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5&rec=140&run=13

地方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200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8.7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3.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完成94.29亿元,增长25.7%;基金收入完成4.41亿元。
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6.3亿元,增长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56亿元,增长16.7%;基金
收入1.74亿元。区县(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2.4亿元,增长34.3%。
财政支出全市地方财政支出106.23亿元,增长24.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1.8亿元,增长25.6%;
基金支出4.43亿元。
市本级地方财政支出49.19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6.98亿元,增长了15.8%;基金支出2.21亿元。区
(市)级地方财政支出完成57.04亿元,增长了33.1%。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有关规定计算,全市和市本级均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超额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
至此,市本级连续10年、全市连续9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财源建设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财源经济的要求,把加强财源建设作为全局各项工作的
重中之重引进、培植税源,促进税源经济发展。
1.对全市92837户纳税业户进行了税源普查,掌握了全市企业税负和税源变化情况,针对税收征管中存
在的问题提出了工作措施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2.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外经贸责任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和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奖励办法,及时拨付出口
商品贴息资金5300万元,增长55.8%,支持招商引资和外贸出口。
3.根据市政府确定的意见,对部分增收潜力大的企业制定了扶持政策,进一步涵养、壮大税源。
4.安排1.2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支持颐中汽车、企业技术中心、海洋药物、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等重点项目,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了大企业的发展后劲。
优化支出结构
2001年,针对新增政策性支出数额超过新增财力的情况,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
重点支出保障力度,保证了各项重点支出资金的及时到位。
1.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继续支持“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全市科技、教育支出的增长幅度分
别达到了183%和33%。
2.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重点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全市农
业支出完成4.46亿元,增长17.5%;市本级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2.84亿元,增长30.9%。
3.确保下岗再就业等社会保障支出,扶持特困下岗等弱势群体。当年全市社会保障支出完成4.35亿元,
增长75.5%;对260户困难企业,实行下岗职工保障费由财政直接拨付企业的办法,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使全市3万多名下岗职工能够及时足额领取到生活费;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下岗
职工实现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从促进就业、鼓励非正规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各个方面,扶持安
置大龄、特困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确保全市促进再就业政策的落实。
4.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政策性增资按时足额发放。
财政改革与运行机制创新
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对预算内外资金及部门的收入纳入财政综合预算范围,实行了统管;细化预算
编制,对支出预算细化到项目,增强了预算约束力。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在全市预算单位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工作,实行集中和统一采购,进一步规范了政府
采购行为,提高了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年政府采购范围从上年的几种扩大到了30
余种,全市政府采购规模达到2.08亿元,节支率为12.1%。
稳妥推进市区财政体制改革调动市、区(市)两级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理顺了市与青岛经济技术
开发区市属企业收入的划分;确定了青岛保税区的财政体制,支持保税区进一步发展。
对财政性专户资金存款银行公开招标为全国率先,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资金银行账户管理。
财政执法检查
开展《会计法》执法大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在全市范围打击了伪造会计凭证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
报表等违法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对17个部门的1208个账户进行了重点核查,撤销账户115个,涉及资金
达1.08亿元,有效解决了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并为全面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
奠定了基础。
全面推行票据审验核销制度完善了财政专户收缴拨付制度,加强了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性收费、罚没
收入管理,建立了“票款分离”管理机制。全市共有41个部门、124个执收单位、305个收费项目实行
了“票款分离”。全年“票款分离”收缴资金8.4亿元,占全部资金的78%,促进了全市财经秩序的好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