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2&A=14&rec=10&run=13

“九五”期间,本市有效地遏制了通货膨胀,成功地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不足的影响,
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态,增长方式初步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增长速度逐年加快,
年均经济增长达到12.3%,圆满完成了第九个五年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
达到1151.2亿元, 增长15.2%。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9.88亿元, 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560.32亿元, 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51亿元,增长15.2%。三次产业比例由“八五”末的
17.2∶46.9∶35.9调整为“九五”末的12.1∶48.7∶39.2。
农村经济
“九五”期间,本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作物
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2000年,全市粮食、水产品、肉类、蛋类、奶类产量分别
达到278.05万吨、126.53万吨、60.35万吨、37.4万吨和23万吨;全市肉、蛋、奶、水产品的人均占有量
分别达到85.5公斤、 53公斤、32.6公斤和179.4公斤;油料、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上升到
41%。全市乡镇工业企业总产值1280亿元;五市和城阳区总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26亿元,增长19.2%,
占全市的比重达54.5%。
工业经济
“九五”期间,工业持续快速增长,新兴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工业布局调整成效明显,产业升级
步伐加快,重点培植壮大了以新型家电、电子和信息为主导的优势行业,形成了以名牌企业为支柱的
工业体系,5年累计全市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5%。2000年,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5
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366.1亿元;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改善,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5%,
实现利税116亿元;大企业、大集团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占全市限额以上工业的79.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产品产值412亿元,
占工业总产值的29.4%。
对外经济贸易
“九五”期间,全市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8.8%,2000年全市外贸出口额达到61.14亿美元,增长37.3
%。利用外资稳定增长,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占对外开放以来的60%;2000年实际利用外
资12.8亿美元,增长34.5%;外资质量不断提高,跨国公司来青投资增多,截止2000年末,实有注
册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3965家,世界500强前来投资的公司达到40户。对内招商方面,自1998年以来,
已引进外地来青投资项目1685个,合同内资136.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2.1亿元。
财税金融
“九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年均增速达到22.1%。2000年,全市完成地方
财政收入80亿元,增长17.6%。全市金融系统存款余额达到1073亿元,比年初增加156.6亿元,其中居民
储蓄存款535.3亿元,增加37.5亿元;贷款余额965.6亿元,比年初增加166.6亿元;居民消费信贷迅速增
长,年末消费信贷余额70.1亿元,比年初增加56亿元。
国企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九五”期间,全市共有6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共组织6家企业成功地上市。
中小企业特别是各市、区企业已全面进行了改制。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制度等
配套改革不断完善,财税、金融、计划、物价、投资等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政府职能转
变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商品、人力资源等市场日趋完善,金融、信息、技术等市场日趋
活跃。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对繁荣城乡经济、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九五”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62亿元,2000年投资规模达到321亿元。重点加大
了城市东部开发和旧城改造力度, 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 东海路工程、香港路改造、
“五四”广场建设、青岛发电厂扩建工程、前湾港二期工程、李村河等污水处理厂、前海截污工程、
煤制气二期工程、海泊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重点项目的完成,大大改善了
城市面貌和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到2000年末,港口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发电设备总容量达153万千瓦,
城市原水日供水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
量特别是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本市继1997年被授予“全国卫生城市”称号之后,2000年又被
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人民生活
“九五” 期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3%和10.3%,到
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37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
%左右。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大了老城区改造和小区开发力度,棚户区
改造任务全部完成,共安置棚户区居民2.3万户,提前实现了“不把棚户区带入21世纪”的目标;建
成经济实用住房456万平方米,建成了一批居住条件较好的居民住宅小区。城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
积约达到14.5平方米,比“八五”末增加2.9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8.5平方米,比“八五”末增加3.7
平方米。 社会事业
“九五”期间,本市社会事业获得较快发展,相继建成了文化博览中心、青岛第二中学新校、疾
病控制中心、体育中心、广播电视中心等一批标志性社会事业项目。科技开发成绩显著,共取得科技
成果3000多项。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到2000年,高等院校在校生达到3.8万
人,比1995年增加1.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选率达14%,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2.8%,适龄儿童入学
率达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36‰以下。
存在的主要问题
“九五”期间,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层次不高,高新技术产业
规模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强;体制和机制仍然
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重点区域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城市化水平不高;就业压力增大;人才
机制不够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