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4&rec=300&run=13

——2001年2月22日在青岛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青岛市代理市长 杜世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请连同“十五”计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九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
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中央、省各项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认真落实中共青岛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精
神和市十二届人大会议各项决议,解放思想,团结拼搏,胜利完成了“九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任务,提前
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创了青岛市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2000年,全市国内
生产总值达到1151.2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2.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0
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2.1%。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五市和城阳区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市的54.4%。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效果显著,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在新型家电、电子信息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优势
企业和名牌产品。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9.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16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37元。 消费结构显著改善,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
14.5平方米,五年增加了2.8平方米。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开放型经济格局正在形成。国有企业公司制
改造不断规范,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 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亏损面降到18%以下,
“三年两个目标”基本实现。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配套改革
继续深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5%。资本、技术、信息、人才、房地产等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
快速发展,市场体系初步形成。2000年,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08.3亿美元,其中出口61.1亿美元;实际
利用外资12.8亿美元。对内招商取得突破,一批国内名牌大企业和高校院所来青投资落户。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框架初步显现,综合服务功能有了显著提高。五年累计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1263.5亿元,先后完成了交通、能源、环境保护、市政公用等一批重点项目,大大改善了
基础设施条件。已确定的剩余棚户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一批新建居民小区拔地而起,小城镇建设步伐
明显加快,显示出城市发展的勃勃生机。特别是以东海路、香港路改造为重点,强化了城市绿化、美化、
亮化、净化及文化景观建设,使花园绿地、雕塑喷泉、广场大厦相映生辉,更加鲜明地展现了红瓦绿树、
碧海蓝天和谐统一的城市风格和浓郁的现代气息。我市先后成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
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成绩显著,各项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繁荣稳定。坚持以
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在县以上单位深入开展了“三
讲”教育,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科
技、教育、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档案、民族宗教、老龄、侨务、仲裁、公证、史志等
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双拥”工作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
设不断深入,我市第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坚持依法治市,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
持了社会稳定。政府法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五年共向市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44件,制
定颁布政府规章158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
“九五”时期的成就,是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取得的。从面对通货膨胀、
经济过热的严峻局面,到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新形势,我们始终坚持发
展是硬道理,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体
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确
保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使青岛经济进入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实践说明,无论面临的
环境多么复杂、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跟中央和省的战略部
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我们的事业就
一定会兴旺发达。“九五”的实践,坚定了我们在复杂局势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为我
们加快现代化建设积累了新鲜经验。
我市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发展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阻碍生产力发展
的体制因素仍很突出,经济发展环境并不宽松,人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短缺。经
济整体素质不高,部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具有青岛特色的产业结构尚待完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
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仍显缓慢,少数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改善城市
生态环境、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有不少薄弱环节。金融风险、
财政收支和偿债压力相当大。有些地方和部分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群众观念、法制观念淡薄,思想工
作作风不正,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现象,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贪污
腐化。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九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谱写了青岛发展历史上辉煌的篇章,
也为青岛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为青岛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革命先
辈,向各位老同志致以深深的敬意!向全市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市大力支持
和帮助的中央、省驻青单位,向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青部队广
大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青岛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港澳台同胞、华侨和国际友好人士表示衷心
感谢!
二、以发展为主题,推动我市现代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十五”时期是青岛加快建设区域性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北方
国际航运中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的关键时期。当今世界,科
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巨大机遇与
严峻挑战并存。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解放思想,不断乘势而上,不断实现青岛的新发展。要
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力推进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主要任务和目标是: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争取进入全国城市前十名。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十五”末达到27000元。地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44%,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0~50%。基础设施进一步充
实完善,城镇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提高到50%。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由小康进入到宽裕。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都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
住房使用面积增加到17平方米。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服
务设施增加,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提高。
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型经济得到全方位、高水平发展。国有经济布局战
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取得明显成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基本
健全。政府职能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十五”末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80亿美元以上。其中,出口达到100亿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达
到25亿美元。社会实现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就。社会风气、社
