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4&rec=19&run=13

青岛高科技工业园
高新技术产业 围绕“科技创新年”这一中心任务,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方向,积极建设创新体
制、市场化运作机制,营造创业环境。青岛海洋生物产业园、高新技术出口基地已正式挂牌启动;成
立了青岛生命科学院,首期引进8个生物科学项目;青岛软件园(二期)、海大科技园、浪潮软件产业基
地、镁合金研发基地等项目已初步达成建设协议。引进天力克生物技术研究所等研发机构12家,累计
达到38家。投资3000多万元的北京大学学术中心建设顺利实施,青岛海洋大学科技园、镁合金研发基
地完成开工建设准备。青岛软件园二期工程吸引了中创软件、东大阿尔派、浪潮软件等软件企业入园
发展。国际电子商务大学等大专院校落户园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新引进外资高科技项
目40个,创业中心新入住创业企业32家。为完善科技“孵化”器网络,出台了《青岛高科园科技创业
中心孵化企业管理办法》,引进“孵化”企业3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8家,使总数达到100家。园
区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完成175亿元,增长19%。
外向型经济 全年批准外资项目70个, 合同利用外资3.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分别增长
60.9%和47.1%。项目引进呈现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引进了海尔CCT(青岛)通讯有限
公司、朗讯手机基站、浪潮青岛软件研发基地、永宝镭射有限公司等项目。加大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
项目招商工作力度,引进了普尔斯马特超市、海景大酒店、高尔夫游艇俱乐部、赤岛开发、国家远洋
考察基地和沙子口水产批发市场等项目。出口创汇完成4.5亿元,增长45.2%。经国家科技部和外经贸
部批准,设立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并完成发展规划。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招商引资 “九五”期间,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亿美元,分别是“八
五”的1.6倍和3倍;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58个,其中过亿美元的大项目3个、世界500强企
业15家。2000年出口创汇6.45亿美元,是1995年的1.7倍。对外劳务输出发展迅速,企业境外投资实现
突破。对内招商引资的步伐加快。海尔、海信、颐中、国风、北海船厂等企业相继入区设立工业园;
宝钢、中储股份等国内大企业也相继入驻;澳柯玛、轻骑、双星等驻区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对
外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载体。
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九五”期间,全区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累计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
划137项、国家级科技计划26项,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6项。新发展高新技术企业41家,累计达到48
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3%。
“十五”展望 全区将积极实施经济国际化、大项目、高科技、城市化、港区联动“五大发展战
略”,努力实现外向型经济、现代工业、城市形象、个体私营经济“四个新突破”,为2010年基本建
成以现代港口、先进工业、国际贸易、旅游度假为主要特色的功能完善、文明法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际新城区奠定坚实基础。“十五”时期,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安排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地
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到2005年分别达到300亿元、12亿元、15亿美元;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个体
私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达到25~30%;税收占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15%左右;城
市人口达到19.5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65%,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4平方公里。实际利用外资累计
达到15亿美元。
青岛保税区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九五”期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亿多元,区内完成“七通一平”。2000
年,共批准项目249个,其中“三资”项目54个,合同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 〖KG-*
6〗016万美元,利用内资4.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5亿元;进出口总值2.8亿美元,其中进口1.5亿
美元、出口1.3亿美元;财政收入达到3 〖KG-*6〗268万元。重点抓大项目引进,体现出“速度快、
资产优”的特点,引进了美国朗讯等几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数十家跨国大公司及国内著名大企业
也正在办理或洽谈入驻。青岛市拟将在二板上市的国人科技、高校软控2家企业落户保税区。
区域建设 以树立新形象为切入点,努力营造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投资环境。全面进行环境整治,
对区内道路两侧及重点地段进行了高标准的绿化、硬化、亮化;年底正式启用保税区新大门。以港区
联动为着力点,推进港区功能对接。年内,市政府已批准保税区建设发展用地向前湾港对接的方案,
面积由2.5平方公里调整至3.8平方公里,区域由“O”型转向“U”型,从而更加符合国际惯例。保税
区管委与青岛港务局就在前湾港区内开发建设保税区B区的意见达成共识,组建了由保税区与青岛港
务局、青岛海关等单位共同参加的“港区联动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港区对接工作;保税区成立了港
区联动办公室,负责对接工作的实施,有关B区的选址定位工作也在加紧进行,力争2001年“五一”
前实施初步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