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4&rec=232&run=13

概 况
计划统计工作 市人事局编制了《2000年青岛市人才资源信息公报》及多媒体图片材料,召开了
本市第二届人才资源信息发布会,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本市人才现状与需求信息;研究编制了《青
岛市2000~2010年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纲要》,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实施。加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计划和工资基金管理,组织实施全额拨款机关事业单位统一发放工资工作,成功地在市政府办公厅、市
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市教委、青岛广播电视大学等7家单位进行了试点,为全面推行工资统一发
放工作创造了经验。
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 调整毕业生就业政策,共接收应届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18076人,普通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2.9%,继续保持接收总量、就业率和接收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数量三项全省第一。
启动“村村有大学生”计划,确定用5年时间实现“村村有大学生”目标,即进入村级组织工作的大学
生和进入村办企业、村农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大学生均达到50%。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指导胶州、胶南、
崂山等区、市进行“村村有大学生”试点,已有20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当上村官或进入村企业。
工资福利和离退休工作 调整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标准和离退休费。初步建立并启动本市机关事
业单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科学、合理、有序增长奠定基础。对全市300多
个单位的近500人进行了工资福利业务培训,完成了1.3万多名技术工人的资格审查和等级证书发放工作。
加大二次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广泛宣传典型事迹,成功地举办了老年人才专场招聘洽谈会,受到退休人
员的广泛好评。
培训教育工作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公务员培训工作的意见》和《青岛市国家公务员任
职培训实施意见》,举办任职培训班4期;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行政管理研究生课程班1期,招收学员200
人;开展以《知识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更新知识培训,全市59万余名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培
训学习。建立19个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392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641人
次。为对口支援的贵州安顺、铜仁地区举办了1期厂长经理培训班。
军转干部安置 改进军转干部“双考”安置办法,完善部队考核量化标准;在地方组织的考试中,
增加面试环节,真正实现双向选择;强化监督机制,做到接收计划公开、分配原则公开、考试考核成绩
公开、录取结果公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全市共安置军转干部1293名,安置随调家属110名、随带子女
141名。
职称改革工作 打破卫生专业技术职务单一评审制模式,实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在卫生
系统首次对临床和基础理论全部实行“人机对话”考试,503人通过考试。将晋升职称计算机考试的范
围扩大到除卫生以外的所有系列,19766人通过考试。对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400多名
专业技术人员破格晋升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完成了全市29个系列的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
作,2553人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3949人获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人事考试工作 全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资格、公务员资格、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考核、事
业单位招聘人员等各类考试30项,参考人数共计36957人。进一步拓展社会化考试,为市内外有关单位广
泛选拔人才提供服务。
党政机构编制管理
本市党政机构改革准备工作积极有序。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制定了《市委
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市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关于“三定”工作的意见》、《市级
党政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工作意见》等。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对39条部门职能交叉问题提出了
审理意见。会同市政府法制局研究制定了改革政府行政审批制度的实施意见,组织政府各部门对政府
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梳理。加强党政机构编制管理。调整理顺了安全生产、卫生监督、盐业等管理体
制;完成了市国家安全局上划省垂直管理的移交工作和市技术监督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划移交的准
备工作。
本市作为联合国确定的政企分开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三个试点城市之一,经过两年运作,于年底通
过了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的验收。
人才结构调整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推荐20名2000年度政府特殊津贴人选上报国家人事部;出台了“百
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选拔办法,评选出51名人选。推动企业博士后工作,青岛啤酒集团和青岛
港务局两家企业申报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获得批准。加大人才引进政策力度,会同市委组织部出台
了《关于引进优秀人才来青工作的办法》、《关于鼓励留学人员来青工作的若干规定》、《青岛市引
进国内外优秀人才来青工作待遇的补充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先后9次组团
赴外地招聘人才,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24683人(留学人员58名、国内在职人才2846人、应届毕业生21779
名),其中院士1人、博士95人、硕士483人。
进一步发挥人才市场的基础性配置作用,共举办21次全市性人才交流会,7700个(次)用人单位和30
余万人(次)进入市场进行双向选择。发挥本市海洋人才优势,与省人事厅联合建立“山东省海洋人才市
场”。启动网上人才市场,并出台网上人才市场管理办法。成立验证中心,开展学历打假工作。人才素
质测评向综合评价发展,全年测评4800人次。加大公派自费出国留学工作力度,全市公派自费出国留学
院校达到8所,申请公派公费和公派自费出国留学并符合条件的人数分别达到11人、43人。建立17个境
外培训渠道,全年组织办理出国(境)培训64批、387人次。争取国家外国专家局支持,在青岛海洋大学建
立省内第二家BFT培训考试基地。
人才智力服务
研究出台了《关于构筑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高地的意见》,提出了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人才保
障的12条措施。将服务重点向外向型经济拓展,制定了为在青500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12条措施,并开展
“为驻青500强暨外商投资企业人才服务月”活动,受到外企好评。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为重点搞好人事
代理,全年代理人数达4万人。首次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对31个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以市委、市政府名
义予以表彰。加大智力服务力度。全年共引进112名国外专家,并成功地引进了世界上仅有的2名诺贝
尔特别奖环保专家。已到位各级引智资助经费130万元,年增85.7%。新开辟英国伍斯特大学、加拿大
FIT专家组织等11个引智渠道。提高引智项目层次, 组织无土栽培、智能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和重点项目
10余项。新增市级农业引智示范园2个;举办了首届农业引智成果展示洽谈会,达成技术转让、合作等意
向200余项。加大对在青工作的国外专家的事迹宣传和业绩表彰力度,其中桑信言等获“齐鲁友谊奖”
和“琴岛奖”。(吕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