会信用和社会秩序好转。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全市总人口控制在735万以内。全
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
达到100%和70%。
各位代表,实现我市“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在工作指导上要始终把加快发展置于各项工
作的首位。“十五”期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的目标,是在经济体制和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
化、我市经济总量基数达到相当规模的情况下提出的,充分体现了需求与可能、速度与效益、规模与
质量的统一,是积极可行、留有余地的。要立足于发挥青岛优势,不断加快发展步伐。要全面落实中央
扩大内需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城市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战
略,推进科教兴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
硬,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以德治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和整合,构建以品牌企业为基础、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具有巨大
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框架,不断增强竞争能力。
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以大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为依托,突出发展以纳米
材料、新型合金、高分子复合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海洋药物、海洋生物、海洋食品为主的海洋
与生物工程产业,以应用软件开发、网络部件、通信产品为主的电子与信息产业,以海洋保护、淡水资
源、新型生态农业为主的环保产业,形成新的优势,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采用CAD、
CAM、CAPP、CIMS技术和纳米技术等现代技术改造家电、橡胶、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加快
更新换代步伐。大力振兴石化、钢铁、机车、造船、汽车、机械等装备制造业,推进光机电一体化产
品发展,尽快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为此,要继续抓好一批重大骨干项目、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产
品、引进一批有水平的外资企业、建设好一批工业园区、培育一批有优势有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和企业
集团,把工业结构升级落实到企业、项目和产品上。积极推进以港兴市。以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
为核心,大力推进港区联合。要进一步加快港口建设步伐,形成合资、合作、业主码头组合的港口格局。
要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的船运、航运公司及物流企业来青开展业务,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要大力发
展临港保税仓储加工、船舶和集装箱修造业。要加快口岸金融保险、网络信息等港航相关的临港产业
的发展。发挥口岸辐射作用,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开
放,吸引国内外大的银行、证券、保险机构来青落户。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创建青岛旅游知名
品牌。发展服务业要面向城乡居民消费,扩大住房、娱乐、保健等服务,满足服务性消费需求。加快服
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范围,鼓励竞争。加快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县
域经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以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大力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重点是调整好农村劳动力结构,通过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培植龙头企业、加
快园区建设等,促进农民知识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坚持科技兴农,大力发展高效创汇农
业,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创造农产品知名品牌,促进农产品由量向质的转变。增加农业投入,加强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继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积极推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建设覆盖全市的高速、
大容量、多媒体信息传输主干网和具有多种接入方式的宽带接入网。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建成一
批有青岛特色、国内外知名的网站。加快实施电子政府、电子商务、金农工程、金卡工程、智能交通、
信息化实验小区等各项工程,推进企业上网,加速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企业经营和居
民家庭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信息制造业,积极推进软件产业发展。强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
用教育。
四、全面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对外开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各级政府、各
部门要尽快熟悉和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规范行为,搞好服务,率先实现自身转变,适应参与全球化
的要求。抓紧修改和调整现有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政策法规,加快经济管理体制、企业制度与
国际惯例的接轨,增强在全球竞争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推行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
域的方向发展,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全力构筑大外经贸的格局,实现大进大出。实施以质取胜和多元
化战略,通过改革、改组、改造、调整和提高,实现贸易主体、出口市场、出口商品和贸易方式多元化。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充分发挥我市家用电器的现有优势,提高成套设备竞争力,增加机电产品出口。加
快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推进信息服务、物流、广告会展等服务贸易的发展。加大对传统市场的深度开
发,努力开拓非洲、南美等新的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支持更多企业和产品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销售网
络。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本。以我市大企业集团、上市公司、
民营企业和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我市投资,设立
研发机构或地区总部。加速发展股权融资、投资基金、证券基金、企业并购等方式利用外资。大力吸
引国内知名企业集团、私营企业、外贸公司、大院大所来青投资合作,在青设立研发中心或将总部迁
至青岛。加快青岛口岸的“大通关”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创造便利的商品进出口通道。鼓励有条件的
企业跨国、跨地区经营。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推进青岛与黄河流域、环黄海等区
域的基础设施衔接与产业互补。建设一流重点园区,营造一流创业环境。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工
业园要以引进跨国大公司、工业大项目、国内外高层次研发机构、高科技项目为重点,形成大项目、
高科技项目的骤集区。保税区要积极推进港区联动,加快建成现代物流基地。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
区和其他农业园区着重建好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农业项目。环胶州湾经济带要培植一批能够承
接跨国公司投资和中心城区工业转移的高标准工业园,逐步建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工业走廊。
各园区都要加快体制创新,形成良好的人才、管理、分配、投融资机制,增强对外吸引力。
五、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国有企业
的股份制改造。特别是大力推进股权多元化,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企业相互参股以及股份合作
制、托管、租赁、员工持股等多种方式,加快产权制度改革。鼓励非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等参与国
有企业改制。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监督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资产经营公司改革,保证国有资
产保值增值。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逐步推行企业家职业化,在具备条件的企业推行年薪制、期股期
权等新的分配方式,建立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多元化。继续贯彻“抓大放小”、有进有退的方针,在
推动大公司、大集团发展的同时,加快“退”的步伐,通过出售、减持上市公司国有股等形式,推动国
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规范、有序地退出。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
业健康发展。积极扶持骨干名牌私营企业大户,培植一批私营个体企业产品进入全国驰名商标行列。
吸引国内私营企业特别是规模大、外向型和高新技术型的企业来青岛落户。引导私营个体企业按照现
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企业制度规范和创新,实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
一步规范失业保险制度、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扩大养老保
险覆盖面,实行退休人员社区化管理,全面实施并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合作
医疗体系。到2005年,城市从业人员基本纳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范围。建立财
政、税收、国有资产变现、社会筹集等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扩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健全社会保障
基金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完善经济调控功能。打破行政性壁垒,着力培育和发
展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物业和房地产以及城市经营市场,大力发展各类商品批发市场,促进生产
要素合理流动。积极发展连锁、代理、物流配送中心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加快调整零售业态结构,发
展现代化商品零售企业集团,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区域性商品交易中心。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划,促进市
场健康发展。深化财税、金融、物价、粮棉流通体制等改革,完善经济调控功能,更加有效地运用经济
杠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努力培植财源,壮大发展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