均过亿元做出突出贡献
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及出口先进企业和纳税先进企业进行了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