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环境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5&rec=130&run=13

组织领导
7月,召开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惠来和副省长、市长
杜世成到会分别发表重要讲话,扶持个私经济成绩突出的市(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发展成效显著的
企业发言并交流了经验;会议表彰了“百强”私营企业和优秀个体工商户。市及各区市均成立个体私
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确定了主管个私经济发展的职能部门,使个体私营经济
工作成为“一把手”工程。
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了四项工作制度:
联席会议制度全年召开联席会议4次,解决困扰企业经营、融资、审批、收费、用地等方面的难点问
题200多个。
调度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情况,查找不足,制定措施,推动个私经济协调发展。
企业联系点制度各级领导按规模、行业、地域、发展周期分别定点,共确定联系点企业150多家,提
供点对点的支持指导。
综合考核制度不少区、市将发展个私经济纳入对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考核体系,实施目标管理;李
沧、四方、市南、胶州、莱西等区、市还从地方财政拨款,奖励贡献突出的个私企业,激发开拓创业。
创造透明平等的政策环境
结合中国加入WTO后全面适用国际贸易规则的要求,市个私领导小组通过专项督查、调查问卷、专题
调研、走访企业等形式,查找问题,逐条梳理、解决,使政策落实的“死角”逐步消除。
市工商局、市监察局、市物价局等部门加大了对个私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以“12315”投诉举
报中心为主体,建立企业维权网络,年内受理来信来访300余起,处结率100%,有效制止“三乱”。市
广播电视局、 青岛日报社等市级新闻媒体单位大力宣传个私经济的贡献作用和先模人物, 累计报道
300篇次,优化了个私企业的舆论环境。
实施并联审批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年内,实施了《青岛市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方案》,对1263项审批事项重新审定,取
消、降格655项,占原审批事项的52%,疏通市场准入通道。
简化登记注册手续推行“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一次办结”的并联审批制度。市工商局、
市个私局借助计算机网络为企业提供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核准的“一网式”服务,通过网络为
1万多家个私业户办理了名称核准或工商年检、登记注册等手续。
健全投融资体系
成立私营企业财务咨询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发挥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
信用评估功能,密切银企联系和借贷对接,逐步增加个私企业信贷资金的投放量。2001年末,各金融
机构为个私企业贷款余额12.3亿元,比年初增加5326万元。
市财政拨专款1亿元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 先后为50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支持,累计担保金额
5030万元。组建风险科技投资公司,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已向3家私营企业投资3200
万元。
开辟直接融资渠道,鼓励私营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吸纳社会资金,已帮助19家企业进行上市筹备,其中
2家进入上市辅导期。
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通过定期举办个私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赴外地招聘、网上招聘等形式,促进人才向个私经济配置。
2万余家个私企业通过人才市场招聘,解决用工10万人次;网上人才市场已发展个私企业会员近百家,
占会员总数的60%。
推行人事代理制度,已有500多家私营企业、7000多名人员参与,代理范围拓展到人事档案管理、职称
申报、代办保险等方面。
降低门槛,加快人才引进步伐,为纳税数额大、社会贡献突出的100多家企业办理来青落户270人,免
收城市增容费。在市区设立4个集体户口,入户2000多人,基本上满足了企业需要。
引入市场机制,实行有偿聘请,为个私企业提供国外智力支持。如从德国引进获诺贝尔奖的世界级环
保专家,为青岛天人环境保护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论证及服务;从日本引进机械制造技术和专家,
帮助青岛亨大五金制造公司扭亏为盈,成为创汇大户。
个体私营园区建设
把园区建设与实现农业产业化、加快城市化进程、调整布局、资源共享相结合,优化土地利用,全市
已建立不同规模、特色的个体私营工业园区90多个,入园企业3800多家。其中,青岛民营工业园、青
岛民营科技工业园、城阳古庙头工业园、莱西姜山民营经济园等10余处园区先后投资6亿多元,完善
基础设施配套,增强了吸引力。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抓好市场建设和特色街区培育,市场总数
达到930处,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村353个,专业镇11个,出现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市场群体和专营街区。
个私经济对外开放
