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橡胶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4&rec=102&run=13

凯联(集团)系统
主要经济指标 2000年,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75.0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5.18%;产品销售收
入98.13亿元,增长39.7%;工业增加值23.81亿元,增长32.88%;产品产销率99.39%,提高0.67个百分点;实现利
税总额9.81亿元,增长37.25%,其中利润2.32亿元,增长12.36%。
主要产品产量 原油加工量199.46万吨, 增长92.83%;纯碱56.19万吨,增长4.70%;烧碱8.45万吨,增长
12.16%;染料9306吨,增长18.31%;碳酸钡10.59万吨,增长11.96%;碳酸锶6.21万吨,增长36.38%;硅胶1.71万吨,
增长31.03%;合成氨28.55万吨,下降4.73%;化肥总量(折100%)28.40万吨,增长8.83%;农药总量(折100%)3748
吨,下降16.12%;轮胎222.80万条,增长8.34%;运输带490.24万平方米,增长22.09%。
市场营销 开展营销体系达标、营销方式创新、盘活资金“两清”三大活动。碱业公司通过实施
“1+1”营销策略,对纯碱销售和货款回收采取灵活措施,不仅实现产销率100%,及时收回当期货款,而且
有效地使老货款得到清欠。碱业公司双收农药分公司实行“遍地开花,重点突破”营销策略,在合理调
整原有市场的同时,重点主攻空白区,提高了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红星化工公司提出“市场竞争不
进则亡”的经营理念,用质量、价格、品牌等优势和良好售后服务,确保市场占有率,全年实现销售收
入9.32亿元,增长48.36%。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海洋化工有限公司、泡花碱厂、城阳化工厂、广源
发集团公司、恒昌集团公司等企业销售收入分别增长62.94%、15.35%、19.62%、17.94%、57.99%和70.89
%。
出口创汇 全年自营出口企业完成出口额1.08亿美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42%,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
的7600万美元的指标, 增长20%。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出口额2696万美元,增长50%。全系统出口创汇合计
1.35亿美元。
科技创新
集团公司利用国家有关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青岛市的财政支持。在已有2个项目列入国家财政债
券项目的基础上,又积极争取到3个产品被列入国家经贸委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并给予拨款支持;有5个
项目被列入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5亿元。开发生产适销对路、技术含量较高的新
产品51项,其中20项达到国际水平、9项填补国内空白,新产品产值达到1.01亿元。
企业改制与扭亏脱困
各权属企业对所属企业采取产股权转让、出售、期股买断、非国有资产投入、债转股等形式加大
企业改制力度,逐步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做好部分国有中小企业资本退出工
作。青岛泡花碱厂在改制过程中逐步实现国有经济退出,非国有经济成分已占到30%。抓好扭亏脱困工
作,对亏损企业和困难企业扭亏脱困采取一厂一策、综合治理措施。至年末,实行停产整顿的企业有青
岛农药厂;1户企业未划转资产;应改制的18户企业有15户已完成改制,3户正在改制。(岳 泰)
青岛石油化工厂
生产经营 2000年,价格持续大幅攀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滞后,原油加工成本大幅度提高的情况
下,及时调整加工负荷,加强管理,稳定生产,做好产销衔接,保持了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增长。今年共加工
原油120.36万吨,比上年(下同)提高16.36%。生产汽煤柴油69.79万吨,增长23.73%。其中,汽油产量24.30万
吨,增长114.06%;柴油产量41.82万吨,增长31.24%;柴汽比为1.72,提高0.27。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3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6.04亿元,利税总额2.41亿元,原油加工量、销售收入、
税金总额、工业增加值等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上半年由于缺少原料,新建重催装置停运,下半年
又因改炼进口原油,使装置运行效率受到影响,通过抓好各装置的生产协调,及时调整产品生产方案,各
生产装置达到安全平稳运行,全面实现了安全工作总目标,轻伤、火灾事故为零。
资产重组 年内,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的地方炼化企业按所处地域分别划转中国石化、石油两大
集团公司的要求,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企业划转工作。12月4日,市政府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正式签署“青岛石油化工厂划转交接协议”和“划转交接备忘录”。
技改工程 该厂300万吨/年炼油配套完善技改工程是青岛市重点技改项目。年内,组织实施了60万
吨/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常减压装置配套、输油管线改造等3个主要技改项目,抓好工程施工的各项
管理工作,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节约投资及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企业改革 年内,继续实行企业内退制度,到年底已有671人离岗退养,全年可减少人工工资等费用
约350万元。将经贸公司、液化气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等经济实体推向市场,实行自负盈亏。从下半年
开始,已逐步把检修及日常维修、生活服务、医疗卫生、汽车运输等部门剥离出去,分别筹建独立核算
的经济实体,模拟市场运作,分流人员600多人。对全厂机构设置、中层干部的配备进行了调整。开展全
员定岗定员工作,实行考试考核、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办法,建立起一个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周
立川)
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0年, 集团公司共有职工10198人;固定资产原值20.32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亿元,比上年
(下同) 增长18.37%; 实现销售收入19.71亿元,增长36.06%;工业增加值4.78亿元,增长3.52%;利润总额完成
5368万元,增长8.77%;利税总额2.80亿元,增长29.09%;出口创汇2989.45万美元,增长8.83%;出口交货值3.68
亿元。其中,集团公司本部年负债率为55.19%,降低15.39%;实现保值增值率175.77%,增长36.42%;实现所
有者权益17.73亿元,增长75.77%。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79万元/人·年,增长5.10%。
市场开拓 全年调整产品结构50余次。其中,把市场需求量大的9.00-20以上大规格轮胎比重由58%
提高到64%;安排新产品生产10个规格,新增加产值1.1亿元。研制开发了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产
品、新技术69项。其中,国家级新产品7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以上,轮胎子午化率达到60%。加快全
钢胎生产节奏,扩大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产品。炼胶中心母炼胶的转移基本完成,为环保达标、生产结
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及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创造了条件。
转机建制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了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规范化运作,为股
票上市创造了条件。对非生产性单位实行与主业分离,按市场化形式运作,理顺关系,形成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经营机制。
为发挥品牌优势,以资产为纽带,组建母子公司体系。年底,以青岛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
成立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市直属企业。以此为核心企业,以青岛胶带(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青岛同泰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双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橡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橡胶机
械厂、青岛钢丝绳厂、青岛橡胶工业供销总公司、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青岛橡胶工业设计院、青岛
橡胶机械联合公司、青岛前卫碳黑化工厂(原9732工厂)等11个企事业单位作为紧密层企业,组建为青岛
黄海橡胶集团。
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 实施“生产系统内部分配办法”,使目标成本与工资收入直接挂钩考
核,实行了二次分配,加大了活工资比例。在生产分厂、经营实体中推行厂长(经理)年薪制,责权利统一,
将经营者收入与其工作业绩、责任风险挂钩。
建立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 完善下岗、培训、再上岗制度, 对待岗人员实行培训后的
“双向选择,择优录取”,做到了减员增效,实现了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动态用工。
干部的选拔运用,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同时,在公司内部推行竞争上岗,并建立了后备干部人才
库。年内,已有18名年轻干部走上处级干部岗位,43名年轻干部担任科级干部。
橡胶工业园建设 位于城阳区金岭工业园内的橡胶工业园是青岛市十大工业园之一。该园规划面
积133万平方米,初步规划建设12个橡胶工业项目,包括现代化子午线轮胎生产线、高附加值橡胶制品、
乳胶制品、橡胶机械和模具等。园内作为青岛市环境治理重点项目的炼胶中心一期工程已达产,形成
了年产5.5万吨混炼胶的生产能力,不仅满足了集团公司生产的需要,还从根本上解决了炭黑污染治理问
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国家重点国债贴息项目暨青岛市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总
投资16亿元的270万套轮胎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改造项目,已通过国家评审和国务院批准,并正式开工建设。
(曲卫星)
双星集团公司
2000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亿元,利税总额8356万元,利润总额4031万元,出口创汇3622万美元。被
评为“2000年全国用户满意企业”。总裁汪海获2000年全国十大“中华管理英才”称号,被国际杰出人
士网络中心授予“世界杰出人士”称号;参加了“2000年中国西部论坛”和上海“加入WTO与企业战略
研讨会”,并发表演讲;成为入选电视片《共和国外交风云》的唯一一位中国大陆企业家。
1月,组建青岛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市直国有独资公司,受市政府委托运营国有资产,并承担授
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该公司对其权属子公司行使出资人的权利,将受托范围内的国有
企业单位进行公司制改造,在产权关系上形成了母子公司体制。双星西南经营区以连锁店为突破口,使
经营体制由国有国营向民有民营转变,带动了全集团的深化改革。
2月,北京无形资产开发研究中心在人民大会堂对双星品牌和企业家自身价值举行新闻发布会,双
星品牌价值50.5亿元,继续保持中国鞋业第一品牌地位。
年内,双星股份公司经过中国证监会批准,实施增资扩股,募集资金1.2亿元人民币;双星集团检测中
心被认定为国家轻工业皮革、鞋类检测中心;双星羽毛球鞋通过国家认证,双星空调鞋被评为国家级新
产品;橡塑共混、MD—EVA回收利用项目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年内,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报告文学《布尔什维克的思想者》暨双星市场理论研讨会”在北京
召开,研讨会认为双星股份公司的市场理论对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具有指导意义。(孙蔚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