市外经贸局、市经委、市计委、市贸促会、市工商联等部门加强协调,创造条件,帮助企业申办进出
口经营权,年内新发展68家,相当于前几年发展的总和。
市外办、市公安局和各级组织部门简化程序,放宽政策,已累计为90家企业办理了76批(次)、175人
次因公出国手续。
发挥区域优势,支持私营企业与外资挂钩结缘,使个私企业逐步成为全市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全市
累计审批个私企业利用外资项目247个,合同外资3.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4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
元以上的项目11个,合同外资2.2亿美元。
采取重点推荐、品牌包装、配额倾斜、优先安排会展摊位等措施,培植个私企业出口创汇骨干企业名
牌产品。如正进集团主要从事水产品加工贸易,产品畅销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2001年完
成出口1.2亿美元,年度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成为全市个私企业的龙头大户。
个私经济规模化发展
抓好名牌带动、资本拉动、骨干促动、内外联动和科技推动的“五动”措施:
名牌带动实现市场扩张指导企业运用商标广告战略、企业形象战略和营销战略扩大市场占有率,创建
省级名牌产品14个,省著名商标4件,市著名商标18件;在年内评定的17件市著名商标中,私营企业占
9件,成为创名牌的主体力量。
资本拉动加快兼并联合鼓励和引导个私企业从个体业主制、合伙制,逐步转向公司制、股份合作制和
股份制,创新产权机制,实现低成本扩张。
骨干促动培植优势产业重点扶持服装服饰行业的强势企业,红领服饰集团公司等一批服装骨干企业迅
速崛起,其中红领服饰集团公司已建成占地13.33公顷的企业园区,年生产能力50万套,总资产扩张到
3亿多元。
内外联动突出招商引资实行推介招商、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网上招商等多元化、多渠道招商,借
助外力解决规模扩张所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共引进外地私营企业500多家,总投资4.5亿元,其中
投资过千万元的近30家。
科技推动增强发展后劲通过民营科技工业园建设,创办民营科技成果孵化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把民营企业作为科研攻关、 发展高新产业的生力军, 分4批对民营科技企业落实新产品试制计划、
“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科研成果推广计划等各类项目36项,安排科技三项经费拨款623万元。
争取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争取项目16项,落实资金1320万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9.2%和
61.4%。
以上措施的实施,加速了个私企业规模膨胀。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私营企业30多家,百强私营企
业纳税在全市个私税收总额中的比重达到1/6。
教育监管
加强教育与党群组织建设全市各级工商联、个私协会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广大个私经
营者克服“小富即满”、“小进则安”的思想,做到“思源感党恩,思进求发展”,实现由“致富型”
向“事业型”转变。
在个私企业中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创建市、区(市)两级文明单位118个,其中市级文明单位19
家、文明单位标兵5家。
探索新形势下个体私营经济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中共有
中共党员1.1万名,在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的占92.1%。
规范登记审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市工商局贯彻省工商局《规范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登记注册工
作的意见》,坚持登记“三严格、三禁止”,严格审查登记材料和登记事项,规范名称字号,严禁虚
假出资和不规范出资。4月,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开展,重点加强对前置审批的审查,严
格了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定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农资、
粮食、棉花、汽车等行业的审核标准,确保相关行业的许可证明必须准确、全面、合法、有效。结合
年检工作,对许可证明超出有效期限等问题,限期补办或责令办理变更、注销手续,年内办理有关手
续2235户(次)。
加强市场主体资格再审查年检工作突出规范中介机构的准入行为,对从事出国咨询、心理健康咨询、
劳务中介等类企业重点审查,严厉查处资产评估机构、验资审计机构、咨询代理机构出具虚假资信证
明、虚假评估等不法行为。立案查处出具虚假验资报告的44家企业,结案28起。通过年检查处违法违
章案件541起,罚款36.45万元,吊销企业营业执照3040户。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市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物价、卫生、文化、规划等部门密切协作,加大
执法力度,先后开展了取缔无照经营、查处虚假出资、打击黄赌毒等一系列专项治理,打击了违法行
为,保护了合法经营。工商部门清理“三无”企业和无照经营11736户,罚款351.87万元,没收违法所
得33.3万元,没收非法财物13.4万元,规范办理营业执照10210户,取缔业户1